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工作於1970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薩坦科萊羅的海爾萊德派克爾德水晶實驗室進行。檢測表明,水晶頭骨是由真石英水晶製成,而天然真石英水晶完全是大自然的產物。

對此,檢測小組非常驚訝。這種高純度的水晶石可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材料之一了。按照寶石專家所使用的摩恩硬度標準,它隻比鑽石稍微軟一點兒,再加上它脆而易碎,無疑會給雕刻工作帶來難以想象的困難。盡管如此,頭骨的雕刻工藝卻精美異常。根據檢測小組估算,即使用當今帶有鑽石頭的電動工具,也要刻上至少一年的時間。但是檢測小組斷定,要雕刻這個嬌貴的物品,根本不能使用任何帶鑽石頭的電動工具,因為它經不起用該工具所產生的振動、熱量和摩擦,它會因此而破碎的。以至於一個小組成員不得不說:“真難以想象還真有這樣一個頭骨。”

檢測小組最初認為,頭骨有可能不是用現代工具製成的。後來的檢測進一步證實了最初猜想的真實性。單純從頭骨極其平滑的表麵來看,就看不出任何使用現代工具所遺留下來的任何痕跡,因為如果有就非常難以去掉。這些發現,足以肯定檢測小組最初的判斷是對的——這個水晶頭骨為手工製品。

可以想象,手工創製這樣一個水晶頭骨要花費多長時間!科學家們隻能推算,這個頭骨也許是用河裏的沙子和水慢慢地一點點地從一大塊石英石上磨下來的。也許還用銅線或用手拉的雕刻用的“弓”具。檢測小組推斷,這個水晶頭骨一定耗費了好幾代人的畢生精力!至於他們到底花費了多少時間是難以確定的。據海爾萊德—派克爾德員工雜誌《測量》最精確的估算,有可能是300年!

正像傑克和查爾斯講的那樣,無論是誰做這個頭骨,都要從三倍於成品大小的一大塊多棱石英水晶開始。開始時,他們無法知道水晶裏麵的純度,也不知道有沒有氣泡或小洞,因此,他們事先要精心地挑出顆粒大小相當的沙子,先用大沙粒磨出雛形,再逐漸地用小沙粒磨出精細的表麵,最後用像粉狀物小得幾乎分辨不出的沙粒打光。而且,一旦中間有所疏漏,則要從頭開始。甚至哪怕混進去了一顆大了點的沙粒,即便整個工作到了最後階段也要重新開始。整個工作從頭到尾,的確是十分艱難的。

科學家們卻怎麼也不能測得它的製作年代。傑克和查爾斯說,這是因為石英水晶根本不留年代記號,它從不會被侵蝕、腐化、風化或隨著時間的變化發生變化,就是這個特點使它成為電子工業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但即使是其他與水晶頭骨一樣沒有可見年齡記號的工藝品,科學家們也可以通過測定碳原子組成部分的射線和衰化程度,來鑒定其原材料的年代和工藝。然而,水晶頭骨卻不行。

因此,就檢測小組現有的科學知識和尖端技術以及專業水平,是無法知道水晶頭骨的確切年齡的。也許是幾百年甚至幾億年,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它和地球同齡,或者更早。

但海爾萊德派克爾德科學家,發現了有關水晶頭骨之謎的一條很重要的線索,即檢測顯示頭骨不僅取材於一整塊天然石英,而且其中還含有壓電二氧化矽的成份,就是現代電子產品上廣泛用的天然石英。

海爾萊德派克德檢測小組,測試了水晶頭骨不尋常的視性能。比如說光從下麵照射,會從眼裏透出去。這在知道了頭骨可視軸的方向性後,顯然是非常有可能的。光在頭骨中的運行速度,從一個方位出發比從另一方位出發要快得多。傑克說,不僅一般散射的光經過頭骨會有這樣奇異的效果,就是直射的或極化的光照在頭骨上,也會出現光沿著可視軸方向運行要比順著其他方向運行得快得多的現象,而且頭骨還會隨著光軸上的運行而旋轉。

水晶頭骨另外一個特性,是其讓人難以置信的環境穩定性。這也是壓電二氧化矽的另一個性能,這個性能使這種水晶成為現代電子應用中的無價之寶。也就是說無論在什麼環境中,水晶頭骨的各項性能都不會變化,尤其不會發生化學變化。而絕大多數相似的天然材料都會逐漸變化,甚至於普通的水,而水晶頭骨絕不會受其影響。正像傑克所說的:

“石英水晶具有極高的物理、化學和溫度穩定性。它隻對光和電做出反應,就是這一點使它在電子行業中成為不可替代產品。”

現代科學測定出的壓電石英還有一個非凡性能,這個性能可以使它用於製作發掘時所使用的振器或共鳴器。傑克是這樣解釋這個性能的:

“如果將切出的一小塊水晶薄片和電軸平行放在一起,假如沒有不穩定的跳躍的電流通過,這片水晶就會振動起來。這片水晶振動時的a、c頻率可以達到接近他自身固有的頻率的強度。在這種頻率下水晶位於機械狀態,a、c的電壓也會隨之增強。”

另外一種解釋方法是,水晶和其他材料不同,在一定控製下有著驚人的蓄壓電力,它可以在一個持續而精確的頻率下進行振動。至少從理論上來講,水晶頭骨可以儲存壓電或某種信息,然後發出電脈衝或信息振波。

水晶可以振動的特性是其眾多性能中的一種,也正是這種性能使其成為現代電子工業中的無價之寶。例如它在聲振器電路上的應用,以及所有電子頻率要求較高的設備,尤其在精密電子行業,特別是用於計時的儀器,水晶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實際上,現在從手表到鍾表每一件精密計時儀器上,都能見到石英水晶。它甚至還被用在原子鍾上,原子鍾可是世界上最精確的鍾表。我們的時間都是從它那兒對照出來的。它的精確度是每百萬年隻差三秒。總之,石英水晶應用於科學前沿陣地上的每一個領域。以原子鍾為例,它曾被用於檢查愛因斯坦的“當速度接近光速,時間會變慢”的理論。另外在研究測定遠行星地震活動時,所使用的儀器也都是由石英水晶做成的。

石英不僅被應用於精密的計時儀器,而且還必不可少地被應用於信息技術、電子通訊和大眾傳播領域,不僅涉及航海設備,雷達和聲納係統,還決定著最新醫學和超聲技術的發展。它優越的帶電性在一切電子產品上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從收音機到計算機,從陸地電視接收係統到最發達的在太空中繞行地球的通信衛星,所有這些現代科技產品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石英水晶。甚至目前龐大的信息高速公路,也要歸功於近來在水晶研究和技術領域的發展。

因此,當今水晶領域是科學發展的最前沿領域,它處於現代計算機、電子、電信和大眾傳播工業的核心地位。毫不誇張地說,水晶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已經極大地改變了整個社會麵貌。我們現在的世界是電子信息世界,依靠電子而進行的交往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依靠電子我們可以不斷地和幾千裏以外的人進行交流,隻要輕輕地按一下鍵子,就可以將從全世界搜集來的大量信息存儲起來,任意使用。水晶恐怕是前所未有的技術大革命的核心了。現在我們已經無法離開這些應用了石英水晶的產品,石英水晶已成為我們現代文明的必需品。

當我們認識了石英的這種性能和使用價值後,現代人類不禁要問:為什麼水晶頭骨是用這種石英製成的呢?

“火娃”之謎

任何事情都是有極限的。生理學家們警告說,如果在零下40攝氏度的時候不穿衣服,就是身體再強壯的人,也活不過15分鍾。

20世紀80年代,在倫敦曾舉行過一次科學討論會,專門研究因海難落水的人能活多久的問題。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表明:水溫在零度的時候,人可以忍受15分鍾;5度的時候,可以忍受1個晝夜多一點兒。難怪安徒生童話裏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凍死在聖誕之夜的。

讓人驚奇的是,世界上也有極少數生來就不怕冷的人。

在意大利海濱城市裏雅斯特的大街上,人們紛紛向巡邏的警察報告,說有一個隻穿遊泳短褲的小男孩,每天身背書包頂著刺骨的寒風去上學,他肯定是受了家長的虐待。

警察聽了也很氣憤,就攔住這個8歲的男孩。

“孩子,快告訴我,是不是你父母不給你衣服穿!”

“不是的,警察先生。”

“可憐的孩子,你不要害怕,他們這是犯罪,我們是為你申張正義的。”巡警越說越氣憤。

“警官先生,您聽我解釋,不是我的爸爸媽媽不給我穿衣服。而是我從小就不怕冷,隻穿這件遊泳短褲和拖鞋就行了,我必須光著身子。”

“真的是這樣嗎,你的父母帶你到醫院檢查過嗎!”巡警關心地問小男孩。

“好多大醫院都去過,醫生們也弄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兒。”

“快回家吧,孩子,多冷的天氣呀。”

望著這個不怕冷的孩子的背影,巡警也莫名其妙地聳了聳肩。

其實,這種數九寒天不怕冷的孩子,在我國也有發現。

在南京市郊有一個小男孩,一生下來就不怕寒冷,他一年四季不穿衣服。就是在大雪紛飛的天氣裏,他仍然光著身子在外麵玩兒,從來沒有傷風感冒過。

1979年8月,四川綿陽市郊有一個叫“火娃”的小女孩降生了。她喜冷厭熱,天氣再冷也不穿衣服。如果有冷水灑在她身上,也跟沒事兒一樣。就是在冬天睡覺,她也從不蓋被子,隻睡在草席上。假如給“火娃”穿衣、蓋被,她就會發燒生病。

在江西安義縣,也有一位不怕冷的女孩,名叫夏為蓮,她在氣溫零下3度的時候,也隻穿一身單衣服、一雙膠鞋,不穿襪子。她的父親告訴來訪的記者,他這個女兒一出生就不愛穿衣服,一給她穿就哭。兩歲之前,隻好不給她穿,後來才勉強穿上單衣,但從此就不加衣服了。

這些人為什麼不怕冷?現在還是個不解之謎。

有的人為什麼長期不眠

對於常人來說,睡眠和吃飯一樣重要。生活中卻有一些例子讓醫學專家們百思不得其解,有的人幾個月、幾年、幾十年甚至一輩子都不睡覺,卻仍然同平常人一樣有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體魄。

法國法學家列爾貝德以卓越的才華被人們譽為“不滅的法律之光”,同時他又是一個整整71年沒有睡覺的人。1793年1月,列爾貝德剛剛2歲,他隨父母一起去看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刑的場麵,忽然觀眾的看台倒塌,列爾貝德頭蓋骨骨折,當他在醫院裏從昏迷中蘇醒過來,就再也睡不著了。醫生們用盡各種辦法也不能使他睡覺,對此無人能作出解釋,隻好籠統地診斷為“腦障礙”。列爾貝德活了73歲,一直到他去世,共71年沒有睡覺。

像列爾貝德這樣的例子還有一些:

印度尼西亞巴厘島上的農民基壯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是遊擊隊員,奉命看守日本戰俘,一連5天5夜沒有合眼,從此他失去了睡眠,再也睡不著。但他身體健康,從來沒有病,勝任各種農活。

赫蘇斯·弗魯托斯·謝諾維利亞是西班牙塞爾維亞城的居民,19歲那年開始,他正常的睡眠突然開始失調,睡眠時間越來越少,到了1955年,睡眠完全與他無緣了,各種各樣的治療都沒有效果。但是他身心健康,能承擔繁重的家務,並沒有一點兒疲累的感覺。

科學家們為了探索像爾貝德這類幾十年不睡覺的人無睡眠的原因,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10年,法國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強迫一條狗長時間不睡覺,然後抽出它的腦脊髓液注射到另一條正常生活著的狗的腦脊髓係統中,結果發現正常的狗很快呼呼睡著了。

1965年,美國科學家發現,動物腦子中的催眠物質不僅對自己的同類有催眠作用,也可以使別種動物入睡。他們強迫山羊48小時不得睡眠,然後取出山羊的腦脊髓液注射到貓上,結果貓馬上就熟睡了;給老鼠注射,老鼠也沉睡了。這說明,睡眠是由一種特殊物質控製的。這種物質人們稱它為“催眠素”,也有的被稱做“睡眠因子”或“S因子”。本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進一步查明,人的小腦也會產生睡眠因子,從而使人睡覺。

既然人和動物都有睡眠因子,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幾十年不入睡呢?是由於某種原因使這些人失去了睡眠因子,還是有另外的原因?至今還是一個尚未解開的謎。

是什麼原因使少年得“老衰症”

1982年4月,上海傷殘兒童康複中心收留了一位年僅9歲的棄兒,然而他卻長著一副老人模樣:頭上沒有一根頭發,光禿的頭顱上靜脈清晰可見,眼窩凹陷,眼球稍突;鼻子的輪廓幹淨利落,像用刀削出來似的;嘴唇薄;耳朵相對較大,顯得扁而長;瘦削的臉上帶有老年性色素雀斑。身體瘦弱矮小,皮下脂肪很少,細細的雙腿微微彎曲。

這位棄兒患的病叫哈金生-吉兒福德早衰綜合症,因為這種病是英國醫生哈金生在1886年第一次描述其症狀的。

哈金生-吉兒福德早衰綜合症患者不僅外貌呈現出老人模樣,而且其內髒器官也都發生老化,易患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肺炎等。

據報道,在美國、英國、菲律賓、意大利、比利時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均有發現哈金生-吉兒福德早衰綜合症的患者,全世界人發現100多例。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這些兒童失去美好童年而一下子走進老年期呢?

科學家們發現,這些“少年老人”的新陳代謝特別旺盛,每天吃進去的食物,經過胃腸吸收後產生的熱量遠遠比不上他所消耗的能量。因此有人認為,正是由於“少年老人”長時間的所吸的熱量不夠消耗,妨礙了身體的發育,使全身出現了早衰和老化。

有的科學家認為,患兒們體內有一種叫“脂褐素”的物質,這種物質會加速體內細胞分裂,因此使患兒很快就衰老了。

有的科學家認為,正常人的腦垂體在青春期後開始釋放一種致死激素,使人逐漸衰老。少年之所以成為老人是過早釋放這種致死激素的原因。

有的科學家從遺傳角度分析,認為哈金生-吉兒福德早衰綜合症是由於遺傳因素造成的,這種疾病是由於從父母那兒遺傳來的致病基因在環境的作用下表現出來的結果。

總之,目前科學家對早衰症的病因仍眾說紛紜,沒有一定完美的解釋,這依然還是一個解不開的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