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生涯
勇者並不是蠻勇。凡見義不為為非勇,欺淩弱小為非勇,貪圖便宜、使乖取巧、自私自利皆為非勇。——哥白尼哥白尼求學生涯接觸天文學知識
舅舅瓦茲羅德為了讓兩個小外甥專心致誌地學習,為他們提供了舒適的生活條件和物質基礎。
進入海烏姆諾中學以後,哥白尼就像是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小天地。這裏有寬敞的教室、豐富的藏書,有可以用於觀察天文的高台,也有知識淵博的老師。
學校開設的課程也多種多樣。由於受到了歐洲文藝複興運動的影響,在這所全波蘭最好的中學裏麵,課程之豐富讓哥白尼眼花繚亂。
學校的必修課程有神學、法學、拉丁文等,選修課程有天文學、邏輯學、地理、意大利語等。
優良的教學環境和豐富多彩的知識一下子就把哥白尼深深吸引住了,哥白尼很快就融入了這個新的知識海洋中。
哥白尼逐漸在學習中找到了樂趣,開始漸漸地忘卻了父母雙亡帶來的痛苦。他變得和其他孩子一樣,有了少年人的活力,走路都昂首挺胸的,臉上也開始掛著淡淡的笑容。
海烏姆諾學校還是和哥白尼以前上過的聖楊小學一樣,老師的課本都是不發的,學生隻能憑借著自己的記憶學習。哥白尼還是一如既往地將老師課上所講的知識一點一滴地記錄下來。
唯一遺憾的是,他不能在下課之後把學校中學習到的知識再一五一十地複製背誦給母親聽了。而舅舅的工作十分繁忙,也沒有時間來聽哥白尼背書,這使得哥白尼有點抑鬱。
哥白尼善於思考,不管是什麼課程,他總會提問,而且問的問題都很巧妙,讓老師都覺得很有意思。漸漸地,所有的老師都喜歡上了這個好問的學生。
同學們對哥白尼更是友好,因為他們沒有哥白尼那麼好的記憶力,而且老師上課用的都是拉丁語,有些同學聽不懂拉丁語,有些同學雖然聽懂了,但是卻不能用拉丁語快速熟練地做筆記。
整個班級隻有一個天才能夠做到這一點,那就是剛剛轉學過來的哥白尼。哥白尼在5歲的時候媽媽就開始教他拉丁語,在聖楊小學的時候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來到海烏姆諾學校以後,學習還是很輕鬆,並沒有一般學生轉學之後所遇到的困擾。
學校裏有一位教天文學的老師沃德卡,他十分喜愛哥白尼,時常給他“吃小灶”,請他在課後到他家去做客,一起做天文儀器,一道探討天文知識。
沃德卡老師的桌案上有一台天文儀器日晷,也叫日規,是古代的一種利用陽光的照射角度來測定時間的儀器。
“沃德卡老師,這是你自己做的嗎?”哥白尼用驚羨的口吻問。
“是啊!你喜歡嗎?你如果想要的話,就給我做助手,我們一起做一台,做成的話就屬於你了。”
“是嗎?那太好了!不瞞您說,我早就對您這台日晷眼饞了呢!”
哥白尼爽快地說。
此後,師徒倆就協同作戰了。他們計算、核準,又削又雕,沒幾天,第一台日晷便製作出來了。
哥白尼高興極了,小心翼翼地端詳著,撫摸著,像是欣賞一件珍寶似的。他向老師投去感激的目光,下定決心,一定要向天文學的峰巔挺進。
這樣,老師的表揚和讚賞,同學們的友好和歡迎,讓哥白尼在第一時間融入了這個新的集體之中。
大家都樂意和哥白尼一起玩,一起學習,一起研究問題,這些也都加強了哥白尼對知識的熱愛。
但是伴隨著哥白尼學習的深入和知識儲備量的增加,他提的一些問題就連老師也回答不了,或者說不願意回答了。
“老師,托勒密的地心說有科學依據嗎?”
“老師,地心說是怎麼被證明的呢?”
地心說最初由古希臘學者歐多克斯提出,後經亞裏士多德、托勒密進一步發展而逐漸建立和完善起來。
托勒密認為,地球處於宇宙中心靜止不動;從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它們都在各自的軌道上繞地球運轉。
其中,行星的運行要比太陽、月球複雜些。行星在本輪上運行,而本輪又沿均輪繞地球運行。
在太陽、月球、行星之外,是鑲嵌著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再外麵,是推動天體運動的原動天。
這本來是天文學的一種觀點,但自基督教成為歐洲官方的宗教後,托勒密的“地心說”就被基督教所利用。因為基督教認為地球是上帝創造出來給人類居住的,是整個宇宙的中心;地球的內部是地獄,宇宙的外邊是天堂,天堂是上帝居住的地方。
托勒密的“地心說”正符合基督教的觀點,因此被認為是絕對正確的學說。
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裏,歐洲的人們一直信奉著托勒密的學說,地心說已經深入人心,誰要反對,誰就是基督教的敵人。
哥白尼的問題直接針對托勒密的地心說,難怪會碰壁。在當時教會統治天下的年代,又有誰願意回答這類敏感的問題呢?
哥白尼在學校中遇到了挫折,回家之後又不敢和舅舅說,一段時間以來就顯得很抑鬱。
一天,舅舅回家,看見哥白尼一個人坐在窗戶前發呆。他輕輕地走了過去,問道:“哥白尼,怎麼一個人坐在這裏發呆呢?在想什麼問題呢?”
哥白尼抬頭一看,原來是舅舅回來了,便鬱悶地說道:“舅舅!我最近問老師們一些問題,可是老師都不願意回答。”
“哦?是什麼問題呢?說出來給舅舅聽聽,我幫你解答解答。”
舅舅瓦茲羅德在天文學、神學、數學、法學等學科都有很高的造詣,聽說哥白尼是因為學習上遇到困難而悶悶不樂,他感到培養這個愛好讀書的孩子的責任很大。
於是,哥白尼就把自己在學校中遇到的問題給舅舅說了一遍。
瓦茲羅德是一個進步的神學家,他提倡新學,具備一定的先進思想。雖然他本身是教會的大主教,但是對於教會某些現象,他也是看不慣的。
舅舅很喜歡哥白尼,他一五一十地把哥白尼的疑問給解決了。從那以後,哥白尼隻要在學校中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回家問舅舅。
舅舅就像是一個超容量的圖書館一般,他的知識量無窮無盡,仿佛這個世界上沒有他不知道的事情。不管哥白尼遇到什麼問題,舅舅都能夠幫他解決。
漸漸地,哥白尼在舅舅身上找到了父親的影子,他開始越來越信任舅舅,有什麼事情也都願意和舅舅商量了。
舅舅覺得這個孩子很有靈性,培養得好,將來一定會有很大的作為。於是,他就開始有意識地引導哥白尼,願意多花一些時間和哥白尼討論,以便讓哥白尼受到更大的啟發。
受到革命思想熏陶
瓦茲羅德本身是大主教,在“政教合一”的年代,舅舅在社會上很有地位,經常會收到各種各樣的聚會請帖。
舅舅也和父親一樣,喜歡參加社交活動,每個星期舅舅都會帶上哥白尼去參加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
舅舅的朋友很多,有詩人、神父、學者等。他們經常聚在一起,探討一些時政和歐洲文藝複興運動以來產生的新現象。
小時候父親帶哥白尼去消夏的時候也會有這種活動,但是哥白尼因為年紀太小不能理解。現在哥白尼漸漸地長大,開始聽懂了這些大學問家們的談話,並且從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中學習不到的知識。
哥白尼是個感情豐富的人,有時還好衝動,人們感到他是一個可交的人。
在舅舅的朋友中,有一個叫做卡利瑪和的人。他是意大利著名的詩人和革命家,因為秘密籌劃推翻腐朽的羅馬教廷而被教皇下令逮捕,從意大利流亡到了波蘭。
波蘭國王是一個開明的君主,他收留了卡利瑪和,並且聘請他擔任自己的顧問和王子們的拉丁文教師。這樣,卡利瑪和就在波蘭定居了下來。
有一天,舅舅將一位客人帶回了家中,對哥白尼介紹道:“來,哥白尼,舅舅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你卡利瑪和叔叔。”
卡利瑪和?眼前這位一臉精神氣的中年人就是那個著名的詩人革命家卡利瑪和嗎?
“您好,卡利瑪和叔叔。我聽舅舅說起過您。您的詩真是讓人陶醉啊!”哥白尼有禮貌地打著招呼。
卡利瑪和溫和地說道:“你好呀,年輕人!我也知道你,你可是你舅舅的心肝寶貝啊。”
不一會兒,卡利瑪和和哥白尼就歡快地聊上了。卡利瑪和聽說哥白尼很喜歡天文學時,他的雙眼中閃過一絲詫異的光芒,說道:“你這麼小就喜歡天文學,這可真了不起。那麼天文學的兩大法寶,你知道是什麼嗎?”
“不知道,我剛剛接觸天文學,隻是平時喜歡看一些天文學的作品,還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請叔叔教我。”哥白尼說道。
“嗯!很好,誠實謙虛是一種美好的品德。”卡利瑪和先是讚揚了一下哥白尼,然後嚴肅地說道:“天文學有兩樣至關重要的法寶,你一定要記住,一個是數學,一個是觀察。”
“天文學的觀察對象是天體運動,如果沒有準確觀測,就不能知道天體運動變化的具體過程。同樣地,如果沒有數學計算,也不可能找到天體運動變化的規律。”
“年輕人,天文學是一門意義重大的革命科學,現在在天文學中占據統治地位的是由托勒密建立的地心說。但是近些年來,尤其是意大利那邊興起的文藝複興以來,出現了很多新的觀察結果,而這些結果卻無法用托勒密的學說去解釋。所以在未來的某一天,地心說會被一種新的學說所代替,你明白嗎?”
卡利瑪和話鋒一轉,突然之間將話題說到了托勒密的地心說上麵。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
當哥白尼聽到會產生一種新的學說代替托勒密的地心說的時候,眼眸中竟然閃爍著一種熾熱的光芒。
哥白尼點頭說道:“我知道的。”
“研究天文現象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切記不能急躁,既要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也不能盲目相信。記住一句話,凡事都要三思而後行,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卡利瑪和不愧是一名優秀的革命思想家,他的話語間帶有強烈的革命主義思想。很顯然,他對於當下教會禁錮思想,一些學者不講事實、不做觀察,盲目推崇托勒密地心說,隻為宗教而服務的現象,是看不慣的。
哥白尼恭敬地說道:“我一定會牢牢記住先生的教誨。”
卡利瑪和拍拍哥白尼的肩膀,說道:“年輕人,你已經長大了,這個世界的明天還要依靠你們來支撐。你叔叔已經在克拉克福大學為你做好了一切準備,等你畢業以後,就去那裏讀書吧。好好讀書,別辜負了我們大家對你的期望。”
“人生的道路有千萬條,你既然走上了這一條路,就一定要相信自己,千萬不要有所畏懼。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我相信你的未來一定會有一番很大的作為。”
卡利瑪和用熱切的目光看著眼前這個飽含求知欲望的少年。他不知道自己這一番話哥白尼能夠聽進去幾分,但是他相信自己已經為他指明了道路。
有了進步的社交和社會名流的教誨,再加上舅舅的精心培養和卡利瑪和的指點迷津,少年哥白尼很快就領悟到了其中的關鍵。
哥白尼在少年時期就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並且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中沿著這條路不斷地走下去,終於打破迷信,尋找到了真理。
前往克拉科夫求學
1491年秋天,哥白尼以優異的成績從海烏姆諾中學畢業了。這一年,哥白尼剛滿18周歲。
畢業後,舅舅把哥白尼送進了克拉科夫大學。舅舅為培養這個聰慧的外甥,花費了大量的心血。
為了把哥白尼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瓦茲羅德為哥白尼選擇了最好的教育環境。
大學生活的開始,是哥白尼一生中的轉折點。
當時的交通工具隻有馬車。從瓦爾米亞主教官邸出發,到哥白尼和哥哥安傑伊要去的克拉科夫大學,路上約花兩周的時間。
正值深秋季節,秋風裹挾著樹葉,吹落到路邊,鋪起了一道樹葉路。馬車車輪碾在樹葉鋪就的路上,發出“颯颯”的聲響。
“哥白尼,你還記得爸爸活著的時候,帶咱們去首都克拉科夫的情景嗎?那兒有壯觀的瓦維爾王宮,有各界的社會名流。這回咱們要去那兒上大學,爸爸要是知道,他該多高興啊!”哥哥安傑伊既興奮又傷感手撫胸膛對弟弟說道。
“記得,當然記得。我真想快點到達那美麗的城市,到當年爸爸去過的地方走一走。”
兄弟倆充滿了激情,滿懷著憧憬一路上觀看著沿途的景致,興奮地交談著,似乎忘卻了旅途的勞頓。過了十來天,他們終於來到了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克拉科夫。
走到街上,看到的是雄偉的宮殿和豪華的民宅,聽到的是來自四麵八方的各種語言。克拉科夫大學當時正值興旺時期,以其崇高的聲譽召集了各地青年。
克拉科夫大學,後改稱雅蓋隆大學,在當時已經聞名遐邇。當哥白尼進入這所大學時,它已經130多歲了。
1364年,波蘭國王卡齊米日·維爾基修建了這所大學。這是繼布拉格大學之後,中歐的第二所大學。
作為文藝複興運動的故鄉,意大利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歐洲的許多國家,波蘭也在其列。克拉科夫大學作為中歐的第二所大學,它的建築規模也都是仿造意大利大學而建設的。
根據羅馬教皇的旨意,克拉科夫大學設立了六個民法研究院、三個神學研究院、兩個醫學研究院和一個人文學院。
學校的管理體製十分民主,大學校長經過教授會民主選舉,隻有德高望重的大學教授才有選舉的資格。
克拉科夫大學在堅持教授治校的同時,實行民主管理,每一位神職人員都有權力提出自己的意見。
克拉科夫大學的教授們很熟悉歐洲大陸上的一切新潮思想和學術動態,對當時的主流思想都有很深刻的把握和理解。
有了自己的大學,不僅給國王臉上增添了光彩,也為國家培養了知識人才。哥白尼的舅舅瓦茲羅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而瓦茲羅德之所以將哥白尼和安傑伊安排在克拉科夫大學讀書,也是有著自己的考慮的。
瓦茲羅德本身就畢業於克拉科夫大學,在這裏有他的導師和同學、朋友,況且他的摯友卡利瑪和也在克拉克夫大學教書。這樣一來,就能夠很方便地拜托他們照顧好哥白尼兄弟。
哥白尼對於舅舅的安排也很滿意。一方麵克拉科夫大學名氣大,學風好,乃是當時波蘭最大的學術搖籃;另一方麵,他小時候在這裏生活過,對於這座城市,他也有著一定的感情。
更何況,哥白尼的二姐還生活在克拉科夫。
馬車帶著哥白尼和哥哥安傑伊緩緩地停在了二姐家的門口。當年二姐為了減輕姨媽家的壓力,毅然選擇了嫁給一位有錢的富商,而現在,很多年過去了,哥白尼終於能夠再次見到自己的二姐了。
二姐夫果然是個富豪,和當年哥白尼的父親一樣,是一個事業有成的商人。他的房子很氣派,寬闊的大街上,一幢房子聳然挺立,大門的兩側各有兩根大柱,顯得十分氣派。
馬車剛在門口停下,早已經接到消息的二姐就飛快地迎了出來,拉住哥白尼和安傑伊,深情地說道:“哥白尼、安傑伊,能夠看見你們我真是太高興了。來,我給你們介紹,這位是你們的二姐夫。”
二姐夫是一個身材很健壯的男人,他微笑著說:“你們兩個就是哥白尼和安傑伊吧!快請進吧。以後這裏就是你們的家,有什麼需要就直接和我們說。”
“謝謝二姐夫。”
看得出來,二姐現在過得很幸福,二姐夫也是一個很和氣的人,哥白尼和哥哥安傑伊真心為二姐能夠幸福感到高興。
分開幾年的姐弟三人終於在克拉科夫市相聚了,但是哥白尼並沒有按像二姐所安排的那樣住在他們家裏。為了安心學習,他們堅持居住在學校安排的宿舍中,開始走上嶄新的求學之路。
立下終身誌向
克拉科夫大學管理民主,教學嚴謹。在治學方法上,克拉科夫大學實行的是文理並重,不管是學文還是學理,第一年的新生都必須到文學院注冊,先學習一年的文學課程,奠定了必要的文學基礎之後,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學習。
哥白尼來到克拉科夫大學之後,首先需要選擇的就是自己要學習什麼專業。
哥白尼的興趣廣泛,他從小就喜歡各種知識和文學藝術,不管是數學、神學、法學還是天文學,或是音樂、美術、文學等,哥白尼都有著濃厚的興趣。
當年,哥白尼的父親遭遇瘟疫死去的時候,他曾經想過要去學習醫學當一名醫生。年少的他曾經單純地想到,如果當時社會上有一名醫術超群的醫生,也許爸爸媽媽就不會死了。
但是哥白尼最喜歡的卻是天文學,而卡利瑪和先生曾經說過,要想學好天文學,就必須要掌握好數學知識,所以數學也成了哥白尼必須學習的知識。
選擇天文學的話,就必須要麵對一個十分重要的現實問題,那就是就業問題。在當時,選擇天文學的人不少,但是真正能夠找到合適工作的人卻是少得可憐。
所以哥白尼經過一番權衡之後,決定先研究法學和醫學,然後再學習天文學。學習好醫學和法學,就能夠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解決了生存問題。
這樣,再去研究天文學的話,就可以做到無後顧之憂,就能夠一心一意安心地實現自己的理想了。
克拉科夫大學十分注意整治校風。學校規定,大學生見到院長要脫帽屈膝致敬。哥白尼開始對學校的嚴格製度感到驚訝,後來也逐漸習慣了。他見到師長總是脫帽致意,畢恭畢敬。
當時的大學生都住校,可以說是過著半修道院式的生活。當然貴族子弟可以在城裏單獨租房住,但必須在某位教授的監督之下。
哥白尼和哥哥雖然有能力租賃私人住宅,而且他們的二姐和二姐夫也曾經邀請過他們住在他們家裏,但他們還是選擇住在學生宿舍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