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弱少年(2 / 3)

伊曼紐爾對事業有熱情、有追求,對生活充滿信心;羅琳娜精力充沛、能吃苦,有著堅強的意誌,不怕生活不能好轉起來。

為了尋找新的發展機會,伊曼紐爾在樓下後院搭起一個小棚子,這就是他的實驗室,他成天鑽在裏麵搞發明。

伊曼紐爾富於想象,但往往想象的翅膀會飛得離現實太遠,許多設想無法付諸實施。

遇到思路和實驗不順的時候,他還容易急躁。相比之下,羅琳娜的頭腦更理智、冷靜,當丈夫想入非非時,她提醒他看看現實的地麵;當丈夫情緒不高時,她又鼓起他自信的風帆。

一天,伊曼紐爾興奮地說:“羅琳娜,我找到一個新辦法了。可以試製、生產一種新產品,叫橡膠。橡膠這東西可有用了,又結實又柔軟,能隨意製成各種形狀。

“我打算用它做成一種行軍袋,供士兵使用。平時可以裝東西,過河時吹上氣就是救生圈。許多個合起來還可以當浮橋呢。瑞典的國防這麼弱,這個產品可以幫助我們增強軍力。對了,橡膠還可以製成醫療用品呢。”

很快,一個小小的橡膠生產廠建立起來了。可是,他的這種產品並沒有得到軍方的支持,因為軍方缺少經費。

伊曼紐爾又把眼光投向了炸藥的研究。炸藥是修路、挖河、開礦的重要工具,使用炸藥可以節省許多勞力、資金,而瑞典的主要產業就是采礦業。

1837年,伊曼紐爾在他家後院的那個棚子裏開始進行炸藥試驗,研究炸藥的各種配方,以及溫度、濕度等對炸藥性能的影響。

一天早晨,伊曼紐爾家發出了爆炸的巨響,震得房屋搖晃,門窗咯咯作響。把全樓的人都嚇了一跳。

伊曼紐爾這時正為他找到了一種新炸藥配方而興高采烈。

大家紛紛跑出來看,隻見伊曼紐爾的小實驗棚冒出一股濃煙,院子裏彌漫著難聞的氣味,伊曼紐爾滿頭煙灰地鑽出棚子。

鄰居們驚魂未定,大呼大叫,議論紛紛:“我早就說過,你整天胡思亂想地搞什麼發明,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真險哪!遲早會炸了我們的房子。”

“真是個不可思議的怪人,別是神經出毛病了吧?”

伊曼紐爾忙不迭地給大家道歉:“真對不起!真對不起!打擾大家了。不過炸藥的實驗用量很小,不會有危險的。”

羅琳娜也慌忙丟了手中的活計,跑下樓來,幫著丈夫給鄰居賠不是。

剛剛有點懂事的阿爾弗雷德和哥哥們站在人群後麵看著這一切。阿爾弗雷德覺得父親的工作非常有趣,對父親充滿了敬佩之情。可鄰居這樣指責父親,父母這樣受委屈,他的心裏很難過。

市政當局得悉這個事件後,下令禁止伊曼紐爾再進行炸藥實驗。

幾次努力均遭失敗,伊曼紐爾很不理解。經過思考,他漸漸明白了:瑞典不是我幹事業的地方、國家的經濟實力太弱,難以采納我的新技術和新產品;人們的思想很狹隘,不能理解我的發明研究工作。不如到俄國去試試,俄國政府正大力推進工業與軍隊的現代化呢,我成功的希望可能更大些。

不久,伊曼紐爾就去了芬蘭,打算先在那裏搞些研製實驗,成功了再轉去俄國。

關心疼愛孩子的母親

父親離開家鄉時,諾貝爾才剛剛4歲。家庭生活的重擔全落到了母親一人身上,生活也更加困難了。

為幫助這母子四人度日,羅琳娜的娘家阿爾塞爾一家熱心地資助她開了一個賣牛奶、蔬菜的小店,以增加他們的生活來源。親戚、朋友的樂於助人精神使阿爾弗雷德從小就受到了感染。

在羅琳娜的精心撫養下,阿爾弗雷德不僅活下來了,並且長大了。

不過,他的身體依然不夠健康,尤其是胃總是犯病,還很容易患感冒,動輒臥床不起。

羅琳娜讓羅伯特和路德維希住一間屋,自己帶著阿爾弗雷德住另一間屋,以便隨時能照顧他。

臥室簡直成了阿爾弗雷德的病室,他差不多有一半的時間躺在床上。

羅琳娜不時地進來照看他。

吃飯時,特地給他留點好吃的,把盤子端到床邊,一勺一勺地喂他,還不時地問他:“好吃嗎?”

“嗯、嗯。”阿爾弗雷德不住地答應。

1851年,在他18歲時,阿爾弗雷德曾用出色的英文,寫了一首419行的自傳詩,題目是《一則謎語》。

這首詩現在還保存完好,這對於了解他除此以外無法知曉的童年和青春時代的生活與思想,有著重要的意義。他在這首詩裏,是這樣描寫他早年歲月的:

我的搖籃好像死床,

憂慮的母親

多年看護在旁,

盡管希望渺茫,

卻要拯救這欲滅之光。

我好容易才鼓起勁來,

吸吮幾口乳汁充腸。

接著是抽筋痙攣,

瀕於死亡。

直到我抓到生命之光,

死前之苦方告未央。

阿爾弗雷德這個孩子,比別的孩子顯得蒼白與安靜, 在賢惠母親的關懷下,度過了頭8個年頭。這是他永遠也忘不了的一段時期。

但是,由於長期健康不佳,他的童年不屬於自己,不像別人的童年那樣歡樂頑皮、無憂無慮,能留下美好的回憶。

《一則謎語》接著又用他生動敏銳的語言,向我們講了下麵一段激動人心的故事。

他現在已是一名兒童,

在其足跡所及的小世界裏,

虛弱的身體,

使他依然變得陌生。

小夥伴玩耍之時,

他無法參加,

隻能充當可憐的觀眾。

童年的歡樂既被排淨,

他的腦海便不斷沉思,

盤算著未來的事情。

要攀登思路所及的頂峰,

由於沒有判斷力,

我難以製止它的奔騰;

忽而感到困難重重,

有似一場金色美夢。

今昔那些清醒的悲痛,

看來隻是一塊踏腳石,

通向極樂的前程。

母親那細致入微、充滿溫情的關懷,使阿爾弗雷德的心中洋溢著無限暖意,這也減輕了疾病給他帶來的痛苦。

有的時候,在感覺到自己身體好些的時候,阿爾弗雷德就到後院去,看小朋友們在一起玩耍的情景,看到羅伯特和路德維希都在裏麵追逐著。路德維希很有組織才能,經常擔任遊戲中的首領。

哥哥們玩得興高采烈,阿爾弗雷德在樓梯口靜靜地立著,羨慕地望著他們。

他是多麼想和他們一起玩耍啊!

可是,現實卻不能。他根本就不是孩子們遊戲圈中的人。他的身體太虛弱,是根本經不起遊戲的奔跑和衝擊的。

羅琳娜看著阿爾弗雷德孤獨佇立的樣子,不禁一陣心酸。她心中暗暗盤算:

“怎麼能給他一點樂趣呢?怎麼才能讓這可憐的孩子不感到寂寞呢?不能與哥哥們一起玩耍,阿爾弗雷德就隻能經常一個人待著沉於幻想。”

這天,阿爾弗雷德趴在窗口,呆呆地望著天上的雲朵出神。

天空的白雲變幻著,飄蕩著,一會兒像一匹奔馬,一會兒又變成一艘戰艦。

他想象著自己有那麼一天,能夠騎著駿馬在天上奔馳,能夠乘著大船到大海中旅行。

他是那麼的全神貫注,甚至連母親何時來到身後,都沒有察覺。

“阿爾弗雷德,”羅琳娜輕輕地說,“小寶貝,媽媽教你玩遊戲好嗎?”

“玩遊戲?”阿爾弗雷德眼睛一亮,“那太好了!玩什麼遊戲?”

“字母遊戲。”

羅琳娜拿出一遝卡片。這樣,母親教他識字便成了一項有趣的活動。阿爾弗雷德也真聰明,很快就學會了不少單詞。

阿爾弗雷德學得這麼快,羅琳娜心裏真高興。接著,她又給阿爾弗雷德帶來了新的學習項目。

她把羅伯特、路德維希的小學課本拿到他麵前,問道:

“這是哥哥們上學用的課本,你想不想學會更多的單詞,再學會讀書和寫文章呢?”

那還用說。阿爾弗雷德早就希望能和哥哥們一起去上學了。前幾天,他還向母親表達過這一願望呢。

可母親說:“你還小,身體也不好,以後再說吧。”

羅琳娜真不忍心讓體弱多病的小兒子離開自己的懷抱,去接受嚴格的管束。

學校嘛,總是有紀律的,阿爾弗雷德能受得了嗎?可羅琳娜又擔心,怕他上學太晚會跟不上學習進度。

於是,她想出一個辦法,由自己先來教阿爾弗雷德學習小學課本。

阿爾弗雷德的高興勁就甭提了,暫時不上學也能和哥哥們一樣讀書了,他多麼盼望自己能和哥哥們擁有一樣多的知識啊!

每天晚上,羅琳娜在幹完了店裏和家裏的活後,就開始教阿爾弗雷德讀課本。

阿爾弗雷德總是專心致誌地聽,並用心記下來。白天,母親忙著幹活時,他就安安靜靜地坐在床上或桌前,繼續複習前一天晚上所學的東西!

這一天,伊曼紐爾從芬蘭寄回了一封家信。

他告訴羅琳娜,他在芬蘭可以從事炸藥的研究了,現在他正集中精力研製地雷和水雷。隻要一有機會,他就可以去聖彼得堡實驗、表演,以贏得俄國政府的支持。可眼下還得等待。

父親的事業還在艱難地進行中,尚未有轉機。家裏的生活仍然很困難。

有一次,母親給了羅伯特一枚硬幣:

“羅伯特,你去買點晚飯吃的麵包吧!”

“好的,媽媽!”

羅伯特說完,拿著一枚硬幣高高興興地跑走了。

過了半天,他空著手愁眉苦臉地回來了,又害怕又傷心地說:

“媽媽,我在路上把錢弄丟了,找了大半天也沒找到。”

母親無奈地歎了口氣,囑咐羅伯特以後小心點。

有段時間,羅琳娜的小店經營狀況不好,為了維持家庭的生活開支,她弄來一些火柴,讓羅伯特和路德維希上街去賣。

這兩個孩子一邊吆喝,一邊向路人推銷自己的火柴,在寒冷的大街上,經常又冷又餓,但是兩個孩子堅持了下來。

羅伯特和路德維希後來都成為有名的技術家、商人和各方麵的創業者。

作為廠主和軍火製造商,他們倆注定要在一些前途遠大的商業企業方麵進行合作。

但是,他們最重要的地位,則是作為這個大家庭在俄國石油工業方麵的創始人,在外高加索的巴庫開辦了“諾貝爾兄弟石油生產公司”,阿爾弗雷德也是這家公司的一個股東。

他們的成就對俄羅斯帝國及其國防、工業化和海陸運輸,都有著巨大的意義。其詳細情況,這裏就不必贅述了。

他們都是富有才能、嚴肅認真、帶有脾性和善於經營的人,同他們的弟弟阿爾弗雷德一樣,在使諾貝爾這個瑞典姓名在全世界馳名並且受到尊重方麵,起過幫助作用。

伊曼紐爾和他的兒子們無論在什麼地方工作,總要以他們的精力及創新精神,經常從事一些有益的事業,而這一點正是他們共有的特性。在父親言傳身教中成長

1841年,諾貝爾已經8歲了,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了。

這年秋天,諾貝爾進了斯德哥爾摩的聖雅可布高級衛道士小學。

自從走進學校以後,小諾貝爾的身子骨漸漸結實起來,也不像以前那樣愛鬧病了。

小諾貝爾天生就是個沉默寡言的孩子,加上他從小就被整天關在家裏,所以也沒有朋友。但是在學校,在眾人之前,他卻毫不膽怯。在教室裏他也瞪著大眼睛,專心聽老師的講解。

“那麼,河水為什麼會流?誰知道?”

老師出的問題,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相當有難度的。

“我知道。”諾貝爾勇敢地舉起手來。他再一看周圍,發現舉手的隻有自己一個人,才有點羞澀起來。

“好,諾貝爾,你說說看!”

“那和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是一樣的道理。”

他這種不同尋常的說明,使老師大吃了一驚。

“哦,那是什麼緣故呢?”

“從前,有一位叫牛頓的大學者,一天,當他正在蘋果樹下坐著的時候,從樹上掉下來一個蘋果,正好打在了他的頭上。當時,他覺得很疼,便思索著為什麼蘋果會掉下來。結果,他想到了地球有引力的道理。”

“嗯,你非常聰明,能夠想到這些。”

“這是我在哥哥的畫冊裏讀到的。”

“嗯,那麼,有引力就怎麼樣呢?”

“因為,地球有引力,無論什麼東西都會從高處向低處移動。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河水從山上向海裏流下去,這都是因為引力的關係。”

“呀!”老師驚異地聽著諾貝爾的說明,幾乎忘記了誇獎他。

學期終了時,哥哥羅伯特氣喘籲籲地跑了回來說:

“不得了,媽媽,真不得了啊!”

“怎麼了?羅伯特。”

“媽媽,阿爾弗雷德……”

“阿爾弗雷德怎麼了?”

母親的臉色都變了。

“阿爾弗雷德得了優等獎,在班上的成績第一名呢。”

“哦,阿爾弗雷德的成績……”

母親的眼裏充滿了喜悅的淚珠。身體孱弱的諾貝爾,考試的成績居然榮獲第一。母親以為,這樣才對得起他在俄國的父親。

可是,諾貝爾仍然是一個孤獨的少年。

他沒有朋友。隻要一有空閑,他便開始讀書。或者,他就幹脆獨自一人坐在樹蔭下靜思默想。

正是他的這些性格特點,使他後來成為了非常有成就的人。他有著非常廣博的知識,並且掌握了幾種語言。

但是,諾貝爾在這個學校裏隻上了兩個學期的課程。

第一學期的成績報告單表明,他的智力得A,全年級82人中僅有三人得到了同樣的分數,他的勤勉和操行也得了A。而在第二學期,他的智力和勤勉仍為A,不過操行得B,可能由於他在課堂上私語或遲到的原因。哥哥路德維希的智力、勤勉和操行隻得了B。

諾貝爾取得好成績,也是得益於從小父親對他的早期教育。

有一天,諾貝爾看見父親帶回家一堆小瓷片,就是那種裝修浴室用的各種顏色的玩意兒。伊曼紐爾把它疊壘起來,弄得像多米諾骨牌似的,然後讓諾貝爾把它推倒。

諾貝爾推動一邊,“嘩啦”一下,它們就全倒了。過了一會兒,伊曼紐爾又幫著把小瓷片重新堆起來。這次他讓諾貝爾變出些複雜點兒的花樣:兩白一藍,兩藍一白。

諾貝爾的母親羅琳娜忍不住對丈夫說:

“唉,你讓巴涅隨便玩不就是了?他愛在哪兒加個藍,就讓他加好了。”

父親回答道:“這不行。我正教他什麼是序列,並告訴他這是多麼有趣呢!這是數學的第一步。”

諾貝爾家裏有一套《大英百科全書》,父親常讓諾貝爾坐在他的膝上,給他讀裏邊的章節。

有一次讀到恐龍,書裏說,“恐龍的身高有25米,頭有6米寬。”隨後父親對諾貝爾說:

“呀!讓我們想一下這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說,要是恐龍站在門前的院子裏,那麼它的身高足以使它的腦袋湊著咱們這兩層樓的窗戶,可它的腦袋卻伸不進窗戶,因為它比窗戶還寬呢!”

小諾貝爾難以想象,這世界上居然還有這麼大的動物,而且居然由於無人知曉的原因而滅絕了。他覺得這一切新奇極了,這簡直令他太興奮了。他從父親那兒知道,任何東西,都要琢磨出它們究竟在講什麼,實際意義是什麼。

諾貝爾從小體弱多病,但意誌堅強,不甘落後。他的父親喜歡化學實驗,常常講科學家的故事給諾貝爾聽,鼓勵他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

有一次,諾貝爾看見父親在研製炸藥。父親的錘子落在鐵砧上,受捶的硝化甘油立即發生爆炸。諾貝爾被這奇妙的現象迷住了,他睜大圓溜溜的眼睛問:

“爸爸,炸藥傷人,是可怕的東西,你為什麼要製造它呢?”

爸爸回答說:

“炸藥可以開礦、築路,許多地方需要它呢!”

諾貝爾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說:

“那我長大以後也做炸藥。”

諾貝爾剛上學就能取得好成績,一方麵是母親對他的精心嗬護,使身體孱弱的小諾貝爾能上學讀書,更主要的是諾貝爾的父親伊曼紐爾從小對他的言傳身教。

在學校裏,諾貝爾由於身體的原因,他幾乎沒有夥伴,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家裏讀書寫作,或是一個人到田野、丘陵、河邊去,在大自然中尋求屬於他的童年。

孤獨的環境,培養了他獨自觀察自然的愛好,使他從中體驗到無窮的樂趣。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我在少年時代研究了自然這個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領悟能力讓人吃驚

1842年春天,伊曼紐爾的來信讓羅琳娜母子看到了希望。

伊曼紐爾在信上說:有一位俄國將軍伊蓋爾夫,本人又是一個軍火專家,對他的水雷和地雷研究極為重視,答應為他取得國防部的邀請,讓他在聖彼得堡為一個專家組成的委員會做一次有關他的地雷和水雷的全麵實驗,並考慮以後可以與他合作建廠,進行軍火研製和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