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畫(四)

從容不迫

【釋義】形容鎮定自若,不慌不忙。

【出處】春秋·莊周《莊子·秋水》。

慶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莊子,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縣東北)人,是戰國時的哲學家。

有一天,莊子和當時宋國的另一名哲學家惠子一同在濠水(在今安田鳳陽境內)岸邊觀魚。

莊子說:“你看這條魚在水中遊得多麼從容自在啊!它是多麼地快樂!”

惠子說:“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它們現在很快樂呢?”

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麼能斷定我不知道它們現在很快樂呢?”

惠子說:“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是喜是憂。但你總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則是肯定無疑的。”

莊子說:“我們從頭說起:你剛才問我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這說明你知道我了解魚的快樂才會問我的。我現在告訴你,我是從自己的感受中體會的。我與你在濠水邊同遊觀魚,悠閑自在,自得其樂。這魚其實跟我們一樣,悠閑自在,隻不過是形式不同而已,它的方式是在水中從容不迫地遊戲觀望。”

風吹草動

【釋義】風一吹,草就擺動。比喻輕微的動蕩或變故。

【出處】《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

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楚平王,昏庸荒淫。他的太子娶了一個非常美麗的姑娘,卻被楚平王看中了,竟把自己的兒媳婦據為己有。大臣伍奢堅決反對,於是平王惱羞成怒,把他抓了起來,還要他寫信叫外地的兩個兒子回來,準備一起殺掉。

伍奢的大兒子伍尚,約會弟弟伍員(即伍子胥)聽從父親的指示,同赴郢都。伍員是個有見識的武將,他估計此去凶多吉少,勸哥哥不要上當。伍尚不聽,結果到了郢都,和父親一起被殺害了。

伍員為了替父兄報仇,喬裝改扮,投奔吳國。伍員晝伏夜行,曆盡辛苦,走了十多天,才接近昭關。昭關形勢險要,官兵把守很嚴,伍員無法通過。

伍奢的朋友東皋公很同情伍員的遭遇。他把伍員請到家裏,準備幫他出關。一連住了七天,還是沒有找到出關的機會。伍員非常焦急,一夜間頭發、胡子全變白。東皋公見此情況,忽然想出一個主意,就說:“你的頭發、胡子已經變白,守關兵士很難辨認。我的朋友皇甫訥,相貌和你相似,讓他照你的樣子裝扮,如果他在關口被捉,你可乘機出去。”於是按照這個辦法,伍員混出關口。

伍員匆忙趕路,來到一條江邊,他怕追兵趕到,就躲藏在蘆葦之中。過了一會兒,見到一隻漁船,伍員上了漁船,漁翁見他舉止行為不是一般人,就問他到底是誰,伍員以實情相告,漁翁非常驚訝。到了對岸,漁翁要他稍等一會,給他找點吃的。伍員等了一會,不見漁翁回來,心中生疑,怕人來捉,又躲到蘆葦深處。漁翁取來飯菜,不見伍員。便喊道:“蘆中人,出來吧,我不會出賣你的!”伍員走出來飽餐一頓,然後解下祖傳佩劍相送。漁翁向他表示,楚王高價懸賞捉拿伍員,捉到你的人獎給5萬石糧食,自己都不貪圖,怎能接受寶劍呢?伍員問漁翁姓名,漁翁不圖報答,也沒有告訴他。伍員囑咐漁翁,如有追兵到來,請勿泄露。

伍員謝過漁翁,上路而去。後來終於順利到達吳國,見到了吳王,幫助吳王訓練軍隊,最終打敗了楚國,報了父兄之仇。

風燭殘年

【釋義】風燭:風中飄搖的燈燭。殘年:衰老殘餘的晚年。比喻人到晚年就像風中燈燭一樣很容易熄滅,或指人已衰老、不久於世的樣子。

【出處】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後》。

劉因是宋末元初人,自幼喪父,多年來靠他母親一人辛辛苦苦把他帶大,教他讀書、促他上進、引導他立德做人。所以劉因對母親一直十分孝敬。

小時候,他身單力薄,可為了幫助母親減輕負擔,劉因總是搶著為母親做活;長大後,劉因在朝中做了官,但一有空閑,他仍是會趕回家中,陪伴已漸漸衰老的母親。

劉因母親生病期間,身邊無人照料,劉因一看母親躺在床上,滿臉皺紋、容顏枯槁的樣子,不由得熱淚盈眶,他握著母親蒼老枯瘦的手,下定決心辭官不做,終日在家盡心侍奉老母。朝廷幾次征召他去做官,都被他拒絕了。鄰人奇怪地問他:“劉因,朝廷如此看重你,讓你去享受榮華富貴,你為何不去呀?”劉因回答說:“你瞧,我母親已有九十高齡,她如今就好比是‘風中殘燭’,隨時都會熄滅,我怎麼能夠忍心丟下她一人在家,獨自去享榮華富貴呢?”

鳳毛麟角

【釋義】鳳,鳳凰。麟,麒麟。傳說中的珍異動物。鳳凰的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才或事物。

【出處】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

南朝宋代的著名詩人謝靈運,才思敏捷,文章精美,使人讀後流連忘返,愛不釋手。其孫謝超宗,也極有文才,頗有名聲。

謝超宗曾擔任新安王劉子鸞的常侍,王府中的文告函件都出自他的手筆。新安王的母親殷涉儀去世後,謝超宗撰寫悼念死者的悼詞,寫得非常精彩,孝武帝讀過以後大加讚揚,對左右說:“謝超宗真是有鳳毛呀,天下又出了一個謝靈運!”

當時右衛將軍劉道隆也在座。他聽孝武帝誇謝超宗有鳳毛。他是行伍出身,不懂得鳳毛是什麼意思,誤以為他真有鳳凰的羽毛,就跑到謝家,央求說:“聽說你有稀奇物件鳳毛,快讓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