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點點頭,繼續聽爺爺講:"正是因為太陽光,我們白天才不用開燈。地球上的植物才會進行光合作用,植物吸收太陽光的能量生成了植物需要的能量放出了氧氣。據統計世界上的綠色植物每天能產生4億噸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還釋放出5億噸氧氣,動物和人類的生存才有了保障呀。"
皮皮明白了:"原來是因為有了太陽,地球上的生物才會生長呀!"
【知識加油站】
太陽神
太陽神阿波羅是天神宙斯和女神勒托(Leto)所生之子。神後赫拉(Hera)由於妒忌宙斯和勒托的相愛,殘酷地迫害勒托,致使她四處流浪。後來總算有一個浮島德羅斯收留了勒托,她在島上艱難地生下了日神和月神。於是赫拉就派巨蟒皮托前去殺害勒托母子,但沒有成功。後來,勒托母子交了好運,赫拉不再與他們為敵,他們又回到眾神行列之中。阿波羅為替母報仇,就用他那百發百中的神箭射死了給人類帶來無限災難的巨蟒皮托,為民除了害。阿波羅在殺死巨蟒後十分得意,在遇見小愛神厄洛斯(Eros)時譏諷他的小箭沒有威力,於是厄洛斯就用一枝燃著戀愛火焰的箭射中了阿波羅,而用一枝能驅散愛情火花的箭射中了仙女達佛涅(Daphne),要令他們痛苦。達佛涅為了擺脫阿波羅的追求,就讓父親把自己變成了月桂樹,不料阿波羅仍對她癡情不已,這令達佛涅十分感動。而從那以後,阿波羅就把月桂作為飾物,桂冠成了勝利與榮譽的象征。每天黎明,太陽神阿波羅都會登上太陽金車,拉著韁繩,高舉神鞭,巡視大地,給人類送來光明和溫暖。所以,人們把太陽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
【生活連連看】
太陽能
據記載,人類利用太陽能已有3000多年的曆史。將太陽能作為一種能源和動力加以利用,隻有300多年的曆史。真正將太陽能作為"近期急需的補充能源","未來能源結構的基礎",則是近來的事。20世紀70年代以來,太陽能科技突飛猛進,太陽能利用日新月異。
由於太陽能開發難度大,短時間內很難實現大規模利用,所以就目前來說,人類直接利用太陽能還處於初級階段,主要有太陽能集熱、太陽能熱水係統、太陽能暖房、太陽能發電等方式。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o人民教育出版社版2003年版》三年級下,第21課,《太陽》
嫦娥奔月的故事
【爺爺講故事】
八月十五到了,天空中的月亮像銀盤一樣掛在樹梢上。
皮皮望著圓圓的月亮,對爺爺說:"爺爺,你給我講個有關月亮的故事好嗎?"
"那爺爺就給你講一個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皮皮一聽嫦娥的故事就高興地跳了起來:"爺爺,你先給我講講嫦娥怎麼跑到月亮上了呢?"
"傳說古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直冒煙,老百姓們無法生活。這時候有一位叫後羿的英雄,拉開弓射下了九個,老百姓才安心生活。因為後羿的不朽功勞,他深受人民尊敬和愛戴,很多人都來拜師學藝,其中一個叫蓬蒙的壞人也混進來了。後羿還娶了一個妻子就是嫦娥。後來,後羿遇到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就給了他一包不死藥,據說吃了它就可以升天成仙。後羿舍不得妻子,就把藥交給妻子保管。不料這件事情被蓬蒙知道了,他趁著後羿外出狩獵就來搶不死藥。嫦娥沒有辦法,隻好自己吃下去了,這樣嫦娥就飛到月亮上了。"
"那麼月亮上現在還有嫦娥麼?"皮皮被美妙動人的傳說迷住了。
"月亮上根本沒有嫦娥。很多人還傳說,嫦娥養了一隻小白兔呢。現在人們肉眼看見的月球上的有的就是山脈。山脈層巒疊嶂,交錯縱橫,環形山遍布月球。位於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能把整個海南島裝進去呢。"爺爺解釋說。
"爺爺,月亮發出的光怎麼這麼亮呀?"
"月亮和地球一樣,它本身不發光,我們看見月亮發光那是它反射的太陽光。"
皮皮還是不解,問:"可為什麼我們見到的月亮有時像鐮刀一樣,有時卻像盤子一樣?"
"月亮就是地球的一個衛星,它一直在不停地圍繞著地球旋轉,一個農曆月旋轉一周。我們居住的地球也在不停地圍繞著太陽旋轉,月亮、地球、太陽都有自己的軌跡,並且月亮上的光經常會被地球擋住,當在農曆十五、十六的時候,擋住的最少,就我們就看見了滿月。每月初一的時候,你就隻能見到小月牙。"
"那麼每到八月十五、十六為什麼會出現天狗吃月亮呢?"
爺爺哈哈地笑了起來,耐心地對皮皮說:"哪裏有什麼天狗啊,那是月食。當月亮、地球還有太陽恰好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太陽照到月亮上的光就會被地球遮住了。若是全部被遮住,那就是日全食,部分被遮住了,那就是日偏食。還有當月亮掠過地球的半影區的時候,這就是半影月食了。"
皮皮曾經聽說過人類登月的事,就問爺爺:"人們什麼時候開始探測月球的?"
爺爺說:"早在1959年的時候,蘇聯就將月球2號探測器發射到了月球上,後來蘇聯與美國不斷有探測器飛去,並拍回了許多照片。到了1969年7月20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上的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成為了踏足月球的第一人,後來陸續有人在月球上漫步。他們帶回了許多岩石和土壤標本,發現月球上有許多元素呢。"
"那麼我國進行月球探測了麼?"
"嗯,我們實行了一項自主對月球探測觀察的工程,叫嫦娥工程。繞月衛星嫦娥一號已經在2007年10月24日發射了,我國不久將來就會對月麵進行探測了呢。宇航員還會在月球上行走呢。"
皮皮一聽,對月球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他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當個科學家,研製出特大的航空飛船,讓大家都能飛到月球上旅遊一番。想著想著,皮皮不由自主的笑了。
【知識加油站】
月球的正麵與背麵
盡管月球離地球很近,但從地球上隻能看到月球的正麵,而永遠看不到它的背麵。
月球正麵布滿了叫做"月坑"的環形山。環形山的實際上,環形山是一種中間低陷、四周呈環狀隆起的凹坑地形,其規模從直徑0.1微米的顯微坑穴到直徑l600千米的盆地,大小不等。一些中型環形山周圍常有的四散放射狀亮條痕,被稱為輻射線。月球南極附近的第穀環形山的輻射線特別壯麗,長短共12條,其中最長的一條達1800千米,超過了月球半徑。
現在,據不完全統計,月球環形山總數估計至少在100萬個以上,而從地球上能辨認出的月麵環形山(直徑大於1000米)約33000多個,占月球總麵積的7%~l0%。
相對於月球的正麵而言,人類對月球背麵的了解在時間上要晚許多。蘇聯於1959年10月4日發射了"月球3號"行星際站。這個行星際站在10月6日開始進入繞月球的軌道飛行,7日6時30分,它轉到了月球的背麵大約7000千米的高空。當時地球上是"新月",月球的背麵正是受太陽照射的白天,借此機會,"月球3號"在40分鍾內拍攝了許多不同比例的月球背麵的照片,然後通過電視傳真發回了地球。人們這才看到了月球背麵的真相:
月球背麵地形更加崎嶇不平,甚至找不到一塊平坦的場地做宇宙飛船的登陸點。那裏密集分布著許多環形山,縱橫交錯,重疊相連,有的構成綿延數百千米的環鏈。有五座環形山是以中國人的名字命名的,它們是石申、張衡、祖衝之、郭守敬和萬戶。在月球背麵,月海的數量很少,隻有東海、莫斯科海和理想海。月球背麵沒有明顯的山脈。
【生活連連看】
月亮與中秋
至明清時,中秋已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曆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每逢中秋,一輪圓月東升時,人們便在庭院、樓台,擺出月餅、柚子、石榴、芋頭、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邊賞月,邊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樂融融。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中秋這一天,還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因此,中秋節還有"團圓節"之稱。許多古詩表達了人們此時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萬裏無雲境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中國人曆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曆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的共同心願。
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征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o人民教育出版社版2003年版》三年級下,第22課,《月球之謎》
探索火星的秘密
【爺爺講故事】
皮皮在課堂上聽老師講火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就特別想知道火星上是什麼樣子,回家後他就徑直跑到爺爺的屋裏去問爺爺。
"爺爺,火星上都有什麼呀?"
"火星上與我們生活的地球一樣,上麵有高山、平原還有峽穀呢。"
"火星上有水麼?"
爺爺笑著說:"火星上氣壓太低了,液體的水是不能存在的,可是上麵有很多冰。尤其是火星的兩極地區,基本上都被冰覆蓋著,若是這些冰全部融化了,整個火星可以達到11米深呢。因此,很多人科學家推斷,大約在500萬年前,在火星上火山爆發的時候,曾經有水釋放出來。後來美國的鳳凰號探測器在火星上發現了八粒白色的物體,後來被斷定這就是冰。"
"那麼人們什麼時候開始探測火星的?"皮皮對探測火星的曆史產生了興趣。
"火星是在人們發明望遠鏡之後發現的,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觀察的時候還僅僅看見火星是一個橘紅小點,那時的望遠鏡看得不遠,後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才認識了火星上的真麵目。20世紀以後,人們開始向火星上發射探測衛星。1962年,蘇聯就曾經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可是最終失敗了。三年後美國又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到了1971年,蘇聯的火星2號探測器就在火星著陸了。但是,由於科技等方麵的原因,美國與蘇聯很多次探測都失敗了。後來,美國與俄羅斯又多次在火星上成功的進行了探測。"
皮皮想起了很多關於外星人的傳說,便問:"爺爺,聽說人們在火星上探測到了火星人,是嗎?"
"這也不過是推論而已,因為火星探測器曾經檢測火星上的土壤中可能存在微生物,可是很多科學家認為這個不太可能。不過很多科學家也說,火星距離地球最近,此前還很有可能存在過生命,現在還不能給出結論。"
【知識加油站】
火星上有沒有生物
在太陽係的九大行星中,火星和地球在許多地方十分相似:火星自轉一周是24.66小時,晝夜隻比地球上的一天多40分鍾;火星自轉傾斜角也和地球相近,所以火星上也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氣候變化;火星上還有大氣層。
一個世紀以來,有關這顆紅色星球上的火星人和火星生命的傳說、猜測和探測不斷出現。20世紀50年代後,人類就開始利用航天技術探測火星。1962年,前蘇聯率先發射火星探測器;1965年起美國連續發射"水手"係列探測器。1976年,美國又發射"海盜1號"和"海盜2號"飛船,並攜帶了兩個著陸器,在火星表麵成功軟著陸。它們測量了火星上的溫度、風速、大氣壓,分析了火星大氣和土壤的成分,分析結果沒有發現任何生命物質。為了全麵了解火星,尋找火星生命的證據,1996年12月,美國又發射了"火星探路者"探測器。"火星探路者"攜帶了一輛六輪小跑車,稱為"漫遊者"。"漫遊者"在著陸器著陸後的第二天"走"下著陸器,開始對選定的目標進行研究。但結果還是沒有任何意外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