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中國一東盟的教育視野(1 / 3)

第四編 中國一東盟的教育視野

在服務“中國一東盟博覽會”中拓展辦學特色與優勢

容本鎮 蔣興禮

廣西民族學院現有英、法、越、老、泰、柬六個外語普通本科專業,其中越、老、泰、柬四個專業為非通用語種,亞非語言文學學科是自治區重點建設學科,越南語專業是自治區精品專業。廣西民族學院的非通用語專業已有40年的辦學曆史,是學校的特色與優勢學科。2001年廣西民族學院是教育部首批命名為四個國家外語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基地之一。

首屆中國一東盟博覽會的成功舉辦獲得了國內外各界的高度評價,上下滿意、中外滿意、市民滿意。廣西民族學院抓住博覽會在南寧舉辦的機遇,發揮外語特別是非通用語專業人才的優勢,以服務博覽會、當好東道主為己任,積極為博覽會獻策獻力,為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做出了特殊的貢獻;同時,學校也在服務博覽會工作中展示了自己的優勢與特色,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一、樹立機遇意識,主動為中國一東盟博覽會服務

1。早規劃

2003年10月8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在第七次中國與東盟(10+1)領導人會議上建議,從2004年起每年在中國廣西南寧舉辦中國一東盟博覽會。這一建議得到了東盟各國領導人的積極響應。在南寧市每年舉辦一次高層次高規格的國際博覽會,無論對廣西或對廣西民族學院來說,都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學校黨委審時度勢,於2003年11月召開專門會議,就如何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廣西民族學院的辦學優勢與特色,為中國一東盟博覽會服務,實現學院新的跨越式發展的問題進行了重點研究,製訂了《服務中國一東盟博覽會方案》,提出了一係列拓展辦學特色,強化辦學優勢的新舉措。如在原有四個非通用語專業的基礎上增設印尼語、緬甸語本科專業;調整專業教學計劃,培養適應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和博覽會需要的人才;成立非通用語公共教研室,在本科學生中開設作為第二外語的非通用語課程;成立“東盟國家語言培"中心”,為社會提供相關語言培訓服務等。

2.抓培訓

中國一東盟博覽會首次在南寧舉辦,需要大批高素質的服務人才。廣西民族學院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開展了三方麵培訓:一是東盟國家語言培訓。從2004年3月開始,廣西民族學院為服務行業和政府機構舉辦東盟國家語言培訓班,參加培訓的人員500多人。二是誌願者培訓。9月30日,中國一東盟博覽會秘書處和自治區教育廳授予廣西民族學院等7家機構為“首屆中國一東盟博覽會指定語言文化培訓機構”證書和牌匾。10月16一口22日,廣西民族學院對參加誌願者的大學生進行了接待禮儀、東盟知識、各種誌願服務等方麵的培訓,廣西團區委書記、學校領導親自作動員報告,博覽會的領導親自為誌願者授課。三是對本校教師進行培訓。從3月開始,舉辦“雙語教師”非通用外語培訓班,二十多名中青年骨幹教師進行了越語、泰語的學習。

3.重研究

2003年上半年廣西民族學院外國語學院就著手組織專家學者編著《東盟國家概況叢書》,共11本,由學校資助經費近30萬元。學校還資助在校專家學者編著《國際會展秘書實務》一書,並在中國一東盟博覽會舉辦前夕由廣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全書著重選擇介紹了與國際會展密切相關的國際貿易文書寫作、國際貿易會議組織安排、國際交往禮儀、東南亞十國概況及風俗禮儀等知識。2004年11月,學校又成立了“中國一東盟研究中心”,該中心已初步完成了一部近5萬字的《中國一東盟博覽會社會評估報告(2004) ),今後每年都將撰寫一份評估報告;此外,還製訂了《東盟參考》、《中國一東盟研究年刊》、《中國一東盟研究叢書》等係列出版計劃。

4.服務好

根據“兩會一節”組委會及誌願者協調總部的要求與安排,廣西民族學院選送了大批高素質的誌願者和聯絡官、翻譯官,提供了高水平的服務。

一是參加人數多。廣西民族學院參加“兩會一節”的誌願者均為專業誌願者,人數達100{)多人,其中服務中國一東盟博覽會誌願者750人,服務中國一東盟投資與貿易峰會誌願者100人,服務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誌願者約200人,廣西民族學院外國語學院85%的非通用語專業學生參加了誌願者活動。“兩會一節”均為國際性盛會,選出高素質的誌願者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經過3次麵試選拔,從3510多名報名參加誌願者的同學中遴選出約1000名誌願者,其中有19名東南亞國家的留學生。在承辦首屆博覽會外語人才選拔大賽東盟語種選拔賽中,廣西民族學院共819名同學參加了英語選拔賽,340多人參加了東盟語種選拔賽。廣西民族學院獲得了首屆“中國一東盟博覽會”外語人才選拔大賽組織獎。廣西民族學院03級泰語班的青倩同學從800多人的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中國一東盟形象小姐”大賽亞軍的稱號。廣西民族學院有外語教師主要是非通用語教師巧人被選拔為高級聯絡官或翻譯官,參與了對外國政要的接待工作。

二是服務麵廣。廣西民族學院的學生誌願者在博覽會期間,服務麵廣泛,涉及的崗位多,包括接待參展的各國客商,機場、車站接待,協助新聞采訪,各國展覽場所、貿促會峰會場、開幕式和閉幕式會場、各種應急服務等,都活躍著廣西民族學院誌願者的身影。在自治區外事辦、博覽會秘書處、各有關廳局、南寧市外事辦,都抽調有廣西民族學院的教師或學生參與相關工作。

三是奉獻精神強。誌願者傾情服務博覽會,吃苦耐勞,不計任何報酬,以為國爭光的精神無私奉獻,如在各展覽場館的同學,既從事語言交流工作,又從事搬運等體力工作;不少同學早上4時出發,晚上八九時才回到學校,中午吃快餐,有時連快餐都來不及吃;有些從事禮儀活動的女同學,穿著高跟鞋,頂著烈日,按禮儀要求從早站到晚,一天工作結束後,累得連飯都不想吃。廣西民族學院的聯絡官、翻譯官一切從大局出發,不計名利,服從安排,有的為外國首腦當翻譯,更多的是在幕後做無名英雄,如博覽會開幕式的漢譯英文稿是由廣西民族學院老師翻譯的。

由於非通用語專業人才緊俏,不少企事業單位、商家紛紛來廣西民族學院外語學院“訂購”人才,甚至花重金聘請等,我們犧牲經濟利益,服從大局,把所有的可用人才全部無償安排給政府主辦機構,為“兩會一節”義務服務。在博覽會期間大批誌願者、聯絡官、翻譯官,都由學校無償提供交通方便,使他們能夠按時到崗。

2004年12月5日,由廣西團區委、中國一東盟博覽局、廣西區教育廳組織的“首屆中國一東盟博覽會誌願者表彰大會”在廣西民族學院舉行,駐a高校1200多名誌願者(其中廣西民族學院800名)參加了大會,會上表彰了15個先進集體、500多名先進個人,廣西民族學院55名同學獲“首屆中國一東盟博覽會誌願服務者先進個人”稱號,學校獲“首屆中國一東盟博覽會誌願者組織先進集體”稱號。

二、提高了學校知名度,展示了師生良好形象

1.三國政要來訪廣西民族學院

2004年11月2日上午,前來參加中國一東盟博覽會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副總理範加謙一行到廣西民族學院進行友好訪問,看望在校越南留學生,當得知越南已有一千多名留學生前來廣西民族學院學習時,十分高興,他在題詞中說:“我很高興來到廣西民族學院,廣西民族學院的學習環境很好,學院發展得也很好,在教育方麵也一定很好,培養了許多領導幹部,希望越中大學加強交流合作,促進越中教育發展,祝廣西民族學院發展得越來越好。" 11月2日下午,老撾總理本南·沃拉基夫人卡夢·沃拉基率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政府代表團到廣西民族學院進行友好訪問,看望了50多名正在廣西民族學院留學的老撾學生。老撾總理夫人卡夢·沃拉基題詞說:“首先感謝廣西民族學院對我們訪問的熱情接待,我們很高興了解到貴校悠久的曆史,貴校發展得很好,我們也很高興看到廣西民族學院與老撾國立大學有很好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我們還要特別感謝中國政府和廣西民族學院為老撾學生提供了良好教育。”泰國國會議員、前交通部長黃雙財得知為他當翻譯的是廣西民族學院泰語專業的學生時,十分高興,欣然率泰國政府代表團於11月4日到廣西民族學院訪問,他在題詞說:“我和代表們到廣西民族學院與學習泰語的學生見麵後非常感動。中國學生十分注重泰語的學習,我們祝願同學們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 11月3日,老撾文化部副部長凱橋到廣西民族學院訪問,看望老朋友。在參觀了學校的體育場館後,他表示將派羽毛球或乒乓球運動員到廣西民族學院進行培訓。

2.承辦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廣西民族學院歌台活動

11月7日,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綠城歌台”活動在廣西民族學院隆重舉行,來自意大利、印度、丹麥、加拿大、柬埔寨、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們紛紛輪番登台獻藝,中外藝術家同廣西民族學院大學生藝術團一起同台演出並進行交流,以歌傳情、以歌會友,擴大了廣西民族學院的對外影響。

3.聯絡官、翻譯官和誌願者受到普遍讚譽

廣西民族學院聯絡官、翻譯官和誌願者以其純正的語言、熱情的態度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贏得各參展國官員、客商的普遍稱讚。黃開快是柬埔寨語專業的學生,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的柬埔寨國家展館做翻譯,他的熱忱服務,贏得了柬埔寨官員的讚許,柬埔寨文化科學部部長把一枚刻有該國著名景點吳哥窟圖案的銀質胸章,親手幫他戴在胸前;作為“兩會一節”誌願者的代表,他接受中央電視台的采訪,在《新聞聯播》上亮相。李家惺是越南語專業的學生,被安排在一家越南展廳做翻譯,開始,越南展商擔心他的越語“不靈光”,不能準確表達他們的意思,對是否用小李猶豫不決,但又找不到越語翻譯,越南留學生也一時找不來,洽談事宜又不容遲疑,隻好“將就”著“錄用”。小李曾留學越南一年,期間也在越南從事過翻譯工作,對承擔博覽會的翻譯,他信心十足。事實證明了一切,小李出色完成了翻譯任務,越南展商對他的越語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大為讚賞,非常希望以酬金方式聘為專門翻譯,小李婉言謝絕道“我們誌願者的宗旨是為整個博覽會服務”。南寧市服務“兩會一節”接待部在寫給廣西民族學院外國語學院的《感謝信》中說:“他們能服從安排、積極工作、任勞任怨,很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給前來參加‘兩會一節’各項活動的外賓留下了非常深刻和美好的印象。”《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十多家新聞媒體報道了廣西民族學院全力服務“兩會一節”的情況。

三、在服務中拓展學科特色與優勢

1.師生得到全方位的鍛煉提高

廣西民族學院把此次大型服務活動作為一次學生重要的教學實習活動,認真進行組織,學生在專業知識和社會實踐能力等方麵得到了鍛煉提高。聯絡官羅文青老師在總結時說道:“我從事越南語教學多年,而這次的服務收獲大,參加了一個多月的培訓,工作了十多天,學習並運用了東盟知識、外事禮儀、商務禮儀、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這對今後的非通用語教學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誌願者張嫻在體會中寫道:“我學到了以前所沒有學到的知識,明白了一些以前沒有明白的道理,更加體會到人與人之間交流禮節的重要性,獲得了很寶貴的社會實踐經驗。這將成為我人生的一筆巨大財富,這一次的博覽會也將永遠銘刻在腦海裏。”

2.特色優勢學科得到拓展

麵對博覽會帶來的機遇,學院黨委提出了戰略思路,即:樹立機遇意識、國際化意識,搶占先機,抓住這個機會發展和壯大自己,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依托外語非通用語種等專業優勢,大力培養麵向東盟的外語非通用語種、旅遊管理、對外漢語、國際貿易等專業人才,增強學院為社會服務的能力;加大對中國一東盟問題、對廣西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的研究力度,力求有新的突破。近一年來,學院特色學科建設不斷有新收獲,在民族學學科、亞非語言文學學科已成為碩士點的基礎上,又被自治區列為重點建設的博士點,法語、英語專業等被列為重點建設的碩士點。緬甸語、印尼語獲廣西教育廳批準為本科新專業。廣西民族學院黃秀蓮副教授等5人的《外語非通用語人才的開放式培養》獲2004年廣西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並作為廣西上報參加國家級教學成果評獎的三項成果之一。非通用語專業學術活動也不斷強化,2004年9月23-26日,成功承辦了全國非通用語種外語教學研究會第五屆代表大會暨第十次學術研討會,來自北京大學等12所高校的50多名非通用語專家、教授出席了會議,期間,廣西民族學院外國語學院與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簽訂了教學科研合作協議書,兩校聯手共建“基地”,進一步拓展提升辦學特色與優勢。

四、對今後辦好中國一東盟博覽會的幾點具體建議

首屆中國一東盟博覽會取得了巨大成功,這是有目共睹的,但也還存在一些值得今後注意或改進的問題。2004年11月18日,廣西民族學院舉行了一次“服務博覽會”座談會,有50多位聯絡官、翻譯官、誌願者代表參加座談。從座談會反映出的問題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點:

1.要重視對本地人才的使用

本次的翻譯工作,主辦單位安排區外的翻譯特別是北京的翻譯為主譯,而廣西的翻譯隻能做協助工作,大有本地薑不辣之感。實際上,不少重要的材料都是由廣西本地人才進行筆譯,外地翻譯人員隻是在台上照讀,有的非通用語外地翻譯,在翻譯中甚至出現明顯的錯誤。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廣西的非通用語人才,由於有地緣優勢,經常到語言對象國做訪問學者或長年留學,而外地的非通用語人才,到東南亞學習進修的機會少,有的十幾年都沒去過語言對象國,相比較而言,本地人才在語言上更具有優勢。建議今後重視對廣西本土翻譯人才的使用,可把他們放在重要崗位上挑大梁。這樣既有利於發揮本土人才的作用,又有利於節省翻譯工作的成本開支(外地人才與本地人才的報酬反差巨大)。

2.進一步做好接待工作

本次的接待,還存在失誤的情況,特別是對內賓和各省商務團以及外國商務團的接待,由於安排不細致,造成某些工作環節脫節,如有一次重要晚宴,時間、地點不具體,造成一些賓客提前兩個多小時進場。另外,對一些外國商務團的接待主次顛倒,如新加坡一個官方派出的商務團被當成一般的商務團接待,而另一個一般的商務團則被隆重接待,前者對此頗有怨言。

3.進一步做好治安保衛工作

博覽會期間,曾連續2天發生外國客商手機被冒充誌願者的人騙走事件,致使一些外國客商不相信誌願者。

4.誌願者的安排要更合理些

誌願者在工作中出現忙閑不均的情況,一些能說華語的國家商務團,用誌願者相對較少,而其他國家則多一些。在工作中也要靈活機動調配誌願者,一些誌願者因閑著無事,主動去幫助其他展廳外國客商,卻得不到同意,而急需誌願者的外商因長時間得不到幫助而幹著急。

5。加強國民素質教育

在展覽過程中曾出現參觀群眾哄搶外國客商贈發產品的情況,這有失一個映渙大國和禮儀之邦的風範。展廳內十分嘈雜,不像一個國際性的高規格展覽,倒像一個大鬧市。博覽會應是一個展覽和商務洽談的場所,而不是一個商品零售的市場。因此,應加強對展廳內部的管理。

6.對交通的管製要更科學

展廳外實行交通管製是必要的,但客商進出沒有“的士”可坐,給交通帶來不便,今後應來取相應措施解決這一問題。

注:此文發表在《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I期

廣西-東盟經濟與高職教育專業結構調整分析

黃豔芳

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廣西是一次重大的開放和發展機遇。為適應貿易區的建設帶來的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的增加,必然會催生不少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也將促使廣西在更大的區域空間,在世界產業轉移趨勢的背景下推進廣西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同時,也對為經濟結構調整提供人才支撐的高等教育提出新要求。]“西高等職業教育如何適應廣西一東盟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培養麵向國際市場競爭的高素質人才,是我們巫須研究的新課題。

一、東盟區域:廣西產業結構調整趨勢

1.廣西與東盟的經濟關係

廣西同東盟有傳統的貿易關係。2002年,廣西對東盟的進出口總額為6億2千多美元,占廣西進出口貿易總額的26%,主要出口商品是礦產、機電產品、建材、農副產品、 日用品、農業生產資料等。東盟成為了廣西的第一大對外貿易夥伴。

廣西與東盟各國在產業合作和投資方麵也有新的進展,東盟已經成為廣西對外開放戰略最重要的地區。而東盟國家在廣西的投資,2000年為2689萬美元,占廣西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5. 13% 92001年猛增至4054萬美元,占廣西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10.55%0

廣西的旅遊業在東盟經濟區域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現在每年通過廣西口岸到越南的旅遊人數約30萬人次,每年到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旅遊的人數也接近3萬人次,並且逐年增長。 目前廣西旅遊部門正在構築廣西一東盟大旅遊圈。

長期以來,廣西與越南開展了一大批經濟合作項目。 目前,廣西在越南累計合作項目160多項,項目總金額2.6億美元,約占廣西境外承包和投資合作項目的30%。近年來,廣西口岸的中越雙邊貿易持續增長。2003年,廣西口岸的中越貿易進出口額達到8.6億美元,占整個中越貿易進出口額的19%,比上年增長32% 。

有關專家認為,“廣西地處東南沿海經濟圈、大西南經濟圈及大東盟經濟圈的彙合部,中國和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處於前沿地帶的廣西通過‘近距離’地發展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將為廣西在更大範圍參與國際分工和分享分工效益創造條件。”

2. 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與廣西產業結構調整趨勢

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是中國和東盟十國的共同需要。在東盟自由貿易區框架下,東盟成員與我國的合作領域大體如下:

中國一東盟經濟的產業結構主要集中在貿易業、加工業、旅遊業、服務業、農業。

順應中國一東盟經濟的發展,廣西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 自治區政府主席陸兵撰文指出,廣西在建立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中發揮作用的初步構想是:以舉辦中國一東盟博覽會為契機,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東靠西聯,南向發展,加強與全國各省區市及東盟各國的全麵經濟合作,以大開放促進大聯合,以大聯合促進大發展,努力把廣西建設成為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區域性物流中心、商貿中心和加工製造中心。即在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廣西將大力發展倉儲業、貿易業、旅遊業、會展業、加工業。

―打造物流中心是在南寧、北海、防城港、欽州建立大型的多功能國際專業批發市場、拍賣場和轉運中心,並完善倉儲、轉運、包裝、分裝等環節的港口物流配套設施;

―發展貿易業主要是加強與東盟貿易國的經濟關係,適時調整經貿結構,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促進出口進一步增長;

―從旅遊產業看,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必將帶動雙邊跨境旅遊的興旺,廣西將拓展與東盟國家在旅遊投資、旅遊人才交流領域的合作,重點抓好商務旅遊,提高旅遊層次;

―會展業是廣西東盟經濟區域一個新的經濟亮點。 日前,中國一東盟博覽會落定南寧,中國一東盟博覽會是中國政府第一次與外國政府合作舉辦的常設性經貿活動。作為中國一東盟博覽會永久性會址和承辦方,廣西將利用鄰近越南、東南亞的優勢,舉辦麵向越南、東南亞的產品介紹會、商品交易會、項目洽談會、技術交流會等,並通過會展帶動房地產、交通、商業、餐飲、旅遊、服務業的發展。

―廣西的農林加工品、礦產加工品等在東盟國家有競爭優勢,同時,廣西的區位優勢有利於麵向中國一東盟國家發展進出口加工,因此,廣西將開展對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深加工,逐步形成與農林、礦產資源相適應的加工產業帶,積極創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的加工企業集團。

3.首屆中國一東盟博覽會簽約項目的產業方向分析(廣西部分地方)

中國一東盟博覽會簽約項目比較集中在工業、農業、加工、物流、商貿、旅遊等產業方向,大體反映了廣西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

二、高職教育:瞄準廣西產業結構調整下的人才需求

廣西在建立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對人才支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建設緊密結合、培養第一線應用型人才的特性,決定了其應為廣西在東盟經濟區域的產業結構調整培養大批適用人才。

僅從首屆中國一東盟博覽會召開的情況看,招商展務、開發經營、同聲翻譯、會展管理與服務、公共管理、信息技術等人員成為緊缺人才。而從廣西在東盟經濟區域發展的產業看,需要大批掌握先進技術、先進管理方法的專業人才。主要是:

1.國際貿易人才

廣西大力發展同東盟各國的經濟貿易,通過貿易帶動技術、產品的出口,因此,急需大批掌握國際貿易的規則,熟悉進出口業務流程,熟悉東盟各國曆史文化的貿易人才。尤其是要具有市場開拓能力,能夠根據東盟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與特征、市場需求結構等,實施針對性的貿易發展策略。

2.物流管理人才

按照《廣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人才資源開發重點專項規劃》,廣西重點開發七種高中級人才,其中之一是現代運輸人才。隨著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廣西有基礎和條件成為溝通華南與西南、中國與東南亞的物流中心。 目前正在規劃建設北海、欽州、防城、東興和憑祥5大區域性物流中心和南寧、柳州兩大配送中心,可以預見,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將成為廣西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急需人才。

3.加工技術人才

廣西要借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東風,建設東盟區域的加工製造業基地,開展對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深加工,逐步形成與農林、礦產資源相適應的加工產業帶,積極創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的加工企業集團。因此,急需掌握先進的加工技術和現代加工企業管理人才。

4.會展人才

會展業是廣西東盟經濟區域一個新的經濟亮點, 目前廣西會展人才缺乏,一是缺少會展營銷策劃人員,二是缺少會展設計人員。值得說明的是,就目前營銷發展趨勢看,會展已經成為企業越來越倚重的公關和營銷推廣方式,越是大的公司、跨國企業對會展的運用越是得心應手。因此,不僅展覽館企業、會展設計公司,還是一般企業,都急需會展人才。

5.旅遊管理人才

廣西、東盟各國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帶動雙邊跨境旅遊的興旺。事實上, 目前中國已成為越南第一大外國遊客來源國。旅遊業的發展急需大批既懂東南亞外語又懂旅遊管理的專業人才,特別需要旅遊資源開發、旅遊市場開拓、旅遊營銷策劃方麵的人才,以及星級酒店高級管理人才。

6.東南亞語人才

由於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而帶動的雙邊經濟貿易、旅遊等,必將帶來對外語人才的大量需求。這類人才除了熟練掌握東南亞外語的聽、說、讀、寫、譯等技能外,還應掌握人文、科技方麵的基礎知識和經貿、旅遊、外事的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分析、綜合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從事翻譯、管理工作的較好的素質和較強的能力,了解我國國情和東南亞的社會和文化,成為既掌握東南亞外語又懂得經濟貿易、國際法律等複合型人才。

三、高職專業:與廣西一東盟經濟的適應性分析

1.高職專業基本覆蓋相關產業

廣西高職專業與廣西和東盟經濟區域產業調整的適應度,僅從專業設置看,基本覆蓋貿易、倉儲、加工、旅遊、會展等產業。