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
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們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氣候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稱為;燒衣節;。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關於祭祖節還有這樣一個蔡倫造紙和蔡莫燒紙的故事。蔡倫剛發明出紙時,買賣很好。蔡倫的嫂子慧娘就讓丈夫蔡莫向蔡倫學習造紙。回來開了一家造紙廠,但蔡莫造的紙,質量不好,賣不出去,二人很著急。後來,慧娘想了一個辦法,擺脫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裝因急病而死。蔡莫傷心欲絕,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邊燒紙邊哭訴:"我跟弟弟學造紙,不用心,造的紙質量太差了,竟把你氣病了。我要把這紙燒成灰,來解心頭之恨。"他燒完了又抱來紙燒,燒了一陣之後,隻聽見慧娘在棺材裏喊:"把門開開,我回來了。"這可把人們嚇呆了,人們把棺材打開,慧娘裝腔作勢地唱道:陽間錢能行四海,陰間紙在做買賣。不是丈夫把紙燒,誰肯放我回家來?
慧娘唱了很多遍說:"剛才我是鬼,現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陰間,閻王就讓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錢,就有許多小鬼幫我,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錢,我把全部的錢都送了他,他就開了地府後門,放我回來了。"蔡莫裝作糊塗:"我並沒有送錢給你啊?"慧娘說:"你燒的紙就是陰間的錢。"這樣一說,蔡莫又抱了幾捆紙,燒給他的父母。
在場的人們一聽,便以為燒紙有很大的好處,都向蔡莫買紙。慧娘慷慨地送給鄉親,這事一傳十,十傳百,遠近的鄉親都來買蔡家的紙,燒給自己死去的親人。不到兩天,積壓的紙被搶購一空。慧娘"還陽"那一天正是農曆十月初一,因此,後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墳燒紙,以示對祖先的懷念。十月初一,有的地方還有祭牛王的習俗。相傳這一習俗起源於春秋秦國。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樹,梓樹忽然化為一頭牛。秦文公令人追殺。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沒有上來。人們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壯、威風凜凜的公牛。這樣的公牛,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著驅疫辟邪、保護牛類的功能。
鬼節起源。
鬼節源於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饑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說當時目連在陰間地府經曆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連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
目連隻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連於農曆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連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
書上說古時候的這一天,人們會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台。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麵供著一盤盤麵製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台上。
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莊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
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鍾,帶領座下眾僧誦念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後施食,將一盤盤麵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複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凱泰曾有詩曰:“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描寫的便是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過鬼節的習俗。
由此可見,“鬼節”是因傳統美德的孝心而起的。
如今我國北方的人們仍然在這一天用燒紙錢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雖然祭祀方式簡單,但基本上保存了鬼節淳樸的意義。因為血脈的召喚,感情的延伸,以及對自己未來的提醒,都賦予了鬼節豐富的人文內涵。
即使年代不同了,燒去的禮物也不同了,但永遠捎不完活著的人對遠去親人無盡的綿綿哀思和深深的懷念。但“不同年齡段的人對這個特殊的節日有著不同的感受,因為,未來的節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來,從朦朧到清晰,從思念到恐懼,從恐懼到坦然,想念過去人的時候,其實也在思考著自己今天活的經曆、內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漢語中用“鬼”組成的詞如“鬼雄、鬼魅、鬼才”之類舉不勝舉,民間關於鬼的傳說更無法搜集窮盡。我國的鬼文化源遠流長,達到幾近完美的程度。
恐怖小說中常常出現的媒介。
1.閣樓。指的是一般尖頂樓房的最高層,那個地方是極其陰的,恐怖小說中的死屍啦,鬼啦,就常在那裏藏身,然後出來吃吃人,哭兩聲什麼的。本狐家裏麵就有那樣的閣樓~~~而且,而且門就在我的房間裏......有時候起風了,後門和閣樓裏的窗戶串風,門就會嘩嘩響,討厭死了~~[s:167]2.家庭衛生間。此乃又一個恐怖地啊。尤其是那個抽水馬桶,不知道會冒出個什麼東西――在鬼片中也是很吃香的地方。或者是某人在家上廁所時......尤其是很暗的衛生間,像我家的樓上衛生間。
3.公共廁所。我相信這個地方和鬼、恐怖的聯係最多了吧。像張震的鬼故事係列經常出現的,比如【我們的老師是僵屍】、【紅饅頭、綠饅頭】、【廁所裏的燈】等故事,就是在廁所裏被怎麼樣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紅娘子的“七色恐怖係列”,我隻看過【綠門】,有一個情節是女主角洛婉發現了被封在牆裏麵的好友楚櫻的臉,瞪得大大的眼睛――想想都毛骨悚然誒。
4.女生宿舍。我一直在想,為什麼總是女生宿舍出現較多鬼呢?差不多是陰氣太重,容易積魂,鬼喜歡嚇人,女生更害怕鬼多一點,所以......什麼【紅衣服】之類的,活生生血淋淋被剝啊~~太殘忍了。阿彌陀佛,罪過、罪過啊。
5.音樂室。唔,推理小說中也常常出現的,多年前在裏麵死了誰誰,多年後某某人聽到從被封的音樂室裏傳來死者生前最喜歡的鋼琴聲,隨後有是誰誰死在了音樂室,說不定還是密室......到底是誰發明的這個橋段啊,太經典了!
6.電梯。這個我就不用多說了吧,暈暈的。
7.電視。這個詞和恐怖聯係在一起就讓我想起了貞子,超級經典的女鬼啊~披頭散發從電視裏爬出來,吼吼哈哈。還有就是張震的【抖動的雪花片】似乎這個比貞子還恐怖誒,就光看語言就看到發抖,銀家膽子不大嘛。
8.電話。一個電話會要命的。相傳半夜12點用自己的手機撥打自己的號碼,有緣人會打到地獄~~真實與否我沒試過。除此之外,還有從電話裏爬出來的鬼~這個~你想啊,電話鈴響了,有東東爬出來,而你一接,放耳邊去了......
9.浴缸。介個介個尤其是推理小說中,柯南是最經典的啦,死於浴缸你誰,嗬嗬,嗬嗬,......笑不出來了!
10.屋梁,吊死鬼的最佳去處,我家搬家之前的浴室就是帶屋梁的,小時候不懂,漸漸長大了,每次進去總要抬頭看看,下意識的想像一下某個黑黑的影子吊在上麵。更有甚的,殺完了人,還要在吊著的屍體下畫上奇怪的陣圖,在點上燒了一夜都沒有燒完的蠟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