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的科比先生沒能知道這個秘密,也沒能從瑪麗那得到任何好處,但卻添了一塊心病。從此,他像一隻無頭蒼蠅一樣在雷恩堡到處亂轉,企圖找到這筆財寶。經過10年的日夜搜尋,直到1965年,科比終於絕望了。

也難怪,當年索尼埃和瑪麗之所以能找到那座墓室,靠的是指點迷津的羊皮紙和墓石上刻的銘文,當這兩條線索都再次被人消除之後,後來者又到哪兒去尋找呢?

古墓盜寶者的厄運

自古以來,那些盜墓者、破壞文明者和盜竊古代寶物者似乎都逃不脫厄運的懲罰。比如說,人所共知的那口埃及石棺,更確切地說,是這口石棺的殘缺不全的棺蓋,至今還保存在不列顛博物館。阿勒圖爾·韋伊加爾在《圖坦卡蒙的陵墓》一文中記述了石棺從前的占有者道格拉斯·繆列伊先生的情況:“他於19世紀60年代買下了石棺,石棺就成了他的個人財產,為此,繆列伊先生由於槍筒爆炸而失去一隻手。接著,運送石棺的船和從港口運走石棺的馬車受損;放石棺的房子著了火,給石棺拍照的人也開槍自殺了。一位和石棺有點關係的繆列伊先生的熟人還失去了許多親人。”

那些破壞了古墓和聖地寧靜的人,包括那些研究者在內,自己從此也可能失去了寧靜。比如,1740年8月12日,巴斯的建築師約翰·伍德建議繪製薩默塞特島上著名石圈的分布圖,據說,那裏的石頭是按照婚禮上撒旦的客人的意誌形成的。人們都勸阻他不要繪製。一份史料記載說:“據當地居民說,任何人都沒有能夠準確地計算出這些發生形變的石頭的數目或是繪出它們的分布圖,雖然有人試圖這樣做,但等待他們的卻是悲慘的命運。他們或者是倒在石頭旁,失去知覺,或者是患上一種會把他們送入墳墓的怪病。”

盡管如此,這位建築師還是堅持要繪製。但是立刻雷聲大作,暴雨傾盆,摧毀了石頭附近的一部分大樹,人們都相信是建築師破壞了石頭的保護神的寧靜。這時,人們花了很大氣力來說服建築師,使其相信,他的意圖是一種罪孽。

但是,伍德又萌生了另一個“罪孽”意圖,他開始繪製索爾茲伯裏史前的巨大石柱圖。結果又是雷聲大作,暴雨傾盆,他不得不躲避到附近的茅舍中。

幾年之後,威廉·博拉斯博士開始發掘康沃爾半島附近的錫利群島上的“偉人墓”。有一天夜裏,突然狂風大作,毀壞了島民們在田裏種的玉米和土豆,他們深信,這是對這個外來人的考古發掘的直接報複。

世界的另一端,在日本,當地老百姓都不從米瓦山上和農村的任何一個神廟中伐樹。淩辱“聖”樹的人會受到無盡的災難,這開始於公元661年(這在讓·格爾別爾特的著作《神道教》中有記載)。賽梅伊皇後降旨把聖林砍掉,建造宮殿。為此,她得到了懲罰:宮殿剛一建成,就被大自然的力量摧毀了,很多朝臣和金庫司庫都喪生在宮殿的廢墟下。年輕的日本武士們看見周圍有很多珍貴的樹,他們決定用這些樹建造自己的宮殿,其結局同樣悲慘。

有一個生活在克倫威爾時代的清教徒,砍了格拉斯頓伯裏的一棵聖李樹的一個樹幹,以取悅於當時地方上愛說俏皮話的人,而這棵聖樹被認為是聖徒約瑟·阿裏馬費伊斯基的權杖變成的,每逢聖誕節早晨就會開花。結果這個清教徒兩眼長出了刺。

牛津郡的曆史學家羅別爾特·普洛特博士介紹了他的一本關於克倫威爾有權勢者遭受災難的書,克倫威爾的有權勢者於1649年10月13日遷入伍德斯托克斯基皇宮居住,由於太冷,他們決定把當地認為是聖樹的一棵皇宮橡樹砍倒做劈柴。很清楚,由於這一行動,他們立刻就遭受到各種各樣的災難。“一個無形的追蹤者”老是跟在他們的身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之前,他們曾看見“一隻黑狗”,在各個房間亂躥,它把椅子甚至很重的家具都碰得東倒西歪。後來,宮裏又發出一種腳步聲,有一隻“手”把重要公文拋撒得到處都是,把它們撕成碎片,抹上墨水。最令人不解的是,那些被非常冒失地砍倒的皇宮橡樹做成的劈柴在宮裏的各個房間到處亂飛……

奧克尼群島上出現過一個野人,他是發生在當地農場主家中悲劇的預報者。農場主發掘了本地區的一座大型古墓。突然一個野人、一個保護古墓的白發老人出現在他的麵前。他穿著一件“破爛的、補丁摞補丁的灰色衣服,手中拿著一頂舊帽子,腳上穿著一雙馬皮鞋或牛皮鞋,腰係皮帶”。“幽靈”警告農場主說,如果他還要繼續發掘的話,他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他必然遭到災難),他會失去6頭牛,他家裏將舉行6次殯葬。結果,這些事真的兌現了。6頭牛一頭接著一頭死了。農場主家裏,接連死了六個人。

埋藏了無數珍寶的亞曆山大墓在哪裏

公元前336,亞曆山大繼承帝位後,便大舉侵略東方。在短短的10餘年裏,東征西伐建立起東起印度河、西至尼羅河與巴爾幹半島的版圖廣闊的亞曆山大帝國。

亞曆山大曾是一位赫赫有名的英雄,但同時又是一位神秘人物。有關他的傳說不可勝數。遺憾的是,他生前的一些曆史記載沒有留傳下來,而後來的一些傳抄本及書籍又眾說紛紜,矛盾重重,而且帶有極濃重的傳奇色彩。因此,就是在他死後2300多年的今天,這位古代偉大統帥的業績仍令人們十分關注,迫切希望發現這位不可一世的帝王陵墓,以求從出土文物中獲得一些有價值的曆史證據。

1964年的一天,埃及亞曆山大市的報紙發表了一則聳人聽聞的消息:“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的陵墓找到了!這是波蘭考古學家們的巨大成就!”消息很快傳遍了全世界。美國《紐約時報》立刻給波蘭考古隊發了一封電報,希望就這一偉大的發現寫篇文章,並給予優厚的稿酬。各國記者也爭先恐後地飛抵埃及。同時,大批旅遊者的湧進使得埃及警方處於戒備狀態。

可惜,消息是假的。原來發現的並不是亞曆山大的陵墓,而是古羅馬時期的一座劇院的遺址。那麼這位著名曆史人物的陵墓究竟在哪裏呢?他又是怎麼死的呢?

關於亞曆山大的死因曆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他遠征印度時在距離巴比倫不遠的地方,迎麵碰上了一些精通天文和占卜的祭司,他們勸告他不要去巴比倫,否則凶多吉少。雖然他沒有停止前進,但此後卻變得心情陰鬱。

一次,他駕駛著戰艦在湖泊上遊逛。突然刮來一陣風,把他的帽子吹走,掉在蘆葦叢中,正好落在古亞述國王的墓上。所有的隨從以及亞曆山大本人都認為這是很不吉利的事。

派去追趕帽子的水手,在泅水回來時,竟大膽地把它戴在自己頭上,這就更加強了不祥之感。亞曆山大惱怒了,當即把這個水手殺了。不久,亞曆山大身患重病。13天後,終於在公元前323年6月的一個傍晚逝世。當了12年零8個月的國王,死時才32歲。

這些瑣事,看來隻不過是一種巧合罷了。其實,大帝的死很可能是由於行軍路的艱辛,加之經過多次作戰,使得遍體傷痕,在沼澤地裏又感染上了瘧疾等原因造成的。

另一個傳說是:亞曆山大之死是因為在宴會上有人往他的酒杯裏下了毒藥。如果這個傳說是真的,那麼亞曆山大就不是自然死亡,而是死於陰謀。

亞曆山大死後,他的部下托勒密將軍(後來成為埃及王)用靈車把他的遺體運往埃及,安葬在亞曆山大城,並為他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陵墓。

凱撒大帝、奧古斯丁皇帝、卡拉卡爾皇帝等曆史上的著名人物都曾到此陵墓朝拜過,還在亞曆山大的塑像頭上加上一頂金冠。可是到了公元3世紀,有關陵墓之事,不知為什麼無聲無息了。

公元642年,阿拉伯大軍攻占了亞曆山大城,這裏的輝煌曆史陳跡使他們感歎不已。

到了1798年,法蘭西拿破侖的軍隊進入亞曆山大城時,這裏已是一派衰落景象,城中隻有6000名居民了,跟隨拿破侖的一些學者還看見不少古建築的廢墟。

19世紀初,這裏開始修建海港,古老的建築遺址成了采石場,有許多遺跡被深埋入地下。亞曆山大城很快成為地中海上一個重要的貿易中心,可是曆史陳跡卻蕩然無存了。

按古希臘的習俗,創建城市的國王,在他死後一般都要埋藏在城市中心。因而有的考古學家分析認為,陵墓很有可能在位於城市東部的皇宮區。也有人認為,陵墓應在兩條街道的交叉點上。

近年來,波蘭考古學家瑪麗亞·貝爾納德對當地出土的古陵燈進行了一番研究後發現,古人在製作陶燈時,在上邊繪製了古代亞曆山大城的模型,因此她對陵墓的位置做了一個有趣的推測,她認為在模型內的許多建築物之中,有一個圓錐形的建築物可能就是亞曆山大的陵墓。因此,奧古斯丁皇帝的陵墓是尖頂圓錐形建築,這種墓形很有可能就是在仿造亞曆山大陵墓修建的。

英國人維斯曾對托勒密王朝的墓地進行過分析研究,認為這些墓應當同亞曆山大陵墓相像。他想像亞曆山大的棺木是安放在一座宏偉的廟宇裏,周圍是一些圓柱,墓裏一定有許多稀奇精美的物品。墓內還可能保存著從埃及各處廟宇送來的經書。20世紀70年代,一個驚人的大發現大體上證實了這些猜想。專門研究古代馬其頓曆史的考古學家安得羅尼克斯發現了亞曆山大的父親——腓烈特二世的陵墓。

大殿中央停放著高大的大理石石棺,上麵設有鑲著寶石的、沉重的金質瓶狀墓飾。國王的遺骨就在其中,周圍是一些珠寶金器、王權標誌、戰盔等物,閃耀著璀璨的光芒。

其中有5個用象牙雕刻的雕像,製作得相當精美,特別引人注目。這5個雕像是國王的一家:腓烈特二世本人、他的妻子、兒子亞曆山大和國王的父母。這個發現在考古界引起了轟動,被認為是20世紀考古中最偉大的發現。

驚喜之餘,人們不禁要問:腓烈特二世國王的陵墓尚能找到,難道他兒子的陵墓就無從尋覓?但事實畢竟是事實,亞曆山大陵墓的確令人難以推測,一直沒有任何線索。

誰能解開這個陵墓之謎?人們耐心地期待著。如果一旦解開,很可能會發掘出當時許多民族的文化藝術珍品以及大量的曆史資料,這對考古學將是一個巨大的貢獻。

等待發掘的塞提一世珍寶在哪裏

尼羅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條自南向北流淌的大河,它縱貫整個埃及,哺育了埃及的古老文明。埃及人在尼羅河畔建造了著名的古城盧克索。

“沒有去過盧克索就等於沒有到過埃及。”這是埃及人經常講的一句話,盧克索古稱底比斯,位於埃及南部尼羅河畔,是古埃及帝國中舊王朝和新王朝的都城,始建於古埃及帝國第十二王朝,至今已有4000多年曆史。據史書記載,當時的底比斯有城門百座,人煙稠密,極為繁榮。曆代法老大興土木,在底比斯建造了無數神廟、宮殿和陵墓。

雖然隨著幾千年歲月的流逝,宏偉的殿堂廟宇大多已湮沒無聞,但碩果僅存的廟宇遺址和帝後陵寢、貴族墓葬,仍不難使人想像底比斯鼎盛時期的風采。盧克索古跡的特點之一是曆史悠久,規模宏大,多用巨石建造,其中有高43米、厚15米、寬115米的門樓。卡爾納克神廟內聞名遐邇的方尖碑,用產自阿斯旺的整塊青色玄武石雕成,碑身高達30米,直插雲霄,象征神權通大,高於一切。二是精雕細刻、工藝精湛,建築物的石塊之間砌合得嚴絲合縫,混如一體。神廟的殿堂廊柱布滿細致的彩繪浮雕,陵墓中的無數壁畫形象生動,至今色澤如新。

盧克索地跨尼羅河兩岸,河東的卡爾納克神廟是當今世界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廟宇,占地80多英畝。其主體是太陽神阿蒙的神廟,神廟有10重巍峨的門樓,3座雄偉的大殿,著名的石柱大廳內聳立著134根6人方能合抱的參天巨柱,每根高21米,柱頂的圓盤據說可站100人,這些石柱雖曆經3000多個寒暑,依然直指雲天,無一傾倒。

尼羅河的東岸是壯麗的神廟,而河的西岸則是法老、王後和貴族們的陵墓。在他們看來,人的生命如同太陽一樣,自東方升起,西方落下。“生者之城”和“死者之城”隔河相望,形成兩個世界的永恒循環。

在盧克索的尼羅河西岸,有“帝王穀”和“王後穀”兩處墓地,從公元前1500年的第十八王朝起,法老們為了躲避瘋狂的盜墓賊,選擇了這塊幽靜險要的山穀作為自己的亡靈棲息地。這裏共有64座法老的陵墓。當法老圖坦卡蒙的陵墓在帝王穀被發現和挖掘出來的時候,引起全世界轟動。他陵墓裏的珍寶多達7000件以上,其華貴程度舉世震驚。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在帝王穀裏還有一座比圖坦卡蒙墓規模更宏大、掩埋更嚴密、也可能有著更多隨葬珍寶尚未挖掘的陵墓,那就是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塞提一世的陵墓。

比起年紀輕輕就短命夭亡的法老圖坦卡蒙來,法老塞提一世統治埃及的時間要長得多,他統治下的埃及也要富足得多。靠南征北戰取得王位,為埃及的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如開采礦藏,挖掘水井,重修廟宇,帶來了埃及曆史上的“複興時期”,並贏得四方貢品源源不斷地湧進埃及。因此,他被譽為埃及曆史上最富有的法老。所以,包括埃及著名的掘墓大盜阿裏在內的許多人都預言,他陵墓裏的寶藏比圖坦卡蒙的寶藏還要多得多。

塞提一世即位不久,就命令王儲拉美西斯(即後來的拉美西斯二世,塞提一世的兒子)與他共理朝政。拉美西斯二世後來建造了世界上最優美的城市。

塞提一世的富足,從那一時代遺留下的建築就可以看出來。他曾建造起好幾個非常精良的建築,並精心修複了不少古代建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在阿比多斯建造的葬祭殿。這個葬祭殿是為祭祀“永遠的支配者歐西裏斯”而建造的。在古埃及所有的神殿遺跡中,這座神殿顯得非常獨特,不但天花板完整的保存下來,而且大麵積的壁雕也完美無缺。整個神殿使用的是一種遠古時代的設計,內部以自然光照明。這使神廟顯得非常幽深、寂靜與神秘。廟內的這些浮雕全都在描繪以撒播文明為天職的歐西裏斯,是如何在死後扮演冥界之王的角色。其中還有一幅浮雕,繪著他即位為冥界之王,他美麗的妹妹和妻子愛瑟斯則在一旁觀看的景象。從葬祭殿入口進去200英尺多柱式大廳東側的通道,就是眾王之廊,在眾王之廊左側的牆壁上雕刻著的是古埃及120名神祗。右側刻著塞提一世以前的76位埃及法老的名字,每個名字都以象形文字刻在一個個橢圓形的徽紋記號中。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阿比多斯國王名單”。在名單的最左邊,刻著兩個人物:一個是塞提一世本人,另外就是他那值得向全世界驕傲的大名鼎鼎的兒子,即未來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1813年,瑞士人布爾卡德在當地一個阿拉伯人的引導下去參觀菲塔莉王後的小神廟時,無意中看到了4座幾乎已全部陷入沙中的巨像,雕刻在200米之外的一個很深的山口中的岩壁上。4年後,意大利人喬萬尼·貝爾佐尼在挖了20天之後,從一條狹縫裏爬入了巨大的神廟,他看到神廟裏到處都是生動亮麗的淡浮雕和色彩鮮豔的壁畫。拉美西斯二世門口的巨像就是這位法老的造像。100年後,這座神廟被徹底清理出來,終於重見天日。由於塞提一世在阿比多斯建造的葬祭殿中的這份名單對埃及王室的傳承做了明白的交代,所以,它曆來受到考古學界和史學界的高度重視。

根據公元前1世紀訪問過阿比多斯的希臘地理學家史特拉堡的記載,在葬祭殿之後,還有一座“用堅硬的石頭建造起的一座令人驚歎不已的建築”,這就是充滿傳奇性的歐希裏恩神殿。但在悠遠的曆史歲月中,它已完全被淤泥和流沙所掩埋。直到1914年人們才將這座神秘而龐大的建築物重新從地下挖掘出來。但這座巨型建築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卻始終沒有定論。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塞提一世的衣冠塚,但也沒有確鑿的證據。

塞提一世葬祭殿的宏偉豪華和歐希裏恩神殿被重新挖出的經曆,進一步勾起了人們對他的陵墓的想像和挖掘的欲望。於是,尋找和挖掘塞提一世的陵墓就成了世界上眾多考古學家、探險家、尋寶者和盜墓賊們朝思暮想的共同心願。

意大利人喬萬尼·貝爾佐尼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不但在發現了塞提一世的兒子拉美西斯二世的神廟。據史料記載,他也是近代最早在塞提一世陵墓尋寶的人。此人青年時學過物理學和機械製造學。為了討好當時的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裏,他設計並製造了一台水泵給總督表演。總督並不了解這台水泵有多大用途,但他還是簽發了一張可以隨處發掘的許可證給他。

阿裏是阿拉伯人,他的父親、祖父、曾祖父都是有名的強盜,也是威震四方的盜墓賊。

據一個強盜家族的後代阿裏·阿布德埃·拉蘇勒介紹說,意大利人喬萬尼·貝爾佐尼在帝王穀搜尋發掘時,曾得到他曾祖父的幫助。他的祖父是當時這個家族的族長,傳說他能夠準確無誤地感覺到哪棵樹下或哪塊巨石下埋藏著珍寶。1817年,喬萬尼·貝爾佐尼來到阿比多斯的帝王穀來尋找塞提一世的陵墓。他在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的父親)陵墓入口處附近挖掘,挖至地下6米深的地方,曾碰到了塞提一世陵墓的入口,勞工們繼續往下挖,直到發現陵墓。他的曾祖父和貝爾佐尼一同下到地下數百米深的陵墓。可是墓室裏除了一口空蕩蕩的鑲金雪花石膏石棺之外,他們什麼也沒有找到。顯然該陵墓在古代曾被盜過。貝爾佐尼仍不死心,他打算鑿開墓室的牆壁繼續深挖,可阿裏的曾祖父再三勸他說,再挖也是勞而無獲,不會有其他東西。喬萬尼·貝爾佐尼隻好將這口僅存的空石棺運到了他的第二故鄉——英國。

其實塞提一世的木乃伊並未被盜,這不過是塞提一世為防盜而修建的一座假墓,現在真正的木乃伊仍完整地存在開羅博物館中。它是由阿裏的祖父穆罕默德兄弟三人於1871年在靠近“帝王穀”的沙克·埃爾·塔布裏亞的一個山崖洞穴中發現的,第21王朝法老彼內哲姆為防盜而將許多國王的木乃伊集中重葬在該洞穴中。

10年之後,穆罕默德兄弟三人被捕,這些木乃伊遂歸開羅博物館所有。在阿裏家族中至今還保存著他曾祖父留下的文字記載。文字記載說,當他本人看到墓室的牆壁及地麵全由巨石所封閉,便斷定塞提一世的寶藏並未被盜,而就在這裏,他騙了貝爾佐尼。隨後,這個家族的秘密一代傳一代,他父親臨終前告訴了他。阿裏以前也像他的祖輩一樣,曾是一位有名的盜墓賊,而且他還間接地參與了許多大宗倒賣文物的黑市交易。

1960年,阿裏將這個隱藏了近半個世紀的秘密告訴了埃及古文物部門,並且主動承諾承擔經費,倡議古文物部門挖掘塞提一世的陵墓以尋找寶藏。有關部門接受了他的請求。

1960年11月12日《法蘭西晚報》報道:“在65度的高溫下,65名勞工光著膀子揮汗為尋找塞提一世國王的寶藏在200米深處不停地挖掘,並有一位50歲的阿拉伯富翁為此提供所需的全部資金。”半年後,工人們由墓室的牆壁開出一條隻有08米高、15米寬,但長達141米的傾斜向下的隧道。他們隻能貓著腰用籃子往外運送岩沙。隧道在一米一米地往裏延伸,當隧道超過200米長時,工人們已經清理出古埃及人鑿出的40級台階。就在這個地方,他們再也無法前進一步了,因為擺在他們麵前的,是一塊幾百噸重的巨石。另外還有3大塊巨石深深埋在地下,墊在那塊巨石下麵。由於深達200米的狹窄隧道沒有任何回旋的餘地,工人們在這種條件下,要撬開大石塊是不可能的。當時有人設想,即使是能夠把大石塊一點點撬開,也無法搬運出去。如果用炸藥來炸開這些巨石,不僅這條隧道毀於一旦,更可怕的是塞提一世的陵墓可能將永遠無法挖掘。就這樣,工程陷入了絕境。此時的阿裏已經彈盡糧絕,投入的巨資已全部花光,政府部門又不肯為此增加一點撥款。於是探寶工程隻好下馬,不了了之。

至此,人們肯定會問:塞提一世的陵墓是不是就在那幾塊巨石後麵呢?對此專家們隻能回答:很可能。但在挖開巨石之前,誰也不敢做最後的結論。而根據現在人們掌握的工程技術水平,還無法打開這個障礙。而舉世矚目的塞提一世陵墓和引起無數人覬覦的塞提一世寶藏,還靜靜地隱藏在帝王穀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