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新大陸
天才,就是別人認為毫無價值的不毛之地,你卻能挖掘出黃金和甘泉來!——哥倫布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簽署“西航”協議
1492年4月17日,西班牙伊莎貝拉女王和斐迪南國王再一次召見了哥倫布,在宮廷之內,正式簽署《聖塔菲協議》。協議書的內容,幾乎完全照哥倫布的意思寫成。
宮廷的大廳內,斐迪南國王和伊莎貝拉女王並排而坐。大殿之中站立著數百位西班牙貴族官員。哥倫布緩步上前,站在國王夫婦前麵。
擔任司儀的官員開始誦讀協議書:
這裏所要求的,也是國王和女王陛下賜予和授予的。即將在上帝的保佑下,為兩位陛下效力,在大洋中即將發現島嶼和陸地的克裏斯托弗·哥倫布的一些補償:
其一,作為上述海洋的宗主和統治者的兩位陛下,賜予該克裏斯托弗·哥倫布為:他憑借自己的技巧在這些海洋中,即將發現而且獲得的一切島嶼和陸地的海軍上將。在他有生之年,及其後嗣和繼承人,永遠享有所授予的這個職銜,以及一切優先權和特權。就像已故的卡斯蒂利亞海軍上將阿隆索·恩利克斯及其以前獲得該職位的人一樣。
其二,國王和女王陛下賜予該克裏斯托弗·哥倫布為:他即將在上述海洋中所發現並獲得的一切陸地和島嶼的副王和總督;在他統轄的每個地方的官員中,他可以提出3名候選人,而兩位陛下則有權挑選其中一個他們認為最合適者加以任命。這樣,托上帝賜給兩位陛下的福祉,發現並獲得的土地就會成為取之盡的財富。
其三,在上述賜予克裏斯托弗·哥倫布海軍上將所轄的範圍內,以後由生產、發掘和交換所得來的一切黃金和白銀、珍珠和寶石、香料以及其他任何種類的商品中,他都可以征收和保留1/10,並且一概免稅。即扣除在這方麵的一切費用,再從整個純收益中把其中的9/10交給兩位陛下,他自己保留剩下的1/10並可隨意支配。
其四,在上述即將發現和取得的島嶼和陸地上運送產品,或向本地進行商品交換。不管發生任何爭執和訴訟,都應由克裏斯托弗·哥倫布或其代理人以海軍上將的身份來進行裁定。在這種爭執和訴訟中,要永遠保護海軍上將;在未經兩位陛下同意的情況下,任何法官無權審問海軍上將和他的全權代理人。以後視為定例。
其五,如果該克裏斯托弗·哥倫布同意的話,他可以為每次駛往上述陸地和島嶼地區進行貿易和交換的船隻,提供1/8的裝備費,並由此獲得1/8的利潤。
國王(簽字) 女王(簽字)
1492年4月 17 日
於格拉那達附近的聖塔菲
協議書簽署以後,斐迪南國王問哥倫布:“哥倫布,請問你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嗎?”
“陛下,關於協議已經不再需要補充,但是懇請尊敬的陛下再為東方的大汗寫一封信,表達陛下與貴國的友誼,互通有無的善意。”
於是,在哥倫布的建議下,兩位國王又寫了一封《致東方君主信》,有趣的是,這封信的稱呼是空白的,因為他們還不知道怎麼稱呼這些沒有見麵的君主,也還不知道究竟存在不存在這些大汗呢!
至尊至貴之君主陛下,至敬至愛之我友:
我們乃科斯蒂利亞、阿拉岡、萊昂、西西裏、格拉納達諸王國之國王斐迪南和女王伊莎貝拉,謹向陛下祝福致候。
自我們某些臣民以及其他來自貴國之人士處獲悉,陛下對我們以及我們之國家曾表示特別之傾慕,並懷有極大之興趣,欲了解我們之事物。為此,特決定向陛下派出我國之優秀船長克裏斯托弗·哥倫布,持此信前往。
陛下可從彼處獲知我們國運昌隆之近況,以及我們授權讓其向陛下稟告之其他情況。故請陛下對其深信不疑。承蒙關照,不勝感激之至。我國亦樂於接受陛下之祝願。
國王(簽字) 女王(簽字)
1492年4月30日書於格拉納達
“為了上帝和西班牙王國的名譽,我一定會盡快地帶著好消息回來。”哥倫布向國王和女王許下諾言後,退出了宮廷,去準備這一次史無前例的航行。
大臣們都在竊竊私語。
伊莎貝拉女王望著哥倫布的背影,低聲說道:“但願上帝保佑他。”
國王斐迪南接著說:“但願他給我們帶來黃金、白銀、珍珠,還有土地。”
出航前的準備
終於得到了國王和女王的批示,哥倫布感到十分高興,回到了巴洛斯小山上的修道院裏,貝雷士神父和院裏所有的人都紛紛向哥倫布表示慶賀和祝福之意。
“哥倫布,恭喜你,你終於完成自己的夙願了。”
“現在說恭喜還太早,印度還沒有找到呢!不過終於得到國王的支持,這是一個好消息,現在我得開始做出航的準備了。”
但是事情並不像哥倫布所想象的那麼容易,當哥倫布興衝衝地拿著國王的詔令來到廣場上招募航海所需的3艘船隻及水手時,整個廣場沸騰了。
巴洛斯的市民們聽到這項宣告立刻產生一陣騷動,要從他們中間產生海員,還不是讓他們去送死嗎?
“雖說這是國王和女王的命令,可是誰也不願意去魔鬼的海域送死呀!”
“就是,誰都知道印度就在歐洲的東方,可是哥倫布卻要向西走,我看這個人隻怕是腦子有問題。”
“我們的船都是我們辛辛苦苦打造出來的,謀生用的,總不能國王說要就要吧!”
“如果把船都要走了,我們以後靠什麼生活?”
“而且這船一旦交出去,肯定就回不來了。”
“國王怎麼會相信瘋子的話呢?”
“反正說什麼我也不想參加。”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不休。
當時因為知識的匱乏,流傳出來一些關於大西洋西方各種恐怖的傳說,傳說那裏是一個極為恐怖的魔海,經常會出現魔女,以妖豔的舞姿和歌聲迷惑人的心智。在驚濤駭浪中,還會有可怕的巨龍襲擊船隻,一旦遇上巨龍或魔女,就絕無生還之望。
人怎麼能夠和魔鬼鬥爭?所以人們都相信向西方航海必死無疑,國王的嚴格命令也好,巨額的賞金也好,都不能打動他們的心。
哥倫布感到十分困擾,好不容易才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但是人員和船隻如果無法順利地調集起來的話,一切都還是空談。
就在這個時候,早年間曾與哥倫布認識的魯濱孫兄弟出海回來了,知道哥倫布眼下的困境之後,魯濱孫兄弟當即關起門來商討。
“哥哥,據我看,哥倫布的理想絕非憑空虛構,何況這項行動非常有意義,對國家、對自己都有莫大的好處,我打算把我的‘瑪利亞號’借給他。哥哥,你呢?”
“我也可以把我的‘尼納號’加入進去,另外,我們可以先墊付一切費用,以後獲得財富後,再按比例平分,你覺得如何?”
“好啊!就這麼決定好了,我們快去找哥倫布吧!”
時間過去7年了,哥倫布還是雄心依舊,魯濱孫兄弟也毫不遜色,他們都是性情耿直的人,願意為了這項大事業共同努力。於是,由魯濱孫兄弟提供了兩艘船隻,哥倫布自己又另外租了一艘名為“賓達號”的船,這樣出海的3艘船總算是湊齊了。
船隻有了,海員還沒有呢,魯濱孫兄弟和哥倫布一起去碼頭上招募水手,他們鼓起了如簧之舌,到處招募船員。
碼頭上,人聲鼎沸,看見哥倫布又要來招水手了,所有的人都憤怒地喊了出來。
“哥倫布這個外國人,我們為什麼給一個外國人賣命。”
“哥倫布是一個瘋子,跟著他隻能白白丟命。”
“哥倫布是要大家都去送死,夥計們,大家可千萬不要上當啊!”
“黑暗的魔海上,有可怕的章魚,也有巨大的海怪,還有暗礁和颶風,去那裏無異於自殺。”
“葡萄牙組織了那麼多次的航海,可是結果呢?船隻都翻了,死了那麼多人。”
哥倫布無可奈何地望著魯濱孫兄弟,眼下這種情況他真的是無能為力,隻能尋求魯濱孫兄弟的幫助了。
魯濱孫兄弟站出來說道:“夥計們,大家聽我說,既然我們向南能夠到達幾內亞,那麼向西也就一定能夠到達中國。你們在海上會十分安全,這點我可以用自己的身份擔保。”
“來吧,一起加入我們的航程吧,那裏有數之不盡的黃金、珠寶和香料,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遍地都是,隨便你怎麼撿。”
“傻瓜才不想發財呢,怎麼?你不相信,我告訴你們,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而且我們兄弟已經加入了哥倫布的計劃了,準備去發大財去了。”
“亞洲各地,有取之不盡的黃金和珠寶。”
“在這次航海中首先發現印度陸地的人,不但會獲得女王的重賞,還可以得到10000馬拉貝第士的年金呢!”
“夥計們,一起來吧,和哥倫布一起出海,聽我的沒錯,下次上哪裏去找這麼好的機會?”
魯濱孫兄弟都是當地很有名望的人,許多人都跟他們出過海,現在他們兄弟自己都搶先報名了,這件事情還有什麼值得懷疑的呢?
魯濱孫兄弟就這樣順利招募到了眾多幹練而值得信賴的水手。現在總算有了3艘船以及經驗豐富的水手,大致說來事情已經稍有眉目了。
哥倫布的船隊就要出航了,可是這些遠航的船隻都是什麼樣子的呢?
“賓達號”和“尼納號”的長度僅18米,船首和船尾都建得高高的,雖然有瞭望樓和船室,但是沒有甲板。而“瑪利亞號”比較大一點,雖然有甲板,但也隻是載量兩三百噸的小帆船。
如果以現代的標準來看,這簡直是兒戲般的冒險,因為這3艘船的簡陋程度,比起現在的內河或沿海航行的木船還不如。以這樣簡陋的船隻,向狂濤駭浪的大西洋進發,在今天看來,無異於太過於冒險了,甚至可以說是胡鬧。
再說,當時大西洋的西方誰也沒有去過,萬一真的是一片魔鬼海域呢?又或者是類似於百慕大三角這樣比較特殊的海域呢?而且撇開船隻問題不說,當時出海的海員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自古以來大多數的探險家和冒險家,他們都有一些誌同道合的夥伴,或是忠貞可靠的部下,以便在遇到危險時同心協力,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但是哥倫布卻一個親信部下都沒有。在魯濱孫兄弟的大力招募下,他總算招募到了120位船員。
這些船員雖然有航海的經驗,但多半存著迷信心理和恐懼心情,他們應征前來,一半看在魯濱孫兄弟的情麵,另一半是被巨額賞金所吸引。假如航程一路順風,那倒相安無事。萬一中間遇到一點什麼問題,隨時都可能有叛變的危險。哥倫布率領這批人從事航海探險,無異於帶著一群猛獸。
即便如此,哥倫布心中並不畏懼,憑借著多年來的航海經驗,他對於此次航海有著萬分的把握。
在當時的航海家中,哥倫布是最優秀的人才,有關天文、地理、氣象、測量術等方麵的知識,哥倫布全部精通,能夠確保航海的安全。
哥倫布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深信上帝選中了他,讓他去尋找前往東方的捷徑,在精神上擁有無窮的動力。
船隻、麵粉、大豆、淡水等物資和水手、船醫、記錄員、領航員等工作人員都已經準備就緒,航海之前的準備工作都已妥當。
偉大的航海行動,終於要開始了!曆史上的航行
1492年8月3日,偉大的大航海終於要在今天開始了,巴洛斯港人山人海,被包圍得水泄不通。
“上帝呀,請保佑這個團隊吧!”
所有的人都在告別,這一去,可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回來了,也許這輩子就再也回不來了。人群中傳來了陣陣的哭泣聲。
哥倫布抱著妻子和兩個孩子,對他們說道:“好好照顧自己,等我回來。”
“爸爸,一路順風。”迪亞戈像一個小大人一般,揮揮手說道。
“爸爸,我想你,你要早點回來。”小兒子已經哭得一塌糊塗。
“上帝會保佑你的,記得早點回來。”妻子撲到哥倫布的懷中,像是要回味這最後的擁抱。
哥倫布站到甲板上,將西班牙王國的國旗緩緩升起,發號施令道:“上帆!拔錨!出航啦!”
由哥倫布親自坐鎮“瑪利亞號”,負責指揮,老大馬丁掌管“賓達號”,弟弟文生率領“尼納號”,3艘遠航的船隻終於緩緩駛離了港口。
人類曆史上最具意義的一次航行,終於開始了!
船隊很快穿過了地中海,進入大西洋。隨後,哥倫布命令舵手把航向對準南方的西班牙屬地加那利群島。加那利島是金絲雀的原產地,它位於非洲西海岸的附近。
領航員滿臉狐疑地問道:“這是為什麼呢,哥倫布提督?我們要橫渡大西洋筆直西行,應該是向亞速爾群島行駛才對呀!”
哥倫布輕笑道:“這是我多年觀察的結果,照理說,我們是應該向亞速爾群島方向航行,但在目前這個季節,風向剛剛相反,若是往西而行,反而會被風吹向葡萄牙去。我決定先駛往加那利群島,是因為那裏的風向正好可以把我們的船推向西方。”
領航員好生讚佩地說:“原來如此,提督的經驗如此豐富,真令人佩服!”
凡是有關這一帶海域的問題,哥倫布無不了如指掌。因此,這件事情對他來說,隻是小菜一碟而已。海上平安無事,哥倫布還是做海上記錄《航海日誌》,記錄下每天發生的事情。
8月3日,出海第一天,平安無事,船隊航行了15裏格。裏格是一種計量單位,相當於885海裏。
8月4日,航行了25裏格。
8月5日,航行了40裏格。
8月6日,“賓達號”突然從迷霧中消失了。
哥倫布心中一緊,連忙下令尋找,之後終於找到了,原來是舵輪鬆脫了。這艘船本來就是租來的,船長和船員都是半強迫式地跟隨他出海,雖然有馬丁坐鎮,但未必就能鎮得住那群海員。
哥倫布猜測很可能是對這次航海感到不安的水手為了急於返回西班牙而做的手腳。
馬丁船長馬上采取緊急措施,用繩索縛住了鬆脫的舵輪,問題才得以解決。可是一陣子之後,舵輪又再度脫落,同時船尾部分也進了水。
“賓達號”的速度驟然減緩下來,“尼納號”和“瑪利亞號”也不得不跟著減低航速,在海上緩緩而行。
哥倫布獨自站在“瑪利亞號”的甲板上,手扶欄杆凝望著遠方,陷入沉思中。
出航以前,船上的各部位都曾經詳細地檢查過,現在才出海三四天就發生這樣的事故,旅途還很漫長,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經過了7天的航行,船隊到達了加那利群島的大加那利島。哥倫布原本打算在這島上找另外一隻船來替代“賓達號”,結果卻沒有找到。
“沒有辦法了,在‘賓達號’尚未完全修複以前,我們暫停航海,請你盡全力趕快把它修好。”哥倫布說道。
停泊在加那利島期間,哥倫布對船隻進行了一番修整,為了使“賓達號”船能夠增加速度航行,原有的大三角帆被換成了四角帆。同時搬運了一些糧食和淡水到3艘船上。
9月6日早晨,3艘船又再度出航。因為沒有風,船隊走得很慢,過了3天才到達德奈利夫島。
德奈利夫島是一個火山島,島中央的德奈利夫火山頂正有一股濃烈的火焰和黑煙衝上天空。
水手們看到這種情形,紛紛不安地嚷了起來。
“這一定是上帝生氣了!”
“世界的末日到了!”
“可能是有什麼災難要發生吧!”
哥倫布見他們越說越離譜,就嚴加訓斥說:“這隻不過是火山爆發的正常現象罷了,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大家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保證旅途的安全。”
希葉羅島是最後一個島嶼,過了這個島之後,從船上舉目回顧,映入眼簾的隻有空蕩蕩的大海、無邊無際的天空。
船員的恐懼與不安
水手們戀戀不舍地告別希葉羅島,希葉羅島完全消失不見之後,水手們開始為一種莫名的恐懼所籠罩。前方是一片未知的海域,從來沒有人去過,也沒有人知道是什麼樣子,傳說那是一片魔海。
此後,他們要在這片沒有海圖、 也沒有人去過的陌生的海上繼續航行。離開歐洲越遠,水手們心中的不安就越為強烈。懷念歐洲的影子,已經看不到了。如今離親朋以及自己的家人越來越遠,何年何月才能重返故鄉?
西方的魔海會不會把我們連船帶人一起吞噬掉?父母、妻子、兒女終日盼望我們早日回家團聚,這有可能嗎?萬一我們都葬身魔海,我們的親人該如何的傷心!
船員們一個個淨往壞處想,越想越可怕,不知不覺間已經淚流滿臉,有些膽小的,趴在船板上號啕不已,更有的跪在甲板上,祈求上帝的保佑。
哥倫布看到這種情景,隻能費盡口舌去安慰、鼓勵他們,因為一旦這些船員控製不了情緒反抗的話,他可就真的前功盡棄了。
“男子漢大丈夫,有什麼好哭泣的,你們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水手了,沒有理由克服不了這樣的難關。”
“在我們的東方,那裏有天堂般的樂園,那裏有無盡的黃金和珍寶,等待我們去發掘、開采。那裏的氣候溫和,到處是奇花異草和茂密的叢林,並且出產許多名貴的香料。”
“夥計們,當我們順利成功、滿載而歸時,女王會對我們重重有賞的,而那個時候,榮耀將屬於你們,財富也將屬於你們。”
哥倫布所說的話,都是他心中的肺腑之言,而絕非是信口雌黃隨意編造出來的謊言。
哥倫布堅信大西洋的對岸就是亞洲大陸,旁邊是日本,這點在他的地圖上寫得清清楚楚。至於中間還有一個美洲,那是他所萬萬沒有想到的。
哥倫布的目標是黃金之國——中國以及日本、印度,在他的想象中,很快就能到達這些地方的。
可是,哥倫布把地球看得太小了,他太過於相信自己那一張錯誤的地圖。而對於馬可·波羅那誇大了無數倍的黃金國,他竟然一點懷疑都沒有。
可是,正是因為哥倫布的這種錯誤,讓他糊裏糊塗地去冒了一次天大的危險,陰差陽錯地獲得了不朽的榮譽。發現了比黃金島更為富饒的資源,一塊前所未知的美洲大陸。
為了緩和船員們的不安和恐懼情緒,不至於讓所有人擔心自己走得太遠了,同時也為了給自己留有餘地,因為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究竟什麼時候才能到達陸地,哥倫布篡改了航程距離。
哥倫布煞費苦心地製作兩種航程表,一種是正確的航程記錄,留在自己身邊。另一種是打折扣的數字,公布給大家看的。
哥倫布把每天宣布的航程縮短了,比如說9月10日航行了60裏格,他通報的48裏格。9月11日夜間航行了20裏格,船員們看到的是16裏格。有趣的是,當時測量航程距離的手段非常原始,後來有研究數據表明,哥倫布隱藏起來秘而不宣的那些所謂正確數據其實都要比實際距離多算了10%。
也就是說,哥倫布給大家通報的那些被他篡改過的數據才是真正的航海距離。
真是陰差陽錯啊,哥倫布本來有“心”作“假”,卻沒有想到最終說出了最真實的情況。這樣,船員們的情緒漸漸安定了下來,可是在9月12日,當他們航行到離希葉羅島西方約330海裏附近時,卻發現有沉船桅杆的碎片。
“看!有一塊桅杆的碎片漂過來了!”
守望員大聲叫了起來。大家聞聲一看,果然在波浪間漂浮著一些大約屬於100噸級帆船的桅杆碎片,也許這是來往於非洲西海岸的一艘葡萄牙船。
“我們的船會不會也遭到同樣的命運?”
船員們一路上都是戰戰兢兢地擔心著,在沒有看到這些沉船碎片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夠恐懼了,現在他們隻覺得更接近恐怖的魔海了,個個嚇得臉色蒼白,膽戰心驚,渾身直打哆嗦。
9月13日,發生了另一件更讓船員們膽戰心驚的事情。磁針發生了毛病,羅盤的指針跟北極星所指示的北方不一致,指針偏向了西北。
首先發現這個問題的是哥倫布,為了避免引起船員們的騷動和不安,他秘而不宣,一麵獨自研究問題所在。
不料這件事情竟然被掌舵的水手發現了,他大聲地驚呼道:“天啊,磁針出問題了,竟然沒有指向北極星。”
他這麼一叫就把所有的船員們都喊出來了,大家一看到磁針,嚇得臉色蒼白,不知所措了。
“上帝要懲罰我們了嗎?”
“說不定是魔女把磁針給拉住了!”
“那怎麼得了?我們真的已經進入魔海了!”
“沒有磁針指示航線,怎麼還能繼續航行下去?”
“我們一定會被海水卷入地獄的,哦,上帝,保佑我們吧!”
大家正在七嘴八舌爭吵不休時,哥倫布走了過來,他大聲地打斷了他們的爭吵。
“吵什麼,不過就是一點小問題而已,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可是船長,磁針出了毛病,難道是假的嗎?”
“是啊,磁針的一端是指向南極,一端指向北極,這樣子才能辨別方向,如今有了差異,將如何辨別正確的方向呢?”
這還怎麼得了,如果哥倫布再不作出一番解釋的話,這些水手會發瘋的,到時候恐怕反而會出亂子。
“沒什麼大不了的,”哥倫布解釋說,“北極星是天上的一盞明燈,磁針就是指向它的,現在磁針的方向偏差了,那就是說北極星的位置移動了,我相信隻要再過幾天,磁針就會恢複正常了。”
哥倫布擁有淵博的知識,船員們對此深具信心,他那深入淺出的解釋多少起到了一點安撫作用。
恐慌的情緒漸漸消失,船員們回到了各自的崗位。事實比哥倫布想象的還要好,磁針第二天就恢複正常了。
船隊繼續向西航行,有天晚上,一位船員大聲地嚷著說:“好大的火球接二連三地往海裏掉,這地方看來要變成火球之海了!”
其實,他們所看到的是流星雨。諸如此類的事情在航行途中屢屢發生。
旭日從東方升起,把海麵映出萬丈光芒,天上連一片雲彩都沒有,周圍是一片寂靜,沒有一點兒風,白帆在桅杆上無力地下垂,船身無法前進。
萬裏晴空,海麵上十分平靜,早上太陽從水平線上升起,晚上又沉沉落下。每天都是這樣,但是浮現在他們眼前的,除了大海,還是大海。
船員的心情開始沉重起來,找不到陸地,讓他們覺得失去了安全感。可是,陸地又在什麼地方呢?
海上的“大草原”
哥倫布率領的艦隊一直向西航行。他站在甲板上,望著一望無垠的海麵,大海輕微地起著波浪,船頭撞擊海水發出悅耳的聲響。哥倫布此時此刻的心情真是難以形容。從幼年時代起,他就幻想著遠航,而如今他已經麵對著大海,開始了前無古人的航程。
哥倫布從幼年時代起,就有了“未來的船長”的綽號,而如今,他不但是名副其實的船長,而且是率領一隻小小艦隊的海軍上將了。為了準備今天的遠航,哥倫布曾經作了多少艱苦的努力啊,為了得到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他又說了多少低聲下氣的話。
而如今,在哥倫布眼前是一片開闊無際的大海,等待他的又是什麼呢?他自己也沒有把握。
哥倫布隻是想,一直往西航行,渡過大西洋,到東方去,開辟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航線,為了它,也許自己會葬身海底,但後人總會在這次航海中得到一點什麼吧!
哥倫布的船隊繼續前進,他一天到晚幾乎都在甲板上瞭望遠方,觀察風向,指揮航行。
但在他們麵前,仍然是渺渺茫茫,看不到一點陸地和島嶼的影子,這樣過了一天又一天。水手們的情緒開始波動,他們變得消沉起來,不時地向哥倫布詢問航程。每到紅日西沉,水手們便聚集在甲板上,眼望著東方,唱起了憂傷的懷念故鄉的歌曲。這單調而淒涼的歌聲,攪動了哥倫布的心,使他的思緒繁亂起來。
前進,當然隻有前進,可是水手們的情緒不可忽視。每過一天,水手們不安和懷鄉的情感就增加一分,時間長了怎麼辦?
哥倫布獨自在甲板上踱來踱去,努力思考著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他盡量保持冷靜和樂觀,偶爾也和水手們開玩笑,談論宇宙、大地、海洋和氣象。同時哥倫布主動向水手們宣布他那修改過的航行距離。但是,這些都不能解決水手們的問題。
哥倫布的船隊在這種日益增長的不安情緒中繼續前進,水手們開始竊竊私語,有時大聲地罵著粗話,用來發泄心中的煩躁與不滿。
“青草!青草!”一名水手發瘋似的在甲板上狂奔,“看見青草了,快到陸地了!夥伴們,看啦!上將大人。青草!快看青草!”
第二天清晨,有船員發現有綠色的雜草從西方水麵漂來,這些雜草多半是生長在岩石縫中的。從它們鮮綠的顏色看來,似乎是最近漂來的。
“你看,這些草都是生長在陸地上的,而且又是那麼新鮮,想必我們距離陸地不會太遠了!”
船上所有的人,都跑上甲板,伏在船舷上往海裏張望,確實,一根,兩根,一片又一片的青草從船邊流過。水手們互相擁抱著跳了起來,歡呼著。他們想,既然遇到了青草,那麼離陸地一定不遠了。
他們還看到一種熱帶地方的白色小鳥,這種鳥兒不是倦了在水麵休息的海鳥,或者在水麵上睡覺的鳥兒。
“那一定是陸地上飛來的鳥兒。”
“草也是長在陸地上的。”
船員們對於這些現象的出現倍感興奮,精神為之一振,他們甚至把遠方的雲層誤認為是陸地而高聲歡呼,當他們看清是雲彩時,又有些沮喪。
不久之後,船員們又發現了很多小鳥掠過船的桅杆,接著在船的四周出現一大群鮑魚,船員們以為已經靠近了陸地,精神上又振作起來。可是,不久之後海麵上又恢複了死一般的平靜。一望無際的海麵上布滿了海藻,看上去像是一個大草原。
哥倫布心裏不免有些不安起來了,很早以前,他就在古代哲學家亞裏士多德的著作裏看到過“海藻之海”的記載。
據說在北緯 20度至25度,西經40度至75度之間的海麵上布滿了海藻,船隻如果進入這個海藻區,就會被海藻纏住,動彈不得,直至所有船上的人被困死,船體徹底腐爛為止。
這件事情是萬萬不能告訴這些水手的,不然後果不堪設想。哥倫布雖然心中擔心,但是表麵上還是不動聲色,並把測量深度的鉛錘投入海中,表示海水很深以使船員們安心。
哥倫布的船隊在這個廣闊的海上大草原上航行了3個多星期,才漸漸地把這塊大草原留在後麵。但是,在他們的麵前,仍然是茫茫的大海,無邊無垠,看不見陸地,也看不見島嶼,而且一點接近大陸的跡象都沒有。
不久之後,又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海麵上沒有風了。沒有風,帆船就不能前進,船隊在沉靜的海麵上停泊。四周的沉寂以及炎熱的天氣使人們的情緒又開始激動起來了。
哥倫布不斷地為他們打氣:“我們尋求的陸地目前還不是很近,不過,我相信不久後就會在這個方向出現的。據我判斷,風向很快就會轉變,振作起來吧!”
果然,將近傍晚時分,陣陣的西南風鼓滿了布帆,哥倫布帶著船隊又前進了。
夕陽西下,暮色低垂,群星開始在夜空閃爍,好一幅美麗的海上景色。
在希望和失望中前進
天空下著蒙蒙細雨,視線不太清楚,這一天是哥倫布他們駛離海藻的第三天,在這片微風帶航行,風向總是捉摸不定,讓船上的海員們抱怨不已。
“西風這麼弱,這怎麼辦?強烈的風都是從東方吹來的,現在我們一直往西走,這樣可以,但是將來怎麼回國呢?”
“被困在這個鬼地方,不管向西還是向東都不可能,難道說要活活被太陽曬死嗎?”
“這捉摸不定的魔海,真令人恐怖!”
“我們會坐吃船空的,到時候就真的餓死在這裏了。”
水手們又開始惶惶不安起來了。哥倫布心中也很著急,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
哥倫布隻得激勵他們說:“大家不要緊張,風向不久後就會轉變的,現在是9月,等過幾天就會轉變風向的。”
3天之後,果然如哥倫布所說,風向又轉為西北,水手們這才放下了忐忑不安的心。
當天晚上,哥倫布獨自坐在船長室裏沉思。他凝視著桌上的海圖,心想:“照海圖上所示,陸地應該是不遠了,可是,在沒有發現陸地以前,船員們的情緒始終不穩定,當他們看到海藻出現時,那種驚恐的神態委實令人擔心!”
“若不是風勢轉強,及時脫離困境,真不知道會演變成什麼樣的情況!瞧他們的行徑,似乎精神越來越不正常,隨時都可能發生變故。我有重大的使命在身,必須盡力突破任何艱難險阻,決不能中途退縮。”
已屆中年的哥倫布始終沒有氣餒,他仍然具有年輕人剛毅不屈的精神和氣魄。
9月25日,風向又轉為東風。傍晚時分,夕陽西沉,彩霞滿天,好一幅詩情畫意的美景。
哥倫布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即將西沉的夕陽,心中想到的卻是一些偉大人物的死亡,要是再找不到陸地,這群人動亂起來,那又該怎麼辦呢?想到這裏,哥倫布心中不免又緊張了起來。
迎著落日,“瑪利亞號”乘風破浪地向西疾駛,“賓達號”和“尼納號”在後麵緊緊跟隨,拚命追趕,不一會兒,速度較快的“賓達號”已經搶在前麵了。
“陸地,有陸地,我看到陸地了,哈哈哈。”
突然,“賓達號”船長馬丁的聲音傳了出來。
船員們個個欣喜若狂,有的敏捷地爬上桅杆眺望。有的互相擁抱高歌,有的興奮得淚流滿麵地跪地祈禱。
暮色蒼茫中,在水平線的西方確實有陸地的影子,模模糊糊地顯現在那裏。
“哦,上帝保佑。”
哥倫布立即跪了下來,向上帝祈禱謝恩。
“所有的船隊立刻向西南方向前進。”
哥倫布的心中滿懷喜悅和對神的感激,他命令掌舵的船員把船駛向西南方。3艘船的布帆鼓滿了風,向西南疾駛而去。
可是他們越往前靠近陸地,夕陽卻下沉得越快,不一會兒就沉入了海中,暮色籠罩著一望無際的大海,夜色降臨了。
滿天的繁星在船員們的眼中,就像是即將被他們采摘的珍珠、寶石,大家興奮得整夜都未曾合眼。
天色微明,大夥兒迫不及待地跑到船頭去眺望。可是海麵上除了一望無際的大海,連陸地的影子都沒有。
那麼昨天晚上大家看到的陸地為什麼又不見了呢?
原來,他們把黃昏的晚霞誤認為陸地,晚霞消失了,“陸地”自然也就不見了。
“空歡喜一場,真掃興啊!”
早晨的陽光照耀在海麵上,但是大家的心情卻是沉甸甸的,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他們辛苦熬了一個晚上,編織著美好的夢想,但是驟然間幻滅了,真是令人沮喪。
哥倫布還是一天又一天地把船隊帶向西方。不屈不撓的他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一路向西,絕不動搖。
船隊的上空依然有海鳥在飛來飛去,而四周的海麵也有成群的海豚在嬉戲跳躍,海上的風浪顯得格外平靜。
哥倫布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這次的大航海並不是純粹地希望獲得黃金和香料,他是希望世界上的所有的人類都能沐浴在基督的光輝之下,所有人都來讚美神的仁慈。
哥倫布的脾氣有點暴躁,但他的涵養功夫卻不錯,能夠克製自身的脾氣,他堅信神是愛他的,神也是愛大家的。
從這次出航開始,哥倫布每天都集合船員們在一起祈禱,給予他們精神支持。同時,他也曾向船員們許下諾言,誰要是先發現陸地,他就請求國王頒給誰巨額獎金。在精神與物質的雙重鼓勵下,一路上總算沒有再發生太過於激烈的事情。
每當陸地的影子出現的時候,大夥的精神頭就特別興奮。但是等到真正看到的時候,才發現不過是海市蜃樓而已。
就在這樣的希望和失望當中,哥倫布的船隊又向西方前進了幾天。
立下三天的誓言
船隊繼續向西前進,海麵上一片平靜。然而,水手們的態度和哥倫布的心情卻都無法保持平靜。
原本對這次航海充滿自信的哥倫布現在也開始有點動搖了。按計劃預定的航程,都已經走完,照理說,印度的島嶼或大陸應該出現才對。
“是不是航路有錯誤?”
哥倫布心中對此也開始有點懷疑了起來,如果再沒有發現陸地,水手們會受不了的。
船隊繼續前進。懸浮著的木頭不斷在海麵上浮動著,各種各樣的鳥兒停留在桅杆上,種種跡象表明已經非常接近陸地了。
“陸地,陸地,我發現陸地了,我是第一個發現者。”
船員們總愛拿這樣的話來談笑著。哥倫布曾說過誰第一個發現陸地,那一萬銅幣的獎金就屬於誰。
“不行,如果有人說發現了陸地,但是3天之內,仍然看不到陸地的話,以後即使他真的最先發現,也不能領取獎金。”哥倫布當機立斷,作出了這樣的決斷。
船隊以最快的速度向西航駛,日夜兼程。可是大海茫茫,哪裏才是哥倫布夢寐以求的陸地呢?
哥倫布的船隊在茫茫的大海上默默地前進。水手們的情緒很壞,他們已經不再唱思念故鄉的歌曲,他們背著海軍上將偷偷地喝酒,水手之間稍有一點摩擦,立刻就發生流血的鬥毆。
哥倫布從望遠鏡裏看到了“賓達號”船,馬丁揮舞著皮鞭,驅趕那些急躁的水手。哥倫布心情沉重,他感到,一場水手嘩變的嚴重事件即將到來。
月明星稀,碧海蒼天。哥倫布站在甲板上思考著怎樣安定水手們的情緒,但是一點辦法也沒有,說不定隻有返航這最後一步棋了。
忽然,他眼睛一亮,他分明看到,月光下正有一群候鳥向西南飛去。要知道當年葡萄牙人也正是因為發現了這些海鳥的存在,才循著足跡發現那些海島的。
“改變航向,跟著這群飛鳥。”哥倫布大聲地發布命令。
一隊隊、一群群的飛鳥不停地掠過“瑪利亞號”的上空,哥倫布的船隊緊跟著它們向西南方向前進,這樣又過了兩天。
一名水手把怎麼咬也咬不爛的肉塊丟到了海裏。另一名水手把碗“砰”的一聲摔在了桌子上。不安的情緒越來越濃。水手們沉默著,眼裏閃著怒火,他們開始肆無忌憚地酗酒,人們開始三個一群、五個一堆地小聲議論什麼,當哥倫布走近時,他們便立刻沉默了。
哥倫布清楚地知道,這時候隻要有誰說一句:“我們要回去!”就會得到幾乎全體水手們的響應,如果誰要反抗,那就隻會被他們拋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