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價值,根本而言就在於他職業生涯方麵的貢獻和成功。從曆史的角度看,一個人之所以流芳百世,也往往是由於他在職業生涯方麵的成功,為社會、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從哲學家柏拉圖、軍隊統帥亞曆山大、使徒保羅、牧師馬丁·路德、律師林肯、軍人內森·黑爾,到出版商兼政治家富蘭克林、詩人愛默生、商人洛克菲勒、企業家福特等,他們都用職業方麵的艱辛,換來了事業的輝煌,從而也取得了生涯的成功。中國儒教聖人孔子曾說:“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段話正是這個大思想家的職業生涯,也是他人生成長過程的精辟寫照。
從人生的角度看,生命是一個人在世界上的載體,沒有生命,人無法生活在這個充滿鳥語花香的生動世界上。
人的生命是人存在和成長的根基,是人能與天地萬物一起蓬勃發展的條件,所以非常珍貴,我們隻有倍加珍惜和愛護才能對得起賜予我們生命的父母和哺育我們成長的全社會。我們被賜予鮮活生動的生命,同時也被賜予與生命相隨相伴的義務和職責。世間有生命的萬物,都被賦予了各自生命的職責。從田野裏的草叢,到天空中的雄鷹,自然萬物所以會有豐富絢麗的色彩和美妙絕倫的秩序,就是因為這些事物總在按照各自生命的規律存在和發展。同樣,在人類社會中,諸事有序,風調雨順,也正是由於人們天天都在履行自己瑣細的職責,都在力圖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實和富有意義。
我們的生命,就像是一個火柴盒,裏麵裝有許多火柴。每當我們點燃一根,雖然盒子裏減少了一根,但也發出了光和熱。善用火柴的人,能點燃起一片燦爛的燭光,一堆熊熊的烈火;不善用火柴的人,盲目或過早地劃盡了火柴,結果白白浪費;那些最不懂利用的人,則使火柴浸濕、損耗,點不出一絲火星。生命的職業就是讓人們像火柴盒裏的火柴能夠運用自己的潛質燃燒起熊熊大火,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生命因職業而具有意義,如果人盡不到職業責任,就等於沒有使火柴點燃起熊熊大火。一個具有生命的物體,隻有孜孜不倦地盡自己的天職,才能使生命真正富有意義,才能使生命變得有力和崇高。
因此,當一個人年老垂暮的時候,令他欣慰的,除了膝下的子孫,主要是他幾十年職業活動的成果。其實,他之所以欣慰,也往往因為膝下子孫從事職業活動為社會作出了貢獻或取得了成功。
閱讀思考:
1. 對“生命的價值在於職業”這個觀點,你是如何看待的?
2. 你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了嗎?
把工作當成人生的樂趣
羅斯·金說:“隻有通過工作,才能保證精神的健康;在工作中進行思考,工作才是件快樂的事,兩者密不可分。”
曾經有個美國記者到墨西哥的一個部落采訪。剛好這天是個集市日,當地土著人都拿著自己的物產到集市上交易。這位美國記者看見一個老太太在賣檸檬,5美分一個。
老太太的生意顯然不太好,一上午也沒賣出去幾個。這位記者動了惻隱之心,打算把老太太的檸檬全部買下來,以便使她能“高高興興地早些回家”。
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太太的時候,她說出的話卻使這位記者大吃一驚:“都賣給你,那我下午賣什麼?”
人生最大的價值,就是對工作有興趣,並從工作中獲得樂趣。愛迪生說:“在我的一生中,從未感覺是在工作,一切都是對我的安慰。”
然而,在職場中,像賣檸檬的老太太那樣,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當做樂趣的人並不是太多,尤其是那些在大公司工作的白領、金領等,他們擁有淵博的知識,受過專業的訓練,朝九晚五地穿行在寫字樓裏,有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拿一份不菲的薪水,但是他們並不快樂。他們是一群孤獨的人,不喜歡與人交流,不喜歡星期一;他們視工作如緊箍咒,僅僅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出來工作;他們精神緊張、未老先衰,常常患胃潰瘍和神經官能症,他們的健康真是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