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燕小乙訪舊事暗傷心 羅真人指新魔重出世 (1)(2 / 2)

那老者將燕青上下估了兩眼,道:“這是我本地方的閑話,今日無事,偶然與此樵友閑談耍子,你是個過客,別處人,說來也未必曉得,問它怎的?”燕青便乘機說道:“我在下果是過路別處人,原不該問及貴地方事。止因受了奸臣之害,弄得有家難奔,飄流至此。才聽得老丈說甚奸臣,莫不做了甚不公不法之事,有個惡貫滿盈,使人共聞共快的事,故此動問,萬望見教。”

那老者聽了道:“原來老兄也受了奸臣之害,所以要問。你既要問,可知這地方叫甚名色?”燕青道:“初來不知,因問人,方知梁山地方。”那老者道:“你既知是梁山泊,就該知這梁山泊一向是甚人占住了。”燕青假說道:“這就不知了,求老丈見教。”那老者道:“這梁山泊,在今日看來,無過一窪水,不足為奇。在當時有一夥大盜,一百單八條好漢占據了此泊,內立三關,外設百險,這一窪水比三江五湖還厲害幾分。莫說附近的郡縣奈何他不得,就是朝廷屢差了大將軍高俅、童貫,率領了無數兵馬來征剿,俱被這山泊裏的好漢殺得大敗虧輸,不敢正眼而覷。”

燕青故意問道:“既是這等強橫,為何今日卻寂寂寥寥,不見一個?”老者道:“老兄有所不知。這班好漢,論他嘯聚行藏,自然是一夥大盜;若推原其心,他眾豪傑不是遭權貴之殃,就是受奸人之害。實俱含冤負屈,無處可伸,故激怒而至於此。所以這宋大王雖為盜魁,卻心存忠義,所坐之堂,亦以‘忠義’為名。又立兩竿旗,上寫‘替天行道’,隻誅贓官汙吏,絕不擾害良民。所以我們鄰近百姓,甚是安堵。不期後來奸臣設計,知戰不勝,遂降赦招安。這宋大王陷身水泊,原非其誌,一聞招安,滿心歡喜,以為改邪歸正,可以報效朝廷,以補前過。雖有心腹再三勸他,他隻不聽,故受了招安,歸順朝廷,因將梁山泊一個虎狼之穴,弄做一個漁釣樵牧之場。所以我與樵友在此歎息。”

燕青因又問道:“為盜乃犯罪之人,得降赫招安,便是美事,老丈為何又與樵友歎息?”老者道:“得降赦招安,固是美事。但恨朝堂之上,有蔡、童、高、楊弄權。朝廷雖赦,他們卻不肯赦,所以令人歎息。”燕青道:“朝廷既明明降赦,難道他們敢將他眾人殺害麼?”老者道:“明明殺害,雖是不敢;暗暗殺害,卻怎防得?況朝廷孤立於上,那裏有許多眼睛來看他,那裏有許多耳朵來聽他,隻好白白送卻性命罷了。”燕青笑道:“我想宋大王這班人,做過事業,諒非庸懦無用之人。若說朝廷明明殺害,自應無說;若說奸臣暗害,這班人如狼如虎,怎生害得?隻怕還是老丈的過慮。”

老者道:“怎麼是我的過慮?這宋、盧兩大頭目,已有人傳說,俱被奸臣害死了。我們所以在此歎息。”燕青道:“老丈既知其被害,可知是怎生樣被害?”老者道:“說起來做奸臣,原有一種弄奸之才。他矯詔說是念宋江、盧俊義征方臘有功,詔盧俊義入朝賜食,卻在飲食中暗暗的下了水銀,一時不覺,歸到半路,水銀下墜,跌入淮河而死;又遣官賜宋江美酒,卻在酒中下了毒藥,宋江飲之而死。此係明明之事,怎說是我的過慮!”

燕青聽了這信,暗暗吃驚。因也假歎息了兩聲,遂別過走開。暗暗思想道:“此老之言,若說不確,卻說得詳詳細細,皆有指實。若說是實,則宋公明哥哥與我盧主人,做了一生的英雄好漢,若明正其罪,便受一刀之痛,也還甘心;怎肮肮髒髒、糊糊塗塗,為奸人所算,死於非命!這卻怎生氣得他過?但想他們,何仇於宋、盧二人,而行此詭秘之計。隻怕此信,老者得之傳聞,也還未確。我總清閑在此,何不前往楚州,廬州去探問一番,便知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