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盛事,曹雪芹當然都不曾趕上。然而,他聽長輩們不止一次地談起過這件事,因為這實在是曹家曆史上的驕傲。
爺爺的藏書完整地留了下來,如今就擺放在那裏,插架萬簽,琳琅四壁,怎不令他心向往之?毫無疑問,這些書籍為豐富曹雪芹的文學知識,提高文化修養,肯定起到了相當大的積極作用。如果曹雪芹不是讀了這些所謂的閑書,他就寫不出讓人肝腸寸斷的《葬花詞》。
他像爺爺一樣,也非常喜歡唐代詩人的詩。他喜歡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齡、駱賓王,以及陳子昂的敢於打破沉悶空氣、縱情呼叫;他喜歡盛唐詩人如李白、杜甫的博大的胸襟、宏大的氣魄;他喜歡中唐詩人李商隱、李賀的辭章瑰麗和富有奇氣;他喜歡晚唐詩人聶夷中、杜荀鶴乃至李紳、羅隱的傷時憫農,感慨民生疾苦的一片真情。
這中間,他最喜歡的是有“詩鬼”之稱的李賀的詩。他後來寫詩學李賀而不受李賀的約束,被他的朋友們稱賞為“詩追昌穀破樊籬”,足見所受影響之深。
這樣,《全唐詩》和爺爺的《楝亭詩鈔》,幾乎成了他每日必讀的教科書。他覺得讀這些詩人用真情寫的詩歌,比起讀那些枯燥僵化的“四書五經”來,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除了讀書,少年曹雪芹的另一樂趣要算是出外交遊了。他必定不止一次地去過屬於江寧織造衙署管轄的繅絲工場、織錦工場。他對於蠶繭是怎麼樣在工人們的手裏,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變成為閃閃的錦緞,十分好奇,也感到非常有趣。
他晚年之所以能在他所編撰的《廢藝齋集稿》裏,立出專章,把編織和織補諸項技藝敘寫得那麼準確精當,恐怕就跟他少年時期在織錦工場用心觀察過分不開。
繅絲、織錦工人勞動的沉重,生活的艱辛,他必定也是親眼目睹了的。這為他在《全唐詩》裏讀到過的“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一類的憫農詩,恰恰提供了現實證據。他真正切身感受到貧富的懸殊、社會的不公,是在被抄家播遷以後的事。
隨祖母家人到蘇州、揚州一帶地方去串親訪友,是少年曹雪芹又一樂事。老祖母李氏的胞弟李煦,任蘇州織造幾年,幾乎與世襲江寧織造的曹家有著同樣的富貴榮耀。
蘇州在當時是江南的一個戲曲演出中心,李府就有很出名的家養昆曲戲班。曹雪芹來到舅爺爺家做客,不像在家時受到叔父那麼嚴厲的管束,他可以陪祖母一道看戲,並且有機會結識了戲班裏他喜歡的戲子。
《紅樓夢》裏寫了芳官、琪官這些演藝伶人,就跟他早年在蘇州與一些演員的交流有很大的關係。他認為這些戲子比看戲的爺兒們要高尚些,他愛他們,尊敬他們。
他還跟這些演員學過戲,扮相很不錯。而演出成功的結果,必然是要遭受叔父又一次痛打。叔父罵他不守“禮法”,“不走正道”,認定他將來必是個“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於國於家無望之人。
蘇州還是個天下獨秀的去處,蘇州的園林建築藝術,稱得上是中國園林的一個櫥窗。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一點不過譽。著名的拙政園、獅子林,還有彌漫著神話色彩的虎丘,以及鍾聲悠悠的寒山寺,均是令人神往的去處。
曹雪芹每回來蘇州,總忘不了要到這些地方去遊玩一番的。瘦、皺、透、露的天然美與巧奪天工的人工美,渾然融為一體,使他得到比讀詩詞歌賦更為怡情悅性的建築藝術的陶冶。《紅樓夢》裏,大觀園的布局構思與景物渲染,就很有一些蘇州園林的影子呢!
隻可惜這樣的生活時間並不長,在他13歲那一年,即雍正五年,因驟然發生的一場抄家橫禍,一夜之間,這富貴安樂的生活都夢一般結束了。
為讀閑書而失蹤
愛讀閑書的曹雪芹有時到了忘我的狀態,以至於失蹤了一次。這可讓曹家上上下下著實著急了一回。
有那麼一天,那位曹家太夫人忽然心血來潮,想喚愛孫霑兒過來陪她說說話。丫鬟中有兩位名叫明珠和雙燕的趕緊答應著,分頭出門去找。
等了大約有半個時辰,還沒見小寶貝進來問安,這太夫人就有點急了,不禁大聲問道:“霑兒呢,怎麼還不帶他進來?”
正好雙燕找了一圈回來,沒找著。她臉兒煞白的,還不敢說實話,隻是回稟道:“正派人去找,請老祖宗稍等。”
一會兒明珠也回來了,也同樣是臉兒煞白煞白的,小聲回稟大夫人道:“已經派人去叫了,一會兒就會過來的。正好金鳳也不在,說不定是金鳳帶他上外麵玩兒去啦!”
這裏說的金鳳,是府上專門安排來侍候曹雪芹的一個小丫鬟。這太夫人一聽就來氣,怒聲道:“這,這金鳳把霑兒帶到哪兒玩去啦?怎麼半天都找不著?快!快去把他們找回來!”
實際上金鳳倒是在的,她也正為找不著霑兒著急哪!三人見麵一嘀咕,金鳳告訴雙燕和明珠說,她一早兒就開始侍候著霑兒,一步都沒離開過。後來霑兒提出要自個兒獨自去找一幅什麼畫,這才離開了一會兒,誰知就這麼一眨眼的工夫,他就不見了!
霑兒上哪兒去了呢?金鳳找了畫樓,又找了書庫,就是不見這位小祖宗的身影。這還能再上哪兒去找呢?於是金鳳就找了另一位丫鬟茶花,想讓她和自己一起去找。
那茶花嘴快,一聽說霑兒丟了,就跟金鳳說:“哼,外邊早就傳說那霑兒可不好侍候,要不依著他,他就給你一蹦三尺高,屁股上像著了火似的。還說他小小年紀,卻從不愛讀個正經書,專愛看雜七雜八的野書,還愛在漂亮丫頭堆兒裏混……”
金鳳一聽這話就生了氣,說:“你都胡說八道些什麼啊!外邊說這些話的人,肯定都是些壞坯子,你都信啊?人家急在火裏,你卻閑在水裏,還不閉上你的臭嘴,趕緊幫我去找人!”
茶花說:“好了,我也不跟你扯這些閑篇兒了,你就告訴我上哪兒能找到他吧!”
金鳳說:“我估摸著啊,這邊沒有,他說不定會跑到西邊的花園裏去了。那個地方那麼大,我一個人可不敢去。”
茶花說:“行,那我就陪你走一趟。”
這個西園,就是曹雪芹爺爺曹寅苦心經營了30年的花園,裏邊亭台樓閣,水樹山石,布置得曲徑通幽,極其複雜,一般人進去,弄不好就會迷路。當時金鳳執意要拉茶花一起去找也就是這麼個道理。
她倆首先來到的地方是一處驛宮。驛宮也就是當年康熙皇帝南巡,他們曹家接駕,將皇帝接到金陵時皇帝下榻的行宮。她倆一進到那裏麵,幾乎就分不清東南西北。
金鳳想想前邊的朝房、執事房霑兒是不會去的,於是就從西角門進入,走過戲台、長廊、萬春樓、紅蓮殿,一邊走一邊喊:“霑兒!霑兒!”然而除了回聲,哪有他的身影!
後來兩人又爬上一個高台,走到一座大殿門前,隻見那門上掛著兩把足有五六寸長的大銅鎖。從窗欞裏望進去,裏麵有團龍黃墊,還有鸞扇交叉擺放,一切都像是戲台上皇上登臨寶座時的模樣。
那茶花是和戲班的10多個蘇州女孩一起進曹家的,戲班子演皇帝上殿朝見文武百官的戲文時,就常常擺這樣的陣式,所以她一看就知道這肯定是皇帝的行宮了,因此很想瞧個仔細。但金鳳心急火燎的,拉起她就走。
茶花說:“再讓我看看嘛,這裏麵那麼多寶貝,卻像是從來沒人住過的樣子。”
金鳳嗬斥道:“還不小點兒聲!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這是當年萬歲爺到咱曹家時起坐的地方呀,別人是任誰也不許進去的,還不快走!”
這一說,就將茶花嚇住了,於是她倆又沿著石級往下走。東彎西拐的,忽然來到一個池邊,隻見池壁上嵌有一個用大石塊鑿成的龍頭。那龍頭的嘴巴裏含著一個圓圓的大石球,有一股泉水從那喉嚨裏噴出,推著石球滴溜翻滾。之後,那泉水才又倒掛下來,恰恰形成一道瀑布,煞是好看,引得茶花又不想走了,隻想在水池邊漢白玉欄杆旁的石椅上坐下歇息。
金鳳著急,將她一把拉起,繼續往前尋找。這回是穿過竹林,來到一個湖邊。那湖水碧藍,平靜如鏡,所以這個地方名叫“鏡中遊”。湖上有九曲朱欄板橋,橋頭又有一座八角亭,經過這亭便到了釣魚台。見有一個老者守著,便上前打問:“大爺啊,可曾見過霑兒來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