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卷入宮廷政治鬥爭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曹雪芹曹雪芹卷入宮廷政治鬥爭家族麵臨的困境
在中國曆史上,康熙皇帝是清朝最好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間,施行了一些利於百姓休養生息的政策措施,對內統一全中國,對外反擊侵略者,讓老百姓過了足足60年的太平日子。
那年康熙出外打豬,騎馬行走在北京西郊的野地裏,因為年紀大,身體差,再讓冷風一吹,便又得了重感冒,中醫叫外感風寒,當夜發起燒來。同行的上上下下都嚇得不行,趕緊降旨駕返暢春園。
這一病不打緊,皇帝自己的感覺是“這回病勢來得比去年還猛”,不僅連日粒米未進,就是內服的藥物也盡皆吐出……
一個病人連藥都吃不進了,還有個好嗎?所以他預感這回怕是真的不行了,想急召在西北邊境率兵打仗的威遠大將軍,這位將軍就是那位十四皇子。讓他火速回京的目的是,授予遺詔。
關於雍正皇帝即位之謎,曆史上眾說紛紜,沒有定論。有人說:康熙考察來考察去,還是覺得讓這位十四皇子接班,才能使自己真正放心。但是來不及了,皇四子胤禛仗著其舅舅隆科多的陰謀最終謀害了老皇帝,登上寶座,自說自話地下詔,讓自己成了“雍正皇帝”。
京城裏康熙老皇帝剛一駕崩,江寧這邊便得著消息了。這一天,曹府裏的太夫人剛剛睡醒午覺,她的精神也是特別的好,特意將小輩們都叫了來與她歡聚一堂。
老老少少聊得正歡呢,卻見一丫鬟進來在老夫人耳邊隻悄悄地說了幾句話,便見那老太太的臉色立時大變了。
她揮手叫眾人退下,又吩咐丫鬟道:“去,叫管家好好接待這位京城的來客,給他大把銀子,備上等酒菜。”
又過了一會兒,丫鬟便引著管家來見老夫人。隻見那管家也不說話,隻是從袖筒裏取出一樣東西,那是一把精致的匕首,一看便知是皇家使用,請老夫人過目。
老夫人看看那東西,又看看管家,仍然不明所以。那管家這才開口說話:“稟老祖宗:萬歲爺升天了!”說完伏在地上,眼淚長流不止。
老夫人一聽,也連忙朝北跪下了。半天,才又讓管家扶起她,坐到椅子上。
坐定後,見那管家舉起右手,伸開拇指和食指比了個“八”字形狀,說:“這東西是八阿哥派人送來的。宮裏還沒對外發布消息,八阿哥派了親信,換馬不換人,直接將這件東西送到了府上,說是隻要咱們見了這東西,便什麼都會明白。”
老太太看了他的手勢,就早已明白是怎麼回事了,連忙吩咐他說:“快去找老爺來!對外什麼都別說,一點也不能走漏風聲,明白了嗎?”
管家答了聲是,便出門去了。一會兒曹頫進屋,先向老夫人請安,然後垂手站立一旁,聽憑吩咐。那老太太像是驚魂未定,先說了事情經過,接下去又指了指那從京城捎來的不祥之物,讓曹頫來破解這個謎團。
曹頫一聽,也頓然大驚失色,先是朝北跪了,行過大禮,這才起身拿過那把匕首來看。
誰知不看猶可,一看這匕首,曹頫更是驚恐萬分。他低聲回稟道:“母親,這事兒可不得了了,這匕首我認得!
老夫人急問:“你說,這是誰的身邊之物?特意捎到這邊來又是何意?”
曹頫也舉起右手,伸出拇指和食指比了個“八”字,說:“這,這東西是……八阿哥的,我原先見過。他是借這個東西來向我們報告壞消息的,那上麵的4粒金豆子,原先是沒有的,現在鑲上這個,是告訴我們如今這大清的刀把子,已經落到四阿哥的手中啦!”
老夫人一聽,連聲說:“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內心的波瀾,更是迭起。因為也隻有她才知道這一變故將會給他們曹家帶來什麼樣的厄運了。
想想也是:他們曹家之所以有如今這樣的門麵,是和康熙老皇帝一如既往的眷顧分不開的。
他們心裏清楚得很,隻要康熙皇帝穩坐在金鑾殿,他們曹家也能穩坐在金陵這府署衙院內,但如果康熙老皇帝這棵大樹倒下,他們也就會“樹倒猢猻散”,很難再安享這富貴與榮華了。
為什麼呢?外人可能不知,老夫人內心可是清楚得很。康熙皇帝對他們曹家不錯是一個方麵;另一方麵,這位老皇帝在位時,6次南巡所埋下的一些禍根,也將麵臨被連根挖起的危險了!
康熙老皇帝的確是不錯的,文治武功,做過不少好事,但他包庇親信,縱容貪汙,也著實給官場造成了許多不好的風氣。康熙在位時期,以視察治水為由,足足搞了6次南巡。6次南巡花費巨資,讓接駕的官員苦不堪言。
康熙多次出巡都有嚴格規定:“凡需用之物,皆自內府儲備,秋毫不取之民間。”而事實上,每次負責接駕的大小官員,無不誠惶誠恐,往往不惜財力,互相比賽,競鬥奢華。
前麵說過,康熙皇帝南巡,主要的接待工作,全是由江南織造來擔當的。那可真正是花銀子如流水呀!就像後來曹雪芹寫《紅樓夢》,總愛用“銀錢濫用如泥沙”、“銀子成了土泥”。
“把銀子花得淌海水似的”那樣的話,其實說的就是他們家每次接駕時的情形!
據記載,曹雪芹的爺爺曹寅,還有曹寅的內兄李煦,在南京、揚州、蘇州三地每處共同接駕4次,實際就等於接了12次的駕,因此這兩家姻親,在花公款方麵,真的是陷入了巨額的虧空之中。
康熙皇帝當然知道這些銀子都是為他而花,所以他可以直接出麵替曹、李兩家打掩護,竭力充當他們的保護傘。 那麼,如果康熙一死,他們兩家又該怎麼辦?這就是上麵所說的禍根。
如今,這一天還真的來了。這也不由得他們曹家一聽消息便大驚失色,因為在這之前,他們也已經經曆過種種風險。
康熙五十三年,噶禮參奏:曹寅、李煦虧欠課銀300萬兩,要嚴加查辦!但那時候老皇帝還健在呀,他愣是將他們兩家“罩”著,說:查過啦,虧空不到300萬兩,是180萬兩,年內補齊算了。
曹寅去世後,又是康熙關照,讓曹頫襲了江寧織造的職。別人不服,但不敢公開反對皇命,卻想了個歪招,由大學士鬆柱奏請皇上,說索性讓曹頫兼營鹽差。
這一提議表麵上像是在附和皇上,將兩個肥缺都給了曹家了嘛!實際上呢,是想讓他們曹家的虧空越來越大,以便將來一並參奏,重重處罰……
類似的風波,一起接著一起,都虧得皇帝“聖旨”,沒有準奏。其實康熙心裏有數,銀子都是為他南巡花的,所搞的排場讓他掙足了皇上的臉麵,他們曹家隻不過是一隻揚銀子的簸箕,一個過路財神,治什麼罪呢!
如今,新皇上登基了,雍正帝即位後發現父親沒有給他剩下多少遺產。大清的國庫空虛,急於要補充資金。要是不查抄幾個貪官汙吏,皇上的日子也不好過了。雍正當然不會認這筆舊賬。最嚴重的問題是他們曹、李兩家一直是雍正的政敵,是八王爺的擁護者。雍正即位豈有不先拿他們開刀的道理。曹家現在已經是走到懸崖邊上了,今後這日子又將怎麼過?種種難題,也的確夠讓老太太和曹頫發愁的了!
奢侈引發的災禍
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說過這樣的話:“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思是說,世間一切事物無不具有兩重性,都在不斷地向它的對立麵轉化。
這話在一定前提條件下,確實具有真理的性質。曹家的由繁盛到衰敗,或者正是“福兮禍伏”規律的應驗。朝廷查辦了李家、孫家以後,對曹家並沒有大動作。年羹堯遠征西藏,平定青海勝利凱旋,皇上忙著對愛將進行嘉獎,似乎也無暇顧及曹家,一切似乎暫時是平靜的。
然而曹頫為年羹堯凱旋之事上賀表,恭賀萬歲爺統治有方,大清朝四海一心,滿以為會得到讚許,不想雍正竟回了一條“此篇奏表,文擬甚有趣,簡而備,誠而切,是個大通家作的”,貌似輕鬆玩笑的話,卻刺得曹頫渾身一顫,從此緊皺的眉頭再不曾舒開。
後來又為曹家代售宮中人參一事,雍正更是大發雷霆,不僅派人責問他價目不合,更兼在奏折上親自朱筆紅批:“人參在南市售賣,價錢為何如此賤!著問內務府主管!”如果說上次的譏諷還不過是話中有話,這次的叱責卻是連一點情麵都不留,十分嚴酷冷峻。曹頫隻覺得心都涼了半截,心裏早有的那些不祥預感愈發清晰。
曹家素來與廢太子胤礽關係密切,正堂上的楹聯“樓中飲興因明月,江上詩情為晚霞”也是胤礽所題。哪怕後來胤礽被二度廢立,曹家也一直認為康熙終究有一天會放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