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3 / 3)

托爾斯泰和妹妹交談時,又曾想到可以暫時住在妹妹的附近。

“在去往匈牙利之前,我覺得暫時住在這修道院附近,你認為如何?”托爾斯泰征詢妹妹的意見。

“那我真是太高興了!”妹妹臉上現出了笑容。

“明天我到附近找找看,有沒有空房出租。”

當晚托爾斯泰借著燭光,又給妻子寫了一封信。

即使你不愛我,但至少也請不要憎恨我,你應該站在我的立場想一想,如果你能站在我的立場上想開了,那時你就不會責怪我了,而且說不定還會竭力幫助我,因為我已找到一條平靜而真正像人一樣生活的道路了。

托爾斯泰在這封信上以求道者的立場,一點一滴表露出他的心聲。

第二天,托爾斯泰照著妹妹的指點,到附近尋找出租的房子,然而卻一直找不到,於是回到修道院。

傍晚時,薩莎突然出現,告訴托爾斯泰說:“媽媽說不定會從後麵追來。”

“你媽沒有看到我的信嗎?”

“媽媽看到您的信後,已快成瘋人了,媽媽又好幾次跳塘自殺呢!”

“她想自殺?”

“嗯,不過又被搶救了。”

“真的?我對你母親的狂言聽膩了……就這樣,你告訴你母親有關我的行蹤了嗎?”

“不,我沒有告訴她,可是媽媽派人到處打探您的消息,最後在謝金諾車站打聽到一些消息,於是才想到這裏的,因為姑母住在這裏。”

“真的嗎?”托爾斯泰感到了不安。

“既然這樣,在還未被發現之前,您趕快離開這裏吧,最好是明天就走。”薩莎很同情托爾斯泰。

10月31日,淩晨4時,托爾斯泰給妹妹寫了一封告別信,就匆匆出發了。他甚至沒等找到第二輛馬車,自己跟杜尚坐上找到的車先到科澤爾斯克車站去了。薩莎和瓦利婭找到另一輛馬車後,坐車趕到車站。買好票,上了車,車就開了。

托爾斯泰決定先到新切爾卡斯克找傑尼先科先生;如果能弄到護照,就從那兒上保加利亞托爾斯泰僑民區去;要是弄不到護照,就到高加索去。

車廂裏的人認出了托爾斯泰,轉眼之間消息傳遍了全列車。許多好奇的人趕來看他。列車員招待十分殷勤,他們把托爾斯泰安排在一個單獨的包廂裏,幫助薩莎給托爾斯泰煮燕麥粥,趕走那些好奇的人。

托爾斯泰渾身發冷,就喊薩莎過來。薩莎來給他蓋上毛毯,並給他測量了體溫。他正在發燒。

火車進站停車時,薩莎下車打來開水。杜尚說,給病人喝點帶酒的茶也許會好些。但是,喝完了,托爾斯泰繼續打寒戰,體溫又升高了。

薩莎和醫生商量後,並征得托爾斯泰同意,他們決定不往前走了。於是,晚上8時左右,當火車開到阿斯塔波沃車站時,他們下了車。

下車後,杜尚請站長幫助找個住處。這裏沒有旅館,站長勸他們住在他家裏。

托爾斯泰穿過候車室時,人們聚攏過來,脫帽向他致敬,他吃力地把手舉到帽簷回禮。

托爾斯泰剛被脫掉衣服安頓到床上,就昏迷過去,左半邊臉和手腳抽搐起來。車站醫生來給他打了強心針,他就睡著了,兩個小時後恢複了知覺,決定休息一下,明天再繼續往前走。

11月1日,托爾斯泰口授由薩莎執筆給謝爾蓋和塔尼婭寫了一封信。信裏說:

我希望並且深信你們不會因為我沒有叫你們來而責備我。如果我叫你們來,而不叫媽媽來,她會很傷心的,其他兄弟也如此。你們要好好理解我叫契爾特柯夫來的意思。他把畢生精力獻給了我最後40年所從事的事業。這個事業不僅對我個人重要,我認為它對一切人,包括你們也都很重要。

再見了,你們要盡力勸慰媽媽,我對她懷有最真誠的憐憫和愛。

11月2日,托爾斯泰從早晨起體溫慢慢升高,出現咳嗽現象。痰裏有血,是肺炎。

當天下午5時,醫生收到一封電報,說托爾斯泰夫人帶兩個兒子和醫生等人將乘特快列車趕來。

11月3日,醫生尼基京以及戈爾布諾夫和戈利堅維葉澤爾來了。托爾斯泰跟戈爾布諾夫談小叢書《生活之路》的出版問題,談了很長時間。

同一天,夫人和幾個子女趕來了。醫生跟大家商定,為了不使托爾斯泰激動,隻允許長子謝爾蓋和長女塔尼婭去看他。托爾斯泰見到兩個孩子很高興,一再詢問夫人的情況,他擔心他去世後人們會把夫人想得很壞,他含著眼淚說:“我們本來可以把事情處理得更好一些。”

11月4日,托爾斯泰幾乎失去了知覺。他時而說胡話,想向人們解釋什麼,時而靜靜地躺著不動。他說著胡話,很難弄明白他想說什麼。

“探索,探索。”他忽然很堅定地說。

這天晚上,瓦利婭走進房間時,他忽然在枕頭上稍稍抬起頭,伸出手來,高興地喊著:“瑪莎!瑪莎!”他以為是二女兒進來了,其實他的二女兒瑪莎在1906年就去世了。

11月6日,托爾斯泰對大家特別親熱。杜尚為他做了件什麼事,他便說:“親愛的杜尚,親愛的杜尚!”

在給托爾斯泰換床單時,薩莎把他的背部向上抬起一些,突然感覺他的一隻手在尋找什麼。薩莎以為他是想靠近自己,但他卻握住了薩莎的手。這時,薩莎把嘴唇貼近了另一隻手,強力忍住不哭出聲來。

這一天,薩莎和塔尼婭坐在他身邊。他猛然欠起身來,坐在床上。薩莎問他:“要把枕頭放好一些嗎?”

“不是,”他的話堅定而明確,“不是,我隻是勸你們記住一點:世界上除了托爾斯泰外,還有許多人,可你們隻看到一個托爾斯泰。”

傍晚,他的病情加重,隻好吸氧,注射藥品後他平靜了下來。對謝爾蓋說:“謝爾蓋,我愛真理……非常……愛真理。”

11月7日,淩晨5時,托爾斯泰夫人被允許進去看失去知覺的丈夫。她極力控製著自己的感情,走進室內,靜靜地來到他床前,跪下來吻了他的手。並溫存地請他原諒她對不起他的地方,得到的回答隻是幾聲長歎。

1910年11月7日,6時5分,托爾斯泰與世長辭了,享年82歲。

列夫·托爾斯泰的死訊像閃電一樣傳遍世界各個國家,像驚雷一般震動了所有的追求進步的正直的人們。

“收到了電報,”高爾基在意大利寫道,“電報中出現的是最尋常的字眼——他死了。這真是晴天霹靂,我痛苦懊惱得叫出聲來。”

托爾斯泰的死訊不僅給年輕人,同時也給孩子們帶來了痛苦。有一天高爾基收到了一封7歲的孩子尹柳莎寫來的激動人心的信。“俄國的所有作家都死了。”他要求高爾基寫童話並且給他寄去。

高爾基給尹柳莎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是的。”他寫道,“托爾斯泰作為一個人——死了,但是作為偉大的作家——活著,他——永遠和我們在一起。等過了若幹年之後,當你稍稍長大一點,能夠開始自己讀托爾斯泰的美好的作品的時候,你,親愛的孩子,就會帶著巨大的歡欣,感覺出來,托爾斯泰——是不會死的,他——和你在一起,瞧——他會用他的作品給你帶來愉快的時光。”

這些話語給孩子的心帶來多麼大的溫暖和安慰啊!這裏麵又飽含著多少他對托爾斯泰的熱愛和尊敬!值得注意的是,7歲的尹柳莎之所以寫信給高爾基,好像是她已經看出來高爾基是托爾斯泰的繼承人。而高爾基也確實成為了繼托爾斯泰之後的又一俄國的文學大師。

1910年11月9日清晨,托爾斯泰的靈柩運抵紮謝克車站。盡管政府阻撓,仍有數萬群眾來為他送葬。

當天下午,遵照托爾斯泰遺囑,他的遺體被安葬在雅斯納亞·波良納的紮卡斯峽穀旁那個藏有小綠棒的地方。

托爾斯泰的墓前,沒有墓誌銘,沒有十字架,但他在人民心目中,歐洲19世紀文學之巔鑄就的紀念碑卻永垂不朽!

俄國偉大的革命家列寧也非常喜歡托爾斯泰的作品,他對托爾斯泰的評價很高。他認為托爾斯泰是天才的作家,他說:“這位作家用他自己一係列的最優秀的作品,使自己進入全世界偉大的作家的行列。”列寧認為托爾斯泰“使全人類的藝術發展向前邁進了一步”。

1920年春天,列寧簽署了《關於把托爾斯泰的在莫斯科的住宅收歸國有以便使它變成一座陳列館》的命令。後來根據列寧的指示,出版了90卷的《托爾斯泰全集》。這期間差不多經曆了30多年。因為許多作品都是和托爾斯泰的手稿進行校對和整理的。

列寧還寫了7篇關於托爾斯泰的文章,他認為托爾斯泰的作品是有世界意義的。因為他的作品反映了第一次俄國革命準備時期的社會麵貌,反映了現實中那些病態的東西。他對統治階級的縱欲無度和人民群眾的貧困化作出了深刻的對比。

世界各國的作家都給予了托爾斯泰極高的評價。英國最優秀的小說家約翰·高爾斯華綏認為:“托爾斯泰最主要的特點,在於他的絕對真誠,在於他敢於揭露被他認為是現實中最真實的東西。”

我國著名作家老舍也曾說過:“托爾斯泰影響了所有新文學的代表……所有的人都想掌握他的廣度和深度。”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在世界人民心中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