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嗜睡症應與下列情況相鑒別:①睡眠時間不足:由於過度勞累、短暫睡眠剝奪等導致睡眠時間不足,出現白天睡眠過多,屬於正常現象;②發作性睡病:表現為白天不可抗拒的嗜睡,發作沒有規律性,發作前常有勢不可擋的瞌睡感。常伴有猝倒、睡眠麻痹、入睡前幻覺、醒前幻覺等附加症狀;③睡眠呼吸暫停:突出特征為頻發的周期性呼吸停止,伴典型的間歇性鼾聲等。常有肥胖、髙血壓、陽痿、認知缺損、夜間多動或多汗、晨起頭痛等病史;④由腦器質性疾病或軀體疾病所導致的日間嗜睡。常有原發疾病的證據,嗜睡僅為疾病的症狀之一,隨著原發疾病的好轉,嗜睡即可改善,可以鑒別。
(3)睡眠-覺醒章律障礙應與下列疾病相鑒別:①失眠症與嗜睡症:失眠症主要表現夜間睡眠質量差,白天困倦;嗜睡症則主要表現白天睡眠過多,可有睡眠發作,而夜間睡眠正常,可以鑒別;②由器質性原因所導致的睡眠-覺醒章律紊亂:由腦器質性疾病或其他軀體疾病所導致的睡眠-覺醒章律紊亂也可以出現類似臨床表現,但與原發疾病有關,僅作為其中一個症狀,隨著疾病的好轉,睡眠-覺醒章律紊亂可以隨之改善,可以鑒別。
【治療與預防】
1.治療。
(1)失眠症的治療:包括①確定失眠原因、特點和規律。保持有規律的作息製度,改進不良睡眠習慣等;②心理支持與疏導:目的是根除或減輕失眠,阻止短暫失眠發展為慢性失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讓患者理解失眠是一種順其自然的生理過程,應采取能睡多少就睡多少的態度,聽任睡眠的“自然來臨”。消除患者對失眠的焦慮和恐懼感;③認知-行為治療:主要包括放鬆訓練,同時針對導致失眠的不良認知方式給予認知行為治療;④藥物治療:催眠藥物有助於改善失眠,但不應常規使用。一般選擇半衰期較短、副作用少、依賴性較低的鎮靜、催眠藥,宜間斷給藥(每周3~4次)、短期內用藥(連續用藥不超過3~4周)、停藥宜慢。對繼發性失眠以治療原發病為主。
(2)嗜睡症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可使用低劑量精神振奮劑,如呱甲酯。同時,可讓患者了解疾病的特征,白天可讓患者小睡一會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睡眠-覺醒章律障礙:①小劑量催眠藥物可改善失眠,可在入睡前服用;②逐步改善睡眠章律:逐步縮短白天睡眠時間,延長夜間睡眠時間;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睡眠規律。
2.睡眠障礙的護理。
(1)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包括房間空氣新鮮、溫度適宜、安靜。
(2)安排合理的作息製度,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幫助患者安排合理的作息製度,養成按時入睡、按時起床的良好睡眠習慣;避免睡前興奮,不宜喝濃茶、咖啡等;晚飯不宜吃得過飽,尿頻者睡前不宜多飲水等;盡量減少白天打盹或午睡。
(3)未入眠者的護理:做好睡前心理護理。注意疏導和消除患者由失眠而產生的焦慮情緒,對緊張害怕者,可教會患者一些有利於入睡的方法;做好夜間睡眠記錄,了解患者睡眠障礙的程度,並予以有效處理;夜間應按時叫醒易尿床的患者起床小便;盡量減少患者日間的睡眠時間(少於1小時),不宜臥床太久,鼓勵患者參加各項活動;必要時遵醫囑在入睡前給予催眠藥物,主觀性失眠者可給予安慰劑。
3.預防。睡眠障礙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①個體良好的睡眠習慣和生活方式;②軀體健康的程度與積極的鍛煉;③適當使用容易興奮的物質或藥物,如咖啡、濃茶等。
【病例】
某男,40歲,3年來經常夜間失眠,主要以入睡困難為主,常輾轉反側1~2小時無法入睡,伴睡眠中途易醒,總覺得自己沒有睡著(睡眠缺失感),白天則精神不振、困倦。每到夜間來臨時,就開始著急晚上是否能睡得著,如果失眠該怎麼辦,心情焦慮、緊張,使夜間無法入眠,非常痛苦。既往身體健康,無軀體疾病。診斷為失眠症。
〔高雪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