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敬業,最卓越的工作態度(1)(2 / 3)

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比這更加出色的一點,就是讓你的思維走在老板的前麵。很多時候,你的效率也就是老板的效率。

當然,這是在你對老板已有足夠了解的基礎上,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作出的預計。為了做到這一點,你應盡量了解公司的業務運作的經濟原理,為什麼公司業務會這樣運作?公司的業務模式是什麼?如何才能贏利?同時,你還應該關注整個市場動態,分析總結競爭對手的錯誤症結,不要讓思維固守在以前的地方。

好的建議不是閉門造車造出來的,處處留心皆學問,隻要細心,就會有不斷創造的靈感,這自然也是積累好建議的一種手段。每天行色匆匆,沒有留意一下身邊的人和事,那就有可能一生都這樣匆匆忙忙地疲於奔波。當然並不是叫你事事留意,而是有意識地注意一下與你有關的行業,也許在不經意間你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廖基程在工廠勞動時經常看到,由於大部分零件的精密度都非常高,為了防止零件生鏽,工人們必須戴手套進行操作,而且手套必須套得很緊,手指頭才能靈活自如,這樣一來,戴上脫下相當麻煩不說,手套還很容易弄壞。

為此,他常想,難道隻能戴這樣的手套嗎?能不能改進一下?

有一天,他在幫妹妹製作紙的手工藝品時,手指上沾滿了糨糊。糨糊快幹的時候,變成了一層透明的薄膜,緊緊地裹在手指頭上,他當時就想:“真像個指頭套,要是廠裏的橡皮手套也這樣方便就好了!”

過了不久,有一天清早醒來,他躺在床上,呆呆地望著天花板,頭腦裏突然想到:可以設法製成糨糊一樣的液體,手往這種液體裏一放,一雙又柔又軟的手套便戴好了。不需要時,手往另一種液體裏一浸,手套便消失了,這不比橡皮手套方便多了嗎?

他將自己的這一大膽想法向公司做了彙報,公司領導非常重視,馬上成立了一個研究小組,把廖基程也從生產車間調到了這個組裏。經過大家反複研究,終於發明了這種“液體手套”。

使用這種手套隻需將手浸入一種化學藥液中,手就被一層透明的薄膜罩住,像真的戴上了一雙手套,而且非常柔軟舒適,還有彈性。不需要時,把手放進水裏一泡,手套便“冰消瓦解”了。

一個好的建議,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降低了工作成本。真是一舉兩得。

作為員工,向企業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這說明你盡了一位公司成員的責任,對公司充滿了愛心,你也會得到老板的信任。

閱讀思考:

1. 你有沒有給企業提過好的建議?

2. 如何才能給企業提出好的建議呢?

不要隻說不做

方案再完美,如果不去實行,就一點價值也沒有。成功的企業實際上和它們的顧客靠得很近,即其他的企業在談論,而成功的企業則在行動。這就是成功企業與一般企業的不同之處。

大多數人都是知之多於行之,沒有主動去運用自己所擁有的豐富知識和經驗,沒有把知識和經驗當做一部分工具來使用。正如彼得·德魯克所說的那樣:我們大多數人都隻關注於把我們知道的東西劃分到不同的專業領域去,而非竭盡全力去運用知識的力量來應付各種不同的問題。

方案再完美,如果不去實行,就一點價值也沒有。成功的企業實際上和它們的顧客靠得很近,即其他的企業在談論,而成功的企業則在行動。這就是成功企業與一般企業的不同之處。

cnn的總經理湯姆·約翰遜說,他總是盡量在24小時內回複所有的信件與電話。

那些失敗的公司之所以失敗,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隻設定了一個遠大的目標,卻很少關心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僅僅是對問題作出界定還遠遠不夠,更主要的是行動,是馬上實施解決問題的方案和措施。然而在現實中,“說”代替了“做”的現象存在於許多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