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在北京開會時,我問出版社的社長:“你們是不是商業抄作的太曆害了?”他說:“不信,你買一本看看吧!”我在王府井書店買了一本,粗粗地翻看一下,還真的被“征服”了。
比如,作者說:“年輕的父母也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是鋤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當我們手上有一塊玉石時,我們必須做得正確。”
再比如,作者說:“家長無意犯的一些小錯,日積月累,會慢慢形成一個嚴重困擾孩子的大問題,給孩子帶來深刻痛苦,甚至扭曲孩子的心靈。不是家長愛心不夠,隻是他們不知道這些方法不對。”
那麼,怎樣的方法才對呢?我拿出一個經常遇到的問題向她請教了:如何讓不愛吃飯的孩子吃飯?我的小孫子一度不愛吃飯,更不愛吃肉,這讓我們頗費心思,威逼利誘,什麼方法都用了,可還是不見效。而作者的辦法很簡單:“孩子不吃飯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長太在意孩子的吃飯了。美國著名兒科醫生斯巴克先生認為,‘每個兒童生來就有一套自行調解進食數量和種類,滿足正常生長發育需要的精妙的生理機製。’孩子的正常食欲被當下物質和時間都比較充裕的大人的好心破壞了。在吃飯問題上同孩子鬥狠比強,父母沒有不敗的。如何讓孩子有正常的食欲?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四個字:順其自然。”
後來的實踐證明,作者的意見是對的,現在孫子吃飯,不用我們操心,什麼肉呀,菜呀,都愛吃,看來當時我們純粹是瞎著急!
家長在培養和教育孩子過程遇到幾乎所有的問題,作者在書中都有生動有趣的回答。她還是個詩人和作者,文筆也是很好的。這本書比那些多於說教的同類書有很大的不同。那樣的書,讀的時候你覺得句句有理,放下書時卻覺得什麼也不會;讀了這本書,麵對孩子的各種問題,你會知道如何回答,如何去做。
我相信,北大教授錢理群先生對這本書的推薦:“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是難得的家教讀本,既直麵教育問題,又深入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本書可供家長讀、老師讀,像我這樣關心教育的人也會從中得到教益。”
不信你買一本讀一讀。作者尹建莉還應讀者的要求,寫了好幾本這樣家教的書。
和孫子一起嚐月亮
聽說孫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書架,我和他奶奶去參觀。那書架擠在爸爸媽媽那頂天立地鋪滿一麵牆的書櫃旁邊。那是他們專門為孫子的三歲生日“量身定作”的禮物,天藍色的,高有二米,寬也有一米二。書架的格子裏擺著“智力開發”、“看圖識字”方麵的各種繪本,其中有從國外引進的“會說話的火車”湯瑪士係列、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巴布工程師和羅吉狗係列,當然也有讓中國孩子喜聞樂見的“喜洋洋和灰太狼”係列。
這一千多冊幼兒讀物成了孫子最親密的朋友。每天早上一起床或晚上從幼兒園回來,總是坐在書架前的地板上一本本地翻看,邊看邊叨叨咕咕,有時還邊看邊唱,樂此不疲。晚飯後,他媽媽總要抽時間給他一本本地講解,孫子聽得很專注。如果下次講解,和上次有什麼不同,他立刻會發現,然後又會問許多“為什麼呀?”
孫子領著我們參觀他的書架,頗為得意。然後從書架裏抽出一本書說:“爺爺奶奶看!”我們一看是本日本版的繪本《月亮的味道》,這本書孫子百看不厭。他兩歲時,我們到他家去,他就從一堆書中拿出這一本讓我們看。我們沒有在意,大概翻了一下,就放在書堆裏,不一會兒,他又挑出來,遞到我們手裏,而且說:“爺爺奶奶看!”這時,我們明白了,這是孫子在向我們推薦新書,我才仔細翻看,啊呀!這還是一本名著呢,瑞士畫家麥克·格雷涅茨的作品,1996年曾獲日本繪本大獎。畫麵十分有趣,一群動物在伸手夠天上的月亮,要嚐一嚐月亮的味道。小海龜抵底,然後是大象、長頸鹿、斑馬、獅子、狐狸、猴子、小老鼠,一個摞一個,一直摞到天上。我問孫子:“他們嚐到了月亮的味道了嗎?”孫子說:“嚐到了。”我問:“什麼味道?”他說:“甜的。”
真有意思!中國還有一個相似的故事,叫“猴子撈月”,也有繪本的,小猴子一個拉著一個的尾巴,撈井底的月亮,結果隻摸到了一個破碎的影子。看了這本書孩子們知道了:猴子撈月一場空。外國童話引導孩子們上天攬月,嚐到了它的滋味;中國童話告訴孩子水中撈月,什麼也沒有。這就是中西文化的差異。謝謝孫子向我推薦了一本好書,引發了我的思考。中國的童話,更多的是給孩子們一些生活中的經驗和教訓,而外國的童話常常是引導孩子勇敢地探索。看來多讓孩子們看一些外國有趣又有意義的童話書也好。
當然孫子還有特別喜愛的中國童話的“經典”,如中國繪本“狼來了”和“司馬光砸缸”,第一本是講誠實的,第二本是講智慧的。這兩本是孫子的“枕邊書”,每次到我家來玩,奶奶哄他午睡時,都要給他講。他很愛聽。聽完後,再自己翻看。那本司馬光的書曾經丟失過,孫子為此大哭鬧,我和他奶奶專程到地段街的新華書城又給他買了一本,同時買回的還有《鐵杵磨針》和《鑿壁偷光》,這幾本書都是他每周到我家的“必修課”。唐朝大詩人李白的“立誌篇”和西漢丞相匡衡的“勤學篇”也吸引了天真的幼童。
我發現愛看花花綠綠的畫書和愛玩汽車(男孩子)、愛玩洋娃娃(女孩子),都是小孩子的天性。誰家的孩子都是如此,家長多為他們創造條件就是了。
“耕讀傳家久,詩書濟世長。”這是一句爺爺常對我說的一句老話。當年他曾在貧窮的鄉村辦過私塾,他認為農家子弟,隻有從小讀書才有出息。我們倒不期望孫子像爺爺和爸爸一樣,從小愛看書,後來從事碼字的工作。隻要他快樂就好。而讀書給孫子快樂最長久。快樂才能健康成長。
當然在我的心裏,“富二代”、“官二代”總是不如“知二代”更讓人放心
警惕:“下流社會”
先要說明,我這裏說的“下流”不是指行為不端、舉止輕佻的意思。“下流社會”是日本學者三浦展發明的一個名詞,是相對“上流社會”、“中流社會”而說的,源於他寫了一本書叫《下流社會——一個新社會階層的發現》。作者說,進入90年代的日本年輕人的價值觀開始從上升誌向轉變為下降誌向。他們物質生活已經能夠溫飽甚至到了小康水平,但在精神方麵失去了向上的動力,對人生缺乏熱情,寧肯不當家庭和事業的“中流砥柱”,心甘情願地將自己歸入“下流社會”的行列。這本書一時間使東洋紙貴,出版四個月加印了12次,成為近年少有的百萬級的暢銷書。於是日本朝野上下都在關注這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開出各種“診治藥方”——因為年輕一代影響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現在和未來。
我是先在網上的博文中發現這個名詞和這本書的,還好,上海的文彙出版社翻譯出版了這本書,但好像並沒引起國內各方麵的關注。有的中國學者說,大概五到十年之後中國也會同樣麵臨類似的困擾。但現在問題已經擺在我們的麵前了,雖然中國的生活水平和日本還有相當的差距,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理想喪失、意誌衰退、好逸惡勞、貪圖享樂,正在向“下流社會”滑去,甚至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前不久出現的上海女中學生的“援交事件”舉國震驚,一些花兒般清純燦爛的女中學生,為了幾個零花錢,竟把自己的身體出賣了;同學之間互相介紹交友賣淫,已經形成規模!最近廣西又出現了個張姓的流氓,冒充有錢人,欺騙年輕的女孩子,以“一夜情”換取時尚名牌,竟有許多人經不起誘惑而上當!再看一看,電視中那些名目鮮亮的招親節目中,一個漂亮的女孩聲言“寧肯坐在寶馬裏哭,也不願坐著自行車笑”,一些年輕人對物質和享樂的貪婪讓世人歎息。
“上層迷離,紛紛移民;中層下流,逼仄窘困;底層淪陷,度日維艱。”網上的情緒很悲觀。但這種社會學上的“溫室效應”,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曆史階段。物質文明過度成長超過了精神層麵的發展,必然引起社會的失衡。不必大驚小怪,也不用危言慫聽,但要嚴肅應對,引領社會。
其實這也是西方發達國家正在應對的社會問題。英國的“下流社會”,被稱為“ipod一代”,這是“不安全的”、“壓抑的”、“稅負過重的”和“債務纏身的”幾個英文單詞的縮寫。這些年輕人不僅墮落,而且喜歡鬧事,今年夏天發生在英國許多城市的騷亂事件就是證明。作為老牌的“日不落”的資本主義國家發生的事情,足以引起正如日中天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警惕。
如何自我激勵更多的年輕人走出“下流社會”?三浦展在他的書中也開出許多“藥方”:1、調高目標;2、尋找挑戰;3、慎重交友;4、正視危機;5、敢於犯錯;6、迎接恐懼。這些方麵對年輕人都有意義。但就中國現實來說,“上流社會”的示範作用更重要,中國的老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看看,我們一些貪腐官員和暴發的“土豪”們的德性——他們正在敗壞我們的社會風氣,極大地影響了年輕人的身心健康和人生態度。先整治他們,才好教育青年!是不是這個理?
秋色書香
金秋長假,別人南下“行萬裏路”;我北上去“讀萬卷書”。走的也不遠,從哈爾濱出發,向東北行,穿過小興安嶺五色斑斕風景大道,就望見閃現在金色的三江平原腹地、依偎在銀色的鬆花江畔的明珠之城佳木斯了。此行的目的是應約到這座城市的一家名為長城的書店簽售我的新書《沒有墓碑的青春》。對每一個作家來說,現場簽售新書是很危險的,特別是到非文化大都市。因此,我相當遲疑。這本書的出版單位武漢大學出版社的張社長對我說,你去看看吧!在全國的實體書店不景氣的情況下,這家民營書店卻越辦越大,那真是個奇跡!為了獵奇,我就不顧名節了。
佳木斯這個城市,對我的一生都很重要。1970年那個難忘的夏天,我從大小興安交界處的大山深處的一個建設兵團連隊起程,扛著行李走下火車,到這個城市的黑龍江建設兵團總部報到時,竟被它的高樓林立和車水馬龍所震驚。其實佳木斯當時隻是個30萬人口的小城,所謂高樓也不過二三層高而已,全市找不到一家像樣的飯店和書店。當時,這座中國東北邊疆最大的城市,和它屬轄的縣區還處於老少邊窮的境地,有民謠為證:“兩個花子一碗湯,三個小卒守邊疆。老大富了要單過,隻靠嬌兒養爹娘。”這裏所說的兩個“花子”為樺南和樺川,一碗湯指湯原,當時都是貧困縣;三個“小卒”為富錦、同江和撫遠,都是臨鬆花江和黑龍江的邊境縣;“老大”是經濟情況稍好的富錦;“嬌兒”為郊區,財政情況比各縣強一點。現在的佳木斯可今非昔比了,這座總人口259萬的中國“東方第一城”,交通便利、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已成為黑龍江東部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樺南、樺川和湯原已從“花子”成了富足繁榮的新城,那三個無名的“小卒”富錦、同江和撫遠,已經是中國對俄羅斯的重要經貿口岸,它們周邊就是號稱“中華大糧倉”農場群。經過產業調整的佳木斯城區,更顯出新的活力,新的優勢產業正在形成,新商服區遍地開花,新的住宅區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立。
走進這個生機勃發的城市,我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目不暇接,驚歎不已。我從火車站沿和平路向鬆花江邊走去,再也找不到昔日的模樣,舊房被新樓取帶,肮髒的杏林河上建起花園大道,富麗堂皇的賓館一家連著一家。站在江邊寬闊的知青廣場,望著聳立江天的雕像,我竟淚眼朦朧,想起了有那些為建設和保衛這片土地灑下熱血的知青戰友。這時江畔廣場歡快的音樂吸引了我,成群結隊的“佳木斯快樂舞”是江邊最奪目的風景,節奏明快動作瀟灑的舞步讓人望而心動,不分老幼的舞者那莊重而飽含歡悅的表情令人感動。發源於此的“佳木斯舞”,像春風一樣吹遍全國城鄉,這歡樂幸福之風是這個城市文化心理的詩意表達。正如古人所雲:“謝恩拜德,舞蹈欣躍,歡樂受福。”
在佳木斯繁華的中山路最繁華的中段,我找到了那座四層高營業麵積3000多平米的長城書店。因許多市民外出度假這條大街有些許的冷清,而這家書店卻有幾分熱鬧,樓上樓下買書看書的人,還真是不少。走進一樓大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沐浴書香,傳遞文明”的幾個大字,接著讓我注目的是刻有“文泉”字樣的一池清水有金魚遊動。旁邊的“暢銷書”展櫃上,陳列著一排新書,如劉震雲的《我不是潘金蓮》。可能出於客情,我的那本《沒有墓碑的青春》也忝列其上。來到二樓,米黃色的牆上雕著“讀書改善命運,知識成就未來”幾個大字,抬頭望見環形天花板上裝飾著世界地圖。其下陳列著一排排的書架,上麵按《中國圖書大綱》擺放著政治、法律、經濟和文學等各類書籍。而特別吸引我的還有他們專設的“領導幹部書架”、“家庭書架”和“少兒書架”,上麵擺放著適合對象的最新圖書,如受領導幹部歡迎的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適用家庭的《世界文學名著典藏》、《中國通史》,適用孩子的《邏輯狗》、《愛心書》等。這幾個書架旁就是坐席環桌而立又設有茶飲設施的“書吧”了。我看見已經有讀者在那裏埋頭看書了。伴著書香度假,對許多人來說如遊山玩水一樣愜意。
三樓為“店中店”的專業書屋,工農醫學商無所不包的專業圖書,衛生保健餐飲娛樂等方麵服務類圖書也是應有盡有。陪同我的市文化局的副局長孫笑娥說,這家長城書店銷售圖書4萬多種,和大城市書店不相上下;而藏書24萬冊,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的圖書館了。我看到一位白發大姐在坐在書架旁抄錄一本關於《本草綱目》的大書,我上前詢問:“你不買書而抄書,沒有人管嗎?”那位從醫院退休的王大姐說:“怎麼不管呢?看你抄書,沒帶筆的服務員送筆,沒有紙的他們送紙,還送你塊硬紙板墊著!”她把我說笑了。我看到周圍坐在長椅上已有多人看書。陪同我的市圖書館的館長焦野說,長城書店代替了不少我們的功能。這個書店的服務員70%是大學畢業生,很專業很熱情,做得比我們好。
接著,我簽售新書的活動在四樓的“大講堂”進行。這是個敞開式教室,前麵立著投影屏幕,後麵擺著50多個坐席,旁邊就是少年兒童讀書買書的地方,還專設了一處幼兒遊戲的場地。還好,“大講堂”座無虛席,來捧場的人不少。我做了“我為什麼寫知青故事”的簡短講演,然後為排長隊買書的人簽名。其中,當地文化界老朋友讓我溫暖,知青們讓我充滿老友重逢的喜悅,佳木斯大學的師生讓我感動,特別幾位爺爺領著小孫子來買書的更讓我難忘!我鄭重地在他們的書上寫到:“從小愛書,長大成才。”“書是你們長大成人最好的營養品。”這麼多的讀者來買關於知青的書讓我大喜過望,也許這個城市對知青有著特殊的感情吧!醜媳婦不要怕見公婆,真誠寫作的書總能找到知音。
更沒想到的是,這個城市文化窗口的建設者和經營者張崇民總經理是位不善言談的中年人。1992年二十幾歲的他辭掉市圖書館采編部令人羨慕的公職,租了個20平米的門市房,開始了為在自己的家鄉開辦一家最好的書店而奮鬥的征程。也許從在圖書館當學員開始,他就明白了書對一個的成長、對一個城市文明的重要意義;也許從在國有書店工作了一輩子的父親那裏感受賣書的快樂和不易。他把租來的20平米房子租出去10平米,然後用剩下的10平米擺攤賣書。夏暑冬寒,春花秋實,整整二十年過去了,這個默默賣書的小夥計,如今成了本地最大、也是全省屈指可數的書商。這個和全國各大出版社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的長城書店,不僅有了中山路這家“旗艦店”,還在全市有6家分店,還在鄰近的鶴崗和雙鴨山市建立了長城書店。
采訪中,我發現張崇民的經營之道很簡單,賺錢盤房子,然後租出一半掙錢,剩下一半辦書店;然後再賺錢後,再盤房子,再一半出租,一半辦書店。他的最佳業績,是把本市一家大企業的3000平米的俱樂部買下,現在成了本省東部最大的圖書物流中心。這期間,張崇民也有賺大錢的機會,但是他從來沒有得隴望蜀,一心經營他的書店,因為這是他的永遠不變的夢想,因為他是個“書迷”:他相信知識的力量,知識能改變人的命運,起碼可以改善一個人的命運!幾年前,他看到全市最大的國營書店被“擠出”中最繁榮的中山路,很痛心。他發誓要靠自己的力量,收回失地,辦一個全市最大最好的書店!他通過“蠢食”的辦法,就在原來國有書店的旁邊買屋開書店,然後再把旁邊的房子買下,終於從小到達建成了這座“新的長城”。而就在這幾年正是全國實體書店不景氣的時候,而他在這個邊遠的中等城市創造了奇跡!來此參觀的山西出版集團總裁齊峰先生說:“佳木斯的長城書店在全國中等城市中也屬一流書店!”
最近在《人民日報》上看到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蔣建國的一篇文章《築牢人民心中的長城》。他在文章中說,當年康熙站在長城上說:“秦朝築長城以來,曆朝不斷修理加固,但擋不住大兵長驅直入,可見,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這位官員說:“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築牢人民心中的長城,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如果不能做得更多,至少要擔負起一個最必須、最簡單、最容易的責任,那就是拿起書本,陪著孩子、領著家人、帶動他人,一起讀書吧!”
要讀書,先買書;買書就要有書店。看來張崇民和他的同事們全力打造的這座長城書店是件功德無量之舉。我想這項文化建設,將比“佳木斯舞”的發明和推廣更有意義。
離別前,張崇民問我還想參觀什麼名勝,我說你拉我去看看“最美教師”張麗莉出事的那條街吧。於是我們來到了勝利路第四中學門前,隻見寬闊的馬路旁的學園像黎明一樣靜悄悄。誰也想這不到一個慘烈的悲劇就在這裏發生,更沒有想到一個悲劇造就了一個感天動地的英雄。我對同行的朋友說,張麗莉美在形象,美在德行,美在心靈。其大美大愛之源是她有知識有文化有思想。在她的博客中,我看到了這樣的話:
書不僅是一把打開人類智慧之門的金鑰匙,書更是一顆豐富人類愛心情感的妙藥靈丹。
書是理想中的一朵彩雲,智是書中的一泓清泉;愛是情感中的一支勁歌,魂是生命中的全部精髓。讓我們讀書啟智,用愛鑄魂,相信它會幫助我們創造別樣的人生!
我想,張麗莉值得我們學習的方麵很多,如果能向她那樣愛讀書愛知識,我們也會成為最美的人,當然我們這個城市也會成為最美的城市。因為一個城市由窮變富、由弱到強,歸根結底要靠有文化有知識的市民。
長城書店的朋友說:“現在到我們書店看書的人越來越多了,市委書記和市長也是我們的常客!”
在飽嚐一座英雄城市的書香之後,在返程的路上,我看到遠處的山色一片金黃。
2012年10月於哈爾濱
大有莊十日
9月16日 星期二
時隔五年,又進大有莊,參加中宣部、中組部和中央黨校合辦的媒體骨幹“三個代表”理論培訓班。還是那個靜幽的大院,門前又築一個“中央黨校”的大石碑,院裏樹木蔥鬱,多了一些大草坪;東麵拆了許多房子,挖土造湖,積土成山,山上移植許多大樹,又建了一片公園。樹森森草茵茵,湖水碧靜,水中的荷花已謝了,葉子還濃綠一片。梁衡稱這個院子為“馬列公園”,有散文《馬列公園賦》為證——“說是公園,是因為她有山、有水、有湖、有亭、有橋、有榭,但最多的是花、草、樹。”而我更喜歡“大有莊”這個老地名。莊中建校,校有名,而莊卻被人忘了。
住10號樓404房,這幢樓是新建的,條件比以前那幾棟樓還好,省部級住的樓和我們對門,飛簷大屋頂,花崗岩作底座的,更顯得氣度非凡。看了學員手冊,知道了這十天的安排,主要是中央媒體的巨頭講課,內容相當豐富。1989年11月,我參加過在八大處辦的中央和省級主要媒體骨幹學習班,那是個關健的曆史時刻,“六四風波”之後,需要統一思想;現在仍然是曆史的關鍵時刻,全黨都要用“三個代表”的思想統一思想,而媒體的骨幹更應帶頭學習了。
下午2點多,到18樓去看寧梅老師,她是我97-98年在中青班學習時的組織員,又是我們的荒友。寧老師還是五年前的樣子,已是副局級組織員了。說起我們支部同學這五年的變化,真是感慨多端,當了副部級的好幾位,也出了馬向東和朱某(浙江供銷社主任,已被判刑),其實這也正常,社會的發展總是大浪陶沙,有幾個落伍的也不足奇,隻是為本來很有前途的那幾個同學惋惜。
在新建的綜合樓書店裏買了幾本書。這樓氣勢宏偉,已無老樓的中國古典風格,大概這也是黨校走向現代化的標誌。樓前的廣場很寬闊,旁邊的體育館正在建設中。在公園裏轉了一圈兒,這是我五年經常光顧的地方,也為它寫過小文。基本還是原來的樣子,物是昨非,中國社會這五年的變化太大了,一切都在進步,當然自己也在內。我一直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與時俱進,在什麼位置上都要為百姓做點正事。在這方麵,我是問心無愧的。當然也無愧黨校對我的培養。
晚7點40分,中宣部幹部局和新聞局的兩位局長召開預備會,說明一下學習安排和學習紀律,要求大家實現三個轉變(從領導到學員、從工作到學習、從家庭生活到集體生活),這些對我都不是新課題了。
北京9月還是這麼悶熱,沒有一絲的風。我不喜歡空調,開著窗子睡覺,森林的氣息和草地的芬芳,透窗而進,感覺好極了。
9月17日 星期二
下是一宿的雨,早上被雨聲驚醒,雨不很大,但又急又密,路上已有積水,樹和草坪格外的綠,空氣清新,有甜絲絲的感覺。我們打著傘到食堂,校院裏突然開了許多花,在雨中遊動。
上午開班儀式,在育園樓三樓會議室舉行,中宣部吉炳軒副部長作了長篇講話。他講了,一這次辦班的意義,二麵臨的形勢,三肩付的責任――把握正確導向,改進新聞宣傳,帶好新聞隊伍;四新聞領導者應具務的素質――政治堅定、旗幟鮮明的立場,分析形勢、把握全局的能力,與時俱進、開拓創的意識,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五真誠的希望――盡職盡責、努力完成各項任務,勤於學習、提高領導工作水平,守土有責、加強新聞宣傳管理,嚴細深實、樹立良好工作作風。吉部長不是禮節性的報告,也不是應景的講話。他是有備而來的。所講的問題有現實的針對性,作為中宣部主管新聞的領導,他對下情了解,對許多問題有深刻的思考。特別講到,西方反動勢力對中國西化和分化的圖謀,他們總以新聞自由借口,要搞亂我們的輿論,特別值得我們警惕。他還指出,當前新聞隊伍整體上看,存在政治理論水平不高,馬克思列寧主義新聞觀的根基不牢的問題,都說到了點子上。
下午中宣部副部長雒樹剛同誌給我們做《認真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報告,條理清楚,內容豐富。專業理論工作者的水平就是不一樣,雒部長熟悉馬列的基本理論,引經據典信手拈來,又特別了解中共黨史,所講問題有相當的深度,絕不同於照本宣科。黨內多一些高水平的理論家,是全黨的幸事。現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主義要與時俱進,要回答現實問題,必須要有高水平的理論家和高水平的理論建設。現在幹部群眾普遍對理論不感興趣,不是他們不需要,而是理論缺少說服力,缺少能為幹部群眾解疑釋惑的好理論家。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能統一全國人民思想的理論,國家非亂套不可。所以認真組織各級領導幹部學好“三個代表”思想,然後再擴展到廣大群眾中去特別重要。
剛下課就接到了李寅奎副部長的電話,省出版總社的陳春江、省出版局的李曙光來了,要請我們吃飯。這是本省老習慣,在黨校的本省學員,一有機會就要聚餐,我也得入鄉隨俗。在京西賓館附近的一家“大自然飯店”,是佳木斯人開的,布置得很堂皇。還見到了出版局的楊靜,她也是去年考取的女副廳級幹部。昨天聽說,本報哈分社的王佩傑筆試口試都是第一名,正在報社考察,她報考的是省政協的港澳台辦,我看大有希望,回去後為她祝賀。一個人才不斷湧流的集體才是充滿希望的。
晚上回來時,雨完全停了,路上靜靜的,黨校院裏燈光下的樹木和草坪,青翠如新。我在路上走過,有一種突然年輕了的感覺。應該說,人的一生中校園的生活是最幸福的,最能引起美好回憶的。我已兩度來黨校,上次是一年,這次也隻有十天,但我特別的珍惜。
9月18日 星期四
天色陰沉,溫度比昨天低,人們都穿上了長袖衣。窗下那一大片草坪上的幾棵銀杏樹,葉子有些微黃,不時飄下幾片葉子。那葉子是扇狀的,春夏為綠色,秋天先由邊變黃,整個葉都黃子,那樹就成了金色的傘,風把葉子一片片吹下,樹下又鋪了一片金毯。那葉子能作茶,能入藥。
聽了一天的課,上午是經濟日報社長武春河講的,關於經濟報道如何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講的都經濟日報成功的案例,不斷在屏幕上呈示標題和內容。經濟日報在研究問題,組織典型報道上,確實做得很不錯,許多報道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對全國的改革開放都有推動作用。十幾年前,武春河在遼寧日報當總編時,我們見過,那時我在哈報當副總。當時他英武蕭灑,一派少帥風度,現在已看不到當年的影子了。真是辦報催人老,打幾年夜班,青春也就飛了。遼報很出人材的,範敬宜也是遼報的,最後當到人民日報總編。
下午,中國國際台的李丹台長講政治導向問題。他用大量事實說明,西方的媒體是最講政治的,他們的新聞宣傳就是為他們的政治服務的。他們極盡全力向中國推行他們的價值觀和外交政策,如“美國之音”“亞洲自由廣播電台”,就是對中國進行“心戰”的主要工具,美國政府對他們有明確的要求:“利用無線電網與共產主義作鬥爭”,他們的目的就是從輿論上促進中國的分化和西化。他舉了西方媒體對東歐突變、蘇聯解體所起的重要作用;在89風波中西方媒體的推波助瀾;在911事件、打擊阿富汗、伊拉克戰爭中美國媒體如何竭盡全力為他們的政府的政策服務。西方的媒體從來沒有真正的客觀公正,他們的政府對媒體的控製是很嚴格的。“美國之音”的經費是由國家提供的,工作人員都是國家公務員。在美國打擊塔利班中,當時的美國之音代理台長不聽政府招呼,結果他本人和主管國際廣播電視局局長都被撤職,連帶美國之音的200萬美元的經費預算也被取消。
李丹同誌在講課開始時講了個例子,很有意思。他說,前南總統米洛舍維奇的夫人米拉·馬克維奇教授對剛當上外宣辦主作的趙啟正說,祝賀你榮升戰爭部部長。她說,各國的外宣辦公室都是戰爭部!東歐突變,美國沒用一兵一卒,南斯拉夫人坐在沙發上聽著自由歐洲電台的廣播,看西方的衛星電視,還沒等在沙發站起來,南斯拉夫就沒有了。西方是利用媒體打仗,你現在從事的也是戰爭事業,但你是在為保衛你的國家而戰,你是正義的,祝你成功!看來我們搞意識形態工作的,必須心中有大局,時時講政治,保衛中國的政治安全是首要任務。
晚上黨校組織我們到北京展覽館參觀國際圖書展。現在中國的圖書出版水平已和國外沒有什麼差別了,無論是印刷和裝禎都是國際水準的,和同時展出的香港、台灣出版的圖書相比毫不遜色。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展位吸引了我,那一本《中華雜文百年精華》中選了有我的一篇《我為什麼生氣》,發表在1995年8月3日的《黑龍江日報》。還有小說、詩歌、散文精華的百年選本也很好,他們隻展不賣,有些遺憾。我還見到原中宣部文藝局副局長劉玉山,他在文學社當社長,我們是老朋友了。在三聯書局的展位上還看到了關於美術、中外建築的一套講座叢書很好。又瀏覽了全國各省的出版社,在右側大廳的最裏麵看到黑龍江的展位,真有些好書,在省裏真沒看到,如哈爾濱的俄僑史和俄僑文學作品選,都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