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超越自我,打造持久的職場競爭力(1)(3 / 3)

謙遜、坦誠、包容等是一個優秀的敬業員工必須具備的品德。一個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他人的人,老板是絕不會對他心存好感的,同事也不會真誠、愉快地和他同舟共濟,更不要說客戶會與他建立良好的業務關係了。

這樣沒有修養的員工,其所作所為其實都是在給自己設置障礙,在堵自己前進的路。這樣的人恐怕連自己在企業裏立足都很困難,更別說是成為老板倚重的優秀員工了。

一個敬業的員工,如果能以銳意進取的精神和火一樣的熱情去充分調動自己的能力,發揮自己的才能,在把工作做好的同時,絕不忘記自身修養的錘煉和品德的積蓄,那麼,他一定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而且他一定會獲得物質與精神境界的雙重果實。

閱讀思考:

1. 你認為能力與修養,哪個更重要?

2. 如何提高自身的修養?

超越經驗,用更好更新的辦法解決問題

在工作中,我們不應被以往的經驗所束縛,而應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摸索,發現解決問題的新辦法,以使問題得到更圓滿的解決。

20世紀90年代初,格蘭仕進軍上海市場的時候,人們對微波爐都很陌生,很多大商場都把它拒之門外。

格蘭仕的推銷員為此一籌莫展。陳曙明帶領大家跟商場的人員軟磨硬泡,終於有一家商場同意給他一個櫃台,但是期限隻有三天,銷不出去,他們必須撤櫃。

櫃台的問題算是解決了,但一個新的問題又來了,商場的售貨員沒有幾個懂微波爐的,他們不知道如何向顧客介紹產品的使用方法,推銷成了一個難題。

經過一番思量,陳曙明決定自己帶領業務員上陣。第一天,陳曙明拎著雞塊親自站到了櫃台前,其他業務員四下招攬顧客。

陳曙明一邊與顧客分享著烤雞塊,一邊向顧客展示微波爐的作用,普及微波爐的知識。可是一天下來,觀看的人很多,買的人卻很少。

第二天情況依然如故。經過一夜的思考,陳曙明想到了上海人是喜歡時髦的東西,但是他們過日子非常精打細算,因此實惠才是第一位的。於是,第三天他拿著米和水上陣了。開始介紹使用微波爐比使用煤氣爐節省錢。

這時,有位女顧客走上前半信半疑地問:“真的嗎?”

“那還假得了。”說完之後,陳曙明就為她演示起來。

女顧客終於信服了,決定要買,但是她沒有帶錢。陳曙明靈機一動,立刻讓業務員叫了一輛的士,把微波爐送貨上門。

很快,這種創新的銷售方式在上海大獲成功,格蘭仕開始在其他的城市迅速“複製”這種銷售方式,很快在全國的市場中占領了有利的位置。

看完這個故事,我們思考一下:一種全新的產品,隻讓進商場三天,賣不出去就撤櫃。

恐怕一般的員工一看到這個條件,就會打道回府了。因為按著常規的方式,三天連培訓營業員的時間都不夠。

但是陳曙明並沒有絕望,既然按著常規走不行,就換一種全新的、更為可行的方式,成功不就變得簡單了嗎?作為一名敬業的員工,你應該知道:創新是企業進步的客觀要求,你不妨變換一下你做事的方法,就有可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工作中,一個不拘泥於固有的觀念、思想活躍的人常能產生一些新想法,並能以此創造新局麵。他對人對事總是抱有一種創造性的態度,能夠用新的、與眾不同的方法來完成任務、解決問題。

現代科技的特點是專業分工越來越細,而具有廣博的知識,能利用綜合性學術觀點來解決問題的人卻越來越少。雖然專業麵越小越有利於使研究深化,但隨之而產生的另一個問題是由於視野狹窄而使創造力大受影響。深度和廣度看上去是矛盾的,但在實際中卻是相互促進的。專業知識過於集中,就不容易看到科學發展的廣闊前景,也容易忽視一些有啟發意義的重要情報,因而難以實現創造性的飛躍。

作為一名職場的員工,你必須在一定的時候超越經驗和專業知識去考慮問題,從而才能獲得一個創新的思維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