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 / 3)

1833年3月,安徒生獲得國王批準的一筆國外旅行的資助金。

安徒生是第二個獲得這種津貼的,按排隊先後順序,比赫茨得到的那一筆津貼少些。但已經是非常幸運了。

安徒生這次要穿過德國,到法國、瑞士、意大利去,要攀登高聳雲霄的阿爾卑斯山,欣賞美麗的巴黎,觀看熔岩噴發的維蘇威火山,體驗佛羅倫薩和羅馬的節日歡樂,參觀各國著名的劇院、畫廊和博物館。

4月22日,安徒生離開哥本哈根,進行他的第二次出國旅行。他在心中祈禱讓他在旅行的這段日子,使自己在為人和藝術上變得更加成熟,以便能寫出一部經典的藝術作品,或者遠離丹麥,客死他鄉。

這時,又有多少親愛的人們的容貌縈繞在他的心際啊!他的保護人柯林,他對自己的關照勝過親生的父親。露易莎,她那雙湛藍湛藍的眼睛,還有送別時那陰沉、憂鬱的眼神叫人那麼難以忘懷。愛德華送行時那令人興奮的微笑還曆曆在目,他說話那麼直爽、真誠,那麼深切地體諒自己,可自己常常誤解他。

記得有一次,在青年朋友們出席的一次家庭聚會中,有人要求他朗誦詩,他正準備朗誦自己寫的詩時,愛德華來到他跟前,告誡不要這樣做,否則他就離開!他十分清楚,當時安徒生在那些人心目中不過是一個被愚弄的對象而已。

後來他以愛德華的眼光觀察事物,懂得了他是如何地識時務。而當時安徒生還生他的氣呢!他才是自己最忠實的朋友啊!正像俗語說的:當一個旅行者離開他自己置身其中的山嶽時,他才能第一次看清它們的真麵目。交朋友也是這樣啊!

安徒生還特別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她是多麼慈祥、樸實、勤勞啊!她的生活那麼艱難,吃了多少苦,又多麼能忍受痛苦啊!她自己經常處於困境,而對兒子卻寄予那麼大的希望。

為了兒子的前途,母親心甘情願吃苦。正是她,親愛的母親,使兒子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大自然的美和富於詩意的生活上來,如果說自己曾經描寫過什麼慈愛和純真的話,那是出於自己對母親所表示的特別感謝啊!

哥本哈根的塔樓漸漸在安徒生的眼前消失了。船抵達摩恩懸崖時,船長遞給安徒生一封信,並開玩笑說,“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這封信是愛德華·柯林寫的,就短短幾行字,卻充滿了誠摯的問候和致意。

經過法斯特島時,又接到朋友的一封信。就寢時,第三封信到了。第二天清早,船剛剛從特拉夫明德起錨,又來了第四封信。

船長說:“這些信都是從天上來的。”

原來,這些都是安徒生的那些體貼入微的朋友們,臨行前交給船長滿滿一袋子信,都是寫給安徒生的。

在漢堡住著一位丹麥詩人拉斯·克魯斯,他是悲劇《伊澤琳》、《寡婦》和《修道院》的作者,安徒生曾在皇家劇院看過其作品演出。

安徒生在德國找到克魯斯,發現他是一個很和善的人,身體有點發福,性情極好。克魯斯在給安徒生的留言中,表達出對故土的摯愛:

作為你自己,發揮自然的天性,

保持靈魂的純淨和心靈的快樂,

丹麥人在遠離故土的異國逡巡,

還是做個回家的歐洲人。

克魯斯

1833年4月25日於漢堡

這是安徒生在異國收到的第一份詩意的迎候,這份情誼牢牢地嵌在他的記憶裏。

這次旅行給安徒生留下的第二個深刻印記,就是在卡塞爾的一處街角,看到被油漆塗掉一半的拿破侖的名字,說明這條街或廣場曾幾何時歡迎過他的到來。這比威爾海姆索赫所有的人造廢墟和噴水池都更吸引安徒生,因為拿破侖是安徒生少年時代就崇拜的英雄。

當時,從丹麥經德國到法國,還沒有鐵路。安徒生夜以繼日地乘坐著粗糙笨重的馬車,行進得很緩慢,而且又累又髒。他來到了歌德的故鄉法蘭克福,那些哥特式的老式尖拱頂的房子和中世紀的市政廳,在他麵前構成了一幅幅奇特的畫麵。他會見了德國著名作曲家阿洛伊斯·施密特。

這位作曲家讀了查密索譯成德文的安徒生的詩,認為安徒生才是他所需要的詩人,熱情地請安徒生給他寫一個歌劇劇本。安徒生找到了詩歌,總算從這枯燥乏味的旅程中解脫出來。

在美因茲市,安徒生見到了萊茵河。此時,正值春天,在萊茵河岸,因短短的葡萄藤還隻能附著在城堡廢墟的一麵,尚不能給人留下什麼深刻印象。安徒生覺得,要是葡萄藤爬滿了整個城堡廢墟,會好看得多。安徒生欣賞萊茵河的景致,想起了有關萊茵河的傳說故事和優美歌曲,德國詩人為這條綠色海洋似的河流譜寫了多少迷人的歌曲啊!

從萊茵河穿越薩布呂克和白堊土質的香帕尼地區,到達巴黎,花了大約三天三夜的時間。安徒生一路上不停地在心裏喊著這座“城中之城”的名字,不知問了多少次是不是快到了。等穿行在巴黎的林蔭大道上,他不再問了,而是確信他真的到了這座雄偉的城市。

到達巴黎後,安徒生已經累得疲憊不堪,他隻想睡覺,可還得費勁去找個睡覺的地方。最後總算在離皇宮不遠的托馬斯街上的裏爾飯店落了腳。此時,對於安徒生來說,上床睡覺勝於一切。但是沒睡多久,他就被吵鬧聲驚醒了。

隻見周圍燈火通明,安徒生跳到窗前,從窗戶看對麵窄街上的一幢大建築物裏,一群人正從樓梯往下衝。外麵人人都在叫喊,夾雜著雷聲、閃電和東西的撞擊聲。安徒生此時睡眼惺忪,朦朧中還以為整個巴黎發生了暴亂。

原來對麵的建築物是輕歌舞劇院,演出剛剛散場,人流正順著樓梯往外湧。這就是安徒生在巴黎第一覺醒來時的情形。

在法國巴黎,給安徒生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宏偉的凡爾賽宮。安徒生誠惶誠恐地走進拿破侖的臥室,房間陳設與他生前一模一樣,牆上掛著黃色的壁毯,床的四周垂著黃色的簾子。到床邊要走幾級台階。安徒生把手放在拿破侖腳踩過的台階上,然後又把手放在他的枕頭上。

安徒生心想,如果當時在場的就他一個人,他肯定就跪下了。因為拿破侖是他童年偶像,也是父親心目中的英雄。

安徒生還參觀了別墅小花園裏的農場,當年瑪麗·安東尼打扮成農家女的樣子,曾照料過牛奶場和這裏的一切。安徒生在這位不幸的皇後的窗前采了一朵忍冬花,為形成對照,他又在富麗堂皇的凡爾賽花園裏采了一朵卑微的雛菊。

安徒生在法蘭西劇院觀看了悲劇《埃杜爾德的兒童們》。那些幼小孩子的母親是由馬爾斯小姐扮演的。安徒生從馬爾斯小姐身上看到了真正的青春的力量。那充滿活力的動作、悅耳的聲音,十分扣人心弦。安徒生雖然不懂法語,但卻能理解她表演的內容。他從來沒有聽過一個比她更加優美動聽的女人的聲音。這才是真正的藝術家啊!

他準備去拜訪居住在巴黎的藝術界的大師們。他應該首先去拜訪他崇拜的亨利希·海涅。海涅於1830年以後移居巴黎來了。但他怕在這位說話尖刻的德國詩人麵前鬧出笑話,因此,遲遲沒有去訪問他。

一天,安徒生走進保羅·杜博特向他推薦的一家“歐洲文學社”。一位猶太人模樣的小個子男人朝安徒生走過來,並親切地說:“聽說你是丹麥人,我是德國人,我們兩家是兄弟,交個朋友吧!”

安徒生問他尊姓大名,他回答說:“亨利希·海涅。”

安徒生一下子愣住了,難道他就是自己在青春期魂牽夢縈,在詩中將他的情感表露無遺的那位詩人?在這個世界上,安徒生最想見到的人就是他。隨後,安徒生把這些想法都跟海涅說了。

“怎麼會”,海涅微笑著說,“如果像你說的對我這麼感興趣,為什麼不早點來看我?”

“我做不到”,安徒生回答說,“你那麼精於喜劇,像我這麼一個來自丹麥不知名的小鄉村不知名的作家來找你,並自我介紹說是詩人,你會覺得簡直太富戲劇色彩了。我也知道,要是見了你,我的笨拙舉止會讓你發笑,或者甚至取笑,那樣我會非常難堪。因為我是多麼的敬仰你,就隻好寧願不見麵了。”

安徒生的話給海涅留下了好印象,他對安徒生很和藹,也顯得很愉快。

第二天,海涅就到安徒生住的維韋亞那飯店來看他。之後,兩個人常常見麵,有時還一起在林蔭大道上漫步。當安徒生要離開巴黎去意大利時,在分手之際,安徒生收到了海涅寫給他的德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