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為友文
平生多少事 盡在那端牽
——讀肖複興《北大荒三百首》
大概北大荒人對知青的最初印象是“一群舞文弄墨、能言善辯的城市孩子”。講話時引用毛主席詩詞,動不動自己也整幾句或寫幾首,抄在連隊的黑板報上,寫在自己的日記上,也寄給遠在他鄉的同學和親人。這就當年我們善長的勾當。正如複興所言:“似乎個個都是挑了詩囊,拋了行囊;人人都會疏又何妨,狂又何妨,酒酣耳熱說詩章。青春時節的痛苦,也變成了詩流暢的韻腳。”
那個知青不寫詩,哪詩可以鋪滿北大荒那片神奇的土地。可與我們許多人不同,肖複興確實是挑著書囊到北大荒的,他是北大荒走出的作家中,最有文學準備的。不僅因為他自幼喜歡古詩,一本《千家詩》讓他抄在作業本上,每天上學的路上背一首;甚至偷了姐姐寄給家用的錢,買了四本古詩集,從北京到北大荒,一直帶在身邊。還因為,他在讀初中時曾得過北京少年作文比賽的一等獎,葉聖陶先生逐字逐句為他批改那篇題為《一張畫像》的獲獎作文,還把他請到自己家做客。他的那篇記錄這次在葉老家見聞的散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後來被編入大陸、香港的中小學生語文課本。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當我們這些知青的革命激情像初春的冰雪消融得一片泥濘的時候,肖複興在豬號昏暗的燈光下,開始了為中國文學複興的戰鬥,1972年春剛剛複刊的《北方文學》發表了他的散文《照相》,從此他一發而不可收,成為中國文壇一位頗有影響的作家。40年來,他在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和文藝評論諸方麵的創作均有成就,已出版各種文學作近百種,可謂著作等身,獲獎更是無計其數。僅就知青文學而言,他的長篇小說《嗬,老三屆》和紀實散文《黑白記憶》可謂經典,因為他以高度的曆史感和責任感寫出了一代人殘酷的命運史,也寫出了共和國的斷代史。應該說,肖複興是中國知青文學中最有代表性、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已經從《人民文學》的領導崗位退下來的老朋友肖複興,最近又為我們獻出了他自己新作《北國記憶——北大荒一百首》。這是一部獨特的詩集,內容都是寫北大荒的,形式是都是五言律詩。這種“陳瓶裝新酒”創作動因,一是因為複興退休之後,重新迷上了古詩。有兩套書與他如影相隨,無論國內還是國外。一是陸放翁的《劍南詩稿》,二是浦起龍點注的《讀杜心解》。他棒讀吟誦,欲罷不能。讀著讀著,“心有所動,手有所癢,便也如描紅一樣,學著寫一點兒,雖然還隻是皮毛,卻極有興趣努力為之,心向往之。”他寫的第一首詩為《夢幻》:
夢幻話當年,豈知世事艱。
七星河欲去,一字雁難還。
風雨三江路,煙花兩水源。
平生多少事,盡在那端牽。
沒想到,夢中盡是大荒景,什麼三江平原,七星河,撓力河,都最當年下鄉的地方,都是有關北大荒的回憶,畢竟青春歲月留在了那裏!“也許,寫寫北大荒,寫寫包括我自己在內的這一代人,還是有意義的。在時代的動蕩變遷和殘酷的生存現實之中,無情的老了這一代人,北大荒,冷暖自知,苦樂相依,隻能在遙遠的記憶中。偌大的物質和精神的磨折和失落,磨鈍了青春的韻律,攪亂了人生的章法,甚至失去了生活的韻腳。能夠寸心未與年俱老,努力保持一份詩情是我自己的,也是這一代人的一點希望的寄托和動力吧!”這就是肖複興這部詩作的第二個創作動因,為失去青春留下紀錄,為那一代人注入新生活的精神動力。為此,他竟豪氣衝天!“不是有《唐詩三百首》嗎?也整個《北大荒三百首》。想放翁86歲的高齡,在他生命最後一年時光裏,還寫下了長短不一的481首,我用幾年的工夫還寫不出三百首嗎!”現在,複興終於實現了自己“小小的野心”,這部《北方的記憶——北大荒三百首》就擺在我們的麵前。為此他付了四年心血。
少年也愛詩、幾十年不寫也不讀詩的我,竟對複興的這部詩集愛不釋手,連看兩遍,時而高聲誦讀,時而會心而笑,時而感慨唏噓,時而捫心自問,同樣的題目,我會怎樣寫?如果說,當年知青寫的詩是散落在荒原已深埋在地下的一片片的樹葉,那麼複興的這部詩集是挺立在北大荒大地上一棵蒼勁的大樹;即使有一天它也會倒下,也會演變成不朽的化石,那上麵刻滿了一代人青春的足跡!
北大荒廣闊深邃,風雲彙聚,是詩的土地。先有當代流人聶紺弩的《北大荒歌》,後有浪漫詩人郭小川的《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讓這片土地的人們耳熟能詳,久唱不絕。而肖複興的這部《北大荒三百首》,以一個老知青獨特的視角和飽經風雨之後的從容和煉達,為這片土地唱出了悠長的新歌。知青生活當然是他描摹的主要對象,不是悲情的敘述,也不是豪情的謳歌,而是客觀平靜詩意的提純和優雅的表達,當然還有淡淡苦澀的幽默。複興的詩是極其豐富的,他寫出了當年的知青在北大荒的所有經曆,生產的生活的、物質的精神的、政治的情感的,他寫知青的好事、趣事,也寫醜事和糗事。凡是有北大荒經曆的人,都可以在他的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事事牽掛,景景觸情。
繁重艱辛的農耕勞動,讓他寫得詩意盎然:
風吹滿目晴,雁叫喚勤耕。
苗傍犁鏵起,香從灶火生。
拂窗花鹿影,墾地鐵牛聲。
送飯田間鬧,春光不勝情。 ——《春耕》
一壟長十裏,茫茫日日昏。
金菽割月夜,玉米打霜晨。
鐮刀頭還遠,穗搖汗亦頻。
方知顆粒苦,無事不酸辛。 ——《長壟》
十裏長壟,幾天才能割得頭,累得女知青跪在地上哭。這種艱辛讓我們永生難忘。隻有經曆過同樣勞累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詩。
在北大荒無花的季節裏,也有愛情的花朵的綻放。肖複興的詩多有記述,如《戀愛》、《初戀》、《初吻》、《早嫁》、《洞房》、《失戀》、《自宮》,這其中有喜劇也有悲劇。而最打動我的是悲劇:
鋤禾頂烈日,辛苦命難當。
病對時猶久,愁知路更長。
早婚花去色,晚夢夜留香。
多少知青女,委身嫁老鄉。——《早嫁》
騷亂性何依,青春躁動期。
夜來春入夢,日起醉歸愚。
愛恨刀一把,酸辛血幾滴。
自宮心欲碎,慨歎複淒迷。——《自宮》
因害怕勞動艱苦而倉促嫁給當地農民的女知青,結果一生痛苦;因戀愛失敗而自行閹割的男知青,落下終身殘疾,這樣的故事曾寫在我的紀實文學中。十九歲的女知青扛麻袋從三級跳板下跌落受傷而卵巢被摘出(《卵巢》)、因參加修路放排等極重體力勞動女知青月經失調(《女兒身》,這樣殘酷得帶血的現象,我在寫一百個北大荒的知青故事時都沒寫到能寫到;而肖複興卻把它進詩裏,這需要詩人的勇敢和率真的,更需要對知青戰友的深入了解和深切的同情。在這方麵我真應該向複興致敬,因為他寫得比我深刻和感人。還有那首祭奠因燒荒走火而葬身火海的戰友的《燒荒》和被收割機碾壓而死的女知青的《紅顏》,也讓我傷心動容。詩人並不著意以對苦難和不幸的揭示而煽情,卻以過來人的從容和淡定,用詩的語言還原真實,留存曆史。他甚至用戲虐的方式表達知青的尷尬人生。《跑馬》讓我忍俊不止。一位男知青百裏之外來探望女朋友,她送來新被,不想夜來遺精汙染其上,男知青半夜起來洗被,一時傳為笑談,詩人這樣寫道:
鄰女借鋪蓋,原為老友來。
繡紅被當暖,跑馬花自開。
汲井披星洗,趁風晾日回。
地圖惟印下,酷似古秦淮。
還有那二首《燉狗》和《中秋》,雅俗共賞,十分有趣。這樣的可恥可笑的經曆,我也有過。
浮沉雲聚散,陰晦夢蒼茫。
草氣襲人暖,風聲過水長。
添薪柴火旺,加蒜肉湯香。
燉爛一條狗,夜偷自老鄉。——《燉狗》
中秋暖近旁,遍地染金黃。
守夜人逢雨,看秋月遇狼。
瓜熟吃滿袋,豆好燎枝香。
嚼豆喝瓜後,叮當屁最響。——《中秋》
詩人更多地描繪了年輕的生命溶入自然所獲得的愉悅。我特別喜歡的有《看瓜》和《放牧》(三首),其韻味不雅於古人的田園詩章。
秋到睡窩棚,看瓜夜滿星。
清霜催早長,幽露潤新生。
葉密藤猶綠,皮薄肉更紅。
挑瓜如選友,清脆自有聲。——《看瓜》
放牧遠人煙,宛如世外源。
半花半草地,不雨不晴天。
香動心歸夢,水流鳥去山。
恍然一覺後,牛馬吼聲酣。——《放牧》(一)
一首詩一幅畫,畫中有景,景中有情。詩人讓我們享受自然之美,也讓我感受詩詞的韻律之美。用律詩寫作,無疑於戴著鐐銬跳舞,但詩人願意在咫尺之間調動起五湖風雨、萬裏關山,創造文學的極簡主義的極致。這正是這部詩的獨特魅力。難得《北大荒三百首》中每一首都格律嚴整、對仗講究,讓我們特別佩服詩人的功力。“清霜催早長,幽露潤新生。”“香動心歸夢,水流鳥去山。”這真是精美的絕對!
這部詩集中,對北大荒山川風物、地域風情、四季景象、農事家居都有詳盡描述和深情詠歎。它雖是百萬知青鮮活生命律動的背景,也是養育和滋潤一代人情懷和精神的搖籃。作為喜愛繪畫的詩人,以畫家的視角以詩人的情致,為我們寫出如畫一樣的詩,詩後又附有詩人的細致浪漫的如詩一樣的畫,讀者就如同享受了藝術的饕餮大宴。僅就詩集中“四季景色”而言,“春”就有《盼春》、《春意》、《春色》、《孟春》、《春水》、《春深》等多篇;而“夏”又有《入夏》、《仲夏》、《夏雨》、《夏夜》、《夏夢》等多篇;而“秋”就更多了,如《清秋》、《秋深》、《秋後》、《秋涼》、《秋水》、《野秋》、《秋殘》等等;而“冬”,又有《冬季》、《冬雪》、《雪夜》、《雪歸》、《臘月》等。其中任選一篇都是有別與古人、先人和別人的同類作品。僅就黑龍江的詩壇上,這部詩集,是絕無僅有豐富和獨特。
當然,所有讀者都會喜歡詩人的“人物係列”,他既寫了和自己命運相依的眾多知青戰友,也寫了在那個特殊年代給他以溫暖的當地幹部、轉業軍人、農場職工和家屬。每個人物都是純樸的、鮮活的、讓人過目不忘的。如對詩人的知遇之恩的《老鄧》:
當年教導員,老鄧在三連。
知遇情如雪,惜才義如天。
嚴詞駁重議,正氣祛薄寒。
救我出豬號,抒懷寫莽原。
如那位當年在批鬥會上挺身而出保護肖複興的鐵匠《老孫》:
洪爐訪老孫,未想遇新墳。
萬馬喑將夜,一人挺且身。
間從嚐夜韭,頻喚把春樽。
正是落花時,為何不見君?
如對知青充滿感情,把自己抗美援朝的紀念章贈送知青的《老張》:
誌願軍老張,曾得紀念章。
珍藏心共命,漂蕩雪同霜。
執手蒼天遠,圍爐熱語長。
翻箱相贈我,和淚綴衣裳。
詩言誌,詩溶情。在讀過詩人這幾首表達和北大荒人情義的詩句,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當年肖複興出版了《黑白記憶》時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過的話——
“所有知青在下鄉過程中流失了很多東西,也傷害了很多東西,包括一去不複返的青春。但知青最大的收獲是和底層老百姓的感情交流,你體會到了民間立場,這對知青後來世界觀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對國家和人民的這種情感密切相關,不可更改。”
也許這部《北大荒三百首》的重要意義,就是一位老知青作家所表達的“民間立場”和不可更改的對國家和人民密切相關的“情感”。
在最近哈爾濱舉行的知青作家簽售新書活動上,看到眾多老知青和年輕的讀者排著長隊搶購肖複興的這部詩集時,我有這樣的感受:詩是死是活,就看誰來寫,寫什麼,怎麼寫。無論是新詩還是舊體詩。
2012年深秋寫於阿城鴿子洞
路燈與瀑布
——讀王寶庫的詩
當城市裏的春花已開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大山裏的樹才綠,那花開得更遲。丁香才吐蕾,桃紅剛露紅,李子、杏子和梨花還在等那一夜春風——也好“千樹萬樹梨花開”。
朋友的突然造訪,卻讓我的小院子春色滿園了。因為他為我帶來一卷詩稿。那朋友叫王寶庫。那卷詩稿題為《熾熱的石子》。
朋友來了有好酒,可那酒是寶庫自備的。為找幾束山野菜酌酒,寶庫陪我進山尋找。那山不高但也崎嶇,邊登邊談,人生風景更比那山林多色。寶庫也為荒友,早年下鄉到勞改農場,當過刑滿釋放人員的管教,也當過知青排長。三年後應征入伍,曾任夥頭兵、保管員和文書。四年後複員回家,到火葬場當了火化工、收容站的工作人員……當然後來走上了仕途,現在為哈爾濱市民政局的副局長。很讓我“失望”,寶庫的生活一點也不浪漫,也毫無詩意可談。要寫小說,這些非凡經曆也算素材豐富。
對官員身份的詩人和作家,我一向並不看好,就像對我自己一樣。我心裏這麼想,可沒有說出口。朋友走了,我借著微醺的酒意,翻看著這厚厚的詩稿,還越看越有詩意。一時間,仿佛我的園子裏的花都開了,一片姹紫嫣紅。
這是不是詩,是不是好詩,我信手撚來兩首,也請讀者賞評。
一首題為《月光下,路燈亮著》:
月光下,路燈亮著,盡管亮得那麼微弱,
卻像忠誠的衛士,一絲不苟地堅守著自己的角落。
……
月光豪華而富奢,古往今來入詩入歌,
常被炫耀得迷人醉人,甚至被聯係家國。
路燈低調且羞澀,很少引人注意它的姿色,
但卻像對著月光自語,你亮你的,我亮我的。
你看怎麼樣,這真是一首很不錯的詩。意像鮮明,意韻深邃。詩人好象在寫月光的高雅和路燈的純樸,其實在寫詩人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品格,是詩的品格,又是詩人的品格。堅守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理想,無論寫詩和做人都是大境界。不是嗎,詩人不就是像路燈一樣盡職盡責地照亮“自己的角落”嗎?
當知青時,他——
“一彎彎銀鐮曾挑起殘月, 一把把鐵鍬曾喚起黎明,
一輛輛獨輪車,運來磚瓦砂石,
築起我們心中的理想之城。”(《知青記憶》)
當火化工時,他為自己的年輕的同誌也寫下這樣的詩句:
燃燒起,
火一樣年華和熱情, 火一樣的追求和思緒。
這是金子一般的時光,這是金子一般的精力。
可惜嗎?不!
撫慰逝去者的靈魂,熾烈生存者的希望,
將使明天的故事增添新的魅力。”(《青春,在這裏燃燒》)
就是在詩人走上領導崗位,他的心也沒有變,他趕赴災區與人民共患難,留下這樣的詩句——
“今夜無眠,
不僅因為,大家的淚珠
沁透了我們已經流淚的心田,
還因為,正在描繪美麗的人們
頃刻間被風魔掠走家園。”(《今夜無眠》)
從我隨意讀到的幾首詩中,讀者不難看出詩人的樸實真誠的詩風,取材於普通的生活,提煉於通俗的群眾語言,俗中有雅,雅而不澀。在以朦朧和晦澀為時髦、以別人讀不懂為高深的詩風盛行時,讀到這樣清新的詩句,我以此欣慰。這是詩人自己有意的追求,他欣賞“月亮”,但隻想當“路燈”,他自信:“你亮你的,我亮我的。”現在,他的詩照亮的不隻是自己的“角落”,而是許多讀者的心田。
樸實並不證明淺白,通俗並不說明單純。真正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並長久銘記在心的都是那些語言簡單通俗上口的詩句。如“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又如“崇高是崇高者的墓誌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我以為寶庫一首名為《即使》的詩就是這樣的詩——
“即使/ 夢境遭遇惡魔
然而/天明時
仍可以擁抱陽光
即使/遠行經曆坎坷
然而/再邁步
目的就在路上
即使/打拚回報吝嗇
然而/濃縮收獲
更值收藏”
這樣的詩句年輕人是可以寫在日記本上,作為立誌格言的。作這一位詩人寫過這樣一首詩就不虛此名了。
這部詩集中還收進了寶庫的幾首散文詩,也讓我喜歡,特別是一首《關於瀑布的聯想》——
“在我的世界裏,你就是你,聖潔而神秘。你雖然常站在山峰的肩上,但卻總是把溪流交給大地。你雖然常常清澈的有些寡和,卻總是把露珠播給山林。你存在的意義:一邊彙聚著江河湖海,一邊滋潤著生命和美麗。……
是的,你是水。所以,有時候你徘徊迂回,有時候你竟細流欲止。但是,前進始終是你的目標,勇敢地跳下去是你的本色,奔騰著呐喊是你的品質。”
如果說,我們在詩人的新詩中看到更多的是清新和婉約,那麼在他的散文詩中就感受了他的大氣和深沉了。這也許是詩人的性格,看著平和散淡,可一旦激情澎湃起來,也可以“奔騰著呐喊”,“勇敢地跳下去”的。“徘徊迂回”是準備,而“勇敢跳下去”就是暴發,人一生的精彩在此一舉。
看來,詩人是不可貌相的。那些留長頭發,穿花襯衫是詩人,那些表麵平易樸素和內心豐富的人也可能是詩人。寶庫兄就是這樣的詩人。
我是久居“桃花源”,“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人,已經鮮為人作序了,可這次為寶庫的詩集寫下如上閑話,真是有感而發。
他是這樣的詩人:像“路燈”一樣堅守自己的信念,又像“瀑布”一樣激情飛蕩。無論為官還是為民,王寶庫都是一位我尊敬的詩人。
2010年五月 於阿城鴿子洞
至上幸福至高境界的記錄
——讀王寶庫的詩集《秋色》
剛剛結束一次與詩交際的旅行,回到家就看到案頭上王寶庫先生的詩集《秋色》。有幸陷入了詩的臂彎。
其實,那是一次與詩無關的采風——“平安龍江行——社會作家進警營、警官作家下基層”。麵對“天天有犧牲,時時在流血”的人民警察的熱情接待,我們無以回報,情急中“黑土笑星”魏寶林朗誦了警官詩人艾明波的《人民警察賦》——
國之利器,民之公仆。
巍巍然長城聳立,浩浩然雄風飛舞。……
此刻,掌聲四起,在場的警官淚眼朦朧。後來,在每過一地,都為當地警察朗誦此詩。在綏芬河時,市委書記聽罷朗誦決定,要建一處警察公園,把《人民警察賦》刻在石碑上。他提議在“人民警察賦”前麵加上兩個字“中國”。
在路過853農場時,魏寶林又朗誦了郭小川先生的《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
耕耘下去吧,未來世界的主人!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間天上難尋。……
又是掌聲四起,在場的所有北大荒人激動萬分。
在回程的路上,“魯迅獎”得主小說家阿成對“魯迅獎”得主詩人李琦說:“詩歌的力量讓小說汗顏,我在思考是不是改行寫詩了!”
這也許是句笑談,但詩歌紮根民間時時點燃時代激情的永恒魅力,卻讓我們須臾不可小覷。這樣一來,我對寶庫先生的這部詩集就格外看重了。官員寫詩不足為奇,但像王寶庫這樣執著、這樣傾情,而且越寫越好卻令我激動。如果兩年前的那部《滾燙的石子》是他的一次熱身的話,那麼眼前的這部《秋色》就是詩人的恣意揮灑、盡情演義了。如果說,那部詩是他的情感自然而清澈的流淌的話,那麼這部詩就是他情感抒發與理性思維融合的一次精彩的噴發。英國詩人雪萊說過:“詩是至上的幸福,至善的精神,至高的境界,至佳瞬時的美的記錄。”用雪萊的話來定義寶庫先生的這部詩應該是十分準確的。
寶庫的這部詩的編排如一部成熟的交響樂作品,有抒情慢板般的序曲《夢韻和瑟》的導入,山光水色的旖旎,引發思緒的紛飛,詩人說——
我有執著的筆墨\記錄感動\我用深情的心語
撥動琴弦\盡管\還有些幼稚\然而\我願意
用我的虔誠\祈佑\我的景象\能夠\留住你多情的夢鄉
留在詩人夢鄉裏有吐魯蕃的《足跡》,他記住了:
火焰山烤焦的小鎮\長成了綠蔭護佑著\海市蜃般的華麗
留在詩人的記憶中,還有胡楊樹的《堅守》,他感慨:
讓我說\它能在沙漠裏挺拔\是為了證明\生命不息
需要一份足夠的勇氣
更讓詩人不能忘記的是鞏乃斯河這個《精靈》:
嗬,精靈\在沙漠和雪山的圍困中
五百年的長青\――雲杉不老
三千年的輪回\――胡楊不滅
千萬年的往複\――草原永恒
甚至似曾見慣的《第一場雪》也讓詩人發出這樣的詠歎:
飄落\千百年的枯榮\裝扮就要入睡的大地
銀裝素裹\潔白的嫁衣\大地似待嫁的新娘
靜靜地醉在夢裏
如果說,“序曲”是詩人寥闊心境和自然情懷的悠揚表達,那第一樂章的《細雨凝思》就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立場的“闡述”了:
細雨蒙蒙\凝起眸子\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生命
為萬物滋養生命\當生命結出果實
它已經\化成\生命分子結晶
詩人關注《食品安全》,他批評:
有人\用邪惡的念頭\滿足貪欲\但卻\把良心出售
詩人呼籲《建設美麗》,他言說:
大地\有時也很困惑\為什麼\掠奪者可以肆意行虐
用喧囂和襲攏\踐踏\原本已經\有些疲憊的平靜
詩人擔憂神聖的醫患關係也在裂變:
我也想\對你訴說衷腸\在神聖的影子裏\有時
也縈繞汙濁\人所共知的理由\讓邪惡\
在矜持的細胞裏萌動\於是\尷尬的事情\
在不該發生的地方\悄然發生
除了對現實的批判,我們還欣慰地看到詩人對英雄——最美教師張莉麗的詠唱:
麵對愕然\你選擇\承擔\向前一步\迎著凶險\
你的身軀\像盛開的玫瑰\暴風雨過後\餘香素淡\
異樣的美\從維納斯的夢裏\走到\我的身邊
文以載道傳統的張揚,讓寶庫的詩七分琴心中含有三分劍氣。誰說詩中隻有風花雪夜,不可言說大義?就看詩人心中有幾分正義和膽識。從政經曆並沒有消蝕掉詩人的鋒芒和銳氣,相反卻使他更關注國計民生。而詩人的經驗使他明白“詩的本質,就是給無形的思想以生動的、感情的、美麗的形象。”(別林斯基語)所以寶庫的詩不是說教,而是“生動的、感情的、美麗的形象”。
現在我們再來欣賞詩人的第二樂意“情絲縈繞”,我以為這是詩人這部交響樂的核心樂章。我以為如果說上一樂章,是詩人社會責任的表述,那麼這一部分就是他個人情懷的抒發:
情絲綿長\讓親情\係牢我的脈管\縈繞我\
人生的旅行腳步\足夠穩\足夠有力量\
在無數個\美麗的四季\放飛夢想
在詩人對親情的濃情而樸素的表達中,我最喜歡的是那首《妻子》,那是一首深情的歌,又是一幅淡淡的畫:
一杯濃茶\品你\將用完我的一生\
一碗素水\滋潤\我所有的日月星辰……
青春了\我的火花\碰撞到你的火花\
愛情流入血管\融化了兩個生命\
走到一個屋簷下\你的呼吸\彙進了我的呼吸\
粗茶淡飯\養育了你的笑聲\也養育了愛的結晶……
我感受\在你的字典時\寫滿的\依然是年輕\
愛戀依濃\牽手\感受的還是那份萌動\
盡管已經霜染兩鬢\愛,在我們的旅行中\
仿佛\剛剛開始蜜月行程
當然,因為有過相同的知青經曆,我也喜歡那首《知青戰友》。看過許多這樣的詩,而寶庫寫出情也寫出了義:
友情\纏繞著歲月\不經意間\積澱成額頭的皺紋\
一曲老歌\載著我們永遠的回憶\飛到今天\
一壺老酒\陳釀\我們依然的堅守
是的,對我們來說,老歌是要經常唱起的,那是我們青春歲月的記憶,但更重要的還是那份“堅守”,堅守我們的信念和我們的精神,並能把它變成後代人的精神財富。
這一樂章中,那幾個旋律重複的樂段,如“關於生命精靈的聯想”——愛情、親情、友情和“關於秋天的聯想”——秋色、秋雨、秋葉、秋香,都是精彩的組詩,精巧疊加的結構,平實真摯的語言和形而上的人生哲理,引人思索,讓人難忘。
我不能不說的還有那首《活著》給我的感受:
人活著\時而很辛苦\但是\辛苦可以搏幸福\
缺少了辛苦\幸福\會感到殘缺和孤獨……
我願意\承受活著的辛苦\這活著\不在於呼吸\
讓感動和付出\一起遠足
現在的人總在討論什麼叫幸福,其實幸福和辛苦如影相隨,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不可改變。如果你想幸福,那必然要吃苦。你想活著,就準備吃苦,在吃苦的付出中,你的幸福和感動才讓你快樂遠行。這就是詩人給我們的教誨。
這部交響樂的輝煌結尾是那首大氣的《春天的故事》:
春潮湧起\春意盎然\複活的方舟\已經駛出\
春天的港灣\億萬人\操槳\一個民族的魂魄\
築成綱索\一場恢弘之旅\載著春天的向往\
開滿風帆
這就像一幅浮雕,展示一個偉大民族的奮發進取破浪前進的圖景。它輸送的正能量,讓每一個中國人熱血沸騰。“調與金石諧,思逐風雲上。”正是這首詩的風格。
我以為詩人最後的那部《燃燒的記憶》是在交響曲演奏結束後,在熱烈和持久的掌聲中,樂隊又加演的一部聽眾耳熟能享的老曲目,如維也納金色大廳每年新音樂會的最後都少不了的那首《拉德斯基進行曲》。接著音樂會在有節奏的掌聲中結束了。
《拉德斯基進行曲》是老約翰·斯特勞斯為奧地利的一位將軍拉德斯基創作的老曲子,而《燃燒的記憶》是寶庫當知青時的舊作。這古老的歌謠,讓我感到特別的親切。當年我也在北大荒的土炕的油燈下寫過,隻是沒有寶庫寫得那麼真切動人。
最後,我用唐朝詩人杜荀鶴的一首詩《苦吟》感謝王寶庫給我“至上幸福”和“至高境界”的詩歌享受,並祝願他永遠歌唱下去——
世間何事好,最好莫過詩。
一句我自得,四方人已知。
生應無輟日,死是不吟詩。
2013年6月13日
撫今追昔 盤點人生
——讀陳春江《漫步憶林》
春江在連續出版了兩部詩集後,又寫出了這部散文集,他執意讓我寫序,其原因是這書是我“逼他寫的”。好像是去年的一次老朋友聚會上,我說你的詩寫的不錯,不仿寫點散文,更方便抒展胸襟,盤點人生。沒想到,他真行動起來,一揮而就,洋洋十數萬言。那天,春江和夫人蘇英女士登門送來書稿。可惜,我正在外地采風,老伴先睹為快,秉燈夜讀,手不釋卷。幾天後我剛進家門,放下行囊,她就催我快讀快寫。先是奉命而讀,然後就是情陷其中了。讀後,立刻想起了清代文人周亮工在《題菊帖後》上的一句話:“撫今追昔,淚且涔涔透紙背矣。”
素淡平實的寫作,如透明清澈的酒漿,點燃我沉寂心火,激起了我思緒的波瀾,也許因為我們同時考入哈爾濱一中讀高中,他記述的自己登台演報童的一幕,又重現在我的眼前:那個不到一米五高的男孩,高喊著:看報啦,看報啦!那幼嫩的聲音,穿越了近半個世紀的時光,呼喚我的心又回到了我們的青蔥時代。那寧靜的校園曾經是抗日英雄的搖籃,前輩的故事讓我們壯懷激烈,化作了刻苦攻讀,繼承革命傳統,報效祖國的行動;而文革暴風雨淹沒激情後,我們一起勇敢的“突圍”——到黑龍江畔的大小興安嶺交界的山皺裏刀耕火種,又繪出屯墾戍邊的青春畫卷。
我曾到“小河連”去看春江,他從地下幾十米的井坑裏爬上來,滿身滿臉的泥水,長高了長壯了,唇上生了淡淡的胡須,他已經從一個男孩成了男人。在書中我知道了,他經受比我更多的生死考驗,勇敢地下井排啞炮,穿著背心在大山中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中伐木打拌子,光著腳踏著有冰碴的泥水蓋房子,因為吃不到蔬菜而患“夜盲症”,因喝了不幹淨的水又“全連最後一個”得痢疾病……
而這一切在他的文章中竟是這樣的感悟——
“每當回憶起那些年的‘知青生活’,都令我百感交集,訴不盡的苦辣酸甜,抑不住的浮想聯翩。那是最寶貴的一段青春年華,對人生的感悟在那裏得到詮釋和升華。艱苦的知青生活,可以稱得上是一部曆練人生的長詩,讀它,回味綿長。”
其實上山下鄉讓我們犧牲了進入高等學校學習的機會,斷送了我們用知識服務祖國的美好前程,這無疑是我們一代人的人生悲劇。可春江的回憶中充滿了樂觀主義的精神,他著意表達的是我們那一代人在逆境中不向命運屈服而奮發向上的精神和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在一個叫23公裏的地方》是他披荊斬棘開辟人生的新起點,《三個荒友的故事》飽含他對戰友的兄弟情誼。他筆下的那個在風雪中追軍馬而死裏逃生的小英雄孫殿雲,是那樣可親可愛。春江這樣寫道:
“後來他作為學習毛主席著作的積極分子受到師黨委的表彰,他從師裏開會回來興奮地告訴我,在會議期間他每天都能吃到四菜一湯。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裏,這四菜一湯真是很高的獎賞。”
這個細節,比高大全的歌頌更讓我感到小英雄的可愛!還有那好打抱不平的“大頭”於清葉更可愛,在抬大木頭時,他總搶最挨累的“第一杠”。在和知青打賭時,他竟為了五元錢,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氣溫下,在大雪地裏跑了六七十米!那時知青的惡作劇,現在都成了溫馨的回憶!
我特別喜歡那篇《苦中尋樂自品甜》的文章,那文中“關於吃”的故事中又分為“大吃”、“中吃”和“小吃”的故事,都是我所經曆的,又生動又富情趣,那時我們真得很饞,無論男生女生都是“吃貨”,隻怪物質太匱乏,我們太缺少營養了。而“住的故事”裏春江所住過的天棚、地窨子、草棚子、帳篷、板加泥房和土坯房,除了天棚外,我也都住過,那時並不覺得苦,現在看來,那是種難得的經曆。住在其中的收獲肯定超過五星極賓館!存在決定意識,經過北大荒在風雪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會懼怕任何風雨的。
春江告訴我們那些不應該被遺忘的故事,還提示我們進行曆史的思考:
“知青歲月本來是苦難的,但我們卻品味到了甘甜;知青歲月本來就是令人心痛的,但我們卻快樂著,而且是‘無怨無悔’。”“答案隻有我們自己知道:因為我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我們靠著年輕人自身的活力和那個年代特有的激情生活和奮鬥著,我們互相依存,親密無間,在‘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歲月裏,不斷創造著苦難的風流。”
我們年輕的生命如永不幹涸的河流,既使在嚴寒中也在冰層下流淌。在春天到來的時候,我們滋潤著河邊的小草,讓山花開放;也澆灌著我們開墾的荒地,讓它長滿豐收的莊稼。撫今追昔,春江沒有為碌碌無為荒廢青春的遺憾,他感謝教給他生存方式和工作技能的《我的引路人》,他珍視《當報道員的日子》裏學到的本事,他說:
“離開北大荒以後,我一步步成長為一名職業的宣傳幹部,羽翼日漸豐滿,但我始終眷戀著在兵團當報道員的日子,那是我職業生涯的起點,鋪就和延伸了一條通向未來和路,讓我一步步走得更紮實。”
有北大荒這碗酒墊底,什麼酒都能應對了。在結束知青生活,通過考學,重新開始新的人生道路時,春江已經成為人生的強者和社會的中堅。這就是北大荒給他給我們的饋贈。在哈師大時,他是好學生;到省直黨校當教員,他深受學生愛戴;到省委直機關工委當宣傳部長,他工作出色;下派到綏化工作,滿票當選副書記。成功與他同行,讚譽如影相隨。令我感動的他善良的本色沒變,在綏化工作時,他盡力幫助已故戰友於德海的妻子教師李英華,無私地幫助她一家解決住房,幫助她的兒子當兵,解決女兒的工作。在知青戰友集會時,有人開玩笑地對春江說:“寡婦門前是非多,你這麼幫她,不怕有人說閑話嗎?”春江坦然地說:“人在做,天在看,身正哪來影子斜!”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肯定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家有賢妻福滿門》是春江獻給妻子蘇英的鮮花,讀後讓人感動也讓人感慨。蘇英的父母都是紅軍時期在延安參加革命的老幹部,在知青大返城的1975年,她沒有利用關係回到哈爾濱,而是明確了要嫁給要紮根農場的春江。他們一起住進了農場的“紮根房”,懷上自己的孩子。她又全力支持春江考大學。當春江到大學報到的那一天,她卻“死去活來”地掙紮在醫院的產床上。她曾抱著出生三個月的女兒在風雪中擠公共汽車去上班。她承擔了所有的生活重擔,全力支持丈夫下派基層工作。她寫給春江的信也讓我流淚:
昨天上午那那熱烈的送行場麵過後,我心中驀然升起一種失落感。一想到你的走,眼淚就忍不住要湧出來。我極力控製自己,本是早在預料之中的事,流淚又有何用。我原以為自己是很堅強的,誰知怎麼也不行。
晚上躺在在床上,望著空蕩蕩的屋子,任眼淚刷刷往下流,心裏好酸。我想了很多,我們的結合對你我來說都幸事。感情融洽、心心相印,相互理解、信任、支持。雖說結婚十一年了,但總有一種新鮮感 ,渴望從對方身上得到慰籍和溫暖。所以,總覺得在一起的時間太短。這次卻又要長期分離,感情的確過不去,隻能慢慢適應……
也許更讓我感慨的是對丈夫溫情有加的蘇英,更是春江政治防線的“把關人”。無論是春江在綏化當副書記還是在黑龍江出版總社當“一把手”時,時常有人登門表示“感謝”或者“表達感情”,黃英總是處理得體,既給來訪者留下麵子,又讓他斷了不正當的念頭。春江在文中寫道:
“蘇英常對我說:‘手中的權力有多大,靶子就會有多大。’這也成了我在領導崗位上加強自律的警句。我和蘇英有一句共同的勵誌語:‘靠自己的本事吃飯,才吃香甜。’我們一直是這樣去努力的。”
“家的賢妻不出橫禍。”這話對那些掌握重權的官員來說,特別重要。一些官員成也夫人敗也夫人,教訓實太多了,陳春江無論做人做官還是作文,都是成功。當然得益於蘇英的善良、正直、聰慧和既明大義又富溫情。當然,我還通過春江的文章了解了他的普通又高尚、平凡又偉大的父母對他的一家的深刻影響,那是他們茁壯成長的根啊!
當然,春江和蘇英最好的作品是他們非凡的女兒陳磊,她為自己的學品兼優、業有所成為父母爭得了榮譽,也為祖國爭得了榮譽。這本書的“下篇”詳細記錄了春江和蘇英培養女兒的過程和這個“華爾街的中國女孩”的人生故事。因為我在他們1997年撰寫的暢銷書《為女兒擎起一片藍天》上已寫過《要讓孩子優秀先完善自我》的文章,在此就是無須贅言了。
這本散文的文本上的意義,我以為其成功在於作者的真誠、真情和真實的寫作。散文貴在真。做為長期從事宣傳工作的高級幹部春江,文是竟沒有一句套話、官話、大話和假話,這讓我很吃驚,當然也很高興。所以我愉快地寫就了這篇文章。
2013年6月18日 於哈爾濱名人府邸
大地飛歌 曆久彌新
——讀張玉林的新作《獻給天下第一場的歌》
一看到“友誼農場”這幾個字就讓我激動,因為那是北大荒的驕傲,中國農業現代化就在那裏起步的。
一聽到關於友誼農場的信息讓我心向往之,因為那裏是中國農業的大窗口,那裏的豐收消息會讓全國人民安心。
1970年的秋天,當我以兵團戰士報的年輕記者的身份第一次站在友誼農場那一望無際的原野上時,我才知道了“天下第一場”的廣闊和豐饒;當我看到那像艦隊一樣的收割機,放倒麥浪收獲金穀時,我才明白真正改變中國農業落後命運的不是鋤頭和鐮刀,而是機械化。
41年後的又一個秋天,我一個滿頭白發的作家又一次站在了友誼農場的土地上,然後我寫出了那篇《仰視你,北大荒》的報告文學。我在那篇文章中說:“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全球,友誼都是規模最大的農場,它還是中國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的實驗場,是世界農業機械‘誰是天下英雄’的比武場,更是農墾英雄開天辟地的舞台。友誼農場的大,還因為它包容天下為我所用的寬大胸懷,而這種大是對小農經濟自我封閉、自給自足、自愛自憐的一種逆動。”在文章中我還寫到:“小平同誌在深圳畫了一個圈,確定了中國城市改革的方向;他在友誼農場點了個頭,肯定了中國農業加快改革開放實現現代化的道路。”
當時我恨自己不是詩人,不能用最美好的語言為我仰視的友誼農場寫部“史詩”,寫下我對這片原野山川深切的愛,寫下我對在這片土地上創造農業現代化奇跡的三代北大荒人崇高的敬意!
還好,我的這個願望由我的朋友、讓我永遠敬重的北大荒的詩人張玉林完成了。當我一口氣把這部詩集讀完後,我最想說的話是:謝謝你玉林!謝謝你為我們唱出了一曲豪邁的深情的北大荒之歌。過去我們曾多少遍的詠唱聶紺弩先生的《北大荒歌》和郭小川先生的《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現在我們也可以唱一唱張玉林的新北大荒歌了!
應該說,玉林是北大荒史詩最合適的作者,因為他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北大荒之子和北大荒的歌者。雖然他和我一樣都是1968年隨著時代大潮走進北大荒這片土地的。但從此,他沒有一刻的離開,一刻也沒有停止為北大荒歌唱。現在我們一些知青作家經常說自己“魂係北大荒”,其實隻是匆匆的過客而已。張玉林是把自己的生命溶入了這片土地的。他從一個普通農工開始,後來成了一個農場的黨委書記,他親自參加了這片土地上的偉大實踐,他實際感受了北大荒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他從一個業餘詩人開始,後來成了北大荒唯一的文學刊物《北大荒文學》的掌門人。他雖然不是北大荒文化最早的拓荒者,卻是一個勤奮的建設者。即使從退休後,他也沒有放下自己手中的那支筆,他沒有停歇自己對北大荒的歌唱,因為他對這片土地愛的太深沉。
從開始發表詩作以來,張玉林創作的近千首詩,幾乎都是寫北大荒的。也許在他的詩中,你找不到華麗的句子,但那樸實的真誠,足以讓你感動;也許在他的詩中,你看不到空靈和玄妙,但那泥土的芬芳,足以讓你享受美的意韻。玉林的詩是我的“枕邊書”,在思念北大荒的日子,他的詩陪我走進白樺林,走進荒原,走進青春歲月;陪我走進豐收的稻田,走新城鎮的廣場,走進父老鄉親的心間。這次玉林關於友誼的新詩,又一次引領我走進新時代的北大荒——這是一片讓人魂牽夢縈的神奇土地、讓人揚眉吐氣的豪邁土地、讓人感慨萬端的深情土地和讓每一個中國人驕傲的輝煌的土地。
“我要去友誼!”序詩中的這一句就說出了如遊子般的情懷。
“友誼在哪裏?”詩人告訴我們:
富饒的三江平原
是最美的地方
平原鑲嵌的明珠
就是友誼農場
是誰打開天與地的貝殼
從歲月裏捧出這片沃土裏
幾經磨洗的珠寶
熠熠生光
把友誼農場比作明珠並不鮮見,而把這顆明珠放在祖國的懷抱中,就看出詩人的廣闊的視角了。
說你小
你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天空下
一隻飛過風雨與陽光的白藍鴿
說你大
你就是我有山有水袖珍的祖國
友誼農場——我可愛的家鄉
把友誼農場表意為“袖珍的祖國”,我以為這是玉林這部詩的一個“亮點”。這是因為這個天下第一的農場是祖國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中國農場現代化的一個標誌。同時,也因為共和國的締造者們是把友誼農場的建設當做改變中國農業落後麵貌的一個突破口的,無論是毛主席接受斯大林的援助,在這片土地是建設中國第一個機械化穀物農場;還是周恩來總理確定友誼農場要“出糧食、出經驗、出人才”的方針;還是鄧小平1983年8月7日視察友誼農場肯定了它現代化的方向。這正是詩人特別重意的一筆,讓我們在中國曆史發展的作標上來看友誼農場的“天下第一”,這當然是友誼發展這部“史詩”的“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