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說法可能有些誇大,但從正史記載看,武則天晚年確曾寵幸過張易之、張昌宗同胞兄弟。《舊唐書》、《新唐書》都記載了這件事情。張氏兄弟出身於官僚家庭,父親張希臧,官至雍州司戶。易之以門蔭累遷至尚乘奉禦,當時他“年二十餘,白皙美姿容,善音律歌詞”,是多才多藝的美男子。通天二年(697),太平公主推薦張昌宗入侍內宮。昌宗對武則天道:“臣兄易之器用過臣,兼工合煉。”武則天見了十分喜歡。“由是兄弟俱侍宮中,皆傅粉施朱,衣錦繡服,俱承辟陽之寵”。很快,張昌宗被授以雲麾將軍,易之為左衛少卿,連同父母也跟著榮光,父親贈襄州刺史,母親韋氏封太夫人。武氏子弟也跟著巴結張氏兄弟,承嗣、三思、懿宗等“候其門庭,爭執鞭轡,呼易之為五郎,昌宗為六郎”,簡直到了讓人肉麻的地步。其後,武則天不斷給張氏兄弟升官賜爵,哥哥是“奉宸令”,弟弟是“秘書監”,實際上他們的主要任務一是滿足武則天的淫欲,二是天天陪她飲酒作樂。

武則天對此仍不稱意,令選美少年繼續充實後宮。這種欲壑難填的要求,引起了大臣朱敬則的不滿,他上疏勸諫道:

“臣聞誌不可滿,樂不可極。嗜欲之情,愚智皆同,賢者能節之不使過度,則前聖格言也。陛下內寵,已有薛懷義、張易之、昌宗,固應足矣。臣聞上舍奉禦(官名)柳謨,自言子良賓,潔白美須眉;左監門衛長史(官名)侯祥雲,陽道壯偉,過於薛懷義。無禮無儀,溢於朝聽,臣愚職諫諍,不敢不奏!”

像這樣褻瀆的奏疏,在正史中十分罕見。從奏疏內容看,武則天的嗜欲之情,已經到了難以節製的程度。多虧她有些度量,沒有當場翻臉,隻是自我解脫說:“非卿直言,朕不知此。”居然還賞了姓朱的彩綢百段。

這樣一來,張氏兄弟的醜聞就蓋不住了,武則天隻好找件好事情掩蓋。遂下詔編撰《三教珠英》,把一流文人李嶠、張說、宋之問、崔氵是等26人找來幫助工作,讓不懂文字的張昌宗當主編,成書1300卷,又分別給張氏兄弟升了官。因為武則天年事已高,政事皆委於張氏兄弟,他們乘機收受賄賂,弄得人人側目。神龍元年(705)武則天病重,正月二十日,大臣崔玄日韋、張柬之迎立太子李顯,是為唐中宗。當天在迎仙院斬殺了張易之、張昌宗,並把他們的腦袋懸掛在天津橋南,落了個身首異外的淒慘下場。

這些都是武則天為“淫婦”的事實,載之於正史,言之鑿鑿,焉能不信?

然而,也有人認為,即便是正史,也會言過其實,所列武則天的“淫行”讓人難以相信。為了說清這點,請看下列事實:

唐高宗李治於永淳二年(683)十二月去世,這年武則天59歲。從史書記載看,薛懷義在垂拱元年(685)被武則天所幸,這年她61歲。這種歲數的老太太是否還有旺盛的性欲,很值得懷疑。通天二年張氏兄弟進宮,武則天時年73歲。朱敬則上那道勸止美少年入宮奏疏時,她已78歲。七八十歲的老嫗能否做出“淫穢”之事,以生理學的知識判斷,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因而斷定正史中的這些記載多係誇大其辭,甚至有汙損成分,不可盡信。

也有人不同意這種觀點,認為正史所載不謬,不能輕易懷疑和否定武則天的這些“淫行”。武氏貴為皇後,錦衣美食,養尊處優,生活條件十分優越,加上她又注重保養,遇疾必去,不能拿一般人的生理標準去衡量武則天。再說,她自小生性好強,精力充沛,60多歲乃至70多歲仍然保持著旺盛的活力。《資治通鑒》中透露了武則天的身體狀況,看來她確實異於常人:

“太後春秋雖高,善自塗澤,雖左右不覺其衰。丙戌,敕以齒落更生,……赦天下,改元。”這一年武則天68歲;

聖曆二年(699)正月,“太後生重眉,成八字,百官皆賀”。

這一年武則天75歲;

久視元年(700)五月,“太後使洪州僧胡超合長生藥,三年而成,所費巨萬。太後服之,疾小瘳”。

這一年武則天76歲。

從以上記載看,武則天盡管年事已高,但她“善自塗澤”,又祈求什麼“長生藥”,“所費巨萬”也在所不惜,所以牙齒新生,眉毛再長,“雖左右不覺其衰”,她的身體狀況是很不錯的。雖是老嫗,仍有正常的性欲,所以不斷引進男寵,直到大臣諫止,她也不覺得是什麼問題。因此,說武則天為“淫婦”並非言過其實。

對此,陳寅恪先生另有一種解釋。他認為武則天既然做了皇帝,就該有做皇帝的排場製度,男皇帝可以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還有成千上萬的宮女隨時供他寵幸,女皇帝為什麼不可以有幾個男人侍奉?對武則天來說,也許她正是需要擁有幾個男寵,方顯做女主的威嚴,這有什麼可指責的呢?

陳先生的這種看法確有道理,看看曆史上那麼多的男性皇帝嬪妃成群,難道都把他們視為“淫棍”?如果從男女平等的這個角度看,南朝宋廢帝的姐姐山陽公主自有見識。她對宋廢帝說:“妾與陛下,雖男女有殊,俱托體先帝,陛下後宮數百,而妾惟駙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宋廢帝為了“均平”,立即給姐姐引薦30個男人。南朝齊廢帝蕭昭業,給其母文安皇後也找了30個男寵。齊廢帝何皇後認為守著一個男人沒意思,自己找了20多名無賴子弟,輪流與之同宿,尚覺得不夠新鮮武則天與這些前輩比較起來,豈不是小巫見大巫?

武則天究竟算不算“淫婦”?人們的認識並不一致。不管怎樣,都無法否認她是一位傑出的女性。她成功地駕馭了一個屬於異姓的國家,還同樣駕馭了慣常由男人們抒寫的曆史。武則天靠什麼取得這種巨大的成功?男人們很容易想到了性,認為她是靠了色的妖冶和性的放蕩,才一步步走向權力頂峰。對此,有些男人無法容忍,便千方百計貶損她,說其為“淫婦”,成為越說越起勁的一大理由。另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是,武則天確實寵愛過異性,這是她的自由和權利,何況是至高無上的皇權給她提供了通行無阻的保證。值得稱道的是,武則天沒有像有些男性皇帝那樣,因為寵愛女性而弄得丟了江山,相反,她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可是,她為何遭到比曆史上最淫蕩的男性皇帝還要多的穢罵?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她是個女人。什麼時候女人能夠真正與男人平等,有關武則天是否為“淫婦”的討論也就自然統一了認識。

安祿山迷惑唐明皇和楊貴妃

安祿山是唐代“安史之亂”的禍首,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他以討伐宰相楊國忠為名,與史思明在範陽(今北京市城區西南)起兵叛亂。他指揮15萬(號稱20萬)大軍,很快攻下東都洛陽。次年正月,自立為雄武皇帝,國號燕,改元聖武,遣軍攻破潼關。六月兵鋒指向長安,唐玄宗攜寵妃楊玉環等千餘人倉皇西逃,至馬嵬驛(今陝西興平縣西)發生兵變,楊氏兄弟姐妹被誅。七月,玄宗皇帝讓位於太子李豫,半壁江山陷於戰亂之中,直到唐代宗寶應二年(763)年底,動亂悉平,國家損失慘重。唐玄宗和楊玉環做夢也沒想到,發動這場叛亂的頭子竟會是他的寵臣和她的養兒安祿山。

這場幾乎斷送了李唐王朝的動亂早在醞釀之中,安祿山為了謀反成功精心籌劃了10年。其間他多次來往於朝廷,唐玄宗竟然沒有察覺,楊玉環更是一無所知。安祿山本是個粗人,目不識丁,他究竟用什麼手段迷惑了被稱為“中興之主”的唐玄宗?又如何迷惑了大美人楊貴妃?

這裏,有必要近距離觀察一下安祿山其人。

安祿山,周長安三年(703)生於營州(今遼寧朝陽市)。其父是康姓胡人;母親阿史德氏是突厥族巫婆。據說他的母親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禱紮犖山(突厥人尊該山為戰鬥之神),感應而孕,正月初一生了兒子,取名為“紮犖山”。安祿山的父親早死,母親改嫁突厥將軍安波注的哥哥安延偃。開元初年,其部族敗散,他與安思順、安文貞一起逃離突厥,並與安思順等人約為兄弟,從此冒姓安氏,名祿山。安祿山長大後性情殘忍,狡詐多智,懂得六蕃語言,初任諸市牙郎一職。

安祿山有偷偷摸摸的習慣,開元二十年(732)因為盜羊被範陽節度使張守抓獲,要用棍子打死他。安祿山大喊:“大夫不欲滅兩蕃耶?何為打殺祿山!”守矽見他出語不凡,且生得肥白,於是當場將其釋放,讓他與同鄉史思明俱為捉生將,留在軍前驅使,並收他為養子。安祿山驍勇過人,又諳熟山川地形,故能以少勝多,很快以功擢升為偏將。其後,更是“所向披靡”,軍功日多,升為員外左騎衛將軍,充衙前討擊使。開元二十四年(736),安祿山升平盧將軍,這年,他在討伐契丹時失利,張守以其違反軍令奏請將其斬首,宰相張九齡批示同意。在這之前,安祿山曾進朝言事,行為不軌,引起了張九齡的注意。他曾對侍中裴光庭說:“亂幽州者,必此胡也!”這次安祿山打了敗仗,正好借機剪除,誰知唐玄宗並不同意,他說:“你怎麼能像晉朝王夷甫看石勒那樣,隨意斷定安祿山難製呢?”終未準奏。看來唐玄宗早就對安祿山有了一定認識,否則不會為他保命。

開元二十八年(730),禦史中丞張利貞為河北采訪使,安祿山認為這是結交朝中大臣的天賜良機,遂“百計諛媚,多出金諧結左右為私恩”。張利貞及手下人得了好處,一致盛讚安祿山聰明能幹,他也因此被授為營州都督、平盧軍使、順化州刺史。安祿山嚐到這個甜頭後,對過住的朝廷使者一律暗中賄賂,這些人遂眾口一詞為其評功擺好,唐玄宗更加認定安祿山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天寶元年(742),授其為平盧節度使,兼柳城太守,押兩蕃、渤海、黑水四府經略使,成為一路諸侯,在唐玄宗心目中有了重要位置。

天寶二年正月,安祿山入朝彙報工作,很稱玄宗心意,加封他為“驃騎大將軍”,倍加寵待,謁見無時,已經超出了正常的君臣關係。安祿山為了進一步固寵,千方百計迷惑唐玄宗和楊貴妃,取得了他們的高度信任。

編造吉祥謊言,討得皇帝歡心

安祿山通過頻繁接觸玄宗,知道他迷信思想嚴重,便不斷編造一些帶有吉兆的謊話,借以表白自己的忠心。比如一次他當麵對唐玄宗說:去年(天寶元年)七月,營州境內發現了很多害蟲,蠶食禾苗,威脅收成,我便焚香祝天,虔誠說道,“臣若操心不正,事君不忠,願使蟲食臣心;若不負神祗,願使蟲散”。語罷,就有一大群鳥從北方飛來,食蟲立盡,這件事臣覺得上天有靈,請史官記下。唐玄宗聽了這種胡說八道居然信以為真。還有一次更是荒誕無稽。安祿山為以邊功邀寵,主動挑起與北方奚和契丹的戰爭,奚與契丹則殺掉和親的唐朝公主作為報複。安祿山有些害怕,多虧進擊契丹獲勝,遂上奏玄宗說,夢見早已去世的鎮邊大將李靖、李責力,他們向我求飯吃,於是在北郡建祠堂,靈芝又生於祠堂之梁。唐玄宗認為這是好的兆頭,竟然連他的夢話也相信了。

此外,安祿山還利用一切機會向玄宗帝獻媚,以示對他忠心耿耿。一次眾臣奏事,安祿山本來無事可說,靈機一動,臨時說了這樣幾句:“臣生蕃戎,寵榮過甚,無異材可用,願以身為陛下死。”玄宗以為他這是真心話,也勸慰了幾句。安祿山麵見太子,立而不拜,左右勸他下跪,他仍拱立說:“臣胡人,不習朝儀,不知太子者何官?”當隨從們告訴他太子是日後的皇帝時,安祿山狡黠地說:“臣愚,向者惟知有陛下一人,不知乃更有儲君。”一句話就把唐玄宗說得飄飄然,竟然信以為真。還有一次是在君臣觀看舞蹈時,唐玄宗見安祿山肚皮很大,便戲謔著說:“此胡腹中何所有?其大乃爾!”安祿山立即對答:“更無餘物,正有赤心耳!”這句話使唐玄宗渾身通泰,樂不可支,以為安祿山真是一位少見的大忠臣。

不斷向朝廷進貢,迎合皇帝嗜欲

安祿山通過對唐玄宗的觀察,得知他喜歡臣下貢納,有禮來者不拒。比如楊貴妃生日,劍南專使送來上好錦綢,“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那人不久就升了官職。又如,為了迎合玄宗皇帝音樂嗜好,解決製作樂器的原料,藍田玉、和田玉、範陽玉絡繹不絕於長安道,凡送這些東西的人都不同程度得了好處。安祿山深得行賄精髓,豈有不送之理?他知道玄宗皇帝喜好道教,先在這方麵投其所好,於是專門進獻山石功德和幡花香爐等禮物。唐玄宗十分高興,命人將其放置在大同殿,每天早晚兩次派人拜謁。安祿山又及時進獻玉石天尊神像,並請求放在道場為皇帝保佑。唐玄宗愛不釋手,把它放在內暖殿,有空就頂禮膜拜,對此格外喜歡。

唐玄宗修華清池,安祿山預先做了精心布置,華清池剛一竣工,他就千裏迢迢送來美玉雕成的蓮葉、荷花、魚、雁、鴨等安放池中。這些玉雕選材精細,工藝高超,放在池中真假難辨,楊貴妃樂得合不攏嘴。安祿山趁熱打鐵,又送來上百支玉簫,一次性改善了梨園的樂器裝備,唐玄宗和楊貴妃都誇獎安祿山會辦事。

安祿山的根據地在北疆,他向朝廷進獻的主要東西就是牛羊、駱駝等土特產,動輒十數萬計,甚至百萬計,另有俘獲的人口等,“每月進奉生口駝馬鷹犬不絕”,幾乎成為一種製度。此外貴禽奇獸、珍寶異物有了就送。因為路途遙遠需要很多郡縣中轉,弄得雞犬不寧,民不聊生。最有排場的是天寶十一年(752)十一月十七日的進貢。這天,安祿山派他的兒子、時任範陽節度副使的安慶緒向玄宗進獻3000名俊男靚女和大量財物。按照安祿山的吩咐,所有被俘的女人穿上漂亮的錦緞服裝,戴上假胡須供人參觀,而大量的金、銀、錦、、駝、奚車等物品布滿了宮闕下麵的空地。唐玄宗看了覺得十分開心,當即給安慶緒提升了官職,並設宴招待隨從將士。宰相楊國忠、韋見素等人多次在玄宗麵前提醒安祿山要反,但唐玄宗怎麼也不相信。直到天寶十四年(755)五月,安祿山要求朝廷用蕃人將領32人代替漢人將領,玄宗皇帝這才感到事態嚴重。遂暗派宦官輔琳到安祿山的大本營察訪,安祿山大肆向輔謬琳行賄,輔回朝後極言其忠,又一次迷惑了玄宗皇帝。直到當年十一月九日安祿山起兵反叛,玄宗才如夢方醒,可是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