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伯業基乎此,猗歟偉歟百裏氏。有膽有量有先知,何憚不盡其所思。
佇赦食馬人之罪,不久仍為君護衛。助成美業垂千秋,贏秦今日伯諸侯。
百裏奚退朝出外,歸於府第行路之間,耳內推聞哀號哭泣之聲。百裏奚命從者問是何人,卻好廄官在旁對道:“哭泣者是盜食善馬的野人。”百裏奚正要說繆公赦宥之事,早見一個使臣載了百甕好酒,急到這三百人拘係的所在,傳令道:“主上垂憐岐下野人,無知食馬苦於拘係,特賜以酒,赦其無罪,即令俱各還家。”岐野之人莫不歡欣鼓舞,開懷暢飲,盡醉而散。廄官將一片愁心撇在東洋大海。正是:
五伯擅假仁,流恩及野人。一朝從患難,相與守嬴秦。
卻說秦繆公的夫人,原是晉獻公的公主。自從秦晉結婚,極其和好。所以後世說著婚姻,就比秦晉,卻是這個出處。其時,晉國大旱,顆粒無收,人民饑窘。獻公想道:“我與秦國既稱姻婭,若到他處借粟,決定無辭。”隨即辦了幣帛,遣了使臣,來到秦國借粟以濟民饑。秦國有一個大夫名丕豹,其父丕鄭,原是晉國大夫裏克的好友。這丕豹因晉大饑,即勸繆公乘勢伐之,欲教裏克為晉之內應,則晉唾手可並。繆公即以此語問於公孫枝,公孫枝道:“饑穰更易,無常之事乘危而伐,晉國未必即亡。晉今雖饑,安知我秦後日不饑乎?還宜與粟為是。”繆公又問於百裏奚,百裏奚道:“公孫大夫之言主公當依之而行,以示仁德可也。
”繆公即便發粟賑晉,船漕車轉自壅至絳,相望不絕。誰知晉國不幸,此時天旱民饑,更兼獻公嬖妾驪姬,反致毒藥,獻公一時身死,國中大亂,太子申生死於新城,重耳夷吾出奔他國,國人共立驪姬之子奚齊做了晉國之君。其臣裏克希圖不軌,弑了奚齊。那大夫荀息好生不忿,又立晉庶子卓子,裏克又把卓子殺了,並殺了荀息。那夷吾在外聞之自想道:“國不可一日無主。今眾兄弟俱為賊臣裏克所殺,我當速入本國以正晉國之位。若不早為設處,必中賊臣奸計,則吾晉國恐不可保。但我一身孑處異鄉,既無精兵悍馬,可以先聲奪人,又無謀臣策士可以同心用武。”思之又思,想了又想,廢寢忘餐,如癡似醉,直待三五日後,才方有一個悟頭。正是:
欲借秦軍壯我威,不難曲意更卑辭。但虞背信他年事,未免教人噴口口。
你道這夷吾有怎生一個思想出來?他道:“秦繆與我既有郎舅之稱,乃是內戚,非比泛常,必然相顧。我不若求他一枝人馬,護送歸晉,以圖大業。但我親身自去,誠恐未便,遣人相求便了。”當下即遣一個親信之人前往秦國,婉言相求,秦繆公念及瓜葛,又憫晉國大亂,即便應允。使大夫百裏奚做了將軍,統了大兵,送夷吾歸晉。那夷吾在路上思量一到晉國,巴不得便登大位,因防百裏奚不肯盡力,私對百裏奚說道:“我此去如果嗣位,當割晉國河西八城歸於秦邦,以為報恩之物。”百裏奚牢記在心。忽一日,夷吾將到晉城,惟恐裏克稱兵相拒。那知裏克畏懼秦兵勢大,百裏奚才高,隻得匍匐出城,迎歸大殿,口稱千歲。夷吾即正其位,晉國臣民無不欣服。百裏奚暗想道:“夷吾為君,晉國從此定矣。”次日,遂辭別歸秦,夷吾贈以金帛,並賜牛酒,以犒麾下軍士,百裏遂與夷吾作別而去。那夷吾從此做了晉君,稱為惠公。他若是知恩報恩,不肯失信,與了河西八城,庶不失為有信之主。誰知惠公頓起背約之念。有詩為證:
鄙哉惠公,行不踐言。古賢所誚,得魚忘筌。
百裏奚在路日久,一日到了秦邦,備陳晉惠公所許得正大位即割河西八城之言,說了一遍。繆公深喜,又問道:“他說幾時獻來?”百裏奚答道:“臣倒未聞其有幾時之約,但去時路上,即有此說。”言畢,退朝而出。數日後,繆公方與群臣議事,忽報有晉使到了,繆公即便召入,問其來故,使臣對道:“小臣姓丕名鄭,乃晉惠公所使。”繆公急問道:“莫非來獻河西八城的麼?”丕鄭道:“寡君有命,上謝大王。河西之城係是晉之先君得分封於天子的,祖宗世世相傳,豈可私割與別人之理。謹以黃金彩段,遣臣齎獻,兼來奉複。”繆公聞言大怒,當下要斬丕鄭。百裏奚急急勸道:“兩國交爭,不斬來使。今晉無禮,得罪於主公,正要和這丕鄭商量謀畫個計策,奪其城池,不可怒形於色。”繆公聽了百裏奚,回嗔作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