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1 / 3)

第九章

《海的女兒》誕生了

當春天再次來臨的時候,安徒生想起自己過去一段失敗的愛情經曆,想起《亞格涅格》這部小說的女主人公的遭遇,她在龍宮裏度過了多年,後來扔下丈夫龍王和6個幼女,回到了人間。她的幾個女兒怎樣呢?

安徒生的腦海裏又浮現出一個個畫麵。6個小人魚由祖母教養,正在成長中,6個小人魚都那麼美麗,而那個最小的是最美麗的。她的皮膚又光又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藍色的,像晶瑩的湖水。她把自己的花壇布置成圓形,像一輪太陽似的。她最愉快的事情是聽人講人世間的故事,對此她充滿了美好的幻想。

到15歲時,祖母給她戴上一個百合花編的花環,每一個花瓣上有一顆珍珠,讓她把頭伸出海麵去玩。她看見了好多好多的東西,而最使她高興的是,海麵上的一條船上有一個王子,他長著一對大大的黑眼珠,真是漂亮極了。

突然,起了大風浪,王子乘的那條船被打翻了,他掉到海裏,眼看就要淹死了。小人魚遊過去把他救起來。她深深地愛上了王子,為了愛情,她願意犧牲生命。後來,王子也無所顧慮地接受了她的愛情。

安徒生反複思考著這個故事,擴展開來寫,夠寫一部長篇小說,自己的許多體驗都可以寫進去。當然,寫成一篇童話也挺好,短小精悍,很有韻味。

於是,安徒生寫信給伊艾達·伍爾芙,她很欣賞他的構思。他又去征求奧斯特德的意見。奧斯特德勸他寫成童話,理由是:童話可以容納那麼多新的、迷人的手法,無論表現憂愁,還是歡樂,或者幻想、希望,都不次於抒情詩。

它可以像小說一樣描繪森林、河流、海洋、天上、地下的種種畫麵和場景。表現現實的、幻想的各種人物的心態和變化,情節可以靈活安排,把寫長篇小說的題材寫成一篇童話,那韻味一定會很濃。

安徒生同意了奧斯特德的看法,事實上,他對寫童話是很有興趣的。於是,安徒生不再猶豫,提起筆來,一氣嗬成,寫成了一篇題為《海的女兒》的童話。不久,安徒生又寫了一篇講述一位非常喜歡好看衣服的皇帝故事。

這本童話集就是由《海的女兒》和《皇帝的新裝》兩篇傑出童話構成。

安徒生給這本童話集寫了個前言,題為《致成年讀者》。他的童話不僅是給兒童看的,也是給成年人看的,在他向成年讀者進言之後,在結尾部分,安徒生說道:

在一個小小的國度裏,詩人永遠是一個可憐的人,因此他特別需要追逐榮譽這隻金翅雀。我們將看到,我的這些童話織成的網,是否能逮住這隻金翅雀。暢銷書作家收入微薄

1837年,安徒生構思的那部關於提琴手的小說出版了,他為這部作品取名為《孤獨的流浪者》(《提琴手》)至此,安徒生已經出版了3部長篇小說了:《即興詩人》、《歐·多》、《孤獨的流浪者》。

丹麥一位有影響的人物——詩人豪克寫了一篇文章,對安徒生的3部長篇小說做了總的評價。他指出,安徒生從辛酸的經曆中傾盡了他的親身體驗的痛苦而深刻的感情,他在這些作品中向世人講的一切,無疑是值得傾聽的,因為他書中講的也許隻不過是個人的最隱蔽的內心生活。同時,也是有才華與天才的人們的共同命運,至少在這些人處於貧困中時是如此,與我們麵前擺著的人們的情況一樣。他不僅表現了他自己的獨立個性,同時也表現了他所深刻了解的許多人必須經曆的重大鬥爭。安徒生不僅是才能和天才的捍衛者,同時也是每一顆遭到無情無義對待的心的捍衛者。

他特別指出安徒生最主要的東西是才能,或者至少是高尚的本性,這些將從狹窄的令人窒悶的環境中闖出一條路來。

他最後這句話,用在安徒生童話創作中也是合適的。從第三本童話集可以看出,安徒生已經吹響了向童話王國大進軍的號角,大大加強了在這條戰線上作戰的力度。

1838年,安徒生到瑞典去旅行。瑞典最迷人的是特羅爾黑坦的景色。安徒生在這裏乘船遊覽時,很意外地結識了瑞典女作家布雷默小姐。

安徒生同船長和一些作家談論著瑞典的作家們,提起自己打算同布雷默見麵。

“你見不到她,”船長說,“她現在正在挪威訪問呢!”

“我在旅途中運氣總是好的,”安徒生開玩笑說,“我所希望的東西總能得到滿足。”

“不過這次可滿足不了。”船長說。

幾個小時以後,船長笑眯眯地來到安徒生跟前,手裏拿著新上船的旅客名單。“你真走運,”船長走過來對安徒生說,“布雷默小姐就在船上,她跟我們同船去斯德哥爾摩。”

安徒生以為他是在開玩笑。船長把名單給他看,他仍然不大相信。在午夜時分,天快黑了。因為瑞典在北極圈附近,要過午夜天才全黑。此時,船正在維內爾湖上。

安徒生走出船艙,打算到甲板上等著看日出的景色,這時有個女乘客也出了船艙,她包著圍巾,披著鬥篷。安徒生想,她很可能就是布雷默小姐。於是安徒生跟她搭話,講起布雷默的幾部作品,問這些作品是不是她寫的。同時,安徒生還把他的《即興詩人》一書送給她。

布雷默小姐拿著書立即進船艙了。過了幾個小時,她容光煥發地走出來,非常親切地握住安徒生的手說,她讀了第一冊的大部分,感到非常高興。他們就這樣認識了。布雷默小姐後來成為把安徒生作品譯成瑞典文的著名譯者。

安徒生是個多產的作家,而且很多都是暢銷書。但是,他的稿酬究竟有多少呢?後來,安徒生在訪問英國時,在一次談話中,英國作家狄更斯問到他的《即興詩人》的稿酬。

“你得到多少?”狄更斯問。

“19英鎊!”安徒生說。

“19英鎊一頁嗎?”狄更斯細問道。

“不,一整本書。”安徒生說。

“我聽錯了吧!不會整本書隻得19英鎊吧!你準是說每一頁19英鎊吧!”狄更斯驚訝地問。

“的的確確整本書得了19英鎊,每一頁隻英半鎊左右吧!”安徒生說。

“要不是你親自講的,”狄更斯驚呼道,“我真不敢相信這話是真的。”

丹麥國王斐特烈六世,建立了一種非公職津貼製度:給有成就但又無任何公職的青年文學藝術家一筆小小的補助費,丹麥的一些重要詩人,如愛倫士雷革、英格曼、海伯格、溫特爾等,都先後獲得了這種補助金。

經過柯林的幫助,在1839年,安徒生也獲得了每年200英鎊的補助金,這使安徒生的生活有了切實的保障。輝煌時代的來臨

有了一些小成績就不求上進,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攀登上一個階梯,這固然很好,隻要還有力氣,那就意味著必須再繼續前進一步。——安徒生安徒生輝煌時代的來臨《黑白混血兒》轟動了

安徒生在生活上有了基本保障後,他就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創作實踐了,他對寫童話更加鍾情了。

一些鮮明的形象湧現在安徒生的腦海裏:從前有25個錫兵,他們肩上扛著毛瑟槍,製服一半是紅的,一半是藍的,25個錫兵一模一樣,隻有一人稍有點不同:他隻有一條腿。但他仍然能夠站著,因此他是最引人注意的了。

在放著他的那張桌子上,有一個紙做的宮殿,敞開的門口站著一位小姐,那是紙剪的一位舞蹈家。她的一隻腿抬得非常高,看起來也像錫兵一樣隻有一條腿。這個錫兵喜愛上了這位小姐。他的遭遇多麼坎坷、多麼有趣啊!最後他掉到火爐裏,身子不見了,化成了一顆小小的錫心。

安徒生把自己的構思變成了一篇迷人的童話,標題是《堅定的錫兵》,又把另兩篇新寫的童話,放在一起編成新的童話第一集第一部。

《堅定的錫兵》不僅是小朋友的最愛,也是成年人很喜歡讀的一篇童話。不但丹麥人喜歡讀它,外國人也很喜歡讀它。德國大詩人海涅曾很有興致地把《堅定的錫兵》朗誦給妻子聽。

有一次,安徒生在德國旅遊,他去拜訪海涅時,海涅接待他以後,就高興地對妻子說:“我給你介紹一下,他就是《堅定的錫兵》的作者。”

《堅定的錫兵》等一些童話,也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由第一流的演員朗誦過,很受歡迎。

現在,安徒生寫童話故事的熱情更高了,他又寫了幾篇童話,把它們編成新的一集童話的第二部,其中包括《鸛鳥》等3篇童話,這部童話集於1839年出版了。

碰到好的題材,安徒生也會寫其他體裁的作品。有一次,一個偶然的機會,安徒生讀到了一篇法文小故事《窮途潦倒的人》,並為之深深地吸引。

安徒生利用這個題材,用當時流行的交替押韻詩的形式,寫成了《黑白混血兒》。劇本寫成後,他念給幾個對戲劇內行的老朋友和一些演員聽,他們都說劇本很精彩、很有趣,尤其是著名演員威廉·霍爾斯特,對劇本大加稱讚。

但是,劇本送到劇院後,卻遭到了保守勢力的代表莫爾比奇的反對。不過,由於劇院經理國家樞密顧問艾德勒的支持和讚助,以及許多聽過劇本朗讀的人的讚揚,特別是奧斯特德和愛倫士雷革的支持和讚賞,劇院最終決定演出這部戲。

然而,就在劇院要演出安徒生的這個劇本的那一天,丹麥國王斐特烈六世駕崩了,使得演出不得不被取消。

《黑白混血兒》耗去了安徒生許多個不眠之夜!可是演出被取消了!這部劇本的主題是保護被壓迫的黑奴,劇本的主人公混血兒戈拉齊奧的悲慘遭遇,又和安徒生多麼相似!人們不是根據這個混血兒的性格,而是憑他的低賤出身來判斷他的。幸虧後來他被一位竭力維護平等和正義的法國女郎賽西莉婭搭救出來了。

安徒生以高度熱情創作出來的這部劇本的演出,又不知何時呈現在觀眾的麵前!

1839年4月2日,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一批文藝界名流聚會,慶祝安徒生43歲的生日。

當時,詩人蒂勒站起來,舉杯向在座的朋友們提議:“祝安徒生健康,願莫爾比奇完蛋,幹杯!”大家齊聲喝彩,幹了一杯。

“我拿一瓶香檳酒打賭,我們很快就會看到《黑白混血兒》上演!”演員尼爾生大聲說,表達了大家急切希望看到《黑白混血兒》演出的願望。

劇院關門兩個月後,克裏斯蒂安八世繼位。劇院由於上演《黑白混血兒》又開門了。觀眾早就盼望上演這個劇目,戲票一售而空,劇院大廳裏擠滿了人。

在“貴賓席”第一排就座的有愛倫士雷革、海堡、赫茲,還有雕塑家多瓦爾生,他蓄著滿頭獅毛般的長發。

首場演出的整個晚上,安徒生都如坐針氈,注意力一會轉移到演員海博格夫人身上,一會又轉移到演員尼爾森夫人身上,一會又轉移到賴奇醫生、舞台上的其他演員以及底層和包廂的觀眾身上。

安徒生想,起初幾幕觀眾都表現得異常安靜,甚至連精彩場景也沒有打破觀眾的沉默。他們難道一點也沒有激動嗎?

他們的確激動了。正如劇院老板霍爾斯坦預言的那樣,這部戲可讓哥本哈根那些經常出入劇院的戲迷們開了眼。

安徒生如釋重負,幾天後,他向朋友亨麗埃特·漢克詳細描述了這次首場演出:

在第4幕,觀眾的血液開始升溫,到了第5幕,便開始沸騰,之後便落幕了!突然,整個劇院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掌聲。掌聲持續了好長時間,我也因此激動得熱淚盈眶……

這部戲是安徒生所寫的戲劇中最好的一部,因為該劇不僅僅是一部戲劇,而是通過大膽聚焦於奴隸問題,同時與個人的精神和肉欲相聯係,為這個法國故事賦予了一種更為廣闊和創新的內涵。戲劇吸引人的主題可以稱得上是戲劇中的戲劇,這也完全是安徒生自己創作的。

隨後,《黑白混血兒》被譯成了瑞典文。在斯德哥爾摩上演時,觀眾同樣報以長時間的掌聲。

外國觀眾們還把這部戲介紹到瑞典的一些較小的城鎮。一次,安徒生在瑞典隆德參觀別墅,他受到了非常親切、熱誠的款待。一群大學生還特地為他舉行公開聚會,發表演說,隆重地授予他一張榮譽證書,熱情地宣讀賀詞。

對《黑白混血兒》的這些熱烈反響,是安徒生自己都沒有料到的。

隨著《黑白混血兒》獲得的成功,安徒生開始構思一部新童話作品了,他采用《一千零一夜》的格式來寫。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窮苦的孩子,他住在一條最狹小的巷子裏,最高的樓層上。一天晚上他悲哀地站在窗子跟前,打開窗扉,朝外眺望,高興地看到一個圓圓的、和藹的麵孔,那是他在故鄉所熟識的朋友——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