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以結果為導向,讓工作無限接近完美(2)(3 / 3)

比爾·蓋茨說這些話時年近四十,雖然是冷靜的聲調,但透出他創業初期的思考,設身處地在他的位置上想一想,看著一家又一家公司走馬燈似的換將,他又怎能不想想自己公司的前途?“我們當時真沒想未來我們公司會怎麼樣,沒有可能幻想,那時我與艾倫談論較多的話題是我們在湖濱男校時就多次談論過的,做軟件公司能活下去嗎?艾倫說:‘隻要我們將它做到最好,應當沒問題。’於是,我們繼續沒命地工作,力求事事做到最好。也正是這種信念,讓微軟堅持到了今天。”

比爾·蓋茨深知:微軟要麼就成為行業的龍頭老大,要麼就會被人吞並或破產。同理,作為在崗位競爭激烈中工作的一名員工,要麼你因為做得最好而出色,要麼你離開。事實就是這麼無情,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所以,比爾·蓋茨對微軟員工們的要求是:“我不要求你們一天24小時地磨工作,我隻希望你們盡全力把分內的事情做到最好。”

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到最好——這才是一個敬業員工應該做到也必須做到的!

18世紀的諷刺文學作家伏爾泰創作的悲劇《查伊爾》公演後,受到觀眾很高的評價,許多行家也認為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成功之作。

但當時,伏爾泰本人對這一劇作並不十分滿意,認為劇中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和故事情節的描寫,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因此,他拿起筆來一次又一次地反複修改,直到自己滿意才肯罷休。為此,伏爾泰還惹下了一段不大不小的風波。

經伏爾泰這樣精心修改後,劇本確實一次比一次好,但是,演員們卻非常厭煩,因為他每修改一次,演員們卻要重新按修改本排練一次,這讓他們花費許多精力和時間。

為此,出演該劇的主要演員杜孚林氣得拒絕和伏爾泰見麵,不願意接受伏爾泰重新修改後的劇本。這可把伏爾泰難住了。他不得不親自上門把稿子塞進杜孚林住所的信箱裏。然而,杜孚林還是不願看他的修改稿。

有一天,伏爾泰得到一個消息,杜孚林要舉行盛大的宴會招待友人。於是,他買了一個大餡餅和十二隻山鶉,請人送到杜孚林的宴席上。

杜孚林高興地收下了。在朋友們的熱烈掌聲中,他叫人把禮物端到餐桌上用刀切開,當在場的人把禮物切開時,所有的客人都大吃一驚,原來每一隻山鶉的嘴裏都塞滿了紙。他們將紙展開一看,原來是伏爾泰修改的稿子。

杜孚林哭笑不得,後來他怒氣衝衝地責備伏爾泰:“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伏爾泰說:“老兄,沒有辦法呀,不做到最好,我的飯碗就要砸了!”

伏爾泰之所以成為偉大的文學家,就是因為他能“做到最好”,而並不是因為他有多聰明!假如你尚無伏爾泰的聰明或名氣,你是不是更有理由像他那樣對待自己的“飯碗”呢?

作為微軟這個巨人的領導者,比爾·蓋茨也不敢奢望所有的微軟員工都聰慧過人,但他希望他們都兢兢業業,能夠全力以赴地對待工作。職場中沒有虛假的道具,你要做好你的工作,就必須踏踏實實地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當每個員工將“做到最好”養成習慣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快樂。

這種習慣或許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當“做不到最好”成為一種習慣時,其後果將可想而知——工作上投機取巧也許隻會給你的上司和公司帶來一點點的經濟損失,但它卻可以毀掉你的企業,以及你成為優秀員工的機會。

閱讀思考:

1.你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嗎?

2.怎樣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本章要義

·對自己負起責任來,等待你的才會是成功。

·決定一個人職場成敗的,不是他做了什麼大事,而取決於他有沒有把小事做好。

·小事體現了偉大的責任。

·在細節上下工夫,良好的結果會不期而至。

·一名敬業的員工,應當把“做到最好”培養成一種時刻不離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