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序幕
我必須再回到海上,到那孤寂的海天之間……因為潮水奔騰的那種強烈的夜行的呼喚,確實叫人無法拒絕。——哥倫布哥倫布大航海序幕同莫妮茲結為伉儷
哥倫布走在裏斯本的大街上,他在第一時間被這裏的異國情調迷住了,裏斯本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城市,這裏店鋪興旺,人來人往,到處都是一片繁榮的景象。
“哥哥,真的是你,你怎麼來裏斯本了?”
突然之間,哥倫布的身後響起了一個聲音,哥倫布轉身一看,竟然是自己的弟弟巴索洛繆。
“哈哈,弟弟,我也沒有想到會在這裏遇到你,我的船出事了,狂風惡浪把我送到了這裏。”
哥倫布雖然知道自己的弟弟就在裏斯本學習製圖,但是能夠在街頭巧遇,他還真的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巴索洛繆比哥倫布小10多歲,但是在家庭發生變故之後,他已經在裏斯本獨立生活了好幾年,現在他已經是裏斯本一個小有名氣的製圖師了呢!
“哥哥,你沒事吧,看你的樣子還受傷了,先到我那裏去,我們好好聚聚。”
“行,那就打擾了,我還正愁怎麼找你呢,沒有想到咱們兩兄弟心心相通呀,哈哈。”
回到了巴索洛繆的宿舍,兩兄弟互相了解了各自這幾年來的情況,自然又是一番感慨。裏斯本的地圖生意十分興隆。從地中海開往北歐方麵的船隻必定要路過裏斯本,很多人順便買張航海圖回去。
巴索洛繆一本正經地說道:“哥哥,我正準備在裏斯本開一家製圖店呢,沒有想到上帝就把你送到我身邊了,哥哥,我們一起努力開一個製圖店吧?”
哥倫布現在流落到葡萄牙,也沒有什麼好去處,在異國他鄉能夠和自己的親兄弟一起奮鬥,是一件多麼振奮人心的事情呀!
哥倫布興奮地說道:“好,就這麼定了,咱們還像小時候一樣,你負責製圖,我負責銷售。”
兄弟倆決定大幹一場。說做就做,租店麵,跑印刷廠,聯係貨源,一家出售書籍和製作海圖的小店麵開張了。
葡萄牙是最早在大西洋沿岸發展航海業、造船業和印刷業的國家,當時葡萄牙的首都裏斯本被稱為“海上冒險者的天堂”。
水手們很喜歡逛哥倫布兄弟的製圖店,對於他們來說,一張新的海圖能夠打開他們一個新的夢想。反過來,水手們的到來也能夠讓哥倫布了解到外麵更多的航海趣聞。哥倫布總是如饑似渴地傾聽他們所說的每個故事,留意他們說的每一個細節,當他們說到一些新地名和剛發現的島嶼時,哥倫布常常怦然心動。
在和水手們的交談中,哥倫布獲得了很多有用的信息,這一方麵可以讓弟弟繪製更加具備吸引力的新海圖,另一方麵也刺激著哥倫布那顆渴望冒險的心。
“嗨,老哥,又從波旺角回來了呀?”
“兄弟,最近還好嗎,看你的臉色像是從非洲轉了一圈啊!”
“什麼?你又去了北海,那裏的天氣真的很糟糕。”
因為哥倫布掌握了四門語言,所以在和這些水手們交流時毫無困難。
哥倫布不但是一個富於冒險精神的男子漢,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每逢星期日,他都要去裏斯本的大教堂中參加彌撒。
在教會,哥倫布遇上了一個美麗的金發女孩,她的名字叫做費麗芭·莫妮茲。
“先父在生前也非常喜愛航海呢!”莫妮茲微笑著說。
莫妮茲的父親,是意大利的一名騎士,不久前剛去世。他生前曾是亨利王子手下的一名極為幹練的航海家,也曾擔任葡屬波德·珊特島的總督。
在航海生活中鍛煉成一副壯健體魄的哥倫布,使莫妮茲覺得他有點像父親。兩人因為總是在一起做彌撒,漸漸地交上了朋友,之後兩人陷入了熱戀中,終於結成了夫妻。
結婚以後哥倫布更加努力地工作了,雖然莫妮茲沒有得到她父親的任何遺產,但是有哥倫布這樣一個能幹的丈夫,他們的日子倒也還過得去,甚至還把嶽母也接過來一起生活。
莫妮茲的母親很賞識這位女婿,知道他熱心於航海探險,因此經常講一些亡夫以前的航海經驗和探險事跡給他聽。亡夫留下來的一些海圖、航海日誌以及各項記錄等也一並給了哥倫布,這些資料對哥倫布日後的幫助甚大。
哥倫布與弟弟兩人的製圖店生意越來越火爆,但是哥倫布的生活還是很節省,因為他每個月還要寄錢給熱那亞的老父親,還要供養未成年的弟弟和妹妹。
後來,哥倫布和妻子喬遷到嶽父生前做過總督的波德·珊特島,他也因此取得了葡萄牙國籍,而這個時候,妻子終於繼承了她父親的遺產。
就在這個島上,哥倫布和妻子莫妮茲開始了他們婚後最幸福的一段日子,不久之後哥倫布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哥倫布為他取名為迪亞戈。
首次提出地圓說
哥倫布的妻子莫妮茲有一個妹妹嫁給了一個叫做克萊歐的人,他是當地很有名望的航海家,曾經也當過島上的總督。
哥倫布和克萊歐的關係很好,因為兩個人都是航海家的緣故,所以很談得來,在很多方麵的興趣愛好都相同,感情也日漸深厚。
有一天,克萊歐興衝衝地跑來對哥倫布說:“哥倫布,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什麼好消息?你快說。”
“我剛剛得到消息說,從瑪德拉島向西航行300海裏,可以看到3座島嶼。”
“這可真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前幾天我也曾聽人說過,有一位船員在愛爾蘭的西麵意外發現了一塊陸地,他們推測那就是東方的韃靼國。”哥倫布欣喜地和他交換意見。
克萊歐趕緊拿出一個本子把哥倫布所說的話都給記錄下來,本子很粗糙,上麵密密麻麻地記錄了各種簡單的信息,全部都與航海大發現有關係。
“這樣說來的話,我手中記錄的證據又多了一份了。”克萊歐非常興奮地說道。
“這麼說,你手中還有其他更多的發現嗎?”哥倫布有點好奇地問道。
“是的,關於在海的西方的傳說和資料我還聽說了不少,就在一年前,我們葡萄牙王國曾經組織了一支探險隊前往亞速爾群島,中途遭遇了一次大風暴,船隊偏離了原先的航線,風帆帶著船隊到達了西方的海麵。”
“在那裏,船隊撿到了一塊刻有圖案的木片。經過仔細研究,發現那種圖案不是用鐵器雕刻的,好像是用石器刻的,因為花紋非常粗糙簡陋。”
“根據我的猜測,這應該是從西方漂流過來的。如果這項判斷正確的話,那麼,在我們西方一定有我們所不知道的島嶼或陸地。哥倫布,你覺得我的看法對不對呢?”克萊歐說完以後,盯著哥倫布看,似乎在征詢他的意見。
“你的意見我完全讚同,克萊歐,以前我出海航行的時候,曾經在波德·珊特島海邊也曾撿到過這一類的碎木片,這種東西有明顯的異國情調,我想那也應該是從西方飄過來的吧!”
哥倫布停頓了一下,像是在回憶什麼一般,然後說道:“此外,我聽說還有人撿到過連根的蘆葦呢,這些想必都是從西方漂過來的。”
“什麼?那不是古代大哲學家記錄在古典書籍上的印度蘆葦嗎?”克萊歐失聲問道,這確實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也許是吧,現在還不敢肯定,但是倘若真是如此的話,那麼這可真算得上是一件驚人的大發現了。”
哥倫布的眼神中既謹慎,又熱切,顯然對於這一切,他也十分想知道確切的答案。
“除了以上幾件事情以外,我還聽說在弗洛密斯島發現了幾具屍體,既不像非洲人,又不像歐洲人。在亞速爾島又曾發現過巨大的鬆樹,被海浪衝上岸邊,這種鬆樹是當地人從未見過的,假設這些屍體和鬆樹都是從西方飄來的話,那麼……”
哥倫布凝神思索,沒有搭腔。
克萊歐繼續抒發他自己的看法,他說:“這幾年來,我一直在搜集各項證據,並加以研究,最終我得到的結論是,在海的對麵,大西洋的西方一定存在陸地,也許那就是馬可·波羅所描述的中國、日本和印度。”
“我有絕對的理由相信,地球是圓的,隻要一直向著西方走,就一定能夠找到陸地,當今國王雖然很熱心地希望發現繞道非洲到達東方的新航路,但是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如此麻煩,隻要一直往西航行就可以了,朝著西方走,我倒認為近一些。”
“嗯,有這個可能,但是還要多搜集證據,加以證明,不能這麼簡單地就下定論。”
哥倫布是一個大膽而又謹慎的人,對於克萊歐的結論他表示一定程度的認可,但是在沒有大量確實可信的材料來證明的情況下,他不想就這樣輕率地下定論。
波德·珊特島位於大西洋上,島上有一個專為來往於歐洲西海岸的貿易船補給食物和淡水的港口。
哥倫布經常從那些過往的船員口中獲悉一些新消息和新資料,然後默默地把這些資料詳盡地記載下來並一一加以分析和研究。
關於大西洋的西邊可能還有陸地的說法,不斷縈繞在哥倫布的腦海中,手中搜集的資料越多,他的這個信念就越加地肯定。
哥倫布堅信隻要一直往西航行,就能到達東方。不過現在看來,他未免把地球看得太小了。
在當時的歐洲,他們對於世界的認知是三大洲,即歐洲、亞洲和非洲,在歐洲和亞洲之間存在一個無邊無際的大西洋。但是在大西洋上還有一個廣袤的美洲大陸,卻是誰也不知道的。
哥倫布做夢也想象不到歐洲和亞洲之間還橫亙著一片廣大的陸地和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假如哥倫布事先知道這一點的話,那麼他也就明白自己所堅持的從西方去花費的時間要比南下非洲海岸所花費的時間要短得多是一個多麼可笑的錯誤。
向西航行到達東方的路程要比南下航行消耗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風險係數也更高,如果哥倫布知道這一點,也許他就不會冒險出海了,那麼發現新大陸的榮耀可能就不會落在他的頭上了。
但是曆史沒有假如。正是因為哥倫布堅定地相信海的西方就是東方,就是那個生產黃金的神秘國度,所以他一心一意遊說國王,組織船隊向西探險。但是在當時,天圓地方深入人心,教會所宣揚的學說也是上帝居住在天上,地球居於宇宙中心,太陽、星星圍繞著地球運轉。
雖然在公元前也有一些學者探索、研究關於天體和地球方麵的知識,其中也有人認為地球是圓形的,但這種觀點不能為一般人所接受。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地球是圓的,地球一麵圍繞著太陽做公轉運動,一麵圍繞地軸做自轉運動。
而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是著名的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但是哥白尼的日心說代表作《天體運行論》出版於1543年,是哥倫布死後40年的事情。因此,哥倫布所堅持的地球是圓的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是一件多麼可笑的事情也就可想而知了。他的地圓理論,被人視為荒謬怪誕到了極點。
“如果這個世界是圓形的話,那麼,生活在地球那一邊的人,不就是要滑倒了嗎?又怎麼站立得住呢?”
“真是可笑!難道人還能倒著走路不成?”
“完全就是胡說八道!我們是頭朝上,腳朝下走路,如果地球是圓的,那另一邊的人,豈不是頭在下,腳在上麼?這還能是人嗎?”
“依我看呀,哥倫布沒準就是個神經病,在說胡話吧!”
街頭巷尾,人們議論紛紛,但是都把哥倫布的說法當做瘋子講瘋話,根本沒有人肯相信。就連有名的學者和知識淵博的修士,也不把他的話當做一回事。
但是哥倫布卻沒有因此而灰心、沮喪,他的信念如磐石一般堅定,不可動搖,他的心中充滿了對於自己信念的無上激情。提出“西航”想法
哥倫布帶著妻子莫妮茲和兒子迪亞戈再度回到了裏斯本,珊特島太小了,哥倫布要想實現自己的西進計劃,還是回到裏斯本更加合適。畢竟,葡萄牙國王和全國的王公大臣、富賈商人們都居住在裏斯本,而且裏斯本還有他和弟弟巴索洛繆一起合開的製圖店,在這裏生活完全不成問題。
“大哥,你的計劃進行得怎麼樣了?”有一天,巴索洛繆結束了一天的工作,看見哥倫布還在製圖,就隨口問道。
“進展還可以,我已經知道從裏斯本到印度之間的距離,根據我們現在所認知的,地球的6/7是陸地,1/7是大西洋,如果說把地球假設成一個圓形的話,那麼地球經度360度的1/7是514度,一經度按照50英裏計算的話,也就是2550英裏而已,可比南下非洲海岸快得多了。”
說到研究的進展,哥倫布那是滔滔不絕,看起來他的心情十分不錯。這是他參照了當時著名學者杜斯卡內裏的地圖和各種書籍,並加以詳細計算得到的結果。除此之外,哥倫布還計算出了進行這樣一次遠航所需要的船隻大小、船員人數、食品、武器、貿易品等項目,列出清單之後哥倫布才發現這將是一筆怎樣龐大的天文數字,如果沒有國家的大力支援,根本難以成行。
“這樣說來,隻要國王陛下批準,這項計劃就可以付諸實施了?”巴索洛繆興奮地說道。
“唉,”哥倫布長歎一聲,十分無奈地說道,“問題就在這裏呀!葡萄牙和西班牙連續打了4年的仗,現在國庫空虛,財政十分困難,恐怕不會輕易支持這項高消耗的探險呀!”
“不一定,哥哥,葡萄牙老國王阿爾方索五世已經逝世,新繼位的國王約翰二世對於開辟前往印度的新航線十分重視,隻要他能得到亞洲的財富,在戰爭方麵所耗費的錢很快就可以撈回來的。他現在還是拚命在搞東回航道,如果大哥向他提出西回的計劃書,也許可以獲得他的支持。”
“也好,不管怎麼說都可以先試一試。”
於是,在弟弟巴索洛繆的鼓勵和支持下,哥倫布開始四處奔走,遊說裏斯本有點身份的權貴,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引薦,晉謁國王。
年輕的國王約翰二世秉承了他叔父亨利王子的遺願,繼續向南開辟前往印度的新航線,聽說了哥倫布熱衷於航海的事情後,他頗為感動,就讓人將他召進皇宮,聽他仔細說明。
“橫越大西洋向西打開通往印度航道的設想,聽起來非常有趣,哥倫布,我想聽聽你詳細的說明。”
“尊敬的國王陛下,我有足夠的理由和信心相信,存在一條比東回航道更短的航程用於打開通往印度的新航道,陛下,這是一幅我手繪的世界地圖。”
“從上麵可以看到,如果我們西進,隻需要航行地球1/7的距離,就可以到達印度,但是如果向東回航道前往印度的話,卻需航行地球的6/7,聰明睿智的國王陛下,請相信我,向西,我們就能夠快速地攫取東方無盡的黃金和香料。”
“你的話很有道理,但是事關重大,我需要召開一次會議,就這項計劃提出討論,等有了結論再通知你吧!”
“懇求賢明的國王陛下,務必要給我以實現這項夙願的機會。”哥倫布再一次發出了懇求,然後退出了皇宮。
約翰二世心中有些考慮,於是在哥倫布離開之後他就召開了一次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貴族、大臣、地理學家和著名的船長等。
“今天召集大家開這個會議,討論的主題就隻有一個,我國已經接二連三地派出探險船,由非洲西海岸向南進發,目的是要發現通往印度的東西航線。但是,截至目前,還沒有顯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