正文 第十六章 菜粉蝶的身世(1 / 2)

很久很久以前,海邊的懸崖峭壁上生長著卷心菜的祖先,它們忍受著風吹雨打,頑強、茁壯地生長,但是味道並不怎麼樣。一天,它們中的一棵被某個園丁帶回了家,從此就在人類的菜園安家,並且一代一代繁衍下去,最終長成了樣子奇怪的卷心菜一層層寬闊肥厚的葉片緊緊包在一起,就像嫩綠的大圓球。早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卷心菜就和豌豆一起,成為了古老菜園裏的當家菜。

卷心菜肉厚脆嫩,不僅我們喜歡,田野裏的昆蟲也喜歡,特別是菜粉蝶。菜粉蝶是一種在鄉下很常見的白蝴蝶,它們的幼蟲就是菜青蟲。

菜青蟲各種卷心菜都愛吃。在繁殖季節,雌菜粉蝶選擇的產卵地點首先是卷心菜,其次才是別的十字花科植物。而且它們嚐都不用嚐,就能在品種繁多的菜園裏準確地找出卷心菜。

菜粉蝶每年繁殖兩次後代,第一代在四五月份,第二代在八九月份,剛好都是卷心菜的種植季節。菜粉蝶的日曆和園丁的日曆在這裏完全一致。

當雌菜粉蝶準備產卵的時候,它會圍著一棵卷心菜飛幾圈,看這棵卷心菜是不是健康,大小夠不夠將來的孩子們吃。選好食物後,雌菜粉蝶就落下來開始產卵了。這時它會變得非常機警,如果發現有人盯著自己看,馬上就遠遠飛走。

產卵的位置很有講究,如果身下的葉子是展開的,就產在迎光的那一麵。如果身下的葉子緊貼著旁邊的葉子,就產在背光的那一麵。雌菜粉蝶的產卵管先向一側緩慢擺動,產下一排緊緊挨在一起的卵,然後慢慢擺回來,在原先的每兩個卵之間產下一枚新卵。擺動的幅度隨著雌菜粉蝶的心情忽大忽小,所以每排卵的長度也長短不等。

菜粉蝶的卵是淺淺的橘黃色,形狀是鈍頭的錐體,上麵還裝飾著精致的花紋,就像古代魔法師的帽子。它們總是一個緊挨著一個排成大卵塊,分散的菜粉蝶卵非常少見。

不到一個星期,所有的卵就幾乎同時孵化出來了:為了爬出卵殼,幼蟲先要在卵的頂端開一個出口,它們一邊啃一邊吃,不久就啃出了一個邊緣非常光滑整齊的天窗。啃咬的動靜喚醒了周圍卵殼裏的幼蟲,一傳十,十傳百,兩個小時內,所有的幼蟲都爬了出來。空了的卵殼仍然留在原地,像一堆白色半透明的小口袋。

剛孵化的菜青蟲大約有兩毫米長,淺橘黃色的身體上立著稀疏的白色纖毛,它們的腦袋烏黑發亮,特別有精神。這群貪吃的家夥在卵殼上亂哄哄地扭動著,好像一片翻滾的波浪,它們正忙著吃掉自己的房子。不久,那堆白色的小口袋就成了一片廢墟。

離家的時刻到了,菜青蟲們要搬到更大更肥沃的葉子上去。卷心菜的葉子滑溜溜的,而且傾斜得厲害,幼蟲很難安穩地趴在上麵。為了避免掉下去摔死,菜青蟲們邊走邊在腳下鋪上小段的絲線,用爪子緊緊鉤著絲線爬行,這些絲線也許就是它們剛吃下的卵殼變成的吧。

一踏上新的卷心菜葉,菜青蟲們顧不上欣賞這片青翠的牧場,立刻分散成一個個小組,每組有三五個成員,各自吐出短短的絲線固定好自己。這些絲線非常細,要用放大鏡才能看見。安全問題解決後,幼蟲們才開始咀嚼菜葉,它們的身體也隨著食量的加大而迅速變長,增加到四毫米,很快就迎來了第一次蛻皮——新的皮膚是淺黃色的,上麵分布著黑色斑點和白色纖毛。

蛻皮真是太累了,菜青蟲們一連休息了好幾天,等力氣一恢複就開始拚命地吃起來。它們全神貫注地埋頭在葉子上,胃口好得嚇人,幾個星期就把一棵卷心菜啃得隻剩下殘枝敗葉。

大吃特吃了一個月後,饑餓得到了緩解,心滿意足的菜青蟲開始在四周溜達。它們抬起上半身探測地形,搖擺的腦袋還不時吐出絲來。

為了看到吐絲過程,我曾經在天氣漸涼的時候,往培育溫室花卉的小暖房裏放了幾棵卷心菜,每棵都住著好多菜青蟲。十一月底的一天,菜青蟲已經長得胖胖的,它們在暖房裏爬來爬去,總也定不下來,完全沒有要變態的跡象。我猜它們一定是需要新鮮流通的空氣,於是敞開暖房門。初冬的寒意湧進來,很快,所有的菜青蟲都不見了。

這些小蟲子並沒走遠,我在幾十步外發現了它們,它們把冬天的避難所安在了一堵牆的牆簷下。要知道,菜青蟲能吃能睡,身體十分結實,酷熱、嚴寒都不怕,隻要住所比較幹燥、空氣流通,它們就能安全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