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早就說過:“驕傲是一個人要除掉的惡習。”
成功常在辛苦日,敗事多因得意時。切記,不要盡想出風頭。一個人的成績都是在他謙虛好學、伏下身子紮實肯幹的時候取得的,一旦驕氣上升,自滿自足了,他必然會停止前進的腳步。
傲慢是一把利劍,有多少人因為自己的傲慢、一意孤行,最終敗走麥城。麵對自己所取得的成績應該自豪、再接再厲,但不能被這些成績衝昏頭腦,以致最後一敗塗地。
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謙虛的頭腦。顆粒飽滿的稻穗總是低著頭的,隻有空癟的稻穗才迎風飛舞。
一個人有一點能力,取得一些成績和進步,產生一種滿意和喜悅感,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這種“滿意”發展為“滿足”,“喜悅”變為“狂妄”,那就成問題了。這樣,已經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將不再是通向新勝利的階梯和起點,而成為繼續前進的包袱和絆腳石,那就會釀成悲劇。
在這個世界上,誰都在為自己的成功拚搏,都想站在成功的巔峰上風光一下。但是成功的路隻有一條,那就是放低姿態,不斷學習。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人們都行色匆匆,有許多人就是在回首品味成就的時候被別人超越了。因此,有位成功人士的話很值得借鑒:“成功的路上沒有止境,但永遠存在險境;沒有滿足,卻永遠存在不足;在成功路上立足的最基本的要點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
持盈若虧,每天進步一點
一個容器若裝滿了水,稍一晃動,水便溢了出來。一個人若心裏裝滿了驕傲,便再也容納不了新知識、新經驗和別人的忠言了,長此以往,事業或者止步不前,或者猝然受挫。故古人雲:“滿招損、謙受益。”隻有空,你才能不斷進步。
南隱是日本明治時代著名的禪師。有一天,一位學者特地來向南隱問禪。南隱以茶水招待,他將茶水注入這個訪客的杯中,杯滿之後他還繼續注入。這位學者眼睜睜地看著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終於說道:“已經溢出來了,不要倒了。”“你的心就像這隻杯子一樣,裏麵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和主張,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對你說禪?”南隱意味深長地說。
南隱禪師教導的“把自己的杯子倒空”,不僅是佛學的禪義,更是人生的至理名言。一個人如果誌得意滿,覺得自己無所不知、無人能及,就必然導致驕矜自傲,什麼都裝不下,什麼都學不進去,就像茶水溢出來一樣,再也不可能有更大的發展了。
一個人成功的時候,若還能保持清醒的頭腦,而不趾高氣揚,他往往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福特說:“那些自以為做了很多事的人,便不會再有什麼奮鬥的決心。有許多人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為他們的能力不夠,而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已經非常成功了。他們努力過、奮鬥過,流血犧牲,戰勝過不知多少的艱難困苦,憑著自己的意誌和努力,使許多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都成了現實。當他們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成功,便經受不住考驗了。他們懶怠起來,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往後慢慢地下滑,最後跌倒了。在古往今來的曆史上,被榮譽和獎賞衝昏了頭腦,而從此懈怠懶散下去,終至一無所成的人,真不知有多少……”
洛克菲勒在談到他早年從事煤油業時,曾這樣說道:“在我的事業漸漸有些起色的時候,我每晚把頭放在枕上睡覺時,總是這樣對自己說:‘現在你有了一點點成就,你一定不要因此自高自大,否則,你就會站不住,就會跌倒的。不要因為你有了一點開始,便儼然以為是一個大商人了。你要當心,要堅持著前進,否則你便會神誌不清了。’我覺得我對自己進行這樣親切的談話,對於我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響。我恐怕我受不了我成功的衝擊,便訓練自己不要為一些蠢思想所蠱惑,覺得自己有多麼了不起。”
由此可見,真正的低調是自己毫無成見,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縛,對一切事物都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正確對待;對於來自任何方麵的意見,都能聽得進去,並加以考慮。這樣的人能做到在成績麵前不居功,不重名利;在困難麵前敢於迎難而上,主動進取。他們的謙虛並不是卑己尊人,而是既自尊,也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