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 / 3)

第十三章

海明威的戰爭功績

第二次世界大戰卷動了整個世界,伴隨著世界各大戰場的爆發,戰爭的天平開始轉向同盟國,解放法國、解放巴黎的戰爭也迫在眉睫。

盟軍部隊在諾曼底灘頭留下了陣亡戰士,繼續向法國內地挺進。性急的海明威總覺得進軍速度不夠快,他守在吉普車裏,隨時準備衝鋒。

第四師在巴黎北麵的塞納河上暫時停止前進時,海明威再次決定自己當情報首腦,趁士兵們休息時,組織遊擊隊秘密出擊。

海明威和偵察隊跟蹤潰逃的德國部隊。他沒有反坦克武器,也沒有抗擊裝甲部隊的裝備。

海明威的部下頭戴貝雷帽,腳穿木頭鞋,身穿便服,卻帶回來一批納粹戰俘,他們中間有成年人,也有未成年的孩子。

海明威想起了學過的德語和納粹政權對士兵的嚴格訓練。他知道他們內心的奴性對紀律的恐懼,於是他采取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法。

海明威坐在桌子後邊審問俘虜,態度顯得十分威嚴。那群俘虜“啪”的一聲立正站好,才回答問題,眼睛直視,用語簡潔。

海明威收集到了不少情報,對勒克萊克將軍的裝甲師解放巴黎起了很大的作用。海明威年輕時曾在巴黎生活過,對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

勒克萊克將軍穩步向巴黎挺進。勒克萊克將軍十分感激海明威為他提供的情報。情報的準確性使他縮短了攻占巴黎需要的時間。

事後,勒克萊克將軍曾對戴高樂將軍說過,是海明威的情報拯救了千百個法國人的生命,也使他的作戰時間大大提前了。

勒克萊克猛攻巴黎的時候,海明威的遊擊隊不斷壯大,就像塗了蜜糖的粘蠅紙吸引了大批蒼蠅,隊伍從10多個人迅猛地擴展到了200多人。

海明威用正當和不正當的各種手段為他的部下都弄到了一輛摩托車,使他的部隊摩托化。他學會了領取成車的汽油和酒的高超本領。

比克正南方的一個村子裏有一小股做垂死掙紮的納粹士兵,他們有可能阻礙法軍部隊的前進。得到消息後,勒克萊克將軍命令海明威率領他的遊擊隊去攻占這個村子。

海明威在一間棚屋裏部署他的軍隊,其中有保衛祖國的法國人,有從納粹本國、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逃亡出來的難民。這些年輕人都很勇敢,不怕犧牲。他下令突破左岸,他們全部英勇向前。這一仗旗開得勝。

海明威的遊擊隊不是正規軍,他的戰鬥行動也不屬於正規戰爭的組成部分,但是這位傳奇人物已經成為楓丹白露的保衛者而名垂青史。

當勒克萊克將軍的部隊還在塞納河南岸激戰時,海明威已經率領著他的遊擊隊悄悄溜進城裏,在凱旋門附近奮勇打擊敵人。

海明威的部隊作戰英勇,他們穩紮穩打,逐步挺進到他熟悉的一家叫做裏茲的老飯店。他帶領非正規軍的遊擊隊員,占領了這家久已因為窖存美酒而出名的旅館。

海明威還叫人在門口貼上一大張告示,通告全體解放巴黎的戰友。告示上寫道:“海明威占領了這家旅館,地窖裏的好酒喝不完。”

巴黎解放了,到處是一片歡歌笑語。

在巴黎的祝捷之夜,一個20歲左右的遊擊隊員緊緊握住海明威的手說:“老伯,將軍,你的仗打得真漂亮,真叫我們大開了眼界!”

美國陸軍也同意這種看法,他們無法否認海明威對戰爭的貢獻。他的效命意義崇高而又很得當。但是,他們卻附帶上了某種明確規定的懲戒性意見。他們認為,戰爭是職業軍人的事;戰地記者的任務隻是觀察和報道,他們不該參加戰鬥。

按照日內瓦公約規定,戰地記者一律不得攜帶武器。海明威不但帶了武器,還未經許可、無人授權就私自參加戰鬥,並且率領了一支未曾正式入伍、沒有軍人紀律、未曾受過訓練的遊擊隊。

為此,從理論上說,海明威觸犯了日內瓦公約的規定,應當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

第三軍軍法部門和總檢察署聯合審理了“海明威案件”。審問進行了兩個多月,但是毫無進展。

“你見過歐內斯特·海明威手裏拿槍嗎?”

“沒有,但是他拿過鉛筆。”

“你曾見過歐內斯特·海明威射擊嗎?”

“看見過。”

“在哪裏?”

“他給我弟弟射(攝)了一張照片,我打算寄給母親的。”

“歐內斯特·海明威是否想把你編入他的部隊?”

“什麼部隊?因為他是我的朋友,我才跟他走的。”

“你看見海明威打死過人嗎?”

“看見過。”

“請把細節講述一遍。”

“這事發生在巴黎近郊的樹林裏。一個男人,是個德國人,帶著槍躲在一棵樹後麵。海明威和他格鬥,把槍奪了過來,扔在一旁。他把那人緊按在樹樁上,那個納粹分子給按死了。”

軍事法庭的審問人員對海明威的遊擊部隊進行了單獨的審問,但是海明威的形象早已經深入人心,堅決支持海明威的人不想讓他受到軍事法庭的懲罰,所以對提出的問題盡作些無關緊要的回答。

就在軍法部門和總檢察署對海明威進行調查的時候,他早已離開巴黎,前往德國。海明威打算迎麵碰上希特勒,親自捉住這個戰爭的罪魁禍首呢!可惜,他最終沒能到達柏林。

查不到海明威的犯罪證據,軍法部門隻好把“海明威案件”暫時擱置一旁。他們所得到的問訊結果如出一轍,這些男男女女的口供好像是串通過一般,除非嚴刑拷打,否則無法改變。

“對於像海明威這個看起來是憑自己的想象力來求得戰爭勝利的人,應該不予追究。”

艾森豪威爾將軍設法維護了海明威,說軍務部長最好去清算罪有應得的納粹分子的罪行。

軍事法庭對海明威的審訊就此作罷。而這個時候,戰爭也進入尾聲。

表彰大會上,美國陸軍部授予海明威一枚青銅星獎章,以用來表彰他的作戰英勇,並表彰他在朗布依埃戰役中提供情報的功績。

海明威的一生都與戰爭分割不開,他親自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寫下了《太陽照樣升起》,稱自己那一代人為迷惘的一代。

30年後,當他身上的舊傷疤都已經結疤脫落的時候,海明威又主動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而這個時候,他身上又填滿了許多新的疤痕。

海明威的身上傷痕累累,肌肉處處發酸,動一動渾身就疼痛。但是這些對他來說,都不算是什麼。

真正讓海明威心痛的是戰爭,是在戰爭中失去家庭的無數孩子,他們還那麼小,卻為戰爭所卷入,成為無家可歸的孤兒。

海明威的心在滴血,卻又無可奈何。他隻能拿起手中的筆,將戰爭的罪惡揭露,書寫下一段段膾炙人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