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 3)

第四章

選定成為詩人的目標

來哥本哈根兩年後的一個春天,安徒生突然發現自己的嗓音恢複了,而且開始變得更加洪亮,且有回響了。於是,安徒生又有了想要去唱歌的念頭。

1821年5月,安徒生去拜見了皇家歌劇院的歌唱教師克拉森先生。

克拉森先生對他很熱情,他對安徒生說:“我聽說過你,小夥子,如果你願意去合唱團的話,我會幫助你的。”

安徒生真的太高興了,他說:“如果可以的話,我會萬分感謝您的推薦。”

很快,克拉森便在團裏為安徒生謀到了一個位置,並說通過合唱可以更好地練聲,還可以得到登台亮相的機會,也許到時能唱上一兩段。

一個新的可能實現自己最大夢想的途徑,展現在了安徒生的眼前。安徒生從舞蹈團轉到了合唱團,並時常登台露臉,扮演了《羅伯家的城堡》和《約翰尼·蒙特福肯》裏的牧羊人,以及武士、水手或類似這樣的角色。如果劇院的票沒有賣光,安徒生就會獲準進入樂池。他從不錯過這樣的機會。

此時,劇院是安徒生的整個世界,那裏有他的生活和夢想。安徒生以前從未感到,他是那麼依賴別人的仁慈和友善,他甚至連最簡單的生活必需品都沒有。在他感到悲觀失意的時候,也會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但更多時候,安徒生仍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

上流社會裏最早關心安徒生的,是丹麥著名政治家克裏斯蒂安·科伯喬森的遺孀和她的女兒範·德·瑪斯夫人。她們十分同情安徒生的遭遇,歡迎他去家裏做客。

科伯喬森夫人夏天常去詩人拉北克夫婦的希爾莊園度假。安徒生到了他們的家,很快被讓進客廳。拉北克從不和安徒生說話。拉北克夫人是一個活潑、和藹可親的女人,她常和安徒生聊天。

安徒生當時已開始寫類似喜劇的東西,寫好了就讀給她聽。有一次,拉北克夫人剛聽完頭幾幕,就驚叫起來:“天哪!裏邊好多不都是從歐倫施格爾和英格曼的作品中抄來的嗎?”

“是啊!我當然知道,但他們寫得多精彩呀!”安徒生十分坦白地承認,並想要繼續讀下去。

但是拉北克夫人打斷了安徒生,對他說:“聽著,孩子,你應該自己創造,相信自己,你創造出來的作品應該會比他們更加棒的,不是嗎?”

安徒生羞愧地低下了頭,說:“好的,夫人,謝謝您的指導!”

從那以後,不論如何,安徒生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寫詩,並得到了拉北克夫人的大力支持。

一天,安徒生正要去找科伯喬森夫人,拉北克夫人給他送來了一大把玫瑰花,並對他說:“帶上這個,科伯喬森夫人從詩人手裏接過這束花會很高興的。”

這句話是她半開玩笑地說出來的,但這是第一次有人把安徒生同“詩人”一詞連在了一起。此時,安徒生的身心沉浸在快慰之中,淚水禁不住奪眶而出。

從這一刻開始,安徒生意識到自己將把全部心思用來寫詩,成為詩人是他生存的目標。

拉北克夫人最喜歡的女演員安德森夫人也住在希爾莊園。為逗安徒生開心,安德森夫人給安徒生取名叫“老是好奇的小家夥”,這個綽號後來也出名了。

安徒生確實是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人們有時笑話他,而安徒生從他們的微笑裏,隻讀出了讚許。

有位後來成為安徒生朋友的人告訴他,他第一次遇見安徒生是在一個富商的沙龍裏,人們為能拿安徒生的感受開心,要他背誦一段自己的詩作。安徒生的詩帶著那種率真的感情,詩中無意識地表現出了內心的深沉。聽完了安徒生的背誦,他們的嘲弄變成了同情。劇本遭到無情拒絕

安徒生曾把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夫人的家當成了避難所,她就是著名人物厄本·尤根森的母親。她的家讓安徒生終生不忘,那些已經消逝的聲音,始終在安徒生特別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心靈裏回蕩。

尤根森夫人每天都讀古典名著,看完高乃依和拉辛的作品之後,就和安徒生談他們的高尚思想及其刻畫人物的方法。她還以母親的熱烈感情,談起了自己被流放的兒子,戰時他曾以島國國王的身份出現在冰島,簡直像童話一樣。

對他為什麼再也不能回到丹麥,她分析他的性格特點說,堅強的意誌在他兒時就已顯露無遺。這位老夫人的整個經曆、思想和閱讀,對安徒生有很強的吸引力。

而安徒生對於尤根森夫人來說,就是一個能使她感覺愉快的孩子。她聽安徒生讀了他最初寫的那些詩作,還有悲劇《森林裏的教堂》。

一天,尤根森夫人表情凝重地對安徒生說,“你是個詩人,或許能和歐倫施格爾一樣偉大!再有10年,唉!那時我可能已經死了。但要記住我啊!”此時,安徒生的雙眼竟一下子溢滿了淚水。

安徒生感覺尤根森夫人所說的話裏,包含著某種奇怪、高貴的意味,他被她的話迷住了。但同時,安徒生覺得自己不可能成為那種有知名度的詩人,更別說能成為像歐倫施格爾那樣有名的詩人。

“真的,你還是得去上學。”尤根森夫人說,“不過,條條大路通羅馬,你或許能找到自己的路。”

“你得去上學。”這是每個人都反複說的一句話。每天,安徒生都聽人說,上學是多好的事。再說,對自己也是絕對必要的。人們鼓勵安徒生上學,甚至有好多人因為他不上學而責罵他。

關於上學的事情似乎變得嚴重了,可沒有人具體幫助安徒生。突然,安徒生眼前一亮,想出個好主意:是了,寫一篇悲劇,交給皇家劇院。自己的戲劇要是能夠上演,不就有錢上學了嗎?

於是,安徒生模仿當時的劇作家羅森吉爾德的一篇德語短篇小說《信鴿》,寫了一出無韻詩體的悲劇。古德伯格讀著安徒生寫的丹麥文,認為這不過是篇散文,練練語言還行。他堅決不同意安徒生把這樣的劇本交給劇院。

安徒生隨即又新寫了一出戲,還是悲劇。這回不讓古德伯格知道作者是誰,而且是編自己的故事。安徒生把這出“愛國主義的悲劇”起名叫《威森博格的強盜》。

威森博格是歐登塞附近的一個小村莊,那兒流傳著不少綠林大盜的傳說。有一個傳說講:某強盜頭目化裝成貴族少爺,愛上了一位少女,這位少女來到強盜窩裏,發現那裏滿堆滿堆的金銀財寶。強盜們進來時,她悄悄地藏到床底下,偷偷地看見他們把一個女俘殺死,把她戴著戒指的手指砍下來,這隻手指滾到了她藏身的床邊……

安徒生就是利用這個傳說,又做了許多補充,寫成這出悲劇的。他打算把這出悲劇匿名交給皇家劇院上演。他不想讓別人知道是他寫的,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他準備到教堂行堅信禮期間在歐登塞遇見的拉烏拉小姐,她是那時唯一對他表示關懷和友好的人。她現在也在哥本哈根。他想在把劇本交給劇院之前,先聽聽她對劇本的意見。

善良美麗的拉烏拉小姐親切地迎接他,聽他朗誦了手稿第一幕。但她心裏有事,叫他停下來,說道:“親愛的安徒生,情節太有趣了,你下次來一定把劇本全部念給我聽。今天我姑媽等著我去拜訪朋友。要不然,你把手稿留下,我自己來讀,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