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的故事
趙州橋位於河北省趙縣城南。它建造於隋朝,距今已有1380年的曆史,舉世聞名。
它的橋寬96米,全長5082米,橋洞跨度長3702米,而橋洞高度隻有723米。建築學家認為,這樣的結構一方麵使橋洞的跨度增大,使橋下的船隻在通行時不受影響;另一方麵由於橋身低、坡度小,車馬、行人過橋時省力。另外,大橋洞的兩邊,又各造了兩個小橋洞,這種設計使橋自身的重量和橋基的負重得到減輕,又可以在漲水時,對河水進行分流,減少水流對橋身的衝擊。後來人們把這種構造的橋稱為“敞肩拱橋”。敞肩拱橋是世界橋梁史上的一項偉大的成就,歐洲國家比我們差不多晚了1200多年。
傳說趙州橋是魯班建造的。他建後,邀請柴王爺來檢驗橋是否堅固。柴王爺想搞一次惡作劇,就叫張果老一起想辦法。最後,張果老把三座大山裝進了褡褳,馱在毛驢背上;柴王爺把五嶽放在小車上。他們兩人一個推車,一個倒騎毛驢,一起來到了橋中央。魯班怕橋承受不了,忙跳到河裏,用雙臂把橋托住。柴王爺、張果老安然地過了橋,但橋上卻留下了深深的驢蹄印和車轍溝。
世界上最大的故宮
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它從明朝永樂4年開始修建,永樂18年的時候建立,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曆史。它是明朝、清朝兩個王朝的皇宮,前後有24個皇帝在這裏居住過。中國的最後一位皇帝也是在這裏宣布退位的。
故宮占地72萬平方米,整個輪廓是一個端端正正的長方形。它的宮牆有10米高,全長3400多米。在宮牆的四角,各有一座精巧玲瓏的角樓,由9梁18柱72條脊構成。
故宮內的宮殿建築總麵積有15萬平方米,遠遠望去,一片片黃色的琉璃瓦、一道道深紅色的宮牆、一根根精雕細刻的漢白玉欄杆……規模宏偉壯觀!故宮的正門朝南,叫做午門。從午門進去,經過金水橋、太和門,後麵依次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禦花園、欽安殿,最後是故宮的北門,叫神武門。
故宮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築群和文物寶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每年都有許多中外遊客來這裏參觀。故宮有9000多間房屋,遊客要想全部參觀完,得花上整整一天的時間。
千年佛塔——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是一座千年佛塔,它位於印度尼西亞的中爪哇首府——日惹市的西北。這座雄偉瑰麗的佛塔,是佛教建築藝術的結晶,與中國的萬裏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和柬埔寨的吳哥古城並稱為“東方四大古跡”。
婆羅浮屠建於一千多年前,不知什麼原因,它的四周逐漸荒蕪了。當1814年重又被人們發現時,這座千年佛塔已有一多半埋在砂土之中。經過數十年的修複,它才重現舊日的容顏。
與其他佛塔不同的是,婆羅浮屠在整個建築中沒有門窗,也沒有房梁和柱子,完全是用石頭砌成的。佛塔共有十層,第一層到第六層呈正方形,逐漸縮小;第七層到第九層呈圓形,也是逐漸縮小,它的作用相當於塔頂的座腳;最上麵也就是第十層,是一座鍾形的巨塔,直徑99米。
塔內更是一個奇妙世界。裏麵各層都有回廊,兩旁的石壁上刻有各式各樣的浮雕。浮雕共有2672幅,其中一多半講述的是美妙曲折的故事,被人們稱為“石頭塊上的史詩”;其餘的則是純裝飾性的,刻繪得玲瓏剔透,栩栩如生,是寶貴的藝術珍品。
凡爾賽宮
公元17世紀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興建了凡爾賽宮及其奢華的園林,它以無與倫比的規模集中地表現了豪華和財富。宮內1300間房間裏布置著純金飾、珍稀古董、油畫和雕塑。
凡爾賽宮囊括了各種能想象得出的舒適,因此它曆時40多年才最終建成就毫不奇怪了。
凡爾賽宮及其園林是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設計的。兩個明鏡般的大池塘位於宮殿的正後方,一條長長的十字形水渠伸向遠方。巨大的噴泉頗為壯觀。噴泉用水很多,每開一次隻能維持3個小時。
園林共有1400處噴泉、瀑布、雕塑、裝飾品和各種幾何形狀的花壇。它可能是已建造的最大花園。
凡爾賽宮園林的噴泉用水以及表演用水都存貯在專門的湖泊和水庫中。這些湖泊和水庫由一係列水渠和導管供給,它們將水從凡爾賽宮附近的高地上引下來。
絲綢之路上的敦煌石窟
小朋友們對敦煌一定不會陌生。敦煌是我國古代絲綢之路上居於要塞地位的一座重鎮。它是當時中西方貿易交流的中心,那裏的居民無論在思想、行為方麵,都走在當時時代的前端。更為重要的是,敦煌是一個各種宗教交彙的場所。從印度流傳來的佛教,便在敦煌紮下了根,也因此形成了著名的敦煌石窟。但隨著交通的進步,海路代替了陸路,絲綢之路也慢慢沒落、荒蕪,並被淡忘了。這其中就包括那些豐富的文化寶藏。
1990年,一位名叫王元祿的虔誠的道士在敦煌的石窟中,發現許多關於佛學問題的經書、抄本、佛畫像、圖像等等。
這個石窟位於鳴沙山附近,一個大石窟中有許多小石窟,每個小石窟中都有一尊惟妙惟肖的佛像,而且在石壁上精繪著壁畫。更加奇特的是有的石窟中的壁畫是多層的。也就是說,除去表麵一層壁畫所在的牆皮,下麵是另一幅壁畫。而且,多數壁畫還不止兩層。
依據曆史學家、考古學家研究的結果,我們可以判斷,敦煌石窟是從秦朝開始動工的,直至元朝初期,約1000年間未曾中斷。
峨嵋名山
峨眉山是我國的一座名山,它不但風景美麗,更以峨嵋觀佛光而聞名。佛光又稱“峨嵋寶光”、“金頂祥光”。
佛光一般在上午10點或下午3點多鍾出現。剛開始時山腰間雲霧繚繞,接著,晴空如洗,一輪紅日懸掛在藍色的天空中。此時,山下的白雲越聚越密,越聚越濃。隨之,一個光環浮現於雲海之上。那五彩斑斕的光環在白雲的襯托下,明亮如鏡。有時,遊人的身影還會被籠罩在光環之中,來回移動。來到這裏的人們,都以被“佛光”籠罩過而自豪,尤其是那些誠實的佛門弟子。
峨眉山真的有佛,有神仙嗎?
其實,佛光隻是一種大氣現象而已。峨眉山位於四川省,當地雨水充沛,空氣潮濕,雲霧彌漫。當陽光透過一層層的雲霧時,組成雲霧的小水滴發生了“透鏡”現象,把太陽的實像“移”到後麵的雲層中去了。這個實像也能發光,它從雲霧後麵射出光線,在雲層上產生了彩色光環。因為遊客背對著太陽,在特定的角度,他的身影會被射到光環之中,隨著太陽西下,光環還會越來越大呢!峨眉山每年出現佛光80次左右,冬季的次數最多。
“天下第一奇觀”——十萬煙柱穀“天下第一奇觀”
——十萬煙柱穀
在美國的阿拉斯加州,有一個叫“十萬煙柱穀”的地方,號稱“天下第一奇觀”。
1912年6月6日,這裏的卡特邁火山發生大爆發,巨大的爆發聲在千裏之外都能聽得見。在這次火山爆發中,有大約180億立方米的火山灰衝入大氣層,使周圍100多裏的天空變得一片漆黑,“黑夜”一直持續了將近3天。8年後,一個科學考察隊來到卡特邁火山。火山雖然幾年前就停止了噴發,但山頂上依然是煙霧繚繞,熱氣騰騰。火山口的周圍布滿了裂縫,“滋滋”地往外冒著濃煙。裂縫口的溫度非常高,考察隊員試著把鐵鍋放在上麵,沒過多久,裏麵的牛肉塊就烤熟了!
在距離卡特邁火山10多公裏的地方。有一條山穀,長16公裏,寬8公裏。在火山爆發前,這裏曾經林木茂盛,但現在植物已經全部枯死了,整個穀裏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火山灰。穿過火山灰,有成千上萬個噴氣孔,大量的熾熱氣體從地下噴出來。有的像挺拔的氣柱,有的像勁氣十足的噴泉,直衝幾百米的高空……在陽光的照耀下,像一條條色彩繽紛的彩虹,壯麗宏偉。如今,山穀中隻剩下十幾個噴氣孔還在炫耀著它輝煌的過去。
觀音負石阻兵
白族的祖先很久以前就生活在雲南大理。那時白國常受別國的侵擾,戰爭不止,兵荒馬亂。一次,強悍的敵人又來侵犯,進兵一直到七裏橋。那時白國連年戰敗,兵源枯竭,田園荒蕪,大好河山一派淒涼。觀音老母巡天來到這裏,不忍心看見百姓遭禍,便施法力,顯神通,變化做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太婆。這老太婆拿了一條草繩,拴了一塊巨大岩石,扛在肩頭上,滿麵紅光,健步走到敵兵的駐地。
敵兵見了,個個驚訝。有個首領從營帳中走出,問道:“你這老太婆,到這裏來幹什麼?為什麼你能扛這麼重的東西?”
觀音扛著大石頭,挺起身子說:“我老了,沒有什麼用處了,比較起我身後跟來的青年們,我可差多了。”首領又問:“你身後跟來的青年,又有些什麼本領?”觀音答道:“他們麼,像我肩上扛的這塊石頭,他們能輕輕舉起來,擲到百步以外;他們個個手拿百斤重的大刀,殺人就像砍瓜切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