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旅行成就的詩人
旅行是恢複青春活力的源泉。——安徒生安徒生旅行成就的詩人至為重要的德國之旅
1830年夏天,安徒生決定用他的稿費收入做一次旅行。直至現在,他隻看過祖國的一小部分——費恩島和西蘭島上的幾個地方,還有默恩島的克林特。
這次他來到了日德蘭半島上。這半島上各小城鎮的人們,都讀過他的《徒步旅行》。他到處受到熱情接待。那兒的風景十分美麗。海岸風光,鄉村景色,各種奇觀,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經過這個半島來到費恩島,訪問了一些農家,享受了農舍生活的樂趣。
到了歐登塞近郊,在一條運河附近的馬呂希爾別墅裏,他被當做貴賓接待,度過了幾個星期的難忘的日子。
“這兒是我少年時期所向往的一座理想的鄉間住宅。小花園裏提供了豐富的碑文和詩句,那些詩文寫出了人們在每個地方的觀感。在有輪船駛過的運河附近,修建了一個炮台,上麵架設著一尊木製大炮,還有一間瞭望台和一間設有一個木頭兵的崗亭。這一切都具有孩子般的天真和美麗。”安徒生後來在自傳中這樣寫道。
有一天,安徒生來到了福堡城,順路去拜訪他大學時的好友沃伊特。仆人將他引到富麗堂皇的客廳。隻見客廳門前,一位少女亭亭玉立,安徒生不由一怔,難道這是他在《阿馬格島漫遊記》裏描繪的那位美麗女郎嗎?他這樣想,也這樣問姑娘是否讀過《阿馬格島漫遊記》。
姑娘聽到安徒生把她比作書中的那位美麗的女郎,不禁會意地笑了。於是自我介紹說,她是沃伊特的妹妹,名叫莉葆。這時不知為什麼,姑娘胸前佩戴的鮮花落到地上。安徒生急忙拾起,並雙手獻給姑娘。姑娘深情地望了他一眼,又會意地笑了。他們步入客廳。
接著,安徒生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不久前他在夢中漫遊到一個金碧輝煌的古代城堡的情景。在那古色古香的畫廊上,他看到了自己作品中的那位美麗少女。她有一雙晶瑩秀美的黑眼睛,身著雪白的連衣裙,胸前佩戴著鮮豔的玫瑰花。他在夢中與她相遇,並一起盡情漫遊。醒來後,他是多麼思念她啊!不想今天在這裏果真與她相逢了。
莉葆聽著這充滿浪漫色彩的讚美詩句,再次會意地笑了,臉上的紅暈愈加嬌美。從此一連數日,他們朝夕相處。安徒生用詩歌向姑娘傾訴他的真情。臨別時,莉葆親手采集了一束鮮花送給安徒生。
但是,命運總愛捉弄人。莉葆並沒有真心愛這個窮詩人。盡管他的詩歌令人陶醉,但他本人卻不漂亮,又無財產。後來莉葆去哥本哈根探親,又和安徒生相處了幾日。安徒生愛她幾乎發了瘋,但莉葆卻是若即若離。
分別後,安徒生給她寫信,要求明確關係。莉葆雖然若有所失,以至流下幾滴悵惘的眼淚,但是寫出來的卻是一封拒婚信。一片癡情並滿懷希望的安徒生接到回信後,簡直痛不欲生。
安徒生一再讀著這封拒絕他的信,兩眼看著低矮的天花板,長長地歎了口氣。他把這封信裝進了那個精美的信封。不能因為此事而消沉下去啊!他下了決心,用緊張的學習或寫作來消除愁思。
但不幸的是,傷透了心的安徒生在文學創作上也遇到了挫折。在安徒生備受歡迎的《徒步旅行》和其他大部分作品裏,諷刺因素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人歡迎,也有很多人不滿。他的作品傾向於探索人生中壓抑人的東西,傾向於揭示事物的陰暗麵。
安徒生接觸學校教育較晚,然而,他在學生時代就急於成為作家。由於語言基礎打得不夠牢固,所以,他的作品中往往出現一些語法和修辭錯誤。他又舍不得花錢請人校訂作品,這些錯誤就不可避免地出現在印出的書裏了。
他的作品越受讀者歡迎,一些人就越加挑剔毛病。有一個牧師,專門為挑毛病而去讀他的詩,記下他在書裏麵多少次用了“美麗”這個詞兒,而不換用別的同義詞,甚至誇大說他的作品通篇都是錯誤。一個6歲的小姑娘聽了,拿著那本書,指著連接詞“和”說:“還有這個小小的詞兒是你沒有指責過的。”這牧師以為這小女孩在譏笑他,顯得很難堪。
有人發表匿名詩,攻擊他隻不過是個文理不通的中學生,卻覬覦詩人的榮譽,譏諷他騎著一匹既瘦又蠢的笨驢,卻妄想攀登帕那斯聖山,實在自不量力。
在他們看來,一個窮鞋匠的兒子根本沒有資格登上文藝女神的聖殿。他們尤其害怕安徒生一旦在文壇上站穩了腳跟,那他們這些無聊的文人就要被掃地出門。因此,一定要把安徒生逐出文學園地。
安徒生忍無可忍,聲稱一定要做一個人們公認的、光榮的詩人。那些人又說這是一種不可容忍的虛榮心的表現。其實,他們已經把安徒生弄得很自卑了。他又一次陷入了心情最暗淡的日子裏。
這時,安徒生如果能參加某個文學團體,或投靠某位大人物,就能夠得到保護。但他沒有這樣做,因為他要探索一條新的文學道路。
1831年,柯林不忍看到安徒生由於失戀和遭受誹謗而陷入苦悶的境地,於是建議他去做一次短期的旅行,哪怕隻有幾個星期,置身於陌生人中間,從煩惱中解脫出來,接受一些新的印象,對他大有裨益。
靠自己的努力和生活上的節儉,安徒生攢了一小筆錢,用它足夠在德國北部玩幾個星期了。
這年春天,安徒生第一次離開丹麥,遊曆了德國的呂貝克和漢堡。所有的一切都讓他感到驚奇,他思緒萬千。這裏沒有鐵路,一條寬闊的沙質路穿過呂貝克荒野,這片荒野同安徒生讀完了巴格森極為欣賞的《迷宮》之後的想象是一樣的。
安徒生到了布倫斯威克,這是他平生第一次看見山脈,是哈茲山脈。從這裏,安徒生徒步經格斯拉,穿過布羅肯山,來到海勒。世界似乎以一種奇怪的方式鋪展在他的眼前。好心情一下子又像候鳥一樣回來了,而憂傷也像一群麻雀被遠遠甩在後邊。
安徒生詩興大發,寫了一首題為《心賊》的詩。之後,詩興再也止不住了,一首一首詩湧到紙上。但詩中的喜劇因素越來越少了。他深深地想念起莉葆來。他盡管知道她已同別人結婚,但很難抑製住自己的情思。
幾年以後他才認識到並且承認,她嫁給了一個好人,成了賢妻良母,這無論是對於她還是對於自己來說,都是一個美滿的結果。這期間,安徒生還在從事一部題為《矮子克裏斯蒂安二世》的傳奇的寫作。
布羅肯山巔有個紀念碑,旅行者到此可留下姓名,也可記錄心緒、抒發感懷。於是,安徒生留下了一首詩:
站在雲峰之巔,
心靈感應,
天堂近在眼前,
我與她觸手可及。
通過英格曼寫的推薦信,安徒生得以在德累斯頓見到路德維格·泰克。一天晚上,安徒生聽他朗讀莎士比亞的《亨利四世》。臨別,他在安徒生的紀念冊上寫了幾句話,希望他能成為一個詩人,然後擁抱並吻了安徒生。這一切給了安徒生極其深刻的印象。
在柏林,安徒生收到了奧斯特德的信,他介紹安徒生去拜訪查密索。查密索個子很高,一臉嚴肅,卷發長過雙肩,眼神卻透露出特別的誠摯。從他身上,安徒生又找回了自信。盡管安徒生的德語不怎麼樣,但在查密索麵前,卻能夠從容自如地表達自己。
安徒生送給查密索一本詩集。查密索是第一個將安徒生的詩翻譯成德文,並把他介紹到德國的人。
查密索曾這樣寫過安徒生:
安徒生說話風趣,耽於幻想,幽默機智,又有著普通人的簡樸單純。他的作品具有震撼心靈的強烈感染力,尤其是他筆觸細膩、生動傳神,簡約幾筆,便將生活畫麵和自然景致描繪得栩栩如生。
然而,這些圖景常常因地域性太強,對不是詩人同鄉的讀者來說,便不太具有吸引力。或許他那些能被翻譯或已經被翻譯的作品,並不能真正凸顯他創作的個性特征。
從此,安徒生和查密索成了忠誠不渝的摯友。
德國之行對安徒生影響很大。這年入秋時安徒生腦海裏裝滿新鮮的印象和新結識的朋友的美好祝願。他精神振奮、朝氣蓬勃地回到了丹麥。
在丹麥,他仍然受到攻擊。遍布各地的尖頂塔樓已經不像是他想象中的阿拉丁的城堡,而像是那些吹毛求疵的批評家的毒辣刀筆了。
不過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他要戰鬥下去!他心潮澎湃,把旅途印象寫成了一本書,題為《旅行剪影》。進行第二次國外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