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我並不認識但愛著我的人,我祝你們幸福!噢,朋友們,我知道你們在哪兒,我張著臂抱著你們……是的,我們之中隔著一堵牆。可是我會一塊磚一塊磚地把牆拆掉的,同時我將自己也消磨完了。咱們能有一天相見嗎?在另外一道牆——死——沒有築起之前,我還來得及見你們嗎?管它呢!孤獨就孤獨吧,隻要我為你們工作,為你們造福,隻要你們能稍稍愛我,哪怕是我死了以後!……”?

大病初愈的克利斯朵夫就這樣享受著愛與苦難。?

在這種意誌比較薄弱的情況下,他覺得應該和別人接近。雖然還沒完全恢複,還不宜出門,他也堅持早晚出去。他並不和別人交談,隻是看走過他身邊的人們,猜他們的心事,去愛他們。他們走得很匆忙,男人們一邊走一邊讀報,女人們一邊走一邊咀嚼著月牙餅。?

他也常在濱河大道上徘徊,沉思,這是他最喜歡去的地方。在這兒,他仿佛看到了心中渴望的,看到了給他童年時代帶來快樂的大河。克裏斯朵夫在這城裏喜歡的第一樣東西便是這條河。他認為這是最美的音樂,巴黎惟一的音樂。?

一天傍晚,他靠在聖?米希橋附近的石欄上,一邊看著流水,一邊隨便翻著地攤上的舊書。他無意間打開米西萊的著作,並被吸引住了,那是聖女貞德的最後一段情景。他一向認為她不過是個傳奇式的女英雄,她的故事是大詩人虛構出來的,而這次他突然在裏麵看到了現實,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往下念著,那細致的描寫,悲慘的情節,使他的心都碎了。他想把書看完,但書販已經在收攤了。他決定買那本書,可他的兜裏隻有6個鋼板。剛才,他買了晚上吃 的東西,他明天就可以從哀區脫那兒得到一筆錢,可要等到明天才能買,真是太痛苦了。要是能用麵包和腸換這本書那該多好!?

第二天一早,克利斯朵夫去哀區脫那裏拿錢。路過聖?米聖橋的時候,他禁不住停下來,花了兩個小時把那本書看完。為此,他錯過了與哀區脫的約會。他又花了一整天的工夫去找哀區脫,最後終於拿到了錢,他馬上去買了那本書,生怕被別人搶走。?

克利斯朵夫回去在寂靜的夜裏把聖女貞德的故事又重讀了一遍。沒有旁人在場,他用不著壓製自己的感情,他對這個可憐的女子充滿了柔情和同情。在他的頭腦中出現了這個女子的形象以及她與敵人鬥智鬥勇的場麵。?

而克利斯朵夫最感動於她的慈悲心腸:她會為她的戰死的敵人哭泣,安慰受傷的敵人。在她快要被燒死的時候,她不惜出賣她的人,並擔心安慰她的修道士,叫他快走。“她在最劇烈的廝殺中體現出了溫柔,對最壞的人給予了善良,便是在戰爭中也是和平的。雖然戰爭是表示魔鬼得逞,可是在戰爭中間,她有上帝的精神。”?

克利斯朵夫看到這兒,想了想自己:“我就沒有這種上帝的精神。”?

他把描寫貞德的最美的句子反複念著:?

“無論別人如何凶殘,命運如何無情,你還擁有一顆善良的心……不論是如何激烈的鬥爭,你也得保持寬容與善良,不能讓人生的磨難損害你這個內心的寶藏。”?

於是他對自己說:“我真是罪過,我不夠寬容,我缺乏善良,我太平庸。——請大家原諒我吧。別把我當成你們的仇敵,你們這些被我批判的人!我願意為你們造福……隻是我不想讓你們做壞事……”?

克利斯朵夫為了表現出他很愛法國,便竭力想找一個法國人來表示一下。?

已時值三月底。克利斯朵夫不與任何人交流,不與任何人通信,除了老母每隔一段時間寄來隻言片語。她不知他得病,他也不告訴她。他和社會的接觸隻限於從哀區脫那裏拿活,做完後再給他送去。他故意在哀區脫不在的時候去,盡量避免和他談話。?

正在這時,忽然有天早上他收到了羅孫太太的一封請柬,邀他去參加一個音樂會。請柬寫得非常客氣,羅孫先生還在信末附了幾行誠懇的話。他覺得那回跟克利斯朵夫爭執對自己很不體麵,況且他是個爽直的漢子,從來不記恨得罪過他的人。?

克利斯朵夫先是聳聳肩,賭氣說不去。但隨著日子一天天臨近,他的決心也在一天天動搖。他再也不能忍受沒有音樂的日子,雖然他已決定不再和那個家庭有任何來往。音樂會那天,他還是去了,即使他覺得自己很沒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