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穎

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和中國一東盟博覽會一年一度在廣西首府南寧市舉行,是國際性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標誌,也是中國奉行睦鬱友好、互惠互利和平外交政策所催生的喜人局麵。麵對中國和東盟經濟蓬勃發展的新形勢和新機遇,學術界也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和責無旁貨的使命感,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東盟,全方位地開展對東盟的研究,並取得了許多富有創見的研究成果。容本鎮、秦紅增主編的《多隻眼睛看東盟》,就是一部多學科多角度切入東盟研究的頗有新意和價值的學術著作。它的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是視角的多維性。《多隻眼睛看東盟》是一部論文結集,作者來自不同的學科領域,研究的內容涉及了政治學、經濟學、曆史學、民族學、民俗學、人類學、語言學、文學、教育學等眾多的學科,在問題的探討上展現出了多學科、多視角的特點,由此構成了全書內容的綜合性與豐富性。在編排上也頗具匠心和創意,在“看東盟”的總框架和大主題之下,分為“博覽會評估”、“文化視野”、“經濟視野”、“教育視野”四個部分,各個部分既成為相對獨立的單元,相互之間又有內在邏輯的聯係性,全書結構呈現出了完整而又開放的格局。

其次是研究方法的多樣性。書中的二十多篇論文和評估報告,作者所運用的各種研究方法可謂異彩紛呈,各顯其能。除了一些較為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文獻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比較研究法、考據法、實證法等,有的作者還運用了參與觀察法、問卷調查法、 鄉村快速評估法(PRA)等較為新穎的方法來分析和研究現實問題,提出對策性意見和建議,讓人感受到了一種很強的現場感和時代感。

再次是見解的獨到性。範宏貴教授、草聖敏研究員長期從事民族學特別是跨境民族的研究,是學術上卓有建樹的兩位老專家,他們在論文中關於中國壯族和東南亞國家的岱族、依族、泰族等跨境關聯的探討與論述,深刻地揭示了這些民族之間的淵源關係。農學冠教授關於中越神龜信仰的比較研究,劉國彬教授等關於台灣對東盟國家和大陸投資的比較分析等,都提出了很有見地的觀點,顯示了作者嚴謹的治學精神和深厚的理論功底。

最後是注重研究的應用性。中國一東盟博覽會的舉辦,是時我國特別是廣西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推動作用的大事和盛事。博覽會的成功與否,不僅直接影響到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直接關係到中國的形象和聲譽。因此,對博覽會進行總結和評佑,也就成為必不可少的環節。由幾位青年學者撰寫的兩份社會評估報告,是最早從民間的角度來審視博覽會的,報告內容雖因時間的匆促而略顯粗放,但時如何進一步舉辦好博覽會無疑提供了一種有益的看法和建議。《以文化力提升中國一東盟博覽會的競爭力》、《在服務“中國一東盟博覽會”中拓展辦學特色與優勢》、《中國高校東南亞語種人才培養現狀及對策》、《論西部民族地區在湧公河次區域合作中的方略》等,都是一些有著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實戲性的文章。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像許多新興學科因時勢而誕生一樣,“東盟學”也在悄悄的萌芽和崛起。我希望有更多的有識之士來關注東盟,研究東盟,共同為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和“東盟學”的構建盡自己的一份心智和努力,以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

是為序。

2006年9月16日於南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