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智慧養生,為你打開健康之門(上)(3 / 3)

臂肘擺幅,可在45°左右,如肩背有病,擺幅還可大些,也可回手拍肩,左手拍打右肩,右手拍打左肩。

頭形

頭正頸直挺胸,目光平視。倒走時,頭也可微微轉動,用兩眼餘光掃視道路,避開障礙物,頭轉動次數不宜太多,應少於腳後退次數,避免頻率過快而導致頭暈。頭的轉動要同上下肢活動有機配合,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倒走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首先,要樹立一個信念:正常人人人會倒走,人人能倒走,隻要以正確的方法,堅持下去,定能收到祛病健身的效果。

其次,要從實際出發。有些人不宜練倒走,如高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骨病重症和精神病患者,都要十分慎重。

最後,必須強調三個基本原則。一是安全第一。因為倒走是反序,什麼都是反的,不習慣,不能直觀前進的道路,容易摔跤,必須把安全擺在第一位,沒有安全,就失去了運動的意義。二是循序漸進。由少到多、由近到遠、由慢到快、由易到難。三是持之以恒。要有決心有毅力,堅持就是勝利。簡單來說,要安全、要有益、要堅持。

7.想長壽要吃肉

長壽的必要條件之一是飲食生活,尤其要保證蛋白質的攝入量。過去人們普遍認為上了年紀以後飲食方麵應多吃以蔬菜為主的清淡菜肴。但在現代飲食科學指導下,這一主張越來越不受用。既然以健康體魄進入了中老年,就應避開低蛋白的誤區,適當攝取肉類食品以補充蛋白質。

蛋白質的功能之一就是構築血管等組織和器官,人上了年紀以後,各種組織和器官功能開始下降,在這個關鍵時期,如果補充了足夠的蛋白質,就會對這些組織和器官進行維護和修複。這就為長壽奠定了基礎。

◆壽命與蛋白質◆

壽命與蛋白質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日本東京老齡綜合研究所曾以100名百歲以上老人為對象做過一次調查。從他們的飲食結構得知,在每天攝取的蛋白質總量中,動物蛋白質所占比例男性為59.6%,女性為57.6%。而當時日本全國的人均同比隻有48.7%。這就可以明白地看出,攝取足夠的動物蛋白質就可明顯提高長壽概率。

後來該研究所推出的“中年人防老計劃”中又再一次明確了老年人的蛋白質攝取與生活能力的若幹關係,例如就“休閑及寫作這類腦力勞動多大程度受飲食的影響”這一問題展開的調查,對650名65歲以上的人做了2年的跟蹤隨訪,結果表明在經常吃肉、乳製品和油性食品的人群中生活能力低下的發生率為0.78,習慣於吃蔬菜、水果的人為0.93,而三餐不離米飯、鹹菜或醬湯的人則高達1.03。可見經常吃肉的老人大腦活性衰減、生活能力下降的發生率比較低。在我國,孔子就是提倡老年人多吃肉的典範,孔子活了73歲,在當時的確算是高齡了。

另外,吃肉的頻率與大腦活性低下之間也有這樣一組數據比對,一點肉也不吃的人大腦活性降低的發生率為1.0,每天或兩天吃一次肉的人分別為0.56和0.55,前後相差近1倍。所以,為了保持老年人的生活能力,蛋白質的攝取切不可少。但是,吃肉的好處再大,也不能對肉過度偏愛,重要的還是掌握好肉類與蔬菜之間的平衡。

“欲長壽,一兩肉;欲延年,一個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這是因為肉食中含有多種豐富的氨基酸,它們可使血管保持柔軟,預防動脈硬化。由此,日本的醫學專家對70歲的老人進行了跟蹤調查,得出的結論是,長壽需要如下的條件: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要多,胖瘦要適中,手的握力要大,短期記憶力要強,要有愛運動的習慣,不抽煙、少飲酒,要經常參加社會活動,要多喝牛奶,多吃肉類食物。專家認為,老年人最佳食譜是:50克肉、80克魚、1個雞蛋(50克)、1瓶牛奶(200毫升)。

如何正確吃肉

◎最好選擇新鮮的肉,不吃或少吃醃製、久存的肉,醃肉含有過高的鹽分。

◎選擇適合老年人的肉類,應選擇雞肉、魚肉等。這些肉類質地細嫩軟滑,易咀嚼易消化,且蛋白質量較優,適合老年人食用,還可以喝雞湯、魚湯。

◎肉的製作盡量燉、煮,以熟爛易咬為佳,避免煎、炸、烤等製作方式。燉、煮可減少肉中的脂肪,保存維生素,可使肉易咀嚼,而煎炸烤方式易導致致癌物質的產生。

◎謹記老人吃肉不能過量,最好每天都有,但不能超過200克。

8.冬季泡腳有助於養生

民間有“養樹需護根,養人需護腳”的諺語,冬季隨著氣溫逐漸降低,喜歡睡前用熱水泡腳的人越來越多。用熱水泡腳,不但可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降低局部肌張力,而且對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大有裨益。中醫認為,足部是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的起止點,與全身所有髒腑經絡均有密切關係,用熱水泡腳,可以起到調整髒腑功能、增強體質的作用。冬季泡腳有助於養生。

泡腳的專業術語是“足浴”,現在又有一個新名詞叫做“足療”。這是因為,發現泡腳可有助於療養。在寒冷的冬季更有助於健康。

◆冬季泡腳是養生的重要秘訣◆

民諺雲:“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對於泡腳的好處,古人其實早有論述。《瑣碎錄》雲:“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宋代著名詩人陸遊也有“老人不複事農桑,點數雞豚亦未忘,洗腳上床真一快,雅身漸衰解燒湯”的足浴詩。可見洗腳不僅是治療疾病的好方法,也是養生延年、保健益壽的重要手段。不過冬季泡腳對身體的好處最大,在寒冷的冬季,睡前能用熱水泡泡腳,可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腳有“第二心髒”的美稱,寒冬季節地麵溫度較低,腳掌又離心髒遠,所以血液循環相對較差,這樣特別不利於健康。如果雙腳受寒後易致上呼吸道及腹腔的溫度降低,使人抵抗力減弱造成呼吸道感染、胃腸病等疾病的發生。不過如能堅持足浴,通過熱水可刺激足部豐富的神經末梢,反射到大腦皮層,以達到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調整組織器官功能的目的,從而使雙足溫暖,起到防病強身的治療作用。泡完腳後,若再用雙手交替按摩湧泉(腳掌心前1/3凹陷中)、承山(將足尖伸直,小腿肚人字紋處頂端)、足三裏(膝蓋外側膝眼下方3寸兩筋之間)等穴位,對健康會更有好處。

◆冬季泡腳注意事項◆

生活中,有很多人習慣於用溫度較高的水把腳泡得通紅,他們認為這樣才會出效果。而事實上,泡腳水不能太熱,以40℃左右為宜。這是因為:一方麵,水溫太高,雙腳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腦、腎髒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朋友來說,最為不利;另一方麵,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麵的皮脂膜,使表皮幹燥甚至皸裂。

除了要特別注意水溫外,泡腳時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泡腳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在泡腳過程中,由於人體血液循環加快,心率也比平時快,時間太長的話,容易增加心髒負擔。另外,由於更多的血液會湧向下肢,體質虛弱者容易因腦部供血不足而感到頭暈,嚴重者甚至會發生昏厥。其中,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應格外小心,如果有胸悶、頭暈的異常感覺,應馬上停止泡腳,躺在床上休息一會。

◎不要一吃完晚飯就泡腳。吃完飯後,人體內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後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係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最好吃完飯1小時後再進行泡腳。

◎中藥泡腳時最好選擇木盆。許多患有足跟痛、失眠、痛經、高血壓病的患者,常用中藥泡腳來輔助治療,但不要用銅盆等金屬盆,因為此類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正處在發育期的小孩尤應注意,如果常用過熱的水泡腳,會使足底韌帶因受熱而變形、鬆弛,不利於足弓發育,日久容易誘發扁平足。

8.耳鳴,需要弄清誘因

正常人的耳朵裏是完全安靜的,不會幹擾人們聽外界的聲響。但有些人的耳朵裏經常有響聲,醫學上稱之為“耳鳴”。耳鳴是聽覺的一種錯覺,是一種症狀而不是一種單獨的疾病。它是由於耳蝸內外毛細胞的細胞膜透性障礙,或毛細胞突觸代謝障礙、聽神經纖維間的短路引起的。

當發生長時間持續性耳鳴,尤其是伴有聽力障礙時,一定要及時就診,因為它很可能預示著多種疾病的到來,千萬不要因一時疏忽,而錯過治愈時機。

◆對付耳鳴妙囊◆

由於耳鳴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注意:

◎保持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一旦有耳鳴症狀,不要過度緊張,在配合治療的同時可培養一些興趣來調整自己的生活,分散自己對耳鳴的關注。

◎避免在高分貝的噪聲環境下長時間逗留,但也不要處於過分安靜的環境中,因為大部分耳鳴在寂靜的環境中更明顯。如果環境特別安靜以致耳鳴惱人,可適當製造一些音量適當的背景聲音來分散注意力,如聽聽音樂、看看電視。

◎避免或謹慎地使用耳毒性藥物,少吸煙,少飲酒;生活作息要有規律,切記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因為失眠與耳鳴之間有密切的關係,耳鳴可以影響睡眠,而睡眠不足又會加重耳鳴,形成惡性循環;要有恒心和信心,提前做好接受長期治療的心理準備。

◆防治耳鳴之新招◆

雖然耳鳴並不是什麼急症、重症,但是如果久鳴不止便會影響聽覺,嚴重者還會因此而影響正常的生活。聽神經一旦嚴重受損極難修複,自我按摩耳部具有促進耳部血液循環、刺激聽神經和調整中樞神經的作用,對於預防耳鳴的發生具有很好的效果。

◎耳周穴位。用拇指指端分別按揉兩側的聽宮穴、翳風穴,力度要以感覺到酸脹為佳。按揉時注意張開嘴,每穴1分鍾。聽宮穴位於耳屏的前方,張開嘴,此處呈凹陷狀。此穴具有宣通氣血、開竅聰耳之功效,對耳病,尤其是對各種原因引起的耳鳴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翳風穴位於耳垂後顳骨乳突與下頜角之間中點處,此穴具有通絡活血、安神通耳的作用。經常按此穴位,對於防治耳部疾患具有很好的作用。

◎耳根。食指在前、拇指在後,貼在前後耳根部位,按揉3分鍾左右,以耳根透熱為度。此手法可有效地提高耳內的血液循環,特別是對於由於內耳缺血而引起的高音耳鳴,會起到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耳輪和耳垂。用拇指和食指的指麵同時進行撚揉兩個耳輪和耳垂,從上向下共揉撚約3分鍾,令兩耳發熱為度。耳輪和耳垂上有很多穴位和神經反射點,輕柔地撚揉使這些穴位反射點得到良性的刺激,可起到改善耳內環境的作用,還可以使中耳炎症得以消除,對於內耳神經功能的保持也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天鼓。先將兩個手掌搓熱,然後將其按在兩耳上麵,掌心對準耳道,四指貼於枕後,緩慢重按,緩慢放開3次,如此為1遍,共5遍。此手法也是通過改變耳道內壓力,給中耳以一定的良性刺激,對於治療低音調耳鳴具有很好的療效。

◎風池。風池穴在頸部後麵枕骨下的兩側處,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上段之間的凹陷處。用拇指按揉以感覺酸脹為佳,每次按揉1分鍾,每天3次。按揉風池穴,能夠有效地增加耳內血液的供應量,對於治療神經性耳鳴具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