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弱少年
沉溺於父母的權勢和金錢裏,隻能是吃饞了嘴,懶散了筋,毒化了靈魂,搞不好還會葬送青春,葬送事業。——諾貝爾諾貝爾貧弱少年險些夭折的衰弱嬰兒
1833年10月21日,諾貝爾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的祖先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南端。他父親之前的幾代人都生在瑞典的中部。他母親的祖先中,既有斯科納北部的斯莫蘭省裏農民的血統,又有瑞典中部地區中產階級家庭的血統。
父母雙方的祖先,都有著瑞典農民和中產階級的名字,父方的祖先是瑞典文化曆史上的著名學者,其中有一位國際知名人士,他叫奧羅夫·路德伯克。
奧羅夫·路德伯克是一位傑出的瑞典科學家,他是諾貝爾祖先中最有名氣的一位。諾貝爾家族便繼承了他卓越的品質。
奧羅夫·路德伯克精力充沛、學識淵博,在藝術和音樂方麵的造詣深厚,從而體現出他在這方麵的天賦。他改革了烏普薩拉大學,並且一度當過這所大學的校長;他還教授過諸如天文、數學、化學、物理、解剖學、動物、植物、機械、建築、炮兵科學及煙火製造術等不同的課程。諾貝爾家族後來幾代人為之奮鬥終生的,也就是這些課題。
在1653年,路德伯克發現了淋巴係統,在1679年至1702年間,出版了曆史考古學著作《大西洋》,使他名傳後世。路德伯克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祖父的曾外祖父。
在斯科納省的東阿貝羅福,有一位農民的孩子叫彼得·奧羅福遜,他喜好音樂,在17世紀70年代,他離開了家鄉,到北部的烏普薩拉去學習。
1682年,彼得·奧羅福遜進入烏普薩拉大學的法律係,並改名為皮德洛斯·奧來·諾比葉裏斯。他對音樂的愛好,為他提供了踏進路德伯克的社交圈及文化家庭的敲門磚。
在取得法律學位之後,他被任命為烏普薩拉附近一個縣法院的法官,並且在1696年,同路德伯克的女兒溫德拉結了婚。
皮德洛斯和溫德拉·諾比葉裏斯,就是諾貝爾這個瑞典家族的祖先。他們最小的兒子名叫奧羅夫·珀森·諾比葉裏斯,是一名當地知名的畫家也就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曾祖父。
正是他的兒子,外科醫生老伊曼紐爾·諾比葉裏斯在耶夫勒當過地區衛生官,並在戰爭時期作為軍醫服役,後來將他的姓改為諾貝爾。他的大兒子伊曼紐爾是位有名的發明家,伊曼紐爾就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父親。
諾貝爾延續了家族的血統,並在很大程度上傳承了他父親伊曼紐爾·諾貝爾堅忍不拔的性格。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父親小伊曼紐爾·諾貝爾,是一位有著天然稟賦和在幾個方麵有建樹的人。要想真正了解他的兒子阿爾弗雷德的複雜品格和非凡事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首先對這位父親的情況的知曉。
大自然慷慨地給予伊曼紐爾巨大的天賦,強健的體格,不屈不撓的勇氣,以及最不尋常的精力。對於他的童年和學生時代,我們所知不多。但是,他那豐富的常識、敏銳的觀察力、漫無邊際而通常有效的想象力,彌補了基礎學習的明顯不足。他突出地成為一位最受歡迎的人。
在伊曼紐爾的一個後代所保存的文案中,有他晚年親手撰寫的一份112頁長的自傳。這份自傳生動、坦率而又詼諧地寫下了他自1813年至1837年在國內外奮鬥生涯的片段。它闡明並證實了迄今難以肯定或尚不了解的許多關於他的細節。
一種興衰起伏、風雲莫測的生涯,使得他有很多機會來發展與提高自己固有的才幹。他出生在斯德哥爾摩北部的繁忙商港耶夫勒市,母親家有幾名親屬是海員。由於他是一個強壯機靈、富於智謀但卻不願學習的少年,所以他在14歲那年就被送去當了水手。跟隨著遠洋帆船出航,使他能夠看到地中海國家和遠東。
他在桅杆前經曆了3年充滿冒險的生活後,於1818年回到了自己的故鄉,他對繪畫和機械建築的明顯嗜好,使他在耶夫勒學了一年建築藝術之後,進了斯德哥爾摩工藝學院的建築係深造。由於他在這裏表現突出,曾以優異成績受到過學院三次獎勵。在學習期間,他還兼任了這座學院機械係的設計員和助教,並在這裏數次得到建築和機械建造的獎學金。這裏為他那種發明創造的癖好以及壓抑不住的進行實驗的欲望提供了機會。他畢生保持著這種癖好和欲望,並且將它傳給了他的兒子們。
但是,經過所有這些勤勉苦幹,他開始走上很多別的有遠見的發明家的命運之路:迎麵相會而缺乏理解。作為走在時代前麵的一位探索者,他經常引起人們的反對,而實驗又是一件代價高昂的活動。別人不願資助他那些古怪新奇的東西尚且不論,伊曼紐爾還必須像某些天才那樣,要為自己的奇妙想法花錢,並且招致人們的誤解。他具有想象力和樂觀情緒,但卻遠非一位經濟家。
1827年,伊曼紐爾娶妻羅琳娜·安德烈特·阿爾塞爾,他們的結合被公認是很幸福的,並且持續了45年;然而由於上述原因,所建立的家庭卻長期非常貧困。他們在斯德哥爾摩郊區搬來搬去,總想找房租最便宜的住處,這個小家庭充滿了憂慮、債務和災難。
羅琳娜·安德烈特·阿爾塞爾是一位賢良婦女,出生於瑞典南部多山的斯莫蘭省一個勤勞的農民家庭。她有著豐富的智慧和精力,並且富有幽默感。她講求實際,樂觀快活,謙虛有禮,所有這些品德,當然對她都很有益處。
他們狹窄簡陋的住房,使得這個家庭每生一個孩子就要搬動一次。夫妻倆曾經有過8個孩子,但卻隻有3個兒子,即羅伯特、路德維希和阿爾弗雷德,活得超過21歲。這3個孩子都從母親那裏繼承了優良的品德。
盡管貧困,他們卻是在一位正直、嚴厲、脾性暴躁的父親(每當他在家的時候),及一位深受愛戴、有教養和好心腸的母親的慈愛關懷下成長的。他們生活在母親方麵阿爾塞爾這個下中層家庭圈子裏,那裏的和諧相助與心地善良,對於在艱苦生活期間的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力量的源泉。
諾貝爾出生地的諾曼街9號已被拆除,在以後建成的樓房牆壁大理石碑上刻有這樣的字:“發明家、促進文化者、和平之友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33年10月出生於此。”
諾貝爾一生下來便體弱多病,連呼吸和吃奶的力氣都沒有。伊曼紐爾的妻子羅琳娜常常凝視著裹著毯子熟睡在搖籃裏地嬰兒,她是那麼的揪心。這孩子生來衰弱,最近又連續鬧了幾次病。此刻,他臉色蒼白,呼吸微弱,毫無生氣。
“這個孩子,究竟能不能活下來呀?”羅琳娜帶著哽咽聲對醫生說。
醫生竟然也說出了沒有信心的話:“我隻有盡我所能了!不過,你們一定要好好地精心照顧他,他需要特別地嗬護。”
父親伊曼紐爾十分擔心他活不長,常常暗自祈禱:“這個小家夥將給我帶來的是福還是禍?讓他給我帶來新的希望吧!阿門。”
北歐的冬天,太陽落下去很早。剛到16時,暮色已經很濃了,天地間變得越來越昏暗。打開窗子一看,不遠處落盡了葉子的幾棵白楊如掃帚一樣聳立在灰暗的天空。往遠處望去,就是荒涼的一片莊稼地。
“啊,天黑了。”羅琳娜喃喃地說,隨手把窗戶關好。轉身擦根火柴,點亮了放置在枕頭邊上的蠟燭。
朦朧的燭光照著嬰兒,他還在不停地喘息著。嬰兒在大雪紛飛的冬天著了涼,後來又轉為支氣管炎,雖然春天快到了,但孩子身體竟是一天不如一天的衰弱。
“一樣是父母所生,可是,兩個大的孩子是那樣地健康,這個孩子卻這樣。”羅琳娜的臉色越加黯然起來。
突然間,外麵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推門進來的是羅伯特和路德維希。
“媽,我們回來了。”兩個活潑的孩子籲籲地喘著氣,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說什麼。羅琳娜知道,他們又在外麵淘氣了。
“噓!”母親用手指輕輕地指著睡熟的嬰兒,阻止他們的叫喊聲。
兩個孩子就放低了聲音,湊近母親的耳邊,向媽媽報告他們所謂的重大發現。哥哥羅伯特說:“媽媽,我們到河邊去,看見有一隻大貓。”
弟弟說:“大哥,那隻貓一定是隻貓妖精,是剛被淹死的,你說是不是?”
“貓?你們可不要虐待貓呀!它會抓破你們的臉的!”媽媽緊張地說。
“不,媽媽,那是一隻死貓,在河裏一沉一浮的。”弟弟趕緊說。
“快說,你們把那隻貓怎麼樣了?”媽媽急切地小聲問。
“我們用棍子把它挑上來了。”
“啊!你們怎麼可以拿著死貓玩呀?”
“可是,它很大呀!媽媽,那不過是一隻死貓,它有這麼大呢!”哥哥用手比畫著說。他當時和弟弟都認為自己很勇敢,沒想到媽媽竟然這樣評價,似乎有點不服氣的樣子。
“這樣說來,你們把那隻死貓帶回家裏來了呀?”
“嗯。”
“在哪兒?”
大兒子羅伯特指了指門外。他畢竟年幼無知,不敢明目張膽地把死貓帶回家來。
“真胡鬧!”媽媽嘴裏嘮叨著,打開門走出來。果然,有一隻大黑貓躺在門外,脖子上還纏著繩子,大概是用繩子拖回來的。
“咳,真可憐!”母親說著,從工具房拿出鐵鍬,在院子外的一角挖開還沒完全化開的一層凍土,把貓埋進坑裏。死貓冰冷的感覺,讓人毛骨悚然。
天很快就黑下來了,北國的星星在天空中閃閃地放出寒光。
羅琳娜仰望星空的時候,忽然覺得後背有一股冰冷的感覺:病中的孩子還沒痊愈,這兩個淘氣包竟然帶回來一隻死貓。她似乎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這天晚上,羅琳娜怎麼也睡不著。丈夫伊曼紐爾也沒睡,他還在那裏設計他的圖紙。工作房的門縫裏透出昏黃的燭光。
大孩子們大概白天玩累了,吃晚飯的時候就喊累,現在早已經睡著了。
“哥哥們精力那樣充沛,隻有這個孩子這麼虛弱,大概是貧窮,以致這麼營養不良,我的奶水也不夠。”
想到這裏,羅琳娜目不轉睛地看著這個呼吸困難、喘息不停的嬰兒,覺得他非常可憐。
此時,蠟燭發出了“吱吱吱”的聲音,搖晃不定。羅琳娜拿起剪子剪了一下燭芯,又開始打毛線了。那是給幼子編織的紅毛線褲,已經完成一半了。
房間裏靜悄悄的,沒有任何動靜,偶爾聽到窗戶外麵刮來的風聲。
幾個鍾頭過去了,母親突然停下了手中的活。
“哎呀!”羅琳娜驚叫了一聲,隨即把幼子抱了起來。
突然的劇烈痙攣,令幼子顫抖著兩隻小手,目瞪口呆,四肢挺直!
“巴涅!巴涅!”臉色蒼白的母親失聲驚叫著,用顫抖的雙手抱著這個瘦弱已極的嬰兒。孩子在她的懷裏就那麼一動不動!
伊曼紐爾聽到叫喊聲,推倒了椅子,手拿三角板,從工作房跑出來。
“怎麼了,羅琳娜?怎麼了?”
“巴……巴涅……巴涅……”羅琳娜此時手忙腳亂。
伊曼紐爾默默地接過孩子,孩子的身體軟塌塌的。他用手試了試鼻息,又摸摸脈門。“咳!還是沒辦法救了!”盡管他是個剛強的男子漢,可是,眼淚卻一滴一滴地落在孩子臉上。
“羅琳娜,想開點兒吧!如果是神的旨意,我們隻能接受。”伊曼紐爾歎了口氣,說道。突然,他的臉色變了。說也奇怪,嬰兒的脈搏,又開始微弱地跳動起來。
羅琳娜興奮地把滿是淚水的臉貼在嬰兒的小臉蛋兒上,兩手緊緊地攥著他。她把孩子輕輕地放回搖籃裏,夫妻兩人就這麼在旁邊守著。
朦朧的月光照在被雨水淋汙的牆壁上,映出一個清晰的圖形。羅琳娜情不自禁地跪下身來,輕聲祈禱,她說:“萬能的神啊!求你救救巴涅可憐的小生命吧!”
此時,鍾表上的時針慢慢移動著。北國冬季的漫漫長夜,漸漸過去了,即將迎接一個初春的早晨。
這個衰弱的嬰兒在父母的精心嗬護下,終於頑強地活下來了。
他,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諾貝爾。
不坐嬰兒車的小孩兒
一天,母親說:“巴涅,咱們到外婆家去!”母親說完,就推著嬰兒車出來了。
乳名叫做巴涅的諾貝爾,在嬰兒時期生了幾次大病,後來,他總算是掙脫了病魔的手。父母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把他養育這麼大。
現在,小諾貝爾已經3歲了,但他兩隻腳還不如同齡孩子強健。可是盡管如此,他還是不願意坐嬰兒車。他一看母親推出嬰兒車,就說:“媽媽,我自己走路!”
“哈哈,可是,走到半路,你要我抱怎麼辦?外婆家可不近啊。”
“嗯,可是……”
“那麼,這樣吧,能走盡量走,累了就坐車,好不好?”
“嗯。”諾貝爾點了點頭答應了。
母親羅琳娜通常是先把自己的希望說出來,讓兒子先了解了,他就不會再鬧了,這就是小諾貝爾向來的脾氣。
羅琳娜的娘家住在斯德哥爾摩的一片丘陵地上,雖不是大宅第,卻有很講究很像樣的大門。大門的柱子上爬滿了常青藤,顯得十分幽雅。
嬰兒車一上坡,外婆就出來迎接了。
“哦,羅琳娜!小寶寶也一起來了!”
外婆伸出雙手,從嬰兒車裏抱起諾貝爾。外婆對這個最小的外孫疼愛極了,這輛嬰兒車也是外婆特意買給他的。
“進來吧!”羅琳娜的哥哥也在家,他熱情地說。
“時常麻煩你,真不好意思。”
“哪裏,沒什麼,羅琳娜,遇事不要太焦慮,要注意健康,弄壞了身體可就糟了。伊曼紐爾一定會有很大的成就,你要相信他、幫助他。”
這時,羅琳娜的眼淚流下來了。她想,無論什麼時候來求助,哥哥不但沒有厭煩的意思,反而加以安慰,他的慈愛溫情,真使她感激涕零。
母親給女兒倒了杯紅茶。
小諾貝爾一到這裏,就不肯離開外婆了,他貼在外婆懷裏,手裏還抓著一把餅幹呢!
“巴涅!”外婆逗著小外孫。
“嗯!”諾貝爾在外婆的懷裏嘻嘻地笑了。
老太太轉過頭問羅琳娜說:“大家都好嗎?”
“都好,兩個大孩子太淘氣,一刻都不能安靜。”
“伊曼紐爾怎麼樣?”
“和過去一樣,腦袋裏仍充滿發明的念頭。”
“是嗎?如果不是發明癖太深,他的建築技術是沒有人能比得上的。”
羅琳娜母親好像很相信這一點。
羅琳娜以反駁似的口氣說:
“可是,媽,你要知道,唯有發明才是他的生命。如果停止了他的發明,伊曼紐爾便有行屍走肉的感覺,所以,我怎樣吃苦都不要緊,我一定要協助他完成大誌。”
哥哥接著也鼓勵羅琳娜說:
“你說得很對,羅琳娜,你要堅持到底。伊曼紐爾的發明會不會完成,那全要看你的意誌堅不堅定了。也許要多吃一點苦,可是,這也是為了完成寶貴的發明。我也會幫你的忙。等到渡過了這個難關,自然就有好日子過了。”
羅琳娜眼中的淚水不禁奪眶而出。“哥哥,謝謝你。隻有你一直鼓勵我們、支持我們。可是,不管人家怎樣說,我要繼續奮鬥,直到他發明成功。”
小諾貝爾雖然聽不懂大人的話,卻感到房子裏的氣氛很嚴肅,有一股令人窒息的壓力,於是,他便默默地坐在一旁。
不知不覺,房子裏已暗了起來。
羅琳娜偶然抬起頭來往外麵看了看,然後喃喃地說:“咦,是不是下雪了?”
窗外,灰色的天空中,飄下了銀白色的雪花。
羅琳娜轉頭對巴涅說:
“是雪,巴涅,咱們趕快回家吧!”
羅琳娜把哥哥交給她的錢收進衣袋裏,就匆匆忙忙地站起身來,說:
“哥哥,謝謝你。媽媽,再見!”
羅琳娜急忙帶著諾貝爾回家了。雪越下越大了。熱衷發明創造的父親
19世紀30年代初,即使在遙遠的瑞典,也受到那種反對一切既定和傳統事物的變革之風的影響。1830年巴黎的七月革命,像暴風雨一樣遮掩著廣闊大地,它使當時還是和平無憂的斯德哥爾摩也發生了政治動亂。
金錢匱乏,全國經濟生活中的商業蕭條、農業的歉收和可怕的霍亂病,加劇了這種普遍的焦慮。平民百姓在經曆著一個艱難時期,為了生存,首批移民向著幻想中的閃閃發光的旗魚星座的美國出發了。
此時,由於在建築技術方麵受過良好訓練,伊曼紐爾在斯德哥爾摩完成過不少新的建設和建築工程,最初是同別人合夥,後來則是自己幹。他曾進行過關於“活動木房”的種種設計實驗,建造了浮橋,並且造出了得到公認的各種機床。
早在1828年,他就發明了“諾貝爾機械運動”並獲得了專利權,從而作為一名發明家而初露頭角。“諾貝爾機械運動”,是一種將循環運動改為前後運動的新方法,在這種方法的基礎上,造出了有10個滾輪的碾壓機。
不幸的是,1833年這年,伊曼紐爾的家裏遭受了一場火災,當時伊曼紐爾不在家,他的妻子羅琳娜隻來得及救出了她的孩子,她自己還險些送了命。
無情的大火燒毀了伊曼紐爾的大部分財產,經過財產核算,他資不抵債,成了欠債戶。家裏的生活一下緊巴起來,不得不搬到後來的一套狹小、簡陋的房子裏住。
這時,他們家已有3個孩子,而且阿爾弗雷德仍然體弱多病,這讓伊曼紐爾和羅琳娜十分犯愁。不過,也不是沒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