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宋·李搛等《太平廣記》。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隻餓虎,在深山老林裏遇到一個人,就把那個人咬死吃掉,但是老虎還不滿足,它抓住那個人的鬼魂不放,非讓它再找一個人供老虎享用不可,不然就不放鬼魂。那個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就給老虎當向導,幫助老虎找人,老虎見到鬼魂找到人,就把人咬死。鬼魂找到了替身,為了使自己早點離開老虎,就上前去把那個人的帶子解開,衣服脫掉,好讓老虎吃起來更加方便,這個幫助老虎幹吃人勾當的鬼魂,叫做“悵鬼”。
“為虎作悵”的成語使由此而來。
心懷叵測
【釋義】叵:不可。測:測定。心裏懷著不可測度的險惡用心,比喻害人的奸詐心計。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三國鼎立時期,魏、蜀、吳三方經常混戰。由於魏較強大,蜀、吳常聯合攻魏。
赤壁大戰以後,曹操兵敗退回北方。幾年後,劉備再次與東吳孫權結成聯盟,準備北上進攻曹操。曹操急忙召集手下的謀士商議對策。
謀士荀攸說:“與其坐等劉備和孫權兩家打上門來,不如我們主動出擊。”
曹操皺著眉頭說:“可是萬一西涼王馬騰在我南下遠征時乘虛而入,我們的後方豈不要危險了?”
荀攸又獻上一計,說:“丞相的擔憂很有道理,不除掉馬騰,終究是個後患。不如封他為征南將軍,下詔書誘騙他進京,然後見機下手……”曹操照計行事。
馬騰接到詔書後猶豫不決,他的侄兒馬岱極力勸阻他不要應詔入京。馬岱說:“曹操假借皇帝的名義,下詔書給你,完全是心懷叵測,你千萬去不得。”馬騰的兒子馬超則主張將計就計。在京城尋找機會,殺了曹操。馬騰權衡再三,決定讓馬超留守西涼,自己帶5000兵馬趕赴京城。
馬騰到達京城許昌後,派人暗中與曹操的侍郎黃奎聯絡,密謀殺掉曹操。誰知消息走漏了,曹操抓到了馬騰的把柄,便搶在馬騰動手之前,把他和黃奎一齊抓獲斬首。
心曠神怡
【釋義】比喻心胸開闊,精神愉快。
【出處】宋·範仲淹《範文正公文集·嶽陽樓記》。
嶽陽樓位於湖南省嶽陽市,此樓建於唐朝初年,到北宋時,滕子京又加以重修。
滕子京和範仲淹兩人相處甚好,他們兩人在同一年,考取進士,公元1044(宋仁宗慶曆四年)滕子京擔任了嶽州(今湖南嶽陽)知州,次年就重修嶽陽樓,並請好友範仲淹為他寫篇文章,來記敘這件事,範仲淹欣然接受了好友的請求,寫成了《嶽陽樓記》這篇傳誦千古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是:“至若春和景明,……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這一段的大意是:在春風和暖、陽光明媚的時候登上嶽陽樓觀賞景色,你就會覺得心胸開闊,心情開朗,精神十分愉快。這時,所有的一切榮辱得失都會忘得一幹二淨;你再端起酒杯,在陽光的沐浴下,清風的吹拂下,舉杯暢飲,這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
比肩接踵
【釋義】比:相連。踵:腳跟。形容人口眾多。
【出處】戰國·佚名《晏子春秋》。
晏子是齊國的相國,他極有才能,口才極佳,但貌不驚人,身材矮小。有一次,晏子出訪楚國。楚王仗著楚國國勢強大,對齊國使臣很不禮貌,一見晏子,竟然傲慢地問道:“你們齊國難道沒有人了,怎麼派你這個矮子來呢?”
晏子答道:“我們齊國的人民,比肩接踵而行,張袂成蔭,揮汗如雨,怎說沒人!不過我們齊國的規矩是:體麵能幹的使臣,出訪大國去拜見才高德重的君王,而像我這樣的矮人就隻好派到這裏來見您了!”
楚王本想奚落他,不料反被宴子嘲笑了一番,自討沒趣。
水深火熱
【釋義】形容人民生活極端痛苦。
【出處】戰國·孟軻《孟子·梁惠王》。
戰國時,諸侯各國連年混戰,都想乘機擴大領土。由於燕國發生了內戰,於是,齊國乘虛而入,齊宣王派大將匡章率兵10萬攻燕。燕國百姓對內戰不滿,不願出力抵抗齊軍,有些地方燕國百姓反而給齊軍送飯遞水表示歡迎。匡章隻用了50天工夫,就攻下燕國國都,但匡章治軍不嚴,士兵打劫百姓的現象實有發生,於是燕人紛紛起來反抗。
這時,齊宣王向正在齊國遊說的孟子請教,問道:“有人勸我放棄燕國,有人勸我把它拿下,到底該怎麼辦?”盂子回答說:“如果吞並燕國,當地百姓反而很高興,那就吞並它。古人有此先例,周武王便是。”這是指周武王討伐商紂,救民於水火之中,滅商而建立西周王朝。孟子又說:“如果吞並燕國,當地百姓並不高興,那就不要吞並它,古人也有先例,周文王便是。”這是指周武王的父親文王,當初雖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認為商王朝還沒有喪盡人心,仍侍奉商朝,不急於滅掉它。孟子接著指出:“當初齊軍攻入燕國,燕人端茶送飯表示歡迎,那是因為燕國百姓想擺脫苦日子;而今如果齊國進而並吞燕國,給燕人帶來亡國災難,使他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那他們必然盼望走出困境!”
齊宣王固執己見,堅持攻打燕國,但遭到了周邊國家的一致反對,最後無功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