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入京華勳裔晉道台 遊天津爵臣征幕府 (1)(2 / 2)

若見他,得他賞識,不怕一官一差謀不到手裏。”想罷,便直出天津。因直督一缺,一年中有半年駐於保定,就有半年駐在天津。恰那時直督正在天津駐紮。故袁世凱一程到了天津地方。

先尋了住處。忽聽得李鴻章正巡閱東明河工,尚未回衙。暗忖:

“直如此湊巧!惟這條門路,是斷不宜放過的,不如權住天津,等候也好。”

到了一日,覺天時甚好,就帶了跟人,出外遊玩,不覺到了紫竹林地方。那紫竹林是天津有名的名勝,到時但見得:香輿寶馬,綠女紅男,人擁如雲,車行似水。不少墜鞭公子,正花明柳媚之天;許多走馬王孫,趁日麗風和之地。樓台一寸,錦檻千重。每當美景良辰,抵得賞心樂事。

當下袁世凱且行且看,自忖:“人傳紫竹林熱鬧,真是名不虛傳。”遊了一會,穿了幾條曲徑,前麵現出亭子一座。袁世凱正欲進亭子裏小住,略歇些時,忽見亭子先有一個人坐著。

舉頭細看,見那人生得氣宇軒昂,精神活潑,有四十來歲的年紀,頷下兩撇胡子,正用手左右撚捏。旁邊立著兩個跟人,一個正拿著京潮煙袋,在旁遞煙。袁世凱省起,方才來時,見門外一頂大轎子,料然是此人的。看他形容,一定是本處官場,不然就是一個大紳了。便步進亭子裏,向那人一揖,通問姓名。

原來那人不是別人,就是前翰林學士張佩綸,當中法開戰之時,曾拜欽差大臣,辦理福建軍務的。自從敗了仗回來,革職之後,在天津電報局當總辦之職。當下張佩綸又向袁世凱問過姓名,世凱答過了。猛想起:“此人是北洋李爵相的子婿,是李相最得用之人。自己要謀見李相,就先與他拉攏,亦是妙事。”因此道出家世履曆。

張佩綸見他是世家,也不覺起了敬意。在亭子裏談了一會,那張佩綸固是滿口才猶,袁世凱亦是個口角春風的,因此十分投機。佩綸即預約請世凱明天到他處敘談。姓袁的自無不應允。

不多時,張佩綸說道:“兄弟不過經過這裏,順便進來一遊。現在有點事要回去了。”便起身告別而去。那袁世凱亦是無心遊玩的,今見無意中先識了張某,心中已喜不自勝,即帶同跟人回寓去了。

到了次日,即依約前往拜會張佩綸。佩綸也接進裏麵坐下。

正在寒暄之間,忽門上傳一個名刺。袁世凱知是有客到來拜會,理要回避。惟張佩綸見世凱到了未久,驟然送客覺不好意思,即說道:“不必拘禮了,來的是個不速之客,隻到來談天,並沒有什麼公事。”袁世凱聽著,就乘機稱謝。隻見佩綸傳出一個“請”字,跟人應聲去了。隨見來客進來,大家讓座後,張佩綸道:“座中統通是知己,可不必客氣。”

袁世凱與來客一齊說了兩聲“是,是”,來客即與世凱通過姓名。原來來客就是天津海關龔道,也是李爵相之甥子,沒事時,就天天到姓張那裏談天說地。袁世凱見他又是李相姻親之人,一發要與他結交。佩綸即接口向龔道說道:“那位袁老哥,就是前欽差大臣漕督袁公甲三的四公子,正從北京引見回來的。現在正把父執禮候見李中堂呢。”龔道聽了,道一聲“久抑”,又重新敘禮。

張佩綸道:“今天兩位來到很巧,昨江南劉峴帥薦了一個廚子到來,說是精於調味的。兄弟今天正著他弄點菜試試。兩位若不嫌棄,待晚飯後回去不遲。”袁世凱正說了一聲:“不敢打攪。”龔道笑道:“奇怪奇怪,劉峴帥難道是不知味的,有了一個好廚子,卻不自用,要薦來老哥處不成?”張佩綸亦笑道:“兄弟還沒有說完呢。因兄弟在南京曾九帥幕府時,劉帥正歸隱林下,常有書信譏九帥與兄弟依戀官階。九帥常複他,說南京是他舊治之地,長江一帶,海產豐美,可供朵頤,不似湘間絕無異味,所以我們不欲離去江南。又說那一物如何香美,這一物如何甘脆,問他還記憶否。因劉帥平日最好談食品,所以九帥調侃他。到九帥臨終時,也遺折薦劉帥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