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晉人有馮婦者 (2)(1 / 2)

第三十九卷 晉人有馮婦者 (2)

至靈莫如人,安容逞浮臆。既欲浣前非,應當履福地。

馮婦這點念頭是極好的了,從此修身習善,自然舉世宗風推為國士。設使馮婦當此又轉一念道:“吾平生最喜是搏虎,一朝拋棄了這件事情,豈不要悶死了人麼。不好不好。我如今不必日日去搏虎,但每歲去搏一虎也罷。”他卻自思自讚,自品自題也不好。舉心動念,天地皆知。為何我又轉這一念,豈非眼底就現地獄,我隻是日夕修持濟厄扶危,廣行善事,或可清釋罪惡。所以馮婦立定主見,便在家中憂勤拮據,修身齊家,真真無所隋安,克有悠濟。其時,晉國中有那一班少年讀書之士,上覽三皇五帝之學,嚐采諸子百家之說,非不詳備,非不宏具,他又恨取法無奇,終屬平腐,一聞馮婦不去搏虎,卒然行善,茂勉躬修,明誌厲行,頗有神明居已,正直處世的情致,甚而篤行勤勤,慎修勉勉,惟日不足為苦。那些士人聞之,俱來拜訪,還有願求為師的,俱載贄禮而來。雖初寒溽暑疾風暴雨,亦不肯輟,或者一介將事,時惠好音。馮婦之門始初如古寺僧房,但聞誦唄之聲、油煙之氣,到此際門迎賓客,車馬轔轔,往來的都是晉國名士。有詩為證:

一時萃勝友,晤對共琴書。偶爾淡相識,不知交漸儲。

飛鴻憐月影,寒菊傲霜茹。獨喜衡門下,長停長者車。

其時,晉國的平原曠野之中,忽有猛虎出入,將人侵害。隻因馮婦改行從善,無人敢去搏他。所以散漫迷離,直至郊野地麵來了。始初還到天昏日暮、月黑雲濃的時節,他卻搖頭擺尾,來往尋人,充其饑餓。後來竟自白晝出來,跳躍咆哮,傷人損畜。這近野的人家未免要關門閉戶,各家的老老幼幼,莫不股栗心驚,肉飛魂動。爭奈都是些村莊老子、負販窮人,既無膂力,又少智謀。總有一二家獵戶,當日因仗馮婦的手段,本身上並不曾習得技藝,也隻好束手相看。這些野老要避虎害,隻得糾集遠近鄉村人等,砍伐山木竹稍,攔擋去路,設機製械無所不至。一日,眾野人正在那裏伐木擋路,隻見遠遠的走一隻老虎來。眾人見了嚇得魂不在身,也有丟了器械走的,也有扒在樹上躲的,也有嚇破了膽倒在地上的,好生張皇得緊。其中有幾個有見識的道:“若是一齊走散,卻不害了這兩個驚倒的人。”連忙鳴起金鑼為號,召集眾人齊來趕虎。那鄰近人等已是預先約會的,聽得金鑼聲響,各各持了器械趕到野地上來。這些逃躲並跌倒的始覺有些膽壯,也都來助力驅虎。人眾雖然會齊,口固肯出頭先走,你延我挨,不覺虎已走近人身。但見此虎:

張牙露齒,豎尾睜睛。跳一跳地塌山傾,吼一吼天崩雷震。昏慘慘幾陣黃沙蔽日,冷瀟瀟一派黑氣騰空。休道李將軍閑時善射,漫誇武行者醉後能擒。真個是山君多猛力,驚得那百獸盡潛藏。

這野人約有數百,其勢亦大。那猛虎見這勢頭,縱欲傷人,也無個空隙。便是眾人也不敢害虎,止好合聲鼓噪,虎到東隨了他到東,虎到西隨了他向西,全無一個主張,並沒一個巴臂,隻是趕來趕去便了。猛虎被人趕慌,走到一個山曲去所,峰巔最險,是一個盡頭之處,那個猛虎負依在上,怒目而下,好不威風。這眾人平日所習的不過是農莊事業、經紀生意,不曾登山涉險,不曾援葛捫蘿,隻好在平陽地上鳴鑼擂鼓,枉自執著器械,誰敢打他一下,誰敢搠他一槍。猛虎雖然走了個盡頭路,不能進退,眾人又恐怕犯了罰約,隻得呆呆守定,不肯放鬆。也是這虎不該死,恰好遇著馮婦出遊郊外,乘了一輪車子,帶了幾個門下之士,跟了幾個隨行仆從在此地方經過。隻聽得野外人聲喧哄,馮婦叫仆夫住了車子,仔細一看,是驅虎緣故。隻見:

戈戟如麻列,煙烽繞漢間。為言逐虎吏,勢迫故依山。

馮婦看了對弟子們道:“原來這幹人在此逐虎,你看他鳴金擂鼓,呐喊搖旗,持戈弄棍,東奔西竄,把件極易的事做出這般繁難形狀來。你道好笑也不好笑,我們再上前去,看他們怎生做作,倒也有趣。”弟子們道:“虎雖鷙獸逐之固可,不若遠之為上。”馮婦道:“言之有理,足見高明。”這弟子中又有一人偶然向馮婦道:“昔日夫子徒手搏虎那段雄威,可惜弟子們俱是耳聞,不曾目見,不意夫子久不從事於此,想將來真是好勇過人。為何這眾野人逐虎不中,致猛虎負隅,可恥孰甚。”隻因此人講了這句話,越發搔動了馮婦的癢處,不覺故態複萌,隱隱躍躍甚是動心,想道:“眾弟子既不曾見我親搏猛虎,我何不就此當麵一試,賣些手段,也見得是人中顯貴,鬧裏奪尊。”正要啟齒與弟子們說知,又猛想起當年夢中惡景,急急按定念頭,假意回覆道:“搏虎乃是我少年間的醜事,提他何益。

”即命推車往別處去罷,車夫得命,俱各趲行。且說這些野人中有一個認得馮婦的,指著說道:“適才坐在車中說話的正是馮婦,若得他走來與我們搏虎就好了。”內中又有一個道:“何不早說,如今卻不當麵錯過。”又有一個老成些的說道:“不要妄想,他已改行為善,安肯又來搏虎?我們隻要不分晝夜,輪流看守在此,守過十餘日,老虎沒有飲食進腹,餓也餓死了,他怕他飛上天去。”又有一人道:“此說也不見妙,狗急尚要跳牆,老虎急了豈肯待斃,莫要惹他發性。馮婦的車子去得還不甚遠,莫若我們走幾個人去,相懇他來搏虎。若是肯來,這是萬幸,妥手而得的了。若不肯來,不過折了這番腳步,丟了幾句言語,諒來沒有什麼損處,你們都道如何?”眾人應道:“這倒也講得是。”內中有高興勤健的約有十餘人,一齊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