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兵聽了,人人喪膽,瞠目不語。首領下令趕緊撤兵。正在撤兵的時候,白國防禦的兵馬恰好趕來,乘勢追殺,趕走了侵犯的來兵。

觀音見負石阻兵的目的已達到,便將所負岩石棄在七裏橋頭,上天而去。後人感念觀音救苦救難的恩德,便在觀音所棄的岩石上修建了觀音閣,塑造了觀音像來奉祀她,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雲南大理七裏橋觀音塘,現在這裏已成為大理有名的勝景之一。

日月潭

太陽和月亮始終伴隨著人類,給人們帶來了光和熱。可是,古時候,有一天,“咕嚕”兩聲,太陽和月亮忽然之間都不見了,天地一片漆黑,眼見人類無法生存,萬物都快活不成了。大尖哥和水社姐這對年輕夫婦最富於勇敢和獻身精神,他們決定去幫大家把日月找回來。

他們帶著除妖用的金剪刀和金斧頭,曆盡了千難萬險,來到一個深深的水潭邊。水潭裏忽明忽暗,原來是兩條大龍在裏麵嬉戲。它們把太陽和月亮一吞一吐,玩得開心極了!

大尖哥和水社姐看得滿腔憤怒:你們倒好!不管人們的死活了!他們互相對視了一眼,點了點頭,同時將金斧頭和金剪刀朝潭裏擲去,“嘩啦啦”的一聲巨響,潭中激起千層浪,兩條惡龍掙紮了一下,直挺挺地死在了潭底。

惡龍是死了,但太陽和月亮還沉在潭底,怎麼辦呢?大尖哥和水社姐跳下潭,吃下惡龍的眼珠,刹那間,他們兩個都變得像山一般高大。他們每人拔起一棵幾十丈高的大棕櫚樹,將太陽和月亮托上了山。從此,這個潭就被稱為日月潭。大尖哥和水社姐變成了潭邊的兩座雄偉的大山——大尖山和水社山,永遠守護著日月潭。

城隍廟的來曆

以前,大自然氣候惡劣,人們種田全靠老天爺,若風調雨順,才能吃飽穿暖;若遇洪澇幹旱人們就難以維持生計。有一年大旱,上海金山一帶的農田幹得開裂,田裏的禾苗都快要枯死了。

農民們急得心裏像著了火似的,唉聲歎氣道:“唉!要是能把黃浦江的水引到這裏,就可以用水車澆田了。”

“說得倒輕巧,開這麼大一條河,得多少人工,幹多少年啊!”

正在這時,“霍”地站出來一位虎背熊腰的黑臉大漢,他說:“把這件事交給我吧,我一夜工夫就能開好。”

“一夜工夫?”大家都不相信他說的話,但是也沒有別的辦法,就隨他去吧。

第二天早晨,農民們奔到田裏一看,唉呀!果然,一條清澈的河流從黃浦江分出來,灌溉了幾千畝良田。這時候,大家才知道那黑臉大漢原來是漢朝大將軍霍光顯靈。他帶領子子孫孫開河灌田,解救了這場災難。於是,人們就修築了城隍廟,鑄造了霍光將軍的神像供在大殿。而那條河則被稱為新開河。

天下第一關

如果你到過長城,登上山海關,就一定會看見一塊橫額巨匾,上書“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這五個大字筆法蒼勁有力,既莊重又灑脫,這是誰寫的呢?

傳說明朝時候,有個叫蕭顯的舉人,非常擅長書法,遠近聞名。但是他家境貧窮,連進京趕考的錢都沒有。附近,有一位孤寡老太太很同情他,但她自己並不富裕,就把一塊祖傳的古硯拿出來賣了十兩銀子送給蕭顯,還特意做了白豆幹飯、蘿卜粉條湯給他吃。

蕭顯感激得熱淚盈眶,轉身揮毫,在宣紙上寫下了:“天下第一關”四個大字,雙手托著恭恭敬敬地捧給老人,說:“聽說皇上要給山海關東門的箭樓掛塊‘天下第一關’的橫匾,我現在先寫出這四個字,您到時候獻上去,皇上一定會找人補寫‘一’字,到時您再來找我。”

果然,不久,孤老奉旨來找蕭顯補寫“一”字。蕭顯這時已經考中狀元做了大官了,但他仍恭恭敬敬地對老人說:“請您老給我磨滿滿一罐墨,再做一頓當年那樣的白豆幹飯、蘿卜粉條湯吧。”

孤老太太照他的話去做了。蕭顯吃飽了飯,他把頭發紮成“繩刷子”,伸進墨汁缸,用力一攪,飽蘸濃墨,在宣紙上一甩、一挫、一拖、一頓,一個筆法如神的“一”字就寫出來了。

老人將“一”字獻上去,皇上重賞了她,使她得以安享晚年。從那以後,“天下第一關”這五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就高高地掛在山海關東門的箭樓上。

五指山的來曆

從前,海南這地方一片荒蕪,在一個山坡下住了一家人,有爸爸、媽媽和五個兒子。一天夜裏,一位白胡子老爺爺托夢給爸爸:“我給你一把寶鋤,隻要舉起它喊一聲‘挖’,荒地就會變成良田。”

爸爸一下子驚醒過來,卻發現自己手上真的多了一把發亮的寶鋤。他到地裏按照老爺爺的話去做。果然,這裏從此成了一片片果園和農田,他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地耕耘,全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二十年後,夫妻倆去世了五個兒子不願意過不勞而獲的生活,他們要用自己的勞動創業成家,於是,將寶鋤和父母親一起埋在了這塊土地上。

這個消息不知怎麼讓地主知道了。他派人用鐵鏈銬走了五兄弟,嚴刑拷打,逼他們說出埋寶鋤的地方。五兄弟怒目圓睜:“呸!打死我們也不說!”這個凶殘的地主惱羞成怒,在五兄弟身下架起火堆,將他們活活燒死了。

他們死後,白蟻、馬蜂、鷹鷲等成千上萬地飛來,將地主咬死了,又用泥土和石塊把五兄弟的屍體掩埋起來,堆成了五座高高的山,人們稱之為“五子山”。因為這五座山筆直聳立,像手指一樣,所以人們又稱“五指山”。

盧溝橋的石獅

傳說,以前盧溝橋上的石獅子多得數不清。有一個縣令聽到了這個傳說,很不服氣,心想:怎麼會數不清呢?於是就派官兵一個個去數。數啊數啊,派了一百個官兵去數,結果每個人數出來的數目都不一樣。這真奇怪了!怎麼會這麼多人都數不清呢,縣令決心親自去數。

他到了橋頭,先從東到西數了一遍,又從西向東數了一遍,兩次數目還真的都不同。縣令再數第三遍、第四遍,沒有一遍結果相同。啊呀呀!出鬼了!莫非獅子長了腿,會動了!

想到這兒,他有主意了。半夜,四處靜悄悄的,隻有盧溝橋下的河水在“嘩嘩”地流淌。縣令輕輕地走到橋邊,小心翼翼地朝橋上望。果然,獅子都活了,東竄西竄,滾過來滾過去,玩得開心極了!縣令看得也開心極了,情不自禁“啊”的一聲叫了出來。這一叫,可不妙了,獅子都立刻回到原位,一動也不動了。從此,盧溝橋上的石獅子就再也不會動了。

飛來峰的傳說

據說杭州靈隱寺有個濟公和尚,神機妙算,法力無邊。可是他平時一副瘋瘋癲癲的樣子,人們對他說的話,總是半信半疑。

這天,他遠遠看見天空飄來一團黑黑的東西,再仔細一看,不好!是一座小山峰!這小山峰馬上就要落到靈隱寺前的村子裏了,如果不快點讓村民們搬走,那會砸死多少人啊!

濟公進村就吆喝趕快般家,趕快搬家!他東家進西家出,嘴皮子都快磨破了,還是沒有人肯聽他的:小山峰?哪有什麼小山峰?搬家?往哪兒搬?人們都嘻嘻哈哈地笑濟公是個瘋和尚。濟公急得滿頭大汗,忽然看見村裏有戶人家正在接新娘,他靈機一動,衝過去,搶了新娘子往背上一背,撒腿就跑。

“不好了!瘋和尚搶新娘子了!”

這一下,轟動了全村,男女老少都一齊衝出來,追著濟公要討回新娘子,濟公瘋瘋癲癲地跑啊跑啊,終於把全村人都引得遠遠的。剛停下腿,就聽見“轟隆”一聲巨響,小山峰已經落了下來,將整個村子都壓在了下麵。村民們這才恍然大悟:是濟公救了我們的命啊!

從此,這座山峰就在靈隱寺前安了家。因為它是飛來的,就將它稱為“飛來峰”。

象鼻山

古時候,漓江一帶森林茂密,水草繁盛,在這裏生活著許多大象,它們在這裏繁衍,生存,與漓江的百姓和睦相處。大象成了漓江百姓的朋友。它們幫人們耕田、運貨,人們待它們就像對自己的親人一樣。皇帝聽說了這件事,起了貪念,想把大象占為己有,供自己玩樂。他親自帶領官兵到桂林來捉象。漓江的百姓為了保護自己的朋友,紛紛拿起武器來與官兵抗爭,但力量懸殊,死傷無數,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象群守在百姓的屍體旁,陣陣哀鳴,遲遲不肯離去。

忽聽一聲長嘯,領頭象雙目含淚,向皇帝直衝過去。皇帝見此,心想:正好,看我來降服你!他一個跟頭躍上了象背,拚命想馴服它。領頭象哪裏肯聽他的話,左顛右顛,眼看就要把皇帝給摔下來了。皇帝氣得眼都紅了,拔出寶劍一下刺進了象背這一刺,痛徹心肺,領頭象拚出了最後一點力氣,將皇帝猛地摔到地上,再一腳踏上去,踩死了這個凶殘的皇帝。但它自己也身受重傷,倒在了漓江邊,再也沒有站起來。

後來,它的身體化作了一座山,鼻子伸進漓江裏喝水,永遠守護著這裏的人民。這就是如今馳名中外的象鼻山,而山上的寶塔,就是皇帝那把寶劍的劍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