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紀昀妙聯得君愛(1 / 1)

紀昀,字曉嵐,乾隆進士,官拜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曾任《四庫全書》總纂,是清代村夫鄉嫗皆知的大才子。

乾隆賞識紀曉嵐的才華,將任貴州都勻府知府的紀曉嵐調入北京任編纂《四庫全書》總辦。

有一天,紀曉嵐和幾位同僚在修書院中等皇上來檢查工作,久等未到。當時正是三伏天,天氣酷熱,紀曉嵐怕熱,脫掉上衣,赤膊審稿。忽報“皇上駕到”,他來不及穿衣忙躲到床下。皇上來到問了些情況後,就拿起文稿細細地看起來。眾人見皇上認真看稿,一時都不做聲。過了一陣子,躲在床下的紀曉嵐聽無人說話,認為皇上走了,就伸出頭問道:“老頭子走了吧?”乾隆一聽,見紀曉嵐從床下探出頭來,便斥道:“紀昀無禮,因何叫朕老頭子?”紀曉嵐闖禍了。但他很機敏,忙從床下出來,跪地道:

萬壽無疆壽謂老,上古老子謂君子;

頂天立地天是頭,當今頭人是聖人。

乾隆一聽,用這副構思巧妙的對聯解釋,倒也合乎情理,轉怒為喜道:“人稱曉嵐對子王,果然不假。”

這年,正是乾隆五十歲,回疆叛亂平定,國家四萬裏江山一統定局,乾隆欲借壽慶之日君臣好好慶賀一番。

這天,八月八日,乾隆帝五十大壽之日,文華殿金碧輝煌,群臣畢至,各顯其能,有獻詩的,有獻對聯的,什麼:

五嶽同尊嵩極峻;

百年上壽日方中。

五十華誕開東海;

三千朱履慶南山。

海屋籌添春半百;

瓊池桃熟歲三千。

等等,皆是些五十大壽祝壽的常用對聯,對乾隆來說,都是一般習以為常的客套話,沒有什麼驚人之筆,聽了相互禮節禮節就是了。這時,紀曉嵐突然掛出早已經寫好的一副對聯,上麵寫道:

四萬裏皇圖,伊古以來,從無一朝一統四萬裏;

五十年聖壽,自今而後,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此聯一出,不但群臣驚讚叫絕,乾隆看了也是龍顏大悅。聯中不但把統一四萬裏江山歸功於聖上,而且巧妙地祝長壽萬年(五十年加上九千九百五十年)。

從此,乾隆更喜歡這個紀愛卿了,在很多場合下都帶著這個才思敏捷的臣子。

很多年後,和珅得寵。這和珅也算是個才子,詩詞歌賦無一不通,常在皇上麵前賣弄,但每有紀曉嵐在場時,都顯出遜色。因此,和珅總想找個機會難為一下紀曉嵐,以解忌妒之恨。

乾隆五十五年,正是皇上八十大壽,這年紀曉嵐六十七歲,和珅當年四十一歲,正是年富力強,思維敏捷之時,經常向紀曉嵐“挑釁、挑釁”。

這天,是皇上八十大壽之慶日,在壽宴上和珅搶先對紀曉嵐說:“聽說紀大人在聖上五十大壽時,一副恭祝聖壽聯驚震四座,今日皇上八十大壽,定有上乘佳作了。”心想:快七十歲人了,看你還能撰出什麼好聯來?紀曉嵐一聽,和珅以年輕欺老逼上來了,隨道:“隻要對聖上懷有深情,就必定會有好聯,老臣獻上後,和大人一定也有妙作了!”隨高唱道:

八千為春,八千為秋,八方向化,八風和慶,聖壽八旬逢八月;

五數合天,五數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備至,嵩期五十有五年。

群臣一聽,高呼讚聲,乾隆更是龍顏大悅,連聲“賞酒!賞酒!”和珅一聽,心服口服,這近七十老人,思維如此敏銳不減,難得!難得!從此不再敢“挑釁”紀曉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