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身九轉、道心四境(1 / 2)

《寒冰雪魄真解》記載,宇宙初開時,天地間便首先演化出種類繁多的五行真元,這些五行真元再交錯演化,最終構成這個浩瀚無邊的宇宙。五行真元可以說是宇宙萬物的精華所在,是與宇宙共生共滅的存在,蘊藏著莫大的威力。

不過如今的宇宙之中,五行真元太過稀薄,普通的山川河流、林木花草,乃至人的血肉之軀中的五行真元幾近於無,且雜駁不堪,無法抗拒時間的侵蝕,所以世間才有朝花夕拾、滄海桑田,人類才有生離死別、世代更替。

而在上古之時,宇宙中五行真元充沛無比,曾有一類名為太古元靈的生物,與生俱來便擁有無窮壽元,同時各有一身天賦神通。這些太古元靈乃是宇宙中的五行真元曆經億萬年光陰後,其中最濃鬱之處,漸漸生出絲絲神識,自通竅穴,領悟一身先天法術,孕育出來的智慧物種,不同於人族的血肉之軀,須要胎生喂養,不過百年便垂垂老矣,一身氣血衰敗,然後壽元終結,魂消魄散。

自從太古元靈誕生壯大,宇宙中就慢慢遍布了這些先天生靈的蹤影。太古元靈,都是先天孕育,沒有生死輪回,除非拚死相鬥,落得形神俱毀的下場,每個太古元靈都與天地同壽,永生不死。太古元靈本身形體又是五行真元所化,適應環境的能力是後來的生靈遠遠不及的,勿論平靜的星辰,抑或熾烈的太陽真火,還是冰冷的天河,黯淡的星砂之上都有形態各異,大小不一的太古元靈存在。

這些自天地創生以來最初的生命,皆無後世生靈的精血骨肉,外表行止也無前例遵循模仿,太古元靈的外貌形狀,諸般能力,與外界感應交流的方式,均由這些聚集億萬時光,生出靈識的五行真元精靈任憑自身喜好和想象修煉。所以,太古元靈一屬最是變化萬端、多姿多彩。形體微小者如後世蚊蟻,身軀龐大的則能橫臥數十億裏的天河,生長出宛如星辰的巨眼,隨口一噴的太陽真火便將相隔數十萬裏的星砂焚毀。太古元靈的性情更是千差萬別,宛然喜靜的數萬年一動不動,凶猛好鬥的卻暴烈如火,經年累月爭鬥不窮,至死方休。

而後卻不知是何原因,宇宙中的五行真元漸漸稀薄,僅存的五行真元精華不再能夠孕育新的太古元靈,最多隻能造就像陵江火精一般隻算有點懵懂靈識的真元精華,而且之前的太古元靈都消失不見,似乎從來都沒有在這方天地存在過。

到人族興盛時,原本充斥在宇宙之間的五行真元更加稀少,隻存在於一些遼闊無際的星雲星沙,或者隱藏在星辰中的大洋深海、高山礦脈之中,人族中智慧通玄的祖先終於以太古元靈為原版,領悟出一套練就五行真元身軀的修行之路。

人族先祖認為,人族如要修成太古元靈一般的不死之身,必須將血肉之軀轉換成為五行真元,猶如後天造就的太古元靈一般,身軀才能抗拒時間的流逝,永恒不死。人族先祖將血肉之軀轉化為真元之身的修煉法門劃分為九個層次,便是所謂的道身九轉:伐身、凝竅、氣機、聚元、化形、法基、煉空、脫劫和元神。

道身九轉之中,前三層是基礎,主要為通過修煉激活肉身上容納五行真元的元竅,同時在識海中修煉出能夠溝通五行真元的道心種子,為練就真元之身打下基礎。

聚元、化形、法基為中間三層,修道之士通過將五行真元導入元竅,而後震破元竅化作神識控製的億萬五行真元絲,便能彙聚元絲演化為真元之軀。這真元之軀乃是修煉之士用神識控製的五行真元構成的身軀,按照所修行的道法和真元的品階特質,真元之軀的外表如先天的太古元靈一般形態萬千。譬如綠漪的萬裏煙嵐江山和白虎矮叟的白虎虛影皆是自身化形的真元之軀,外觀卻全然不同。最高明的五行真元身軀甚至如同一方宇宙圖卷,其中無數天河星沙,壯闊無比。

真元之軀修成,修道士便能領悟一門或數門天賦神通,這幾乎相當於修道士的本命道法,乃是修道士的法術根基。天賦神通同樣千差萬別,既與修道士凝練的五行真元品階、道法高妙息息相關,也與修道士自身的機緣和悟性密不可分。隻有將真元之軀領悟出天賦神通全數修煉到頂峰,修道士才能道基大成,有機會進階到下一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