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低調是在積蓄騰躍向上的力量(2)(1 / 3)

第三章 低調是在積蓄騰躍向上的力量 (2)

一天,康熙派人通知鼇拜,說是有要事商量,請他立即進宮。鼇拜直奔宮中,康熙此時正和小太監們摔跤玩哩。鼇拜上前,正要與康熙打招呼,十幾個小太監打打鬧鬧地挨近了鼇拜身邊。說時遲,那時快,大家一擁而上,拉胳膊扯腿地將毫無防備的鼇拜翻倒在地。 

等鼇拜反應過來,感到大事不妙,想要掙紮反抗時,十幾個小太監已牢牢地將他製伏在地,哪裏肯讓他脫身。他們拿來準備好的繩索,將鼇拜捆了個結結實實。 

康熙正顏厲色地對躺在地上動彈不得的鼇拜說:“你欺淩幼主,圖謀不軌,飛揚跋扈,濫殺無辜。今日下場是你罪有應得。你鼇拜罪行累累,罄竹難書,待我查清你的罪行,一定嚴懲,絕不寬待。” 

鼇拜自知難逃一死,緊緊地閉著雙眼,一句話也不說,隻能像待宰的羔羊那樣任人宰割。

善於進退之人懂得進退規則中暗含的玄機。退有時是為了更好地進,特別是當我們的力量還處在弱勢地位時,更應該多一些隱忍,等待機會成熟之時再大顯身手,從而取得最佳的效果。

1805年,拿破侖在奧斯特利茨擊敗俄奧軍隊。1807年弗裏德蘭戰役中,俄軍又戰敗,實力大為減弱。剛登基的亞曆山大一世為積蓄力量,使用了新的鬥爭策略,以卑微的言辭討好對方,處處表示退讓的姿態。 

同時,為了對付英國,拿破侖也極力拉攏俄國。亞曆山大一見到他就投其所好:“我和你一樣痛恨英國人,你對他采取各種措施時,我是你的一名助手。” 

1808年秋,拿破侖邀請亞曆山大在埃爾富特舉行第二次會晤。這次會晤,是拿破侖為了避免兩線作戰,以法俄兩國的友誼來威懾奧地利。消息傳到俄國宮廷,激起一片抗議聲。皇太後在給亞曆山大的信中說:“切切不可前往,你若去就是斷送帝國和家族的榮譽,懸崖勒馬,為時未晚。不要拒絕你母親出於榮譽感對你的要求,我的孩子,我奉勸你,及時回頭吧。”

亞曆山大卻認為,目前俄國的力量不足,必須佯裝同意拿破侖的建議,應該“造成聯盟的假象以麻痹之,我們要爭取時間妥善做好準備,時機一到,就從容不迫地促成拿破侖垮台”。 

抵達埃爾富特後,亞曆山大恭言卑詞,在兩個星期的會晤中,與拿破侖形影不離。有一次看戲,當女演員念出伏爾泰《奧狄浦斯》劇中的一句台詞“和大人物結交,真是上帝恩賜的幸福”時,亞曆山大裝模作樣地說:“我在此每天都深深感到這一點。” 

一天,亞曆山大有意去解腰間的佩劍,發現自己忘了佩帶,而拿破侖把自己剛剛解下的寶劍,賜贈給亞曆山大。亞曆山大裝作很感動,熱淚盈眶地說:“我把它視作您的友好表示予以接受,陛下可以相信,我將永不舉劍反對您。” 

1812年,俄法之間的利益衝突已經十分尖銳,這時亞曆山大認為俄國已做好準備,於是借故挑起戰爭,打敗了拿破侖。 

後來亞曆山大說:“拿破侖認為我不過是個傻瓜,可是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 

生活中,掌握“匍匐之道”有諸多妙處。 

“匍匐”隻是為了換一個角度、換一個方向,或騰出一些空間。好比兩車相逢,有時必須自己先退讓,才有前進的可能;或是前進無路,隻好後退另走他途。 

正麵對戰已無取勝可能,而且將耗損自己實力時,可暫時屈起身子,以保存實力。“匍匐”是一種姿態,也是一種交換,更是一種條件。以退為進,也可以換取另一種形式的補償。懂得進退取舍,知道在什麼時候停下腳步、什麼時候邁開步子的人才能成功。 

扮豬吃虎,在剛柔之間回旋製勝

鷹立如睡,虎行如病。鷹者天之雄,虎者地之威,但雄威如此的動物卻時常扮作一副有氣無力的模樣,從而使獵物放鬆對它的警覺,待時機成熟時,就霹靂乍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捕食。在生活中,常見弱者好逞強施威,而強者反倒頻頻示弱。

看來,低調做人,“扮豬吃老虎”更是強者常用之計,以謀求生存和伺機攻擊!

東晉溫嶠是西晉名臣溫羨之後,因與陶侃聯兵平定王敦之亂,重安晉室而名垂青史。 

西晉滅亡之後,琅玡王司馬睿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建立東晉,溫嶠南下過江做了東晉朝廷的官。東晉明帝司馬紹即位後,他被拜為侍中。這時,東晉統治集團內部的權力鬥爭已發展到了白熱化的地步,擁有重兵、占據長江上遊的王敦十分跋扈,取代東晉的政治野心日益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