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享受睡眠,睡得好才會身體棒(2 / 3)

影響身高

兒童的身高除了與遺傳、營養、鍛煉等因素有關外,還與生長激素的分泌多少有密切關係。生長激素在人熟睡後分泌得多,睡眠充足有助長高。經常睡眠不足,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從而影響兒童的身高。

影響大腦的創造性思維

睡眠不足會使兒童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降低、思維遲鈍,這樣不僅影響兒童的學習,更危害身體的健康。

導致發胖

美國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睡眠不足會對兒童新陳代謝、活動與飲食習慣產生負麵影響,導致兒童更易變胖。專家稱,休息充分的兒童可能更有精力,更喜歡到室外玩耍,而不是躺在床上看電視。而疲倦的兒童情緒暴躁時,更喜歡通過吃東西使心情平靜。

降低身體免疫力

經常睡眠不足會使身體的免疫力降低,由此會導致神經衰弱、近視、消化不好、食欲下降等,還易患感冒。

影響心理健康

兒童長期睡眠不足,易發生情緒低落、煩躁易怒,或焦慮緊張、抑鬱孤獨等表現,這樣會嚴重影響兒童的正常心理發育,對今後的成長及發展不利。

從生理需要來看,小學生應該每天保證有9~10個小時的睡眠,初中生應每天保證有8~9個小時的睡眠。兒童的身心健康,要從保證充足的睡眠開始,作為家長切莫掉以輕心。

◆兒童睡眠避免六誤區◆

誤區一:蒙頭睡覺

有的孩子喜歡用被子蒙頭睡覺,特別是寒冷的冬天,以為可以禦寒取暖,其實這是一種極不衛生的睡眠習慣。這是因為,人體吸進氧氣和人體呼出二氧化碳是通過呼吸器官進行的。新鮮的空氣裏如果有20%以上的氧氣,人就會感到呼吸舒暢、精神爽快;如果空氣中氧氣含量減少,吸入體內的氧氣就不足,人就會覺得胸悶、氣短、頭痛、頭昏,全身酸軟,甚至還會導致窒息而亡。

誤區二:睡沙發

如果父母長期讓孩子睡沙發,會使小兒的脊柱經常處於彎曲狀態,容易使骨骼變形,甚至發生駝背,同時也不利其他骨骼肌肉的發育。而且有的沙發不平,孩子翻身不方便。為了保證孩子正常地生長發育,父母最好給孩子睡平整的棕櫚床、木板床或者鋼絲床。

誤區三:睡在大人中間

許多父母在睡覺時都喜歡把孩子放在中間,生怕他們摔下床去,其實這樣做對孩子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在人體中,腦組織的耗氧量非常大。一般情況下,孩子越小,腦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比例也越大。如果孩子睡在大人中間,父母排出的二氧化碳等廢氣“雙管齊下”,勢必使孩子供氧不足,睡不安穩,易做噩夢,半夜哭鬧,不利於孩子的正常發育。

誤區四:長期側臥或俯臥

長期側睡一側,會使頭、麵部變扁。兒童經常俯臥,臉偏向一側睡,會使臉頰變形、牙齒歪斜、鼻子輪廓欠美。據專家調查發現,以仰臥為主要睡姿的兒童,絕大多數五官端正、臉龐勻稱。

誤區五:睡前打罵

有些父母在孩子不太情願睡覺的時候,常采取打罵的方式強迫其入睡;還有的因孩子做錯事,白天沒有機會教育,便在晚上睡覺前訓斥。這種行為容易造成孩子神經緊張,不能很快入睡,即使睡著了,也容易做噩夢或半夜驚醒,久而久之,會使孩子身心健康受到損害。如果睡覺前給孩子講一些他(她)喜歡的故事,效果則會大不相同。

誤區六:睡覺不熄燈

醫學研究表明,兒童如果經常通宵在開燈的環境中進行睡眠,可導致睡眠不安穩及睡眠時間縮短,進而影響生長發育的速度。任何人工光源都會產生一種微妙的光壓力,這種光壓力的長期存在,會使兒童表現得躁動不安、情緒不寧,以致難於成眠。如果臥室內整夜亮著燈,還會改變孩子適應晝明夜暗的生物鍾的規律,使他們分不清黑夜和白天,不能很好地進行睡眠,這樣就會影響大腦分泌生長激素的功能,使身高和體重的增長過慢。此外,在燈光下睡覺,還會影響兒童的視力。因此,為使孩子健康成長,晚間入睡後一定要熄燈。

5.短睡眠的習慣更有利於健康

當今社會,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內容也變得豐富多彩,人們的睡眠觀念也正在發生變化。過去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臥”單純強調睡眠時間長對健康有利的舊觀念正在發生改變,代之以人要健康就應減少睡眠,睡得香,睡得熟的“量少質高”的新觀念。

人們把睡眠時間長於9小時的人稱為“長睡眠者”;把睡眠時間短於7小時的人稱為“短睡眠者”。

◆短睡眠的好處◆

短睡眠能有效走出疲勞

按照自然法則及機體的調節規律,睡眠時間過長,則睡眠深度必然要變淺;反之睡眠時間短,則睡眠加深。這就意味著,長睡眠者深睡眠成分減少,而短睡眠者深睡眠成分增多。深睡眠成分是最重要的,在深睡眠期間大腦可以充分休息,生長激素分泌增多,生長發育加快,恢複疲勞效果最好。

短睡眠能開發智力

某人是一位短睡眠者,根據他的體會,睡前如果有沒寫完的稿子,睡醒後可以立刻接著往下寫,不需要先複習一下前麵內容,理清思路然後再繼續。對此現象,專家作出了解釋,睡後的腦電波可以很快平移入深睡眠腦電波,醒後又可平移回。當然,這需要一個訓練過程,否則入睡時難以控製,醒後也會像一般人那樣,腦子裏一片空白,要經過複習思路才能得以清晰。

短睡眠既能夠節省時間,還對人類的健康和智力開發都有益處,因此多數學者都主張短睡眠,而不提倡長睡眠。

6.健康新時尚——分段睡眠

睡眠時間的長短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隻要能消除疲勞和恢複精力,適當減少或增加睡眠時間都是無可非議的。長期以來,“每天睡眠8小時有利於身體健康”的觀點被人們廣泛接受。但科學家又提出了這樣的設想:如果把晚上的睡眠在白天以分段的形式進行,晚上就沒有必要非得睡8個小時。

將一個人一天的睡眠分成幾段,和一天隻睡一個整覺的效果基本差不多。前者就是分段睡眠。分段睡眠的精髓是“想睡就睡”,當然這是在沒有條件約束下才行得通的。

◆分段睡眠益於健康◆

人的睡眠是有節律的,深睡眠和淺睡眠交替反複進行,直到清醒。人在長時間睡眠的情況下,深睡眠並不增加,隻是延長了淺睡眠的時間。很快能進入深睡眠的人,即使淺睡眠的時間相對少一些也不會影響到精神狀態;相反,隻是延長了淺睡眠時間,睡眠質量並未改善,起來後依然感覺“不盡如人意”。

對此有人提出這樣的設想,既然開始的睡眠比較深沉,那麼為什麼不將一天的睡眠分為多次進行呢?實際上,在歐美的一些國家,還有的人習慣一天睡三次,午飯後小憩一會、晚飯後打盹片刻及通常睡眠。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曆,當感覺特別累時,便想睡一會兒,一旦抽時間打個盹,精力馬上得到恢複,即使晚上少睡兩個小時也不感覺困。

身體在睡眠時為大腦補充能量。人在一天中由於思維、感覺、反應消耗腦細胞中存儲的關鍵能量,隻有通過酣暢的熟睡才能得到充分補充。

科學家強調,睡眠是由某種體內平衡功能控製著,剝奪睡眠自然會導致體內功能的紊亂,而過長時間的睡眠也會給平衡帶來不利影響。一天應保證8小時的睡眠時間,特別對青少年,這是一個不容置疑的底限;又有科學家斷言,對成年人來說,超過7.5小時的睡眠純粹是過量。

在生活中總能聽到這樣的話,白天困了也不敢睡一會兒,怕到晚上睡不著。其實這樣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隻要當時的條件允許你睡一會兒的話,就睡半小時或1個小時,這樣的睡眠效果是非常明顯的。晚上如果沒有困意的話,可以看會兒書、喝杯牛奶,用一顆平和的心看待睡眠。

人們總是以睡眠時間長短來判斷自己的睡眠情況,但無論少睡眠或多睡眠,都或多或少受到遺傳的影響,而且並非一成不變。人們大可不必過分計較睡了多長時間,每天保持有規律的起居,注意保持適合自己的睡眠模式,才是維持健康的根本所在。尤其是青年人,睡眠具有較大伸縮性,即使因故犧牲了睡眠時間,也可通過熟睡,用睡眠的質來彌補量的不足。如果自己的睡眠時間與周圍的同事、家人不同,切不可有沉重的精神負擔,不良心理是引發睡眠紊亂症的重要因素,對健康的傷害非常大。

7.不良睡姿也會影響你的健康

睡姿並無絕對好壞。除了身患疾病,宜於或不宜於某種睡姿的人以外,一般人盡可放心地順其自然去睡,不必刻意追求某種姿勢,隻要能使身體關節肌肉放鬆就行。然而,不良的睡姿的確也會影響你的健康。

睡姿就是睡覺時的形態。睡姿可以分為四種:仰臥、俯臥、左側臥、右側臥。選擇睡姿要因人而異,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心髒病以及胃肝等某些疾病的人更要注意選擇正確睡姿,否則不但會影響睡眠質量,還會使疾病加重。

◆睡姿分析◆

睡姿是一個人長期養成的習慣,想要知道自己的睡姿是否正確,首先就要了解一下各種睡姿。

仰臥

仰臥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睡覺姿勢。有60%的人都選擇仰臥睡姿,這也是醫生推薦的最佳大眾睡姿。

但是中醫學認為,采用這種睡姿,會使得身體和下肢隻能固定在伸直部位,不能達到全身休息的目的。當腹腔內壓力增高時,仰臥又容易使人產生胸悶、憋得慌的感覺。仰臥時,手最容易不自覺地放在胸前,使胸腔受壓,容易做噩夢。

優點:不壓迫任何身體髒腑器官。

缺點:容易導致舌根下墜,阻塞呼吸。

不適應人群:患有打鼾和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俯臥

采用俯臥的人不是很多,5%的人選擇俯臥。俯臥時,全身大部分重量壓在肋骨和腹部,使胸部和橫膈膜受壓,影響呼吸,加重心髒負荷。俯臥還會增加腰椎弧度,導致脊椎後方的小關節受壓。俯臥時,頸部須向側麵扭轉才能使頭歪向一邊,這樣又很容易造成頸肌受損。

優點:采用這種睡姿的人睡覺時會感到安全,也有助於口腔異物的排出;同時對腰椎有毛病的人也大有好處。

缺點:壓迫心髒和肺部,影響呼吸。

不適應人群:患有心髒病、高血壓、腦血栓的患者。

左側臥

生活中約有10%的人選擇左側臥。醫生認為,這種睡姿容易讓人在睡覺時翻來覆去,產生不穩定的睡眠。而且,由於人體心髒位於身體左側,左側臥會壓迫心髒,所以它是一種很不健康的睡姿。另外,由於胃通向十二指腸、小腸通向大腸的出口都在左側,所以左側臥時不僅使心髒受到擠壓,而且胃腸受到壓迫,胃排空減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