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敬業:驅動自我的內在動力(3)(1 / 3)

其次,學會用心工作。很多老資格的公司職員習慣於隻用手工作,因為這些工作他們已經很熟悉了,閉著眼睛都能做好。然而隻用手工作會使人們把10年當做1天來過,10年以後,他們隻掌握了一種工作方法。也就是說,10年來他們在自己的工作上沒有任何進步,這對於處在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環境的現代人來說,無疑是十分糟糕的。勤奮工作不僅是要盡善盡美地完成工作,還必須用你的眼睛去發現問題,用你的耳朵去傾聽建議,用你的大腦去思考、去學習,把10年真正當做10年來過,那麼10年之後你所具備的才能還愁不被老板賞識嗎?勤奮工作不是機械地工作,而是用心在工作中學習知識、總結經驗。在上班時間不能完成工作而加班加點,那不是勤奮,而是不具備在規定時間裏完成工作的能力,是低效率的表現。

再次,自己獎勵自己。勤奮總與“苦”和“累”聯係在一起,如果長期處於苦和累的環境中,你可能會厭倦,甚至放棄。所以,適時地獎勵一下自己是非常重要的。當自己掌握了一種好的處理工作的方法,或工作效率提高了1個小時時,不妨去看一場向往已久的演出,或者隻是為自己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這樣的獎勵往往會刺激你更加努力地工作。

勤奮並不是要你一刻不停地幹,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隻會導致低效率。所以,工作累了的時候不妨花上幾分鍾的時間放鬆一下,給自己緊張的大腦“換換擋”。

最後,成功之後還要繼續努力。勤奮通向成功,而成功很可能會成為勤奮的墳墓。有一項調查表明,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獲獎之後的成就、論文篇數等遠不及其獲獎前的一半。

成功之後就不再努力的例子並不鮮見。很多人在憑借著勤奮努力終於被上司所提拔和重用之後,就覺得應該放鬆一下了——為自己前段時間那麼辛苦的工作補償一下,結果又回到

原來的那種好逸惡勞、不求上進的生活狀態中去了。請記住蕭伯納的名言:“人生有兩出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二是躊躇滿誌。”這兩種悲劇,都會導致勤奮努力的中止。在取得了一個小目標的成功之後,要重申自己的大目標,告訴自己還有更加美好的前途在等著自己,使自己重新振作,繼續勤奮,永不滿足。

在職場中永立不倒的英雄所憑借的絕不是安逸中的空想,而是踉蹌中的執著,重壓下的勇敢,逆境中的自信,艱苦中的勤勉和奮發,是在任何環境中的紮實工作和鍥而不舍的求知精神。這是他們成功的秘訣,也是所有想成功的人必須具備的崇高美德。

閱讀思考:

1. 你是個勤奮工作的員工嗎?

2. 舉例說明勤奮與成功之間有什麼關係。

視信譽為生命

信譽是一個有魅力的人的生命,是一個有發展潛力的公司的無形資產。凡事講究信譽,你就會贏得更多的信賴和機會,如果喪失信譽,即使你僥幸取得一次的勝利,你的生命最終也會因為你的這次失信而暗淡。

與做人一樣,職業道德與個人修養有許多相通之處。一個存在人格缺陷或道德缺陷的員工很難成為一個優秀的員工,同樣,一個沒有信譽的員工肯定不是一個敬業的員工。講信譽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敬業的根本。

我們看看一個關於信譽的故事。

一名在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畢業時成績優異,便決定留在德國。他四處求職,拜訪過很多家大公司,均遭拒絕,因此很是傷心、惱火。但又沒有別的辦法,總不能讓肚皮餓著吧,狠狠心、咬咬牙,收起高才生的架子,選了一家小公司去求職,心想,這次無論如何也不會再被有眼無珠的德國佬趕出門了!

結果呢?這個公司雖然小,仍然和大公司一樣很有禮貌地拒絕了他。

高才生忍無可忍,終於拍案而起:“你們這是種族歧視!我要控……”

對方沒有讓他把話說完,低聲告訴他:“先生,請不要大聲說話,我們去另外的房間談談好嗎?”

他們走進無人的房間,德國佬請憤怒的留學生坐下,為他送上一杯水,然後從檔案袋裏抽出一張紙,放在他麵前。留學生拿起看了看,是一份記錄,顯示他乘坐公共汽車曾逃票3次。他很驚訝,也更加氣憤:原來就是因為這麼點兒雞毛蒜皮的事,小題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