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奇瑞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優異的成績,最具競爭力的優勢就來自於成本管理上。為了降低成本、節省投資,奇瑞在建廠之初就製定了“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快速建設,滾動發展”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控製運營成本,節省投資總量。從建廠到現在,奇瑞一直使用自有資金發展,強有力的投資控製體係大大降低了投資成本。事實上,奇瑞建廠僅花費17.52億元人民幣,是國內其他中級轎車項目投資的1/6~1/5。投資減少了,分攤到每台車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車價自然就便宜了。公司全部以參股的方式融資,沒有一分錢貸款,避免了巨額付息及還本的沉重壓力,消除了後顧之憂,自然也就沒有這方麵的成本要“轉嫁”到消費者頭上了,從而實現了同行無法企及的低成本優勢。
為了最大限度地控製運營成本,奇瑞在確保設備質量和工藝需要的前提下,隨產量的增長而有序增加設備的采購。這種滾動投資的方式既節約了一次性固定資產的投資,又減少了設備閑置折舊損耗。奇瑞在物資采購上堅持“貨比三家,質優價廉”的原則。公司在項目建設之初便製定項目招投標製度,推行陽光工程。在付款程序上,奇瑞嚴格按照實際完成的質量進度和技術要求等一一審核後方簽字支付,大大節省了投資,保證了項目的健康發展。
另外,在人員管理上,奇瑞一律實行聘用製,根據員工的工作表現和素質高低,分為短期聘用和長期聘用。在中層幹部聘用上,奇瑞則實行一年一聘,並實行流動管理,按優秀、較好、一般、較差四個層次進行滾動考核,同時推行末位淘汰製。這些大大增強了員工的危機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員成本。
奇瑞副總經理尹同耀曾驕傲地說:“我們每天都在降低成本。”這是一個事實,更是一種意識。奇瑞推出“六個一”工程,其中一個“一”就是“我為公司節約每一分錢”。在奇瑞,處處可見精打細算、點滴節約、降低成本的實例。比如,奇瑞每年加工剩下的鋼材邊角廢料高達3000多噸,奇瑞人並沒有把它當廢料賣,而是用變廢為寶的思路對廢鋼鐵大做文章。如果簡單地把鋼材的邊角廢料賣掉,1噸最多賣600多元,但他們把邊角餘料進行分門別類整理,能再利用的就利用,不能再利用的實行分類定價、公開招標,其中最高的1噸賣到了2700元,為廢料利用、降低成本找到了一條可行的捷徑。除此之外,為解決各部門使用複印機價錢貴、維修管理費用高的問題,奇瑞采用了租賃而非購買的方式來統一管理。
就這樣,奇瑞通過公司上下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為公司節約,使奇瑞獲得了市場,贏得了巨大的利潤。
節約是贏利的關鍵,節約使成本降低,就能夠獲得高於競爭對手的平均收益,即使競爭對手把利潤降低為零,自己仍可獲利。作為員工,為老板節約成本,就是為老板創造效益,自然會得到老板的器重。
閱讀思考:
1. 你認為節約與效益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2. 在工作中,你是如何為公司節約的?
堅持創新,勇攀業績高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也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動力。在瞬息萬變的商業時代,在日益競爭激烈的企業中,創新的效果是無法估量的。
在工作中,許多員工抱著堅守崗位的態度,一切因循守舊,缺少創新精神,認為創新是老板的事,與己無關,自己隻要把分內的工作做妥即可,除此無他。
這種思想實在要不得,要知道,誰也不比誰強,誰也不比誰差,你所擁有的,別人同樣擁有。如何能夠突圍而出,高人一籌?你務必突出自身的創造力。發揮創新行為不僅對公司有利,也對員工本人的形象、聲譽、能力和前途有利。無論創新的意念是否被老板接納,進行得是否順利,都能顯示出你對公司的熱誠和責任感。成敗得失並非關鍵,重要的是那份勇於嚐試的精神,能夠有助於你獲得老板的認同。綜觀事業上取得成功的員工,他們一般都不是那種從常規去考慮問題的人,而是能夠站在創新的立場上,考慮各種問題的人。被評為2007年全國敬業奉獻模範的“抓鬥大王”包起帆就是一位堅持創新的敬業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