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 3)

第三章

演戲劇轉變人生軌跡

有一天,安徒生的母親不知從哪兒弄來了一張戲票,這使安徒生興奮不已,簡直跟過年一樣。

母親覺得到劇院看戲,就要穿得體麵些,因為大家穿得都很好,窮人隻有百年不遇的好機會才會到那裏去。

於是,母親把丈夫的一件不用的禮服找出來,讓兒子穿上試了試,結果又長又大,很不合身。於是母親又找出四五塊綢布,給兒子做了一件背心。然後把兒子搓洗得幹幹淨淨,把衣服一穿。哇!這下可精神多了,安徒生樂得又蹦又跳,母親看著心裏也很高興。

安徒生進了劇院,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人可真多啊!每個人都穿得很紳士,很體麵,一看就是有錢人。

幕布拉開了,戲開演了。小安徒生就聚精會神地看起來,戲演完了,大家都起身要走了,他還坐在那裏,陶醉在剛才的劇情中。

“兒子,想什麼呢?已經演完了,我們該回家了。”母親說。安徒生這才如夢方醒。回家後,他把母親的一塊圍裙拿來,當成一件鬥篷,披在肩上,把自己打扮成中世紀的騎士,走到鏡子前,模仿劇院演員的動作,口中念著台詞。

母親仔細一聽,原來是剛剛看過的那部戲的台詞,她驚訝地看著兒子,沒想到他的記憶力這麼好。

安徒生就這樣一連表演了好幾個小時,甚至連著幾天都陶醉在演戲裏。母親一看,這孩子怎麼跟傻了似的,就製止他說:“你這個孩子怎麼發起狂來了,別再演了,否則我打你屁股。”安徒生不得不停下來,但他仍舊對演戲很著迷。

安徒生就這樣迷上了戲劇。不過,他母親之後就再也沒有給他弄過戲票了。

有一天,他碰到一個熟人,那是劇院的廣告張貼人,名字叫彼得·堅凱爾。他每天到各處張貼戲劇廣告。安徒生對他說:“你把廣告交給我吧,我幫你貼到你要貼的地方去。”

這位熟人看到有這麼一個好的小助手,感到很高興,同意了他的建議。不管天氣好壞,安徒生幹這活兒很熱情,很認真。

“我真奇怪,你為什麼那麼喜歡張貼戲劇廣告呢?”這位熟人問他,“你從這裏能得到什麼好處呢?”

“我買不起戲票,我是從廣告裏看戲呢!”安徒生說,“廣告裏有劇情介紹,我讀著廣告,就想象到劇院裏的演出。就像戲台在我麵前一樣,似乎連舞台布景都見到了,整場戲的演出,似乎都活靈活現地出現在我眼前。你要知道,總有一天我要當上演員的。”

“是嗎,你要當演員?”廣告張貼人說,“你認為,你能成為一個好演員?”

“是的,我會成為一位名人的。我全都知道。但首先要吃好多苦,受好多罪,然後才會出名。”

安徒生一直懷著這樣的美好理想。但他母親的想法就跟他不一樣了。他母親希望他當一名裁縫。她覺得,學一門裁縫手藝,走到哪裏都有飯吃。這是一門最好的職業。而且她看到兒子心靈手巧,編織點什麼東西,縫綴點什麼,一學就會。他當裁縫最合適不過了。

有時,她的母親會用商量的口吻對安徒生說:“孩子,等你長大了,你也想辦法開一家像史特格曼先生開的那樣的裁縫店好嗎?”停一下,她又說,“你看看,史特格曼先生多有錢。他有4個徒弟,他的裁縫店在最繁華的街上。我看,你學裁縫手藝,一定會成功的。”

安徒生搖搖頭。這樣的主意,他連聽都不想聽。

按照基督教的規定,滿14歲的孩子要受“堅信禮”,加深對宗教的信仰,同時標誌著孩子長大成人了,不依附父母生活,自己出去闖世界。

就在這時,發生了一件改變安徒生命運的事。1818年6月,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的一批男女演員和歌唱家到歐登塞來演出幾場小歌劇和悲劇。他們的傑出表演成了大家議論的一件大事。安徒生進到舞台側門,對幾個演員說他愛好戲劇,希望能看到他們的演出。有一位在劇團幫忙的熟人,常把安徒生帶到後台去看戲,這使安徒生大開眼界。這比他的傀儡戲可優美、生動得多。

安徒生一邊看戲,一麵模仿演員們的表演,背誦他們的台詞,簡直入了迷。同時他也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做個演員。

安徒生不僅在舞台兩側觀看了全部演出,而且他還經常瞅準機會上台扮演一配角。

一次,他扮演了一個沒有台詞的車夫,為了這次演出,他緊張得心髒都要跳出來了。在整個排練現場,他比誰都要先到,當其他演員到達時,他已經穿好了戲服,等在那裏了。安徒生對演出的激情引起了其他演員的注意,在以後的日子裏,他們又給他安排了很多角色,如扮演小跟班和牧羊人,甚至在《灰姑娘》戲劇的一次演出中,他還說上了幾句台詞。

這樣一來,安徒生的熱情就更加高了。每次有機會演出,他都去得最早,走得最晚。安徒生孩子似的行為舉止和對戲的熱情投入,讓劇團的人覺得十分有趣,他們很親切地和安徒生說話,尤其是哈克和恩霍姆。

有一次,安徒生的一個演員朋友甚至開玩笑地對他說:“哦,熱情的小夥子,我覺得你真應該去京城哥本哈根的皇家劇院,也許那裏才是最適合你的地方。”

演員朋友的話,讓安徒生浮想聯翩,之後他心中的幻想和希望之火熊熊燃燒。他終於明白了,繼續在自己的家鄉生活下去,他將會一事無成,而且,自從他與克裏斯蒂安王子那次不愉快的見麵後,他更加相信,一切隻能靠自己。在劇院待久了,他越來越意識到,自己是為劇院而生的。隻有在劇院,自己才能成名。因此,哥本哈根的劇院就成了安徒生努力的目標。

有幾個去過哥本哈根的人,談論起一種在他們看來比歌劇或戲劇都更要好看的東西,叫芭蕾。據說,芭蕾舞演員裏,屬莎爾夫人最棒,也最具影響力。

對於安徒生來說,莎爾夫人似乎就成了芭蕾王後。而且,在安徒生的想象裏,她扮演著這樣一個角色:如果他能讓莎爾夫人感興趣,並得到她的支持,她就能幫助自己獲得榮譽和財富。

但是,找誰給莎爾夫人寫封介紹信呢?安徒生想起了歐登塞最體麵的公民之一,也是當地《法因斯作家評論報》的出版商埃弗森。因為安徒生知道,那些演員在歐登塞時,每天都去拜訪他。他認識所有這些演員,大概他也一定認識那位著名的舞蹈家。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安徒生敲響了埃弗森家的房門。

這是埃弗森第一次見到安徒生,他非常和善地聽安徒生講完,然後哈哈大笑著說:“小夥子,你的誌向可不低呀!但是,想要成為皇家演員的人有很多,可劇院隻需要幾個重要的演員就夠了呀!我覺得,你還是現實一點,學門手藝多好啊!”

“不!”安徒生堅定地說:“我知道這很難,但就算是再難,也有成功的人呀,我問過那些演員了,他們告訴我,隻要我努力,就會成功的。現在我隻是希望您能幫我寫一封推薦信,這就是對我最大的幫助了。”停了一下,安徒生歎了一口氣,傷感地說:“我知道您讓我在家學手藝是為我好,但如果我就這樣在家待一輩子,那真是最大的罪孽了!”

安徒生的決心之大,使埃弗森老人很是吃驚。他對安徒生產生了好感,終於答應幫安徒生的忙。

他說:“我並不認識那位舞蹈家,不過我可以寫封信給她。”他認認真真寫了封推薦信交給安徒生帶著。

安徒生拿著信,如同得到了無價之寶,心想這回當演員可有希望了。他試探著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母親,並拿出埃弗森先生的引薦信給她看。

母親以最堅決的態度,命令兒子跟一個裁縫當學徒。一向溫順的安徒生完全變了一個人,他執拗地懇求母親答應他去哥本哈根。

為了說服母親,安徒生每天都纏著她,向慈愛的媽媽發起持久的攻堅戰。

“媽媽,請你相信我,我一定會成功的,這幾天,我常常做夢,夢見自己成為了一名演員,我還夢見了爸爸,他也讚同我去哥本哈根。媽媽,現在爸爸都同意了我的請求,你也一定會同意的,是嗎?”安徒生對媽媽說。

母親神情憂鬱地看著他,她其實是擔心兒子到一個誰也不認識的地方會挨餓,會受苦,於是,她盡量地勸說兒子:“哦,孩子,能不能聽我說,你不是喜歡給木偶縫衣服嗎?瞧,你縫得多好啊,我覺得你肯定會是個最優秀的裁縫師傅,為什麼不學裁縫呢?”

安徒生低下頭,傷心地說:“不對,媽媽,如果讓我做一個演員,我會更加優秀的。”最後,母親答應求簽問卜,根據占卜的結果再做最後決定。

一個老太太來到了安徒生的家,她擺開咖啡渣和紙牌,算了起來。

“你的兒子將會成為一個偉人,”這個老太太說,“歐登塞總有一天會張燈結彩地慶祝他的。”

一聽這話,小安徒生立刻興奮地跳起來,而母親卻傷心地哭了。就連鄰居也憂心忡忡地說:“讓這個14歲的孩子到這麼遙遠、複雜又陌生的大城市哥本哈根去,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啊!”

但是,小安徒生決心已下,母親也隻好答應,母子倆商定了起程的日子。

1819年7月,一個叫哈梅的女演員到歐登塞來。安徒生認識的一位本地男演員帶他去見她。那位女演員熱情地接待了他,細心地聽他講了去哥本哈根的抱負,鼓勵他到那兒去。

安徒生去哥本哈根的事定下來了。

好心的哈梅小姐答應他可以跟她同坐一輛車去哥本哈根,到那兒以後還可以想法幫助他。但過了些日子,安徒生得知哈梅小姐在這兒欠了一大筆債,一時離不開歐登塞。她叫安徒生自個兒去哥本哈根。安徒生隻好自己想辦法。

同年9月,安徒生好容易湊了10元錢作為旅費。其中幾塊錢是幾位好心人送的。他母親又另用3元錢的價格同一輛運送郵件的四輪馬車車夫達成交易:把她兒子帶到哥本哈根城門口。

1819年9月4日,14歲的少年安徒生踏上了離別故鄉的路。母親把兒子的衣服收拾成一個小包袱,和祖母一起把安徒生送到市中心廣場停有四輪馬車的地方。

到了廣場,母親跟車夫說著請他多關照之類拜托的話。滿頭白發的祖母俯伏在孫子的脖子上哭泣著,她一邊抹著眼淚,一邊對安徒生說:“我的好孫子,你已經長成大孩子了,能自己去我國的首都了,這是多麼好的事啊,但是,外邊不比家裏,你要記得自己吃飽飯,照顧好自己,實在不行的話,就回來,不做演員,你還可以做其他的,千萬身體要緊啊!”

安徒生鄭重地點點頭說:“我知道了奶奶,我會照顧好自己的,您也要保重!”

馬車夫吆喝了一聲,安徒生戀戀不舍地縱上了馬車。母親和奶奶的身影越來越遠,他在心裏默默地說:“奶奶、媽媽,你們等著吧!我一定要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讓你們都過上好日子。”

此時的安徒生哪裏知道,就在他離開家鄉的第二年,他的祖母就就長眠在了貧民窟的墓地裏,等到安徒生成名的時候,祖母的墳墓都難以指認了。

當歐登塞在視線裏逐漸模糊時,小安徒生開始幻想新的生活。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安徒生感到無比的開心,映入眼簾的每一件事物都引起他極大的興趣。他站在馬車上,手裏緊緊攥著那封給芭蕾舞蹈皇後的推薦信,感到自己的心在怦怦地跳,他的心中激蕩著對未來的美好夢想。

湧動在心中的稚嫩的豪情,促使安徒生寫下這樣的句子:

我變得偉大的時候,

我一定要歌頌歐登塞。

誰知道我不會成為這個高貴城市的一個奇人?

那時候,在一些地理書中,

在歐登塞的名字下,

將會出現這樣一行字:

一個瘦高的丹麥詩人安徒生在這裏出生!

安徒生一路上非常愉快,終於很快就要到盼望已久的哥本哈根了。他後來在自傳中這樣描寫當時的心情:

馬車左駕座上的車夫吹著他的號角。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太陽照進了我愉快天真的胸懷。我為映入我的眼簾的每一件新奇的事物感到歡欣,一路向著我心靈深處所向往的地方駛去。

然而,當安徒生到達大貝爾特海峽的尼堡港、離開他出身的島嶼時,他才“感到自己是多麼孤單而可憐,除了天國的上帝再沒有可以依靠的了”。畢竟,這是他第一次出遠門,而且還是獨自一個人,但盡管如此,他還是沒有哭,依然選擇堅強地向著自己的夢想之都走去。

追求夢想的曆程

你必須先經受很多痛苦,隻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實現自我價值。——安徒生安徒生追求夢想的曆程初到首都遭遇挫折

1819年9月6日,星期一的早晨,從弗裏德裏克斯堡山頂,安徒生第一次看到了哥本哈根。他拿著小包裹下了車,徒步走過公園,走過長長的林蔭道,從城郊進入了城市。

從歐登塞到哥本哈根,馬車幾乎走了100英裏的路程。安徒生坐在趕車人旁邊一張硬板凳上,一路顛簸,弄得腰酸背痛。坐在車裏時,還不感到十分明顯,一走下車來,腰都有點伸不直了。過了好一會兒,才緩過勁來。

現在,這一路的考驗,總算過去了。他挎著行李卷,進了城,沿著街道向前走去。

他終於來到了哥本哈根,這該不是做夢吧?首都著名教堂的高聳雲霄的塔尖已經看得見了。他從畫片上見到過這座教堂和它的塔尖。不錯,的的確確到了哥本哈根。那巨大的漏鬥形建築物,旁邊的古老的球形塔,還有那有名的城堡,都呈現在眼前了。不,他不是在做夢。盡管街上的行人一個也不認識,但他千真萬確到了首都。

哥本哈根城內古塔星羅棋布,因此這座城市又叫“塔城”。每天傍晚來臨時,古塔頂上金鍾齊鳴,在一片悅耳的鍾聲中,更夫們走街串巷,把一盞盞裝滿魚油的路燈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