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燕小乙訪舊事暗傷心 羅真人指新魔重出世 (2)
算計定了,遂轉身曉夜奔馳。奔到近處,不消打探,早已有人紛紛歎息,共傳其事,與老者所說一樣。燕青到此,眼見是真,隻急得滿肚皮小鹿兒在心頭亂撞,卻無一人可以告訴,一團冤苦,唯有自知。因又訪知葬在蓼兒窪,遂悄悄走到墳上哭拜於宋江墳前,道:“我當初分別時,就知奸臣在內,豈容功臣並立,何等苦勸哥哥與主人,全身遠害為高。主人與哥哥並不垂聽,隻思盡忠報國,感動主心。誰知今日無幸飲恨吞聲,死於奸佞之手。天高日遠,一腔忠義,憑誰暴白這般冤情。我想你在九泉之下,豈肯甘心!我燕青欲待為哥哥報冤雪恥,手戮奸人,又恨此時此際,孤掌難鳴,隻好徒存此心罷了。”
哭拜罷,起身四下觀望,卻又見旁邊有兩塚。再細問人,方知是吳用、花榮縊死於此,故就埋葬兩傍。因也哭拜了一番,道:“人誰不死,二位哥哥這一死,卻死得大有義氣。也見得我輩弟兄,絕不以生死異其心。我燕青今雖遨遊於此,無人能奈我何,然揆之兄弟情分,眾皆喪亡,我獨保全,終屬偷生,豈誌士之所為哉!倒不如也學吳軍師與花知寨,殉死於此,方覺於心無愧。”遂在腰間解下一條大帶來,欲要縊死樹間,以全情義。忽又想到:“我今一死,亦有何難。但死得不明不白,未免九泉飲恨。怎能得一高人,問明了我哥哥這一死,還是水泊中造惡過多,理該一死;卻還是改邪歸正,又出死力,功足償罪,不幸遭奸人之害,含冤負屈而死耶?若能說個明白,便死也死得快活。隻苦當今之世,沒個高人可問,卻將奈何?”
因又低徊了半晌,忽想道:“此事也難問外人,我一百單八個弟兄,盡皆東零西落,死亡殆盡。我想公孫勝哥哥當日先去,他定然還在,況他又有些學識,何不去問他一聲,或者有一個明白。”因又想道:“明鏡能鑒形察影者,蓋立身於形影之外。公孫勝哥哥雖然高明,但恐他身在劫中,豈能知劫外之事?”因又低徊了半晌,忽然有悟,大笑道:“我燕青怎聰明一世,卻懵懂一時!現放著公孫勝的師父羅真人,乃當世神仙。況宋公明哥哥曾拜見過他,他已悉知其事,我怎不去求問於他,討一個真實消息,卻在此胡思亂想。”一時想定了主意,便拜別三墳道:“不是燕青舍不得性命,貪偷一日之生。隻為要問個明白,好與哥哥到地下來同樂。”
拜罷,遂潛離了蓼兒窪,竟取路往薊州而來。不日到了薊州,細細訪問公孫勝的住居。原來此時公孫勝的母親已死,公孫勝辭歸之後,便不複家居,竟隨著師父羅真人在山上修真養性。燕青再三尋訪,並無蹤跡。因又想到:“公孫勝哥哥既脫離塵網,留心向道,自埋名隱姓,不知下落,蹤跡難訪。何不徑到二仙山紫虛觀去見羅真人,我公孫勝哥哥的消息,自然曉得。”
想定了主意,遂誌誌誠誠齊戒了三日,遂投二仙山紫虛觀而來。來便來了,因無人引進,心下還餒餒的,恐怕羅真人不容他相見。不期才轉過一帶長林,忽林子中走出一個人來,道:“燕賢弟來了麼?”燕青見有人叫,忙抬頭一看,不是別人,恰正是公孫勝,便滿心歡喜,急上前相見,道:“我燕青那裏不尋哥哥,並無蹤跡,誰知卻在這裏相逢。不知哥哥還是無心撞見,還是有意來迎?”公孫勝道:“適才在觀中隨侍本師,本師跌坐觀空,忽然對我說道:‘你結義的燕兄弟要來見我,你可出去接他入來。’故愚兄在此伺候,不然愚兄何以得知?”
燕青不禁吐舌說道:“真是神仙!我此來必要問個分曉。”公孫勝道:“賢弟高識遠見,已為天外冥鴻。更有何事關心,特若遠來見本師?”燕青道:“據哥哥這等問我,想是宋公明哥哥與我盧主人近日的事還不知?”公孫勝道:“我自從謝了世緣歸來,隻日侍本師,連觀門也不出。宋、盧二兄長做官的事,我那裏曉得?近日又有恁事,賢弟可細細對我一說。”燕青見問,便忍不住大哭起來,痛說道:“宋公明哥哥與我盧主人,我當日恁般勸他,他隻認定人不負我。誰知竟被蔡、童、高、楊設計,暗暗害了性命!”
公孫勝聽說,吃了一驚,也不覺墮下淚,說道:“原來二位兄長遭此大變。但他二人已為臣子,又係有功之人,奸臣怎生加害?”燕青含淚將賜飲食下水銀,並賜藥酒與宋江,宋江轉以酒藥死李逵,恐他生亂,及吳用、花榮縊死之事,細細說了一遍。說到傷心不勝,又大哭了一場。哭罷,因又說道:“不然我也拚著一死,相從二位哥哥於地下。隻因他二人這一死,不知還是惡報該死,特假奸人之手;又不知是已經赦宥,罪不應死,苦為奸人所害?若是惡報該死,便當含笑受之;若是罪不致死,而暗遭奸人之手,則此仇豈可不報。因再三思想,不得明白,故特遠來,要求真人示個端的。”公孫勝聽了點頭道:“這也想得有理。本師既已知你到此,又叫我來迎,定然有個主見。我與賢弟可快去拜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