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嚴苛要求,和眾科學家的信心滿滿,當然不會是憑空而來的,其底氣就是來源於盒子裏的東西。
這些盒子裏裝著的就是電子機器人,科學研究中的神器級科學造物。
該“電子機器人”非彼“電子機器人”,在這裏,“電子”就是是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一,質量極小,帶單位負電荷,在原子中圍繞原子核旋轉的電子。
電子機器人指的是和電子體積差不多大的機器人,遠小於微米和納米機器人,活動的方式和工作位置當然也是不相同的。
宏觀的物質由微觀的分子或者原子構成,原子則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可以分解成中子、質子。
按照直徑,從大到小依次排列,分別是分子,原子,原子核,中子,誇克,及電子。
它們的直徑數量級都很小,原子直徑約為10^(-10)米,質子約為10^(-15)米,中子約為10^(-15)米,電子約為10^(-16)米,誇克約為10^(-18)米。
都是非常小的長度,目前華夏科學活動中常用的納米以下單位還有皮米、飛米、阿米,以及已經定義但還未大規模推廣的盡米。
這些單位都是一千進製,即1納米=1000皮米,1皮米=1000飛米,1飛米=1000阿米,1阿米=1000盡米。
盡米是目前最小的長度單位,科學家們希望,這是長度分解的盡頭,故此命名。
這隻是探索宇宙奧秘過程中的一個美好願望,所有人都知道這不可能的,於此對應對應,1盡米=1x10^(-21)米。
電子的直徑量級介於飛米和阿米之間,因為華夏的觀測設備精度已經超過了阿米,才能製造出來電子級機器人。
目前,這些科學家正在向著盡米努力,相信誇克機器人問世也不太遠。
“所有電子機器人啟動完畢,正在進入工作狀態。”順利的彙報,讓杜甫很滿意。
電子機器人和微納米機器人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工作模式不同。
微納米機器人可以單獨進行工作,必要的時候,微納米機器人可以直接化身材料,直接融入工作對象裏。
與之相對,單獨一個電子機器人幾乎沒什麼用,必須成千上百萬個聯動,在預設程序的控製下,才能開展預定的工作。
驅動也不相同,微納米機器人在物質表麵工作,其驅動力主要來自於外部的無線供電。
電子機器人分布於原子之間,直接吸收原子內電子活動時產生的能量,或者直接利用原子核的引力。
“同步顯示所有機器人的位置。”已經走進監視室的杜甫命令道。
按照他的要求,所有的顯示器全部打開,標定各個機器人的位置。
這些電子機器人已經完全分布在了殘骸裏,從在表麵到核心層,無處不在。
每個機器人都是在電子之間穿梭,按照初始程序要求,不斷運動著。
“杜總,所有機器人到達預定位置,需要三分鍾。”觀測員對著杜甫說道。
“嗯,不急。”杜甫回了一句,又說道:“微觀世界的研究,需要更多的耐心。”
的確是,微觀世界的發展,的確需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