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時,安徒生打算給這部小說取名為《兩個大學生》,但越往下寫,歐多和威廉之間衝突越退居次要地位,歐多成了貫穿始終的主要人物。1836年1月脫稿時,安徒生決定把這部小說題名為《歐·多》。
“歐·多”又是“歐登塞監獄”的意思,歐多的母親死於那裏,歐多還在嬰兒時肩膀上就刺了“歐·多”兩個字。
在一朵美麗的鬱金香花的正中央,那根綠色的雌蕊上坐著一個隻有半個拇指長的拇指姑娘,一個漂亮的胡桃殼是她的搖籃,紫羅蘭花瓣是她的墊子。一隻癩蛤蟆要她做她的兒媳婦。她後來乘一片睡蓮葉子,在小魚的幫助下逃走了。
金龜子認為她長得很醜。有一隻田鼠,它特別愛擺架子,穿一件天鵝絨袍子,還有一隻鼴鼠,它整天忙忙碌碌,言談舉止頗像哥本哈根那些庸夫俗子,這兩個家夥有一套“至理名言”,一個勁地開導她,田鼠還勸她嫁給鼴鼠。
拇指姑娘大膽地救了一隻眼看就要凍死的燕子,為了報答她,燕子把她帶到了一個陽光明媚的國度。
在那兒的一片有著大理石石柱的廢墟中,長著一叢美麗的白花,每一朵花裏都住著一個小小的男人或女人,很顯然他們是些小愛爾菲仙人。那朵最美麗的白色鮮花中央,坐著的那個白皙透明的小男人,戴著一頂最華麗的小王冠,肩上生著一雙發亮的翅膀,這是他們的王子。
這位王子很喜歡拇指姑娘,取下他的金王冠戴在她的頭上,問她願意不願意做他的妻子,拇指姑娘也喜歡這位王子,便答應嫁給他,她便成了一切花兒的皇後。拇指姑娘是一個懷著一顆多麼忠誠而慈愛的心的姑娘啊!
安徒生特別喜歡小姑娘伊艾達·伍爾芙,她那麼善良、溫柔、身體病弱,個子那麼小,簡直就像拇指那麼大,有一次他開玩笑說,就叫你拇指姑娘吧!由此,他又產生一連串的浮想,由她又想到小愛爾菲仙人。
他和她離別後,他好幾封信裏還管她叫做“我的光輝的小愛爾菲”。她到意大利去了,也許她正在那兒的有著大理石柱的廢墟中漫步呢,或者正在月光下同一群小愛爾菲仙人跳舞呢……想著想著,安徒生完全忘記了自己,進入了一個美好的意境裏,之後,揮筆寫出了《拇指姑娘》這篇童話。
一丁點小的拇指姑娘引起了孩子們的極大興趣。父母們都很喜歡把安徒生的童話念給孩子們聽,他們聽得那麼津津有味。
但哥本哈根的評論家們卻不理睬一丁點小的拇指姑娘,瞧不起她。他們對安徒生的童話還是不屑一顧。
1836年,安徒生的長篇小說《歐·多》出版了。這部小說出版之後,有些人認為,這是安徒生最好的一部小說,為此,這部作品的銷路也非常好。奧斯特德也很喜歡他的這部作品,並給它很高的評價。
可是,丹麥文學界的某些人又開始和安徒生唱起了反調。他們說:“安徒生有寫詩的天才,我們承認,但他如果因為出版了兩本小說就自鳴得意的話,我們就不同意了。因為他的小說沒有清新的意境。”
但盡管如此,《文學評論》月刊卻發表了一篇文章予以好評。得到這家雜誌的好評,在安徒生寫《徒步旅行》以來還是第一次。同時,這部作品還得到了很多外國作家極高的評價:“安徒生苦心創作的小說中,他豐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思想和敏感的詩人天分,都清晰地表現出來。其中,他最為優秀的特點是他從貧苦的處境中拚命進取,而獲得成功的堅毅品質。”
如此一來,安徒生的聲譽在國外,尤其在德國、意大利、瑞典等國家,比在他自己的丹麥本國還要高。
安徒生繼續在兩條戰線上作戰,一條戰線是寫長篇小說,一條戰線是寫童話。這一年他又發表了3篇童話。
安徒生有著豐富的生活經曆,他想,何不從自己親身經曆的事情中提煉素材,寫一部小說呢?
是的,這個想法妙極了。許多事情閉眼一想,都曆曆在目。於是安徒生動手寫一部描寫某小城市的一個裁縫的兒子克裏斯蒂安的故事。
它的主人公是一個提琴手。對了,寫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他的父親幻想去漫遊遙遠的國度,於是當了一個雇傭兵,母親是一個洗衣婦,非常愛兒子和丈夫,兒子也富於幻想。但她認為他們都是異想天開,淨想些不切實際的事。兒子少年時代愛上了黑眼珠的瑙米,這個姑娘現在也到遙遠的地方去了。
安徒生已決定把寫童話,當做今後的重要事業堅持下去。何況孩子們都愛讀他的童話,孩子們是國家的花朵和未來,為他們寫作也是很叫人高興的事啊!他繼續認認真真地寫他的童話作品。
善於講故事給別人聽
孩子總是童話最熱烈的渴求者,自然也是安徒生最堅定的支持者。每當安徒生出現在某個家庭時,孩子們總會奔跑過來纏住他,央求道:“今天講個故事,好嗎?”
安徒生則說:“等一等,咱們找一找。”
隨後,安徒生把手伸進衣袋裏,假裝很認真地找起來,做出那兒真的藏著什麼故事的樣子。
“不,不在這兒,唔!不要緊,你看,它就會自己出來的。最好的故事總是自己跑出來的!”於是,安徒生繪聲繪色地講起一個又一個童話故事。
整個閱讀會一般會持續一個多小時的時間,一大群成人和孩子坐在安徒生的麵前。
當安徒生朗讀童話故事的時候,已經著迷的孩子們就會像老鼠那樣一聲不吭。
威爾德上尉在回憶錄中,對安徒生在沙龍中的閱讀會進行了細致的描述,整個閱讀會一般是按照固定的模式進行的,氣氛莊重嚴肅。
在全部聽眾就座之後,安徒生才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吃力地把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用親切的目光環顧一下麵前的所有聽眾,然後用右手拿著手稿,左手在自己的臉上從上到下慢慢地擦一把:
當他坐下時向我們問候的表情,現在已經無影無蹤,整個人立刻沉浸在周圍的環境當中。於是,一部文學巨作,便在無聲無息的聽眾麵前輕鬆自然地拉開了帷幕。
即使是一個精心照料初生嬰兒的母親,也做不到像安徒生那樣,以無窮的愛和溫柔去打理他心中生出的作品。
他的行動雖然常常顯得笨拙而不協調,但是和他嘴裏說出的每一個字配合在一起,這些行動便會顯得相得益彰、珠聯璧合。
哪怕他隻是伸展一下手臂,抬起一隻手,或是伸出一個指頭,舉手投足之間都透露著難得一見的優雅。盡管他的聲音並非特別動聽,但他的閱讀聽起來卻像是沒有伴奏的樂章。
安徒生喜歡一邊給孩子們講故事,一邊剪紙,等到故事結束了,他的剪紙也剪好了。
安徒生在他的自傳裏寫道:
我的故事是從來不要人久等的。中國大花瓶上畫的青龍,窗外飛過的麻雀,用舊的細軟羊皮手套等,都成了我故事的主人公。
有時候,我操起一把剪子,說時遲那時快,就把一張紙剪成了一個坐在布墊子上的老巫婆,她那鼻子尖上還坐著一個小人兒哩;或者剪成一個單腿獨立而舞的姿勢優美的芭蕾舞明星;或者剪成一隻停在窩裏的長腿鸛鳥。
我小時候學會的這門手藝,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不用說,對每一張剪紙,我都能講出一個故事來。
原來,安徒生不隻是小說、童話作家和即興詩人,他還喜歡隨身帶著小剪刀,以便構思童話時剪紙。當童話的結局產生時,紙也剪完了——一打開,完整的剪紙藝術品即刻展現出來。但他絕非簡單的愛好,而是一位傑出的剪紙藝術家。
在橘黃色的燈光下,不隻造就了浪漫的文學作品,也創造出精美的手工藝術。後來,它們有的被貼在安徒生紀念館的大門上,讓世界各地來訪的遊客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