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生活心理學(2 / 3)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返回英國後,英女王設宴為他慶功。宴席上,在場的王公大臣們很想知道哥倫布是靠什麼複雜的方法發現新大陸的,於是有人問哥倫布:“你去尋找新大陸,依靠了什麼高明的方法?”哥倫布說:“我的方法就是駕船一直朝一個方向走。”哥倫布的回答令包括女王在內所有的人都驚呆了。原來他取得這麼大成功的方法居然這麼簡單!

哥倫布就是靠簡單的方法發現了新大陸,他是用簡單的方法做複雜的事情的典範。很多時候,無論人們去做什麼,在遇到問題時,總會有一部分人錯誤地認為,想得越多就越深刻,寫得越多就越能顯示出自己的才華,做得越多就越有收獲。其實“多”不一定就是好。很多時候,“多”是累贅,“多”是畫蛇添足,“多”隻會使你更忙,更沒章法。你要拿出“奧卡姆剃刀”剃掉那些多餘的繁雜。

一家大型日用品公司接到了一位客戶的投訴,稱自己買的一盒肥皂竟然是空的。於是,這家公司立刻賠禮道歉,並保證妥善解決。隨後,該公司將其作為“空肥皂盒事件”認真調查。從生產、包裝部門一直檢查到運輸、銷售部門,非要找出肥皂到底是在哪一個環節遺失的不可。結果發現問題在最後包裝的時候,有些空肥皂盒直接就上流水線了。

經理要求工程師們務必盡快解決這個問題。工程師們夜以繼日地奮戰,很快設計了一個配備高分辨率監視器的X光設備。它需要兩個人來監控通過生產線上的肥皂盒,以保證其中沒有空肥皂盒。無疑,他們是成功的,但幹得很辛苦。

同樣有一家小型日用品公司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結果是一名普通雇員用另外一種極其簡單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他既沒有使用X光監視器,也沒有使用其他昂貴的設備,而是買了一個大功率的很便宜的工業風扇。他把風扇擺在生產線旁,調到最佳距離和最佳風速。這樣一來,如果是裝進了肥皂的盒子,就會逐一地在風扇前通過;如果是空盒子,便會立即被吹下生產線。

相比之下,大公司的工程師們工作努力,都很辛苦,但是小公司的方法更巧妙、更簡單。生活中人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掌握一把“奧卡姆剃刀”,隨時剔除那些不必要的細枝末節。聰明的人之所以聰明是因為他們善於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隻有愚蠢的人才會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學會用簡單的方法做複雜的事情,才能掌握事情的藝術。當你在做事情的時候,不妨在做之前先拿“奧卡姆剃刀”來“剃”一下!

5托利得定理——別一意孤行一條道走到黑

“托利得定理”指的是:測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屬於上乘,隻看腦子裏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於其處世行事。它是由法國社會心理學家托利得提出的。

兩種相反思想的共存,說明你能夠聽見不同意見,或者說在聽到不同的意見時不是暴跳如雷、惱羞成怒。能把反對意見認真聽完,並加以分析,說明你已經將問題的兩個方麵都考慮到了,能夠充分加以分析,會對決策起到積極的作用。

“托利得定理”認為,能夠在腦海中同時考慮兩種截然相反思想的人才是真的聰明。

心中同時容納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一個人如果能同時考慮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可以讓人的眼界大大拓寬,避免在某條錯誤的道路上“一條路走到黑”。否則,一意孤行隻會讓你撞上“南牆”。

秦晉之戰時,戰前,秦穆公向秦國一個叫蹇叔的老人谘詢。

蹇叔說:“勞動軍隊去襲擊遠方的國家恐怕不行。軍隊遠征,士卒疲憊,敵國再有所防備,就很難取勝。我看還是不要去了。”

然而,秦穆公並沒有聽從蹇叔的勸誡,決定出師東征。

蹇叔得知秦穆公一意孤行的決定,便哭著對主帥孟明說:“孟明啊,我看到軍隊出征,恐怕看不到班師回國了。”

秦穆公為此感到非常生氣,對蹇叔說:“你知道什麼,我看你早該死了。”

然而,戰爭發展果然應驗了蹇叔的話,晉軍在崤山擊敗了秦軍。秦穆公後悔當初沒聽蹇叔的話,但也悔之晚矣。

堅持,是事業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不過,堅持的前提是方向正確,倘若方向錯誤,還一個勁地堅持下去,南轅北轍,就會越走離真理越遠,越走離成功越遠,這種所謂的“堅持”,其實隻能叫固執。在生活中分清堅持與固執的區別,該堅持的一定要堅持,百折不撓,不該固執的則應聽人勸,早回頭,也是人生重要智慧之一。

在生活中,當你在某一行業兢兢業業卻仍不得誌時,如果還是繼續任自己待在看不見未來的茫然生活之中,那實為一種悲哀。當麵對人生的困境時,不妨跳出原來的圈子,也許你的命運就將改變。換一個思路,你就會有更大的出路!

人們常常抱有這樣一種看法,認為自己雖然遇上了許多困難,但這時隻要再堅持一下,成功往往就會到來。這個看法並沒有錯,但問題在於,如果人們選擇的道路本身就存在著一些難以克服的困難,這個時候就不應該再堅持下去,不要一條道走到黑。

有一位美國青年無意間發現了一份能將清水變汽油的廣告。這位美國青年喜歡搞研究,滿腦子裏都是稀奇古怪的想法,所以,當他看到水變汽油的廣告時,馬上買來了資料,把自己關在屋子裏,不接待串門的客人,電話線掐斷,手機關機,總之一切與外界的聯係都被他切斷了。他需要絕對的安靜,需要絕對的專心,直到這項偉大的發明成功。

青年夜以繼日地研究,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是母親從門縫裏把飯塞進來,他不準母親進來打擾他。他常常是兩頓飯合成一頓吃,很多時候都把黑夜當做黎明。善良的母親看見自己的兒子越來越瘦,終於忍不住了,趁兒子上廁所的時候,溜進他的臥室,看了他的研究資料。母親還以為兒子的研究有多偉大,原來是研究水如何變成汽油,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母親不想眼睜睜地看著兒子陷入荒唐的泥淖無法自拔,於是勸兒子說:“你要做的事情根本不符合自然規律,別再瞎忙了。”可這位青年壓根就不聽,他頭一昂,回答說:“隻要堅持下去,我相信總會成功的。”

五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二十年過去了……轉眼間,那位青年已白發蒼蒼,父母死了,沒有工作,他隻能靠政府的救濟勉強度日。可是他的內心卻非常充實,屢敗屢戰,屢戰屢敗。

一天,多年不見的好友來看他,無意間看到了他的研究計劃,驚愕地說:“原來是你!幾十年前,我因為無聊貼了一份水變汽油的假廣告。後來有一個人向我郵購所謂的資料,原來那個人就是你!”

“青年”聽完這一番話,立刻瘋了,最後住進了精神病院。

人對於根本就做不了的事情、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目標,應該盡早地放棄,不要死纏爛打,以至於一條道走到黑,而使人深陷在失敗和痛苦中!在人生的道路上,人們常常會為五光十色的理想、曾經的美好而昏了頭,以不屈不撓,百折不回的精神去堅持,去爭取!結果卻常常因為一些本來就錯誤的東西而輸掉了自己!

常言道:“聽人勸,吃飽飯”,多聽一些反對意見,多參照一些不同的觀點,這樣就會更全麵地作出決定,一意孤行、一條道走到黑的做法永遠不可取。

6史密斯原則——圍繞利益,決定競爭還是

合作“如果你不能戰勝他們,你就加入到他們之中去。”這就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前董事長約翰·史密斯提出的“史密斯原則”。

競爭使人進步最快,合作讓人得到最多。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共同分享利益,才能享受雙贏帶來的皆大歡喜。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可以說,競爭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合作與競爭看似水火不相容,其實不然,合作與競爭有許多相通的地方。合作與競爭,可以說伴隨著人類的出現而幾乎同時出現。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直至今天的社會主義社會,合作與競爭不僅沒有削弱、消亡,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合作與競爭的趨勢在增強。而且,隨著人類生存空間的不斷拓展,交往的不斷擴大,科技的不斷發展,合作與競爭的聯係也在日益加強。

人們常說:“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企業之間無論是合作還是競爭,說到底都是為了利益。傳統的企業競爭通常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擊敗競爭對手,將其逐出市場;企業的成功是以競爭對手的失敗和消失為基礎的,“有你無我,勢不兩立”是市場通行的競爭規則。在當今社會中,傳統的競爭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企業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需要與競爭對手進行合作,建立戰略聯盟,即為競爭而合作,靠合作來競爭。

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如果能夠與同行業的競爭對手合作,則會彌補各自的不足,借對手之力,達到雙贏的局麵。

紅頂商人胡雪岩就非常注重同行間的合作,他說:“同行不妒,萬事都成”。他做絲業生意的時候,同行業就有幾家已經相當有規模,而胡雪岩卻沒有傾軋對方,而是設法聯絡他們。湖州南海絲業的龐雲繕在絲業行內相當有威望,生意也做得相當之大。胡雪岩為了將自己的絲業做得更大,便尋求對生絲頗為內行的龐雲繕的合作。與人攜手,資金充足,規模宏大,聯係廣泛,從而在絲業市場上形成了氣候,胡雪岩也得以在華商中把持蠶絲的國際業務。這就是將對手轉化為合作者的典型例子。

當然,與對手的合作是以利益互惠為基礎的,胡雪岩做生意得到了龐雲繕的幫助,反過來,他也向龐雲繕傳授了經營藥業的經驗,後來龐氏在南海開了鎮上最大的藥店——龐滋德藥店,與設在杭州的胡慶餘堂關係密切。實際上,胡雪岩生意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也得益於同行業人們的真心合作。胡雪岩的每行生意都有極好的合作夥伴,而幾乎他的每一個合作夥伴,都對他有很高的評價。所以,依靠對手,聯合對手的力量非但不會影響到自身的經濟效益,更有利於以對方為靠山,發展和壯大自己的力量,保證自己的事業穩步前進。

在某一個時期,市場總份額是固定不變的。在一個行業內,同行之間由於經營內容的相同,也就意味著要分享同一市場。對同一市場的分享,也就是對利益的分享,因此同行間的競爭也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於是,為了各自利益,同行間互相忌妒,以至於由忌妒到傾軋,成了同行間的常事。在競爭中,或者一方取勝,另一方被迫稱臣;或者兩敗俱傷,第三者得利,這樣的情況也似乎是人們都認可的市場規律。

但是這樣的局麵絕對不是最好的。其實在此之外,還有既不觸動對方利益、又能得利的第三條路可走。胡雪岩正是走的這第三條路。他時時顧及同行的利益,既為別人留餘地,也給自己開財路,保持了穩定的經營,達到了雙贏的局麵。

有一句名言:“幫助別人往上爬的人,會爬得最高。”如果你幫助另一個孩子上了果樹,你因此也得到了你想嚐的果實,而且你越是善於幫助別人,你能嚐到的果實就越多。它的道理就好比是在分一塊蛋糕,分的人越多,自然每個人分到的就越少,還難免有多有少。如果斤斤計較,就不如去聯手製作蛋糕,那麼,隻要蛋糕能不斷地往大做,人們就不會為眼下分到的蛋糕太小而倍感不平了。因為人們知道,蛋糕還在不斷做大,眼前少一些,隨後就可以彌補過來。而且,隻要聯合起來,把蛋糕做大了,根本不用發愁能否分到蛋糕。

不能否認同行之間存在利益上的競爭,但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同行之間並非不能合作。如果你能抓住對方和你的共同利益,與其合作,就可能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利益。競爭和合作都是相對的,在它們之間存在著人們似乎一時無法察覺的聯係。其實幫助競爭對手,也是在幫助自己。既然雙方合作能夠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呢?

7卡貝定理——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在生活中,當你努力爭取的東西與目標無關,或者目前擁有的東西已成為累贅,或者劣勢大於優勢,那麼還不如放棄。當你放棄了本不屬於你的東西,你可能會突然發現,你已經很輕鬆了,你有了時間和精力去爭取屬於你的東西。

針對這一現象,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前總裁卡貝提出:放棄有時比爭取更有意義,放棄是創新的鑰匙。這就是企業經營和生活中都有著廣泛應用的“卡貝定理”。

人們常說“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有時候,要想獲得成功,你必須要學會放棄一些必須放棄的東西,這是取得更多東西的前提。隻有懂得取舍的人才能獲得更多的東西。

狐狸在被獵人的陷阱困住時,會毫不猶豫地咬斷被夾住的腿逃命,舍棄一條腿,換回一條命,這是狐狸的生存之道。人也應該如此,所謂“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當現實需要人們抉擇的時候,就要果斷地放棄局部的利益,保存整體利益以減少損失。

有個年輕的建築師一直苦悶自己無法突破前輩們出色的建築設計,他隻能跟在大師後麵亦步亦趨,這使他感到十分沮喪。

於是,他暫時告別了自己熱愛的工作,帶上所有的積蓄準備遊覽全世界的著名建築。

當他跋山涉水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城市,遊覽了一個又一個國家的雄偉建築,最後來到一個無與倫比的輝煌建築——聞名世界的泰姬陵時,他被這絕無僅有的建築迷住了。

他的靈感頓時泉湧般噴湧而出,他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出色的建築設計,從而成為一名知名度頗高的建築設計師。

人們往往把目光盯在自己沒有的東西上,拚命地去爭取、去獲得,完全不管它對自己有沒有用,會不會帶來危機,使自己滿身都是包袱。交戰時,撤退是最難的、是有學問的,如果無法勇敢地實施撤退,或許就會受到致命的一擊。瑞士軍事理論家菲米尼有一句名言:“一次良好的撤退,應與一次偉大的勝利一樣受到獎賞。”

當思路被阻塞時,暫時放棄,換一種方式尋求另一種突破。學會放棄,本身就是一種淘汰,一種選擇,淘汰自己的弱項,選擇自己的強項。放棄不是不思進取,恰到好處的放棄,正是為了更好地進取。

放棄是人們在生活中時時麵對的清醒選擇,隻有學會放棄才能卸下人生的種種包袱,輕裝上陣,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轉機,度過風風雨雨;懂得放棄,才能擁有一分成熟,才會獲得更加充實、坦然和輕鬆。

人們讚賞鍥而不舍的奮鬥精神,但要成就一番事業,放棄和鍥而不舍並不矛盾,魯迅放棄學醫成為文學巨匠,凡·高放棄做傳教士而成了有名的畫家。放棄是對生命的過濾、對追求方式的揚棄,是對自己的重新認識和發現,不學會放棄,就無法成功地跨越生命,駕馭人生。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這樣一句激動人心的話:“人生是一場大火,我們每個人唯一可做的,就是從這場大火中多搶一點東西出來。”世界上有幾個人能有這樣睿智的思維呢?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在過去所取得的成果之上,很少有人放棄那些曾經擁有的鮮花和掌聲。在人生的旅途上,背負著過去的成果和失敗的陰影都是很累的。隻有懂得選擇、懂得放棄的人,才會擁有一個輕鬆愉快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